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分组】大家好,我是老程,首先用三个标签法介绍一下自己:软件行业从业者、职场精进探索者、2020年的三级拆书家。首先我们做一下分组,方便等会讨论,请从我右手边开始两人分为一组,谢谢。
接下来我和大家一起学习的这本书叫做《重塑心灵》。
(F)这是一本讲NLP,即“身心语法程序学”的书。作者李中莹老师最早把 NLP 完整地介绍到国内,被誉为“华人世界的国际级 NLP大师”,这本书完整全面地介绍了NLP的各项基础知识,非常适合想全面学习NLP的小伙伴。
(A)这本书相比其他NLP书籍的特点在于全面、实用和接地气,主要章节包括了信念系统、自我价值、理解层次、脑的运作、内感官和情绪等,都是读者普遍关心的内容,而且作者在每部分都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技巧,举例也非常的接地气。
(B1)就像这本书封面所说“每个人都拥有让自己成功快乐的能力”,这本书通过介绍NLP中的各个概念和技巧,能够让读者认识到自己的头脑和潜意识的运作原理,并且能够有意识地通过“语言”去“重新编程”,提升自己的认知,改善自己的情绪,追求更成功快乐的生活。
(B2)今天我们学习的“先跟后带”是书中很重要的一个沟通技巧,它可以极大地改善沟通过程,帮我们顺利达成沟通目标。
【学习目标1】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大家能够学会“先跟后带”沟通法,当与别人沟通时,使用“1.跟随、2.迎合、3.带引”三个步骤来顺利达成沟通目标。
《重塑心灵》p182
第四,要学会先跟后带,就是先附和对方的观点,然后再带领他去你想去的方向。附和对方说话的技巧既可以取同——把焦点放在对方话语中你与他一致的部分,又可以取异——把焦点放在对方语言中与你不同的部分,还可以先接受对方全部的话,然后再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
例如:
你说:“我认为吃早餐的习惯对健康很重要,所以我每天早上都吃两只鸡蛋。”
对方:“鸡蛋的胆固醇含量太高,我的早餐绝不会有鸡蛋。”
回应1(取同):“噢,原来你也有吃早餐的习惯,你觉得吃早餐对一天的工作有重要的帮助吗?”
回应2(取异):“你觉得鸡蛋的胆固醇对身体不好,当然你不会以它作早餐了,那么,你的早餐吃什么?”
回应3(全部):“不单你这样说,我以前也是这样理解的,直至去年我看到一篇科学新知的文章,发现原来胆固醇之中也有好坏之分,而且鸡蛋给我们的胆固醇好多过坏,有一些营养更是其他食物中很少能提供的呢!你有兴趣看一看这篇文章吗?”
【what】我们今天学习“先跟后带”的沟通方法,是指我们与别人谈话时,先与别人同频,表达理解,然后再引领谈话,从而达成沟通目标的沟通技巧。
【Why】
〈一般做法〉
我们知道,沟通最常见的三个目的是:1)深化关系;2)交换信息;3)达成一致。但大部分人在和别人沟通时,只顾着自己的真实表达,却对沟通对象的同理和互动重视不足,这样沟通就容易出现问题。
〈一般做法案例〉
举个例子,上个星期我和同事小张的一次沟通是这样开场的。
我说:“小张,这一周你都迟到两次了,是怎么回事呢?”
“唉呀,闹钟响了,但我还是起不来。”小张说。
我一听有点激动:“那说明你根本没把准时上班当回事啊,这样怎么能行?!”
小张听了,很不高兴地说:“我怎么没把准时上班放心上了?你以为我想啊!”
话说到这里,气氛就有些僵了。
〈一般做法的坏处〉
回顾这个沟通过程,本来我是善意想问下原因然后找解决办法,但这样“直来直去”,完全不考虑对方的说话很容易尬聊甚至冲突。
【How】那我们今天介绍的“先跟后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轻松和尊重的氛围中轻松达成沟通目标,非常实用并且容易掌握。具体来说分三步:
1.跟随-复述关键。我们首先复述对方言语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通常是表达事实、评价、情绪、需求等词语。复述可以让对方有被倾听和被尊重的感觉,同时对方也可以回顾他的表达是否准确和充分。
2.迎合-选择同异。然后我们基于刚才的重点词去有意迎合。这种迎合可以取与对方相同,或者不同的信息路径。常见的方式有两种:同意对方的关键词并且给出细节补充;不同意对方的关键词并且给出细节补充。
3.带引-引领确认。高质量的沟通谈话需要双方参与贡献信息,所以我们再用引领更多内容的问句来结尾,使得谈话逐步推进。这里的“引领”可以是邀请对方确认共识,或者激发对方继续谈话的兴趣和方向等。
〈正面案例〉
比如说,以前我如果会“先跟后带”沟通法,我和小张的谈话可能是这样的:
我:“小张,这周你都迟到两次了,是怎么回事呢?”
“唉呀,闹钟响了,但我还是起不来。”小张说。
我继续说:“定了闹钟还起不来啊(复述重点),那说明你其实也很注意了。早晨起床确实不容易(这是求同),那你有想过什么办法吗?(带引)”
小张说:“我已经把闹钟声音调大了,这两天我再试试,应该可以的。”
我虽然感觉这样会改善,但还不够稳妥。我继续说:“调大声音啊,这也是一个办法(跟随)。但因为之前没效果,你有没有可能再多个保障办法呢?(取异),否则大家都注意到你迟到,就会产生坏影响,你说呢?(带引)”
小张说:“嗯,那我另外也会11点准时上床睡觉,另外让我室友出门的时候也叫我起床,这样就万无一失了,你看行吗?”
我笑了:“小张加油!”
大家看,我不断复述小张说话中的关键词,让小张觉得我一直在倾听和理解他,而且我还注意与他谈话内容的迎合,带引谈话的方向,这样我们就很聚焦并且容易达成共识。
【适用边界】
“先跟后带”沟通法是一种让人非常舒服的沟通方法,即使是对于较易冲突的沟通场景也是适用的
【显像】现在那请大家回想一下过往经验,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尬聊”情景,比如你和朋友正聊着香港最近发生的反修例事件,对方虽然和你观点一致,都不赞同“黑衣人”的暴力行为,但我非常激动,我就挥着手兴致勃勃地讲着我的观点,我的朋友就很想加入进来,但只要一接话,我就会很快打断,又把话头抢过来,而且看他脚尖都转了方向,看起来随时都想走了,这就感觉有一种很奇怪的气氛,就属于一种尬聊。
【提问】请大家按照开始的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你经历过的“尬聊”的沟通场景吗?是什么样的?请花2分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我邀请小伙伴来分享(我的指令清晰吗?)
【学习者案例记录1】
学习者1的过往经验分享:
有一次公司出外举办活动,当时中午用餐时才发现预订的午餐订少了,我当时是考虑到时间紧急,建议是想干脆到就近的餐厅直接用餐,但这样做总费用就会高一些。但是因为原来是预订,已经有预缴费,而且如果这样做法也违背了双方的承诺,所以我和预订负责人沟通过之后,没办法说服他,反正他去处理他的,但当时是有情绪在,不是很愉快,事件最后还是按原预订者的方法来处理了。
【拆书家提问设计】
好的,假如时光倒流,使用今天学习的“先跟后带”的方法,你或者对方会怎样沟通呢?请着重使用“先跟后带”的方法,而不必强求一定要沟通出双方共识的结果。
【学习者案例记录2】
学习者1和学习者2模拟使用“先跟后带”的沟通的方法来尝试进行说服沟通:
学习者1:我和你商量一件事情,你看我们今天的午餐该怎么办?
学习者2:我觉得就到附近吃就行了。
学习者1:那怎么行?肯定不行啊!那么贵,而且我觉得人家会有意见的。
学习者2:是的(跟随),我觉得你考虑的有道理,就近吃的话,可能会比较贵(迎合)…
学习者1:而且这是个承诺问题
学习者2:而且之前已经给过钱了,对他们经理也不是很好哦…
学习者1:关键是我们破坏了承诺,我们不可以破坏承诺。
学习者2:是(跟随),我觉得做人肯定是要有信用的。既然之前答应了他们这样子,那我们也应该这样子(迎合)。不过我考虑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我们有另外的办法去做,你觉得什么样的方式可以呢?(尝试带引)
学习者1:我想不出来,我才问你的啊…
学习者2:嗯,这个确实不太好处理(迎合)。那如果想不出来,我们就到附近吃怎么样?
学习者1:问题是我不觉得这是最优的方案,我觉得还是在这里吃,再多定几个不就行了吗?如果时间不行,我们可以等等,给大家作个解释嘛…
学习者2:……
(点评:刚才学习者2的对话已经体现了“先跟后带”的方法,包括说“贵、承诺、满意”等都是在重复对方的关键词和迎合,然后又尝试去带引“你觉得什么样的方式可以呢?”只不过对方又回复了一句“我也不知道才问你的啊”,可以看到你又“跟”了一句“嗯,这个确实不太好处理”,所以从演练“先跟后带”的技巧上,已经很充分了!谢谢。
(注意根据现场情况,对学习者的回答关联相关知识点,给出赞美)
现在相信小伙伴已经感觉到“先跟后带”的沟通方法是很实用的,同时也可能隐约意识到第二步-“迎合”还不好掌握,似乎不够灵活。所以接下来更进一步,我们要学习另外一个拆页,让“先跟后带”方法如虎添翼,更具威力。
在学习完第二个拆页后,我们将学会使用“上堆下切平行”配合上“先跟后带”,使用“1.跟随-复述关键词、2.迎合-上堆下切平行(这里换了)、3.带引-引领确认”三个步骤来完成一次复杂沟通。
《重塑心灵》p184
在语言沟通中,我们经常会把交谈的方向引向三个方面:
一是弄清楚对方话语的意思,或者在说过的内容里面把焦点调细,把其中的部分放大,就像用小钳把内容的一些资料拣出来,这样的技巧叫作“下切”(chunk-down),NLP的检定语言模式(the meta model of languages)就是一套这方面的技巧;
二是为了建立与对方一致的气氛,用含义更广的词语去暗示意义上的共通,因而建立接受对方和允许对方引导的感觉。因为“意义”存于一个人的潜意识,是很主观和不能尽言的,所以在语言层次取得意义上的一致感觉时,对方会被带到新的思考方向上,这样的技巧叫作“上堆”(chunk-up),NLP的提示语言模式(the Milton model of languages)就是一套这方面的技巧;
三是探索对方说话的意义,因此能引导对方注意到有同样意义的不同可能,找出在同一层次的其他选择,使思想和生活更加丰富,这样的技巧叫作“平行”(parallel)。
以上三个方向的语言技巧,统称为“上堆下切”技巧(chunking),这套技巧的功能是从三个方向(上、下、平行)扩展交谈的涵盖面,使谈论的内容更丰富,效果更理想。
[What]当我们在与别人沟通时,在谈话内容的设计上,我们可以通过“上堆下切平行”三个手段,使得谈话内容更细化、抽象或者广泛,使得我们的谈话内容依据一定逻辑框架有序跳转,促使整体沟通更加有效。
[Why]
〈不这样么的坏处〉沟通中表示赞同或者反对是很基础的沟通技巧,但一味赞同有点像PMP,一味反对由会被认为是杠精,更重要的是这样没办法应对更复杂的沟通场景。因为更复杂的场景需要深入的讨论,而且要从不同角度,检视双方的相同以及不同观点,最后创造然后达成共识。
[How] 所以我们推荐配合使用“先跟后带”+“上堆下切平行”两个方法,具体的做法是:
1.跟随-复述关键。和上面的步骤相同,我们首先复述对方言语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通常是表达事实、评价、情绪、需求的词语。复述可以让对方有被倾听和被尊重的感觉,同时对方也可以回顾他的表达是否准确和充分。
2.迎合-上堆下切平行。基于刚才的关键词,然后选择进行上堆下切平行中的一种路径,进入深度沟通。
2.1下切:最常用的是要求对方提供对关键词的详细信息。通常的句式是:“你刚才提到的XX是指什么吗?”
2.2上堆:也可以挖掘信息背后的,拔升信息的高度使得它更抽象而且概括。这里可以用的工具是“5Why”法,和“NLP逻辑层次”法,可用的句式是:“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很重要?”
2.3 平行:也可以在当前谈话的层面引入不同的角度,启发不同的可能。可用的句式是:“除此之外……”或者“还有呢?”
3.带引-引领确认。当谈话内容经过一次或多次跳转,双方共同参与,共同贡献有质量的信息,我们及时引领确认使得双方都认可共创的内容及结论,共同完成一次高质量的沟通。
<反例>举个例子,记得有一次我经理突然走到我身边,怒气冲冲地对我说:“小程,项目进度严重落后啊,这样我们根本达不到老板的工期要求,你们工作太不用心了吧!”
当时我已经忙得焦头烂额,再听到经理指责说“太不用心了!”而我昨晚加班到12点多才回家,我一下子就爆了,我就回他说:“这个项目本来工期就不合理,我们已经累成狗了,你要还不满意,那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吧!”然后一甩手走开了。经理也被我怼得哑口无言,后面几天说话都别扭了。
<正例> 那我如果更成熟一些,使用“先跟后带”+“上堆下切平行”的方法,那我可能会这样来设计沟通路径:
1.跟随-复述关键。我会先留意经理的关键词,比如:事实(项目进度落后、满足不了老板工期要求)、评价(不用心)、情绪(推测是着急?失望?)、需要(他想赶上进度)。
2.迎合-上堆下切平行。假设我选择的谈话大纲切入点是“项目进度落后”,用不同的方向去迎合则会有不同的回应:
2.1下切:“进度落后啊?经理,我对比了计划确实我们落后了1天”
2.2上堆:“经理,进度确实落后了,除了老板看的紧之外,项目满足工期还有什么考虑吗?”
2.3 平行:“经理,进度确实落后了,另外老板也提到过,项目质量、使用界面也是他非常关注的。”
3.带引-引领确认。由第二步的讨论我们可能带引到不同的讨论路径和结果。比如1)在下切路径上:经过细致的任务安排,落后的1天后期可以追回;2)在上堆路径上:老板很关心,那我们可以删减一部分功能,满足老板看重工期的要求;3)在平行路径上:通过调整经理的评价标准,由1个增加到3个,改变经理的评价。
这样解释后,大家会不会觉得原来这么复杂的沟通,背后都可以非常逻辑化去组织,这样是不是可以有效改善我们的沟通能力呢?
【预防异议】
有的伙伴可能会说,这个方法非常结构化但是太复杂啦,但沟通现场没办法那么快地反应啊?
确实,这种沟通方法对于小伙伴们的倾听能力,察觉到对方的关键词,以及相应的设计沟通路径,对逻辑和表达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仅靠当场即时反应很有难度。但这也正是“先跟后带”方法本身很有威力的原因,所以最好我们对于常见场景,做好事前话术准备,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适用边界】
不同于漫无边际的闲聊,“先跟后带”+“上堆下切平行”更适用于有目的的沟通说服场景,比如一次销售会谈,一次工作谈话等,所以我们一方面提前准备,另外也随时注意现场互动,是一种非常有威力的沟通技巧。
为了能够让大家在现场就能够掌握“先跟后带”+“上堆下切平行”的沟通技巧,现在请大家阅读一段对话,请思考小贩的沟通路径和技巧,填充并和同组小伙伴分享,时间6分钟。
有这么一个老太太,她去菜场买水果,她来到一个小贩的水果摊前,问“这李子怎么样?”
“老太太您好,来买李子啊,您想买哪一种李子呢?”小贩没有急着回答问题,而是问起了问题。(小贩这里使用了什么技巧: )
“我要酸一点儿的。”老太太说。
“其他人买李子都要又大又甜的,您为什么要买酸李子呢?”小贩接着问。(小贩这里使用了什么技巧: )
“我儿媳妇要生孩子了,想吃点儿酸的。”老太太回答道。
“哎呀,恭喜您马上要当奶奶了!”小贩连连道喜,“您对媳妇儿真体贴啊,她想吃酸的,肯定能给您生个大胖孙子。您要买多少?”(小贩这里使用了什么技巧: )
“我再来一斤吧。”老太太被小贩说得很高兴,又买了一斤李子。
小贩一边称李子,一边继续和老太太聊:“孕妇怀孕很辛苦,最需要营养了,平时要多补充点维生素,多吃水果。您知道什么水果维生素最丰富吗?”(小贩这里使用了什么技巧: )
“不清楚。”
“猕猴桃富含很多种维生素,特别适合孕妇,您看要不要也来点儿?”小贩接着问。(小贩这里使用了什么技巧: )
“是吗?那我就再来一斤猕猴桃吧。”
“您可真是一位好婆婆,您媳妇儿真是有福气。”小贩一边称猕猴桃,嘴里也不闲着,“我天天都在这摆摊,水果都是当天从批发市场精挑细选的,又新鲜,营养又丰富。今天进货的香蕉也很好,对胎儿的神经发育有好处,要不也买点尝尝吧?”(小贩这里使用了什么技巧: )
“行!就这扎吧”老太太被小贩夸得很高兴,一边掏钱,一边满口答应着。
现在有请一位小组为我们分享,他们对小贩每句话的拆解,共5分钟(含点评)。
学习者案例记录:
“老太太您好,来买李子啊,您想买哪一种李子呢?”小贩没有急着回答问题,而是问起了问题。(小贩这里使用了什么技巧:学习者1:先跟-下切)
“我要酸一点儿的。”老太太说。
“其他人买李子都要又大又甜的,您为什么要买酸李子呢?”小贩接着问。(小贩这里使用了什么技巧:学习者2 :上堆,了解动机的部分,夸奖学习者掌握精准)
“我儿媳妇要生孩子了,想吃点儿酸的。”老太太回答道。
“哎呀,恭喜您马上要当奶奶了!”小贩连连道喜,“您对媳妇儿真体贴啊,她想吃酸的,肯定能给您生个大胖孙子。您要买多少?”(小贩这里使用了什么技巧:学习者3:跟随。点评和讨论)
“我再来一斤吧。”老太太被小贩说得很高兴,又买了一斤李子。
小贩一边称李子,一边继续和老太太聊:“孕妇怀孕很辛苦,最需要营养了,平时要多补充点维生素,多吃水果。您知道什么水果维生素最丰富吗?”(小贩这里使用了什么技巧:学习者4:下切。点评其实也用了一个逻辑跳转,首先是平行+下切)
“不清楚。”
“猕猴桃富含很多种维生素,特别适合孕妇,您看要不要也来点儿?”小贩接着问。(小贩这里使用了什么技巧:学习者1:从含维生素丰富的水果下切到猕猴桃)
“是吗?那我就再来一斤猕猴桃吧。”
“您可真是一位好婆婆,您媳妇儿真是有福气。”小贩一边称猕猴桃,嘴里也不闲着,“我天天都在这摆摊,水果都是当天从批发市场精挑细选的,又新鲜,营养又丰富。今天进货的香蕉也很好,对胎儿的神经发育有好处,要不也买点尝尝吧?”(小贩这里使用了什么技巧:学习者2:平行)
“行!就这扎吧”老太太被小贩夸得很高兴,一边掏钱,一边满口答应着。
(问题交流,学习者提出了刚才猕猴桃的下切的逻辑分析,做了确认。另外一个学习者对“跟随”作了表述上的区分,一种是完全的重有字眼,另外一种是用相同的意思再重新表达。号召大家给自己鼓掌~~)
【分步催化1,5分钟】那接下来我请大家和我一起想象一个对你很常见的场景,而且很有可能它会在未来两周再次发生。这个场景可能是:孩子刚考了一个很差的成绩,现在放学回来请你在成绩单上签字;同事向你抱怨领导最近给他的工作太多,压力山大;爱人双11剁手买了一样你不赞成买的东西,现在收到货了,你看到就心塞,准备和爱人认真地谈一谈。
请你认真想想那是什么场景,你这次沟通的目标是什么?然后花2分钟在小组内分享。然后我将请小伙伴来做分享。强调一下,只需分享你可能遇到的场景,不需要涉及如何沟通。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2:我现在带班的有一个班长,其他班委就给我反映他的情况说,班长参加了很多社团,所以没有时间关注班里,导致班里的活动没有人组织,计划做一次沟通。因为班长想做的事情太多,导致班里的向心力受到影响,希望通过谈话尝试说服班长,一方面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一方面说出问题,希望能够讨论出解决方案。
【分步催化2,7分钟】好的,刚刚大家已经想好了那个未来场景,我们大家一起根据刚才设定的场景,应用“先跟后带”+“上堆下切平行”的方法来作一次模拟对话,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我们主要还是演练技巧,不强求一定要达成圆满的解决方案和沟通结果。
学习者案例记录
第一次沟通模拟:
学习者2(老师):刘班长,你最近是不是很忙啊?
学习者1(班长):还好。
学习者2(老师):但是我发现有些同学给我反映说,最近班上的活动比较少,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你最近在忙些什么呢?
学习者1(班长):最近参加了一些社团的活动。
学习者2(老师):就是你觉得社团的活动和班上的活动能不能整合一下?就是放在一起?
学习者1(班长):时间地点都不大一样,估计不大好放在一起。
(拆书家点评:请注意先跟后带,否则谈话路径会越来越远)
学习者2(老师):哦,可能比较确实难配合得上,但是目前班上的凝聚力低,也是一个实际的问题,作为班长和我作为老师,都想去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改变这个状况呢?
学习者1(班长):嗯,现阶段还好啊,我觉得这边参加了活动,班里的还是有兼顾的,还是可以处理好的。
学习者2(老师):…嗯,很难啊,我谈不下去了(面向大家)
暂停,拆书家点评要点:谈话还是比较“各说各话”,老师觉得有问题,但同学并不这么认为,所以需要留意使用“先跟后带”的方法,另外使用下切来具体落实行动,用上堆来统一目标,用平行来加入更广泛的话题,这样可以更加同频,更加亲和。
第二次沟通模拟:
学习者2(老师):班长你好,因为前段时间开了一个班会,了解到一些情况,问一下你目前觉得我们班里的怎么样的?
学习者1(班长):班里的学习情况还可以,积极度还有待提高一些。
学习者2(老师):那你最近有没有一些想法可以提高班级成员的积极性?
学习者1(班长):有啊,在后边我们可以再组织一些活动?
学习者2(老师):活动有具体的时间吗?
学习者1(班长):这个等我们手头上的事情忙完了,可以再计划。
学习者2(老师):嗯,你手头上目前有很多事情,是吧?
学习者1(班长):现在主要参加了一些社团活动,所以会忙一些。
学习者2(老师):对对,现在学校的社团活动也很丰富,而且也可以锻炼自己的成长。那你觉得在这方面,有没有可能把你在社团的一些经验,变成我们班级的活动,带动我们班级同学一起去参与到有意义的活动中去呢?
学习者1(班长):后边肯定有一些可以结合的,现在先学习一些经验嘛
学习者2(老师):对对,你在社团的经验与班的结合起来,也可以锻炼到你的能力,对吧?
学习者1(班长):对的,对的。
学习者2(老师):那目前我们想要具体的把时间落实下来,让我们的行动更有步骤一些,是不是?我们经常在这方面锻炼时候,我们也可以考虑到自己的能力和效率,我们能不能再进一步再细化一些?
学习者1(班长):现在确实忙一些,过一段时间可以计划一下。
学习者2(老师):嗯,估计多长时间呢?
学习者1(班长):我估计…再过两个月左右
学习者2(老师):可以,可以。
拆书家点评:这段谈话来看,前面几句老师还有有些“步步紧逼”,但从第五句开始,老师开始用“跟”,重复班长的一些关键词,相应的氛围真的有很多扭转,后边在时间等方面还是“部分”达成了共识,这一点来说还是非常棒的。当然技巧还有比较复杂,学生也比较坚持,所以还希望大家多练习。
【有力的总结语】
时间过得好快,感谢伙伴们的全情投入和积极分享。我们最后总结一下,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先跟后带”的方法,是一个组合的方法,先跟后带,加上“上堆下切平行”的方法,让我们可以有目的,有逻辑,有计划地组织一个复杂的沟通。当我们使用比较灵活的时候,谈话的内容可上天,可入地,可平推,谈话的路径和范围非常灵活,手段也更加的有效。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够掌握这个方法,象李中莹老师说的,可以让生活更加的成功快乐,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