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沟通的艺术》 所属活动: 北京城市之光12月10日拆书活动-静静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运用“知觉检核”解决人际困境 学习目标: 促进互相了解,解决人际困境

开场:

           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今天的第3位拆书家静静。首先来做自我介绍,我的第一个标签是基督徒。这是我最重要的一个身份,第二个标签是培训工作者,我在一家金融公司做内部培训工作。第三个标签心理学学习者,目前正在学习教育与发展心理学。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阅读原文片段

知觉检核是帮助你正确了解别人的一项工具,它并不假设你的第一印象是正确的。因为它的目的是互相了解,所以这个迈向沟通的检核需要彼此协力合作,除了得到更精准的知觉外,这个检核借着维护对方的面子来减少对方的防卫。知觉检核采用更谦恭的途径表达或暗示:“我知道没有其他线索的帮助,我不够格对你下判断。”而非直接说:“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介绍图书:

(事件场景)在介绍这个方法之前我跟大家分享下我之前的惨痛经历,去年冬天我感冒了,下班之后拉着男朋友去医院,拿完药都快十一点,送我回家的路上男票说“我觉得你有点矫情,就是感冒嘛折腾一圈”我一听就炸了,what!我矫情?给我气的,后来又各种拉锯道歉,差点因为这事儿分手。在这件事中仅凭那句话,我就认为他不在乎我不爱我,造成了一次很大的误会和矛盾。
(提问)遇到类似的情况你是怎么处理的?因为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凭着第一反应去质问对方?还是心平气和求证原因?
(影响)在我们还未弄清对方的想法和意愿时就妄下结论是很危险的事情,很容易造成误会,给我们的人际关系造成困扰,会使原本可以几句话就揭开疑惑的事情变得复杂起来。

(解决)那如何来解决这种情况,弄清行为背后的原因呢?《沟通的艺术》这本书讲到了一个方法——知觉检核,这个工具可以帮助我们通过沟通了解对方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和谐,减少误会的发生。

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阅读原文片段,片段不长,读完的小伙伴请抬头示意我一下。

【R阅读原文片段

知觉检核是帮助你正确了解别人的一项工具,它并不假设你的第一印象是正确的。因为它的目的是互相了解,所以这个迈向沟通的检核需要彼此协力合作,除了得到更精准的知觉外,这个检核借着维护对方的面子来减少对方的防卫。知觉检核采用更谦恭的途径表达或暗示:“我知道没有其他线索的帮助,我不够格对你下判断。”而非直接说:“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学习后,在遇到不清楚对方行为背后的想法时,学习者能够使用(行为)“知觉检核”(澄清)进行沟通,确认对方实际的想法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发生(界定)。

【what】

这段文字内容是关于知觉检核这个沟通工具,知觉是个心理学名词是我们对事物整体的认识,比如早晨一出门,脑门被吹得好冷,冷是感觉,我应该戴个帽子这是知觉。检核的意思是检查核实。生活中我们会有很多知觉错误,比如先入为主,以己度人,需要知觉检核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有一个正确的知觉。

【互动】回到拆页我们来看下,关于“知觉检核”拆页里有哪些要点呀?

不假设第一印象是正确的;维护对方的面子减少防御;“我知道没有其他线索的帮助,我不够格对你下判断”一种谦恭的态度……大家找到很多,不过仅仅通过要点并不太容易理解这个概念,接下来我们举个例子。

【案例】我们在场的小伙伴谁担任过轮值主席?大部分的小伙伴,当轮值主席的时候如果遇到迟迟不交报名帖的拆书家,你怎么想?(当月轮值主席:“咳咳咳,看某人就没有反应”。某人是拖延下周报名帖的拆书家)

如果这样问拆书家:“你是不是没准备好拆书啊?”这是知觉检核吗?(不算吧),为什么?对,这句话已经有假设——对方没准备好拆书。

如果拆书家回答:“不好意思啊,是这样的……”这时候你说:“别说了,赶紧给我吧,我不想听”这是知觉检核吗?也不是,为什么?(还是觉得对方有问题)这是一个拒绝沟通的状态对吧。因为没有抱着互相了解的心态来沟通,拆页中说知觉检核的目的是互相了解。

如果我们抱着互相了解的心态,不做假设,这么说:“你什么时候给我报名帖啊?本来周二晚上就应该发布活动信息的,今天都周四了就差你的报名帖,活动宣传时间本来就不长,报名人数会受影响的。”这个算是知觉检核吗?(不是,这是埋怨对方)也不是知觉检核对吧,因为对方面子上会挂不住。当我们想弄清楚事情原因的时候,如果说的话让对方比较难堪心里不舒服也不算知觉检核哦。

【知识点逻辑】

所以我们要运用知觉检核这个工具时,需要遵守这三个原则:第一、不做预先假设,第二、抱着互相了解的开放心态,第三、维护对方的面子。遵守这些原则才能够帮助我们弄清楚对方行为背后的原因。

【步骤how】

具体步骤是怎样的?话术该怎么说呢?知觉检核完整的程序包含三个部分:

1.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2.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3.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1.比如现在有人稀里哗啦收拾东西出门就走了,我可能就很懵,啥情况啊?这还没结束就走了。如果运用知觉检核可以这样问他“看到你很快的收拾完东西就走了,这时候我们还没有结束拆书活动”,这样不带评价的描述观察到的行为事实。

2.第一种诠释“你是对这拆书内容不太喜欢呢?”第二种诠“或者着急有事走呢?”,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

3.“你具体是怎样想的呢?实际的情况是怎样的呢?”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适用边界】

有疑惑想要弄清楚真实原因时,建议及时沟通,如果是无心之举时间一长对方可能都忘记了,有疑问及时沟通是避免误会最好的办法。另外使用这个话术沟通时,我们的非语言行为也要保持言语表达的那种开放的态度,我们的肢体语言会透露出我们的真实态度。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小剧本

刚才我分享了知觉检核这个工具,现在请你设想一下,你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面对家人、朋友、同事有没有可能要进行沟通确认的场景?请运用知觉检核的三个步骤选择一个情景来处理,编写成小剧本,借此练习你的知觉检核能力,剧本要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对话等内容,可以填写在拆页背后的剧本表格里:

小剧本

项目

内容

备注

主题


询问训练营学员缺课原因

时间

拆书结束之后

地点

微信聊天

场景

整理收纳线上训练营

场地、景物、摆设等

人物角色

组织者A,学员B

也可为多人角色

动作说明



画外音

三次没有完成训练营的作业会劝退学员

介绍背景、人物的内心想法等

对白

 A:您这边三次都没有完成训练营的作业,并且也没有请假,您是对我们训练营的课程有什么意见吗?还是工作比较忙呢?请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人物之间对话的具体内容

 B:我家人生病了,我得来回来往医院跑,时间就没顾得上,也没来得及请假

 A:能够理解,那可能对您来说,整理这件事对您来说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您还是先把精力放在家人身上,等您以后有空了欢迎再参加训练营

 B:下次还要交钱吗?

 A:您下次报名的时候可以找我,酌情给您优惠

总结

感谢这两位小伙伴,这个方法可以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再来回顾下知觉检核这个工具的步骤:描述行为,提出至少两种诠释,请求澄清

我在准备这个拆页过程中发现,知觉检核这个工具在我跟男朋友的沟通中经常用到,也非常好用。希望这个工具能带给大家更和谐的人际关系,澄清疑问,获得平静的心态,感谢大家的聆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