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一、自我介绍/学习目标(1分钟)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长亭短亭,如果把学习当作是一个旅程的话,希望我这个亭子能在大家旅途劳累的时候小憩片刻,获取能量。
那我的三个身份标签是
1. 阅苏分舵的会员发展长老,今天刚刚成为二级拆书家
2. 外企职员,从事采购工作十余年。
3. SI家庭教育咨询师
我们今天一共有4位, 现在分成2组。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识别出请求和命令的区别,能够运用提出请求三步法,表达出包含具体目的的请求。
二、图书介绍- FAB法/学习目标(2分钟)
图书《非暴力沟通》
事件场景: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妻子在家收拾衣服,丈夫在看手机,妻子说:“别看手机了。”过了一会,丈夫打开电脑,妻子又火了:“你怎么不看手机就玩电脑啊,不能把家里打扫一下吗?” 丈夫反击:“你凭什么老是命令我?”
提问: 为什么妻子对丈夫说的请求,丈夫总是理解不到呢?大家是否遇到过类似场景,都是怎样处理的呢?
影响: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表述不当,说出去的话既没能达到我们的目的,严重点的,还伤害到双方的感情。
解决:对于如何处理这样的事件呢,我推荐《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运用f非暴力沟通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包括我们今天要学的:如何提出具体的请求……,有效沟通让生活更简单。
让我们看看今天的拆页吧,请大家花1分钟阅读一下拆页,读完举手或眼神示意我一下。
【片段来源】:《非暴力沟通》 P.74
请求与命令
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听到命令时,一个人只能看到两种选择:服从或反抗。不论如何,只要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需要。如果我们在过去常常指责他人,那么,我们的请求很可能就会被看作是命令。而一个经常受到指责的人也会倾向于将请求解读为命令。
以下是对话
杰克:“我很孤单,希望今晚你能陪我聊聊。”
珍妮:“杰克,我真的很累。如果你想今晚有人陪你,找别人好不好?”
杰克一声不吭走开了
珍妮发现杰克不太高兴,就问他:“你怎么了?”
杰克:“没什么。”
珍妮:“我党得你好像有心事。来,说说看。
杰克:“你知道我孤单极了。你要是真的爱我,今晚就会留下来陪我。”
好,这段对话很简短,大部分同学都读完了。
四、【I】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这个拆页说人们更倾向在被请求的状态下做事,而当人们认为没有满足这个请求会被惩罚和指责时,这是请求往往被理解成命令。
【Why】
沟通中为什么使用请求更好呢?你使用请求更能尊重对方的自主权,重视对方的感受和需要,而命令有强迫的意思;而且在强迫状态只有服从和反抗,人是被动做出反应的。
【不这么做的坏处】
如果我们的请求带有威胁和惩罚,被对方都会视为要求或命令,就不太想要来满足我们的需要,导致你的请求很难达到目的。而当我们的请求不具体,对方会困惑,到底要我干嘛?
【反例】我在家收拾衣服,老公在看手机,我说:“别看手机了。”过了一会,他打开电脑,我又火了:“你怎么不看手机就玩电脑啊,不能把家里打扫一下吗?”他反击:“你凭什么老是命令我?”
这个是请求目的不具体,而且有指责的意思吧。
【对比概念,引出逻辑、步骤】
【易混淆概念对比】
我来问一下大家,在这个拆页中,关键词是什么 ?
学习者A:责罚
学习者B:解读
学习者C:命令
...
那我觉得其中很重要的一对关键词是“请求”和“命令”,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大家清楚吗?
大家听听我说的话,那一句是请求,那一句是命令呢?
1. 请打开窗户。
学习者迟疑的回答:请求
2. 帮忙把门关起来,好吗?
学习者回答:请求
3. 你应该先扫地,再拖地。
学习者回答:命令
那我们再回到第一句话:“请打开窗户”,学习者异口同声说“命令”。
可能我两次说这句话的语气不同,第一次比较温柔就像是请求,第二次比较大声,像是命令,在中国的话语里,语气很微妙,第二句的语气比较生硬,就容易被对方解读成命令,有可能他本来也想打开窗户,被你这么一命令,对方反而不愿意去做了。
书中原文是这么说的: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是,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比如:我早上不是请你把垃圾倒了吗,为什么你不做呢?--这就是请求没得到满足,指责别人。
我今天太累了,如果你体谅我,就把家里收拾一下.—这就是利用对方内疚来达到目的。
现在大家能理解了吗?
继续提问问:那当别人和你沟通,你更希望对方用请求还是命令的口气呢?
学习者回答:请求!
看来大家都喜欢用请求的方式,那该怎么做才能不被理解成是命令,也能让对方明白呢。
我们来总结一下:首先呢我们要明确自己希望对方做什么,而不是对方不做什么; 然后呢把这个希望用语言准确表达出来,注意语气不要带有威胁,保护谈话的安全氛围,说完并没有结束,要看对方的反应,是不是明白了,不明白要再说一遍。
【How】:根据上面的总结,我们得出三个步骤
1. 寻找请求目的,问一下自己提出请求的目的是希望对方有什么样的行动。 上面这个案例中我的目的是老公帮忙打扫家务,更具体的把桌子清理一下。
2. 提出具体要求:注意语气不要带有威胁,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句式,我希望/需要你(目的)… … ,你是否可以/能不能/+行动 吗?
我可以这样说:我希望你帮忙把桌子清理一下,可以吗?
3. 观察对方反应:提出要求后,观察对方的反应是否明白,如果需要,进行补充说明、重复强调或主动反馈,以确保对方理解你说的意思,这样对方感觉你很重视我,很舒服。
我老公基本上当场不会有反应,会过一会行动,这个时候我一定要沉住气。实在不行动的话,就问一下:“你什么时候空呢?”,我的请求已经很具体了,不需要再补充了。
【适用边界Where】
在平常工作和生活当中都可以使用,在一些危害到人身安全的紧急时刻必须使用命令中不适用,比如说家里着火撤离的时候,还有上级分配任务这样类似的情景中。 另外如果请求的内容很清晰,也不要反复强调,会让人心烦,反而不愿意满足了。
【预防可能的异议】
有些小伙伴说当我很诚恳的提出具体的请求后,对方就不行动,怎么办?请注意我们是在请求别人,如果对方没有反应也不能勉强和威胁,而是我们检讨自己的请求是否合适,多倾听对方的反应,确认对方能否做到。
比如,别人很坚定在减肥,你非请求她多吃两碗饭,你觉得这个请求她会答应你吗? “才怪”!
五、【A2】- 催化应用
在大脑中过一遍,相当于实际应用一遍,根据我们学到的内容,请每一位学习者设计一个剧本,场景可以是这样:公司要搞个中秋节晚会,你要组织一场活动,需要各个部门协作,你怎样表达出这个请求
当然也可以是你们未来在工作和生活当中遇到的场景,你如何运用今天的学习应用到这些场景中呢?
要求:有人物,有情节,有发展.
好,那给大家2分钟时间写一下便签。大家写好后可以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我会邀请一位小伙伴来给大家做分享。
好,有哪位小伙伴可以来给我们分享一下吗?
分享者:昊炜
时间:某天下班回家
情节:妻子回到家,看到老公已经提前回来了,发现老公的衣服和臭袜子,随意丢弃,散落一地。
发展:妻子说:“我想让我们家里更整洁一下,因为整洁能让家里更温馨,所以我希望你能把衣服放到柜子里”,妻子说完看了一眼老公,老公看到老婆期待的眼神,从此下班回到家,就把衣服放到对应的衣物柜里。
拆书家回应:这个剧本编的很好,把我们刚学的三个步骤应用上去了,妻子提出来一个具体的要求,没有指责的意思,说完之后也看了老公的表情,然后老公也很快做出了回应,这是一个很懂妻子的丈夫! 谢谢昊炜的分享。
六、总结
时间过得很快,今天的3-1拆书接近尾声,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如何提出具体请求的三步法,
1. 寻找请求目的
2. 提出具体要求
3. 观察对方反应
分享是最好的学习,我希望每次进步一点点。 请大家对我的拆书给予评价和反馈,我们用苹果和洋葱来表示,苹果是值得肯定的地方,洋葱是需要提升的建议,请大家写在便签上,写完后请贴到【大声墙】上。
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