开场:
自我介绍
各位伙伴,大家下午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裘叔,一个喜欢运动、阅读,并乐于分享的阳光暖大叔,就是我;
【总学习目标】
面对孩子错误(做错)行为时(界定),运用代替惩罚的技巧(行为),让孩子自己去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在孩子正确(做对)的行为时(界定),并通过赞赏技巧的运用(行为),肯定孩子正确的行为,并对他表示鼓励;
场景法·介绍书籍
事件场景:我想问问现场的宝爸宝妈们,在你们的亲子关系中,是否有过这样的场景呢?儿子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全家人饭都吃完了,他才吃了一小半,还撒的到处都是,你忍不住训斥他“你吃点饭要多长时间啊?在这么慢就不要看电视了”;“你吃饭再这么撒的到处都是,就不要吃了”;
提问: 这样的场景,熟悉吗?是的,很多时候,当我们期望孩子做我们认为“对”的事情时,他们经常不当回事,甚至还反抗作为父母的我们,当束手无策时,我们往往习惯性的采取了惩罚的措施; 然而,当惩罚结束时,你认为达到了你预期的目的吗?你有过后悔或是不安吗?是否有过无能为力的感觉呢?
影响:当我们对孩子一直沿用我们所习惯的惩罚模式,例如体罚,例如语言暴力,那么最终带来的可能就是敌意、仇恨、反抗、没有价值感等等,不但无法帮助孩子改进错误,或是与我们合作,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个人成长。
解决: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就为我们分享了,如何让父母学会运用简单、有效的技能去替代惩罚,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最终成为独立、自强、具有责任感的人。
在阅读今天的拆页前,我们先来做一个自测。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描述,并按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打一个分,完成后把分值加起来,看看你的分数是多少;(1分表示完全不符合,6分表示完全符合,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程度,选择一个最符合自己的分值选项)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完成的小伙伴可以向我示意一下。
【A1自测】
1、当孩子不服管教时,对孩子实施过体罚;
1 2 3 4 5 6
2、当面对孩子错误行为时,对孩子实施过类似不准看电视、玩IPAD一类的措施;
1 2 3 4 5 6
3、为了孩子改正错误行为,对孩子进行过大声或长篇大论似的批评教育;
1 2 3 4 5 6
4、当孩子拒绝同家长合作时,对孩子说过类似“我再数3声,如果你不怎样怎样,我就要怎样怎样”的话;
1 2 3 4 5 6
5、当孩子没有做到要求的事情时,做过类似于没收玩具一类的措施;
1 2 3 4 5 6
【I.解释自测】
我看到小伙伴向我示意了,大家的分数都是多少呢?
这个自测表,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下,自己是否更加倾向于使用惩罚的手段,来管教孩子。
如果你的总分低于15分,那么恭喜你,你是一个很棒的父母,不但有很好的管教技巧,也和孩子之间建立了彼此的尊重,孩子很愿意与你合作,自发去完成那些你期望他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去学会和掌握的事情。
如果你的总分在16~25分之间,那么就说明,你有尝试过去改变管教孩子的方式,并有意识的尝试让孩子与你合作,来提升亲子间的关系,你离成功就只差一点点了,继续努力加油哦!
如果你的总分在25分以上,那么我要祝贺你,今天的分享非常的适合你,它将给你带来很大的帮助和启发,有助于我们改变目前的管教状况,提升亲子关系。
当然,我们这个自测表还是比较简单的,只有五个题目,测试的结果呢,也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
【学习目标-1】
今天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在跟随我完成本次拆书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面对孩子错误(做错)行为时(界定),运用代替惩罚的技巧(行为),让孩子自己去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或是承担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澄清);
(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到拆页阅读环节,给大家1分钟时间,来阅读我们的拆页,看完的小伙伴举手示意一下;)
【R:阅读原文】
妈妈:别在过道上跑来跑去的......我买东西的时候,你扶着妈妈的推车......你怎么什么都摸?我说过了,扶着推车!......把香蕉放回去......我们不买那个,家里有的是......别压那些西红柿!我现在警告你,如果还不扶着推车,你会有麻烦的......把手拿开......让我来挑冰淇淋......你又跑,是不是想摔倒啊?
好,够了!你知不知道,刚才差点撞倒那个老太太?看来你该受罚了。今晚,别想吃一勺我买的冰淇淋。我得好好教训教训你,不能这样行为粗鲁!
(好的,我看到小伙伴都阅读完了,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拆页)
【I:重述信息】
(what)让我们看看下面的场景:“给你说过多少遍了,9点睡觉,怎么就不自觉呢?晚上不想睡,早上不想起,再这样明天开始就不要看电视了”;“你看看床单上的墨水,我是不是给你说过,钢笔用完要盖好,你怎么从来都不听啊!今天取消你玩平板”。
【互动提问】-激活经验
(拆书家):类似于这样的场景,小伙伴们,熟悉吗?有没有哪位小伙伴,可以为我们分享下她的类似经历呢?
分享一(牛牛):我来分享下我的经历吧,我儿子平时晚上做完作业,总希望我们让他玩会手机,我觉得玩会也不是不可以,只要做好作业,但是经常到了约定时间,手机就不是肯还,说几句吧就容易吵起来,时不时火气控制不住就会体罚,也没什么好办法;
分享二(嘉嘉):我也来分享下,我家小孩是不爱学习,有时第二天就要考试了,他都不愿意看书,我急的上火就会说他,费我半天口舌不但不听,还经常顶嘴,气死我了;
(拆书家):感谢2位小伙伴为我们分享的事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情形几乎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当我们期望孩子做我们认为“对”的事情时,他们往往不当回事,甚至还反抗作为父母的我们,当作为父母的我们束手无策时,我们往往会习惯性的采取惩罚性措施;
(why)
(拆书家):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当惩罚结束时,你认为达到了你预期目的了吗?
(学习者):没有,感觉通过惩罚,还是没什么效果,下次还会继续;
(拆书家):那你对孩子的惩罚,有过后悔或是不安吗?
(学习者):有啊,每次打过他之后,我都后悔打他,但是下次又忍不住会这么做;
(拆书家):那你们是否有过无能为力的感觉呢?
(学习者):是的;
(拆书家):我相信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体罚、语言暴力,最终带来的可能是敌意、仇恨、反抗、没有价值感等等,不但无法帮助孩子改进错误,与我们合作,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个人成长。
(how)既然惩罚是没有用的,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代替惩罚呢?
1、 请孩子帮忙:将过去对孩子的命令式要求,改为请求孩子对自己提供帮助;
例如:小明,请帮妈妈拿两个鸡蛋,谢谢;
2、 表明你的期望;
例如:小明,我希望你在做完作业之后,能够把书桌收拾整齐;
3、 提供选择,而不是给出意见;
例如:小明,你今天是穿这件蓝色的外套,还是穿这件红色的外套啊?
4、 告诉孩子怎么弥补自己的失误或者让孩子承担错误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
例如:你需要使用拖布,将你刚才弄湿的地板擦干,然后把拖布晾在阳台上;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我们需要使用这些技巧来代替惩罚的时候,并不需要每个技巧都依次使用,只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当下最适合的那项技能使用就可以了;
【预防异议】
可能有小伙伴会问,如果孩子持续的违背父母的要求,难道就不能惩罚吗?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在亲子关系中,惩罚往往并不起作用,反而会将孩子的精力,分散到如何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换句话说,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非常重要的。
【举例】为了便于大家的理解,这里再来为大家举个例子。
下班回家,看到儿子乱糟糟的房间,忍不住把儿子叫过来,“给你说过多少遍了,做完作业,把书包收拾好,你看看,每次都不听.......”儿子有时就会回嘴“你烦不烦啊”,一下子就会把我心中的怒火点燃,导致矛盾的升级;
在学习了“代替惩罚”的技巧后,回家看到凌乱的房间,我就尝试着对儿子说,“你是收拾好书桌在吃饭,还是吃完饭在收拾书桌呢?”
或者在上班前,对儿子提出我的期望:爸爸下班回家,你要把作业写好,书包收拾好,房间收拾好哦,加油!也不多啰嗦说什么了,这些日子回家省心多了,儿子都把事情做好了。
【适用边界】“代替惩罚”的技巧,适用于亲子之间,当孩子没有做到我们所期望的“对”的事情时;
【互动提问】接下来我们一起互动一下,看看我们对技能点的掌握怎么样了?
1、孩子到点还不睡觉,还要看电视,我们应该使用哪一个技能点呢?
(学习者):第2、4应该都可以吧;“小明,爸爸希望你能够遵守约定,在我们约定的时间准时上床睡觉;或者”小明,你是打算现在睡觉,还是5分钟以后去睡觉呢?“
2、家庭吃饭时间,孩子说不饿不肯吃饭,这时应该使用哪项技能呢?
(学习者):我觉得2、3、4都可以吧;“小明,现在是家庭吃饭时间,如果你不吃,等大家都吃好了,就没有饭吃了哦“;
3、孩子一直在欺负你养的宠物猫(或狗)时,应该使用哪项技能呢?
(学习者):我认为2、4 比较合适,例如“小花(猫)是我们家庭的一份子,我希望你能够象家人一样对待它,好好和他玩,而不是欺负它“;
非常好哦,小伙伴们,看来大家对技能点已经熟悉了。
【A2:催化应用】
接下来我们做个互动分享,先分个组,左边的3个小伙伴一组,右边的2个小伙伴一组;
一起来想象一下,在未来的一周时间里,你和孩子之间,可能会遇到的让你生气,想要实施惩罚的事;可能是孩子面临考试,却不肯复习;可能是因为看电视,打翻了饭碗;也可能是做完了作业,却不收拾书桌;我需要每人编一个小故事,尝试着想象类似这样的场景,并把自己想到的场景,通过运用“代替惩罚”的技巧,来改变自己想要惩罚的想法或手段;并在小组内分享,时间是6分钟。需要强调的是,分享的一定是你未来可能会遇到的情景,而不是你的过往经历哦;
同时需要注意,我们的故事里,一定要有人物、故事情节,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对话、动作等,稍后会请小伙伴来分享他的小故事。
【学员讨论】
时间到,有哪位小伙伴,愿意主动来分享她的小故事?
【学员案例记录】
学习者(青青):
时间:午餐后
地点:家庭饭厅
人物:我和儿子
事件:儿子过去每次吃完饭,都是碗一放,就跑回房间玩去了,从来不知道配合父母收拾一下碗筷什么的,有时候忍不住说他几句,他就会顶嘴,从而导致对他施以惩罚;前几天听了“代替惩罚”的分享,今天在家的时候,打算尝试一下;
青青:童童,饭吃好了吗?
童童:嗯,刚吃完;
青青:请帮妈妈把桌上的碗筷和剩菜端到厨房好吗?谢谢!
童童:好的,稍等下;
没一会,儿子就一点点,小心翼翼的把东西端到了厨房;“没想到只是简单的请求,儿子就主动做起了家务,真的很高兴;
好,感谢XXX的分享,大家掌声鼓励一下;
【过渡/拆页关系】
刚才我们学习了代替惩罚的技巧,当孩子做了错误行为的时候,让孩子自己去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或承担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仅仅需要他们知道什么是错误,以及如何修正错误;还需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正确,并通过赞赏,对他们正确的行为进行肯定,鼓励他们持续的去做正确的行为;
(接下来,给大家几分钟时间,一起来阅读面前的拆页,阅读完的小伙伴,可以向我示意一下)
【R:阅读原文】
我一直都善于使用奖励机制。每次当我担心梅丽莎的表现时,都会对她说:“如果你表现好,我就给你买冰淇淋、新玩家,或者别的什么东西。”梅丽莎就会表现好一些,但是下一次,我还得承诺她另外的东西。
最近,我不说:“如果你表现好,我就......”改成说:“梅丽莎,如果......我会很高兴。”当她真的那么去做了以后,我就用“描述”的方式赞赏她。
例如,上周末我告诉她如果她热情招待爷爷奶奶,我会很高兴。他们周日来的时候,她对他们非常好。爷爷奶奶离开后,我对她说:“梅丽莎,你让爷爷奶奶在这里很开心,你给他们讲笑话,请他们吃糖,你还给他们看你收集的口香糖包装纸。这就是我说的好客!”梅丽莎听了以后很兴奋。
用以前的方式,孩子只会在得到奖赏的瞬间觉得高兴,而用新方法后,她会因为自己的表现而感到高兴。
(好的,我看到小伙伴都阅读完了,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拆页)
【学习目标-2】
今天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在跟随我完成本次拆书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孩子正确(做对)的行为时(界定),运用赞赏的技巧(行为),及时对孩子正确行为表达肯定(澄清),并鼓励孩子持续做正确的行为;
【I.重述信息】
(what)在上面的拆页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词“赞赏”,请问什么是赞赏呢?
【概念提出】在亲子关系当中,赞赏是对孩子正确行为,所做的一种客观描述,是对行为本身的一种赞同、欣赏和赏识,以及对孩子正确(做对)行为所进行的肯定;
父母们,通常认为赞赏就是对孩子的夸奖、赞美,就是说好听的话,只要对孩子这么做了,就能够起到鼓励的作用;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并不那么尽如人意,孩子的表现并没有如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这是为什么呢?
【强化概念对比】
为了便于大家的理解,我在这里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反例一)小明把自己摊了一地的玩具自己收拾好时,妈妈对小明说“哇,真棒,真是个好孩子”,请问这是赞赏吗?不,这不是,赞赏是对孩子本身行为的客观描述,而非评价式的赞美,这样的赞美,孩子是无法理解自己的行为到底哪里做对了;
(反例二)小明把自己摊了一地的玩具自己收拾好时,妈妈对小明说“小明,你把玩偶放到了收纳箱里,积木收到了盒子里,弹珠也收好了,进到你的房间感觉很舒服”,请问这是赞赏吗?还不够,虽然这里用了客观描述的方式,但是没有将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没有透过行为凸显出孩子性格中的优良品质,从而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新的认识;
(反例三)小明把自己摊了一地的玩具自己收拾好时,妈妈对小明说“小明,你把玩偶放到了收纳箱里,积木收到了盒子里,弹珠也收好了,进到你的房间感觉很舒服,来,手机给你,奖励你玩10分钟”;请问,这是赞赏吗?不,这不是,赞赏是通过对孩子正确行为的肯定,让孩子将关注点放到正确的行为上,而不是放到奖励上,这将造成以后孩子讨价还价,以及没有奖励就不愿意做的结果;
(how)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赞赏呢?
1、描述自己所看到的;
例如:书桌收拾的很干净,书都放到书包里了,笔都放到文具盒里了,本子和草稿纸都放置的很整齐;
2、描述自己的感受;
例如:看到你的书桌,就感觉很清爽;
3、用一个词点明赞赏的核心;
例如:你把书收进了书包,笔放到了文具盒,本子草稿纸都摞整齐了,桌椅也摆放好了,这就叫“整洁”;
【正例】为了大家更好的理解,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疫情期间,因为孩子不能外出,除了网课和作业,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就增加了,因为担心儿子玩太久,不能按时睡觉,于是我就给他说“玩可以,但是我们说好了,到21点15分结束,去睡觉”,因为以前儿子经常会玩起来没完,没有时间观念,所以我对这点会比较关注。
21点14分左右,儿子把手机拿过来给我,说“时间到了,我不玩了”,我很高兴,看着他对他说:“说好21点15结束,你能准时的把手机给我,这就是守时,爸爸很高兴”。
在看到拆页知识点后,我觉得正好印证了技能点,首先描述事实,儿子能够遵守承诺,在规定时间结束游戏;其次,我在对儿子的回复中,表达了自己高兴的感受;最后,通过一个“守时”来总结,我为什么会高兴;
【适用边界】在亲子关系中,赞赏适用于当孩子做了正确的行为时,及时的对他们进行肯定和鼓励;
【预防异议】在这里,可能有小伙伴会问赞赏和表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首先赞赏和表扬,它们本身就是一对近义词,都是对他人的一种赞扬或赞美,那么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① 表扬通常是在公开的,在正式场合所做的一种赞扬,例如在工作会议上,领导对XX员工工作的表扬;而赞赏通常是非正式场合,随时随地都可以表达的;
② 表扬通常是对行为结果的一种认可,例如XX业绩提升了15%;而赞赏通常是对行为本身的肯定;
③ 表扬通常是评价式的,例如XX学习非常刻苦,XX工作兢兢业业;而赞赏通常是对客观行为进行描述;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做个互动,看看大家对今天的知识点掌握的怎么样)
【A3:微行动学习】
【发现问题】
拆书家:还是按照我们先前的分组,给小伙伴5分钟的时间,去思考一下,在过去我们的亲子关系中,关于赞赏,都有什么样的问题或困惑吗?我们可以拿出来分享讨论一下;
【明确问题】
学习者讨论出来的问题:
第一组牛牛:为什么明明我对儿子进行了赞赏,可是他却无动于衷,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二组黎影:过度赞美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吗?
第一组robin:在实际生活中,忘记了赞赏的技巧怎么办呢?
第二组嘉嘉:对于孩子本来就应该做到的事,是否应该赞赏呢?
拆书家:好的,非常感谢大家的反馈;因为今天的时间有限,所以只能选一个进行讨论,我们举手表决,选出一个问题,大家同意吗?
学习者:同意;
拆书家:选问题1的请举手;问题2;问题3;问题4;
拆书家:好的,结果出来了,问题1,有5票;问题2,2票;问题3,有1票;问题4,1票;
这么看来大家都有遇到过,明明对孩子进行了赞赏,但是孩子却无动于衷的问题了;
学习者:嗯嗯,是的;
拆书家:刚才这个问题是谁提出来的?哦,是牛牛,很好,那么请问牛牛,你有没有具体的例子可以说明一下呢?
学习者:好的,我来说明一下吧,就像去年底的时候,儿子在运动会800米的中长跑中,获得了第一名,儿子回家告诉我的时候,我给儿子说,“你真棒, 我就知道你能行!”,但是说完以后,儿子的反应似乎很平淡的样子,我觉得我明明是在鼓励他,在增强他的信心,为什么儿子无动于衷呢?难道我的赞赏有什么错吗?
拆书家:我来复述一下,你的问题是当我对儿子做出“我知道你能行”这样的赞赏时,却没有什么作用,是这样吗?
学习者:是的。
拆书家:看来这是大家都存在的问题,那么我们花一点时间来一同探索和解决一下;
【明确问题本质】
拆书家:大家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对孩子表达“我知道你能行”时,达不到我们所期望的赞赏效果呢?给大家6分钟的时间讨论一下,产生这个问题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大家可以结合过往的亲子经历,尝试相互追问,深入的探讨一下;
(学习者讨论)
拆书家:大家去想想自己过去的类似经历啊,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你的孩子做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对孩子赞赏的?孩子又是什么样的反应?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去思考;
好,时间到,有没有小伙伴可以分享一下呢?
第二组robin:是不是孩子的年龄太小,没有理解到我们的赞赏中所蕴含的信任和鼓励啊?
第二组嘉嘉:是不是因为没有去描述自己看到的内容啊;
第一组青青:或许是因为我们没有表达出作为父母的感受;
第二组黎影:没有用一个词来表达赞赏的核心;
第一组青青:是不是我们的语气或是态度没有表现出激动或兴奋的感觉啊?
第一组牛牛:会不会是因为我忽略了儿子在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呢;
第二组robin:会不会孩子想我都不知道自己能赢,你就知道了,觉得我们的赞赏太敷衍,不真实;
.......
【确定问题本质】
拆书家:从刚才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造成孩子无动于衷的原因有很多,然而在这么多原因中,只有一个是最核心的原因,也就是问题的本质,那么大家认为,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呢?再给大家6分钟的时间,我们在来一起讨论下:
(学习者讨论)
拆书家:同样的,我们把自己放到曾经所经历的场景中去,刚才我们所讨论的那些原因我们可以尝试着去代入一下,如果我们这么做了,孩子是否会有所反应?是否会欣然接受我们的赞赏?是否会表现出孩子应有的开心和激动呢?
时间到,有没有哪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呢?
第一组牛牛:我们讨论后又和二组的小伙伴交流了一下,我们都认为,问题的本质,是作为家长的我们,没有看到孩子在获得这个成绩的背后,所付出的努力,“我知道你能行”只是赞赏自己的先知先觉,而不是孩子的付出;所以我们认为,问题的本质是忽视了“孩子背后的努力”;
拆书家:非常好,小伙伴们认为问题的本质是忽视了“孩子背后的努力”,所以孩子对“我知道你能行”这样的话语,无动于衷;那么其他小伙伴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学习者:同意,这也是我们一起讨论出来的;
【讨论解决方案】
拆书家:既然我们已经明确了问题的本质,那么要如何解决“忽视”的问题呢?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可行性办法,给大家6分钟时间,讨论结束,我们再请大家来发表你们的方法;
(学习者讨论)
【呈现方案】
拆书家:时间到,小伙伴们讨论的非常热烈啊,接下来,我们选代表来分享一下:
第一组牛牛:我们一组在讨论后,认为可以这样做去解决“忽视”的问题:
1、要表达出自己有观察到,孩子成绩背后的努力,可以这么说“这个成绩是你前几个月努力训练的结果”;
2、或者从感受的角度来表达对孩子的赞赏,例如“你真了不起,你一定为自己感到骄傲吧”;
第二组黎影:我们二组刚才有和一组交换意见,我们也同意他们的观点,不过我们还有一点补充,我们认为还可以这样去做:
1、“这几个月,妈妈看到了你早上都有起来晨跑训练,没有一天懈怠,这就叫拼搏”;
拆书家:非常好,先把掌声送给自己;
我来总结一下大家讨论的结果,当我们对孩子说出“我知道你能行”这样所谓的赞赏时,孩子表现出了无动于衷,为了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认可和鼓励,感受到我们对他的赞赏,我们可以使用这样的方法:
1、要表达出自己有观察到,孩子成绩背后的努力;2、从感受的角度来表达对孩子的赞赏;3、用一个词来点明孩子赞赏的核心;请问我的总结是大家讨论的结果吗?
学习者:是的。
拆书家:我想在来问一下牛牛,开头你有为我们举出一个对孩子说“我知道你能行”这样的场景,结果儿子对你的所谓赞赏,无动于衷;那么,现在大家讨论出的方法是否能解决你提出的问题呢?
第一组牛牛:可以,经过刚才的讨论,我就已经理清思路了,其实不仅仅是孩子,就算是我们大人,如果被他人忽视了自己在过程中的努力,也是会有一种失落的感觉的;所以,对于孩子所取得的成绩,不能只盯着结果,要去看为了取得这个结果,他在过程中做了什么?付出了什么?
拆书家:非常好,看来牛牛已经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和困惑了;
再次感谢小伙伴们的思考和分享,今天我们的微行动学习环节就先到这里;
【A2催化应用】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在今后的生活中,去运用我们的方法技巧,今天会给每位小伙伴布置一个小作业,大家在完成作业,请记录下作业过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对话、感受”等,发到我们的群里,实现学以致用。
【特定任务】我们的小作业是什么呢?就是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当我们的孩子做了我们所期望“对”的事情时,可能是认真完成作业,可能是收拾自己房间,也可能是准时上床睡觉,总之在面对孩子正确的行为时,请尝试运用今天学习到的“赞赏的技巧“,来对孩子的行为及时予以肯定,并表达鼓励;方法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变为自己的能力。
请大家将具体实践的情况,反馈到我们的活动群里哦,记得将你的微信名+完成日期,回复给我,多谢配合。
【强有力的结语】各位伙伴,在我们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犯错,同时,他们也会做对,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并不知道错在哪里,或是对在哪里;我们要怎样帮助他们成为明辨对错,并具有责任感的孩子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代替惩罚”的技巧,让孩子自己去面对自己错误的行为,并承担它的自然后果;以及“正确赞赏”的技巧,去及时肯定孩子正确的行为,并表示鼓励,最终帮助孩子成为独立、自强、具有责任感的人。
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我的拆书就到这里,我是裘叔,谢谢大家!
【学习者分享】
学习者(青青):
时间:周二(儿子生日前)
地点:家里(儿子房间)
人物:我和儿子
事件:快到儿子生日了,因为不知道准备什么礼物,于是,就打算问问儿子,想要一份什么生日礼物;
青青:“童童,还有几天就是你的生日了,你想要什么生日礼物啊?”
儿子看着我,挠了挠头,认真的想了想,给我说:“妈妈,我现在没有什么特别想要的东西”;
青青:“那你想想看”;
童童:“童童要上学了,爸爸妈妈要给童童装修房间,肯定要花钱的,所以我就不要礼物了”;
看着儿子,很感慨,儿子长大了,已经能替爸爸妈妈考虑了,想想最近学习的“赞赏”的技巧,于是我给儿子说;
青青:“童童,你能想到爸爸妈妈要给你装修房间,能在家庭的角度考虑事情,爸爸感很高兴,很欣慰,你这样就叫做”懂事“;
学习者(robin):
时间:6月1日
地点:浙江某户外景区
人物:一家三口
事件:儿童节这天,全家一起去了浙江的某个户外景区旅行,上午是一段户外路线,中间有一段是爬一段几乎垂直的鉄梯,高度大约在3~4层楼的高度,儿子平时有些怕高,我比较担心儿子;
robin:“飞飞,你行不行?“
飞飞:”我想试试,应该可以“;
robin:“那你注意安全”
飞飞:“好的”;
出于稳妥和安全考虑,我爬在他后面,整个过程,我都有些担心,因为鉄梯一点保护措施都没有,然而儿子勇敢的爬到了顶,让我颇为吃惊;想到学习过的”赞赏“技巧;
robin:”飞飞,你没有一点犹豫的就爬上了鉄梯,非常平稳,爸爸都有点小怕,你却没有,这就是勇敢,爸爸为你的勇敢骄傲“,儿子笑的开心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