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 所属活动: 2-4练级行为方式回顾+改变主管臆断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行为方式回顾+改变主观臆断 学习目标: 区分出事实与想法+构建正确的想法

开场:

一、自我介绍/学习目标(2分钟)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长亭短亭,如果学习比作一个旅程,希望我这个亭子能让大家旅途劳累的时候小憩片刻,获取能量,今天是我的2-4练级,非常期待能成为一位二级拆书家。

那我的三个身份标签是

1.       学习爱好者,目前是我们阅苏分舵的会员发展长老,一级拆书家

2.       外企职员,从事采购工作十余年,主要是机械和过滤行业

3.       SI家庭教育咨询师

 我们今天一共有4位, 现在分成2组,这边2位一组,那边2位一组。

【学习目标1

大家通过拆页一的RIA现场学习,当我们发现自己在对话过程中产生沉默或暴力的行为这样的负面情绪时,运用行为方式回顾五个步骤,能够区分出事实与想法,从而去调整情绪,展开良好的对话。

【学习目标2

当我们验证出想法错误时,如何改变呢,就来到我们第二个学习目标,通过拆页二的RIA现场学习,运用今天所学的改变主观臆断的方法——四个提问,让自己构建正确的想法,停止抱怨问题,积极主动的承担对话责任。

   

二、图书介绍- FAB/学习目标(2分钟)

图书《关键对话》

F(feature)本书是一本沟通类的书籍,作者由4人组成,都是知名顾问和讲师。本书作者团队基于20多年对全球10万多人的跟踪调查,甄选出大家公认的对话高手,找出其在关键对话中共有的特征和行为,层层剖析,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A(Advantage):一经问世便高居纽约时报、商业周刊,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首位,豆瓣评分8.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作序推荐。给我的感受是大部分问题可以通过沟通解决,在沟通中更强调是给予对方安全感,控制情绪,不忘目的,本书有很强的实操性,有具体的步骤.

 

B (Benefit)

B:这本书有什么用呢?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一些沟通冲突和障碍时,这本书中我们能帮助我们避免无谓的争吵或者沉默应对,达成有效沟通的目的。对于我来说,当我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后,别人也更容易注重到我的看法。

 

B1:今天我分享两个拆页分别是行为方式回顾和改变主观臆断,第一个行为方式回顾可以帮助我确认形成行为的想法是否客观正确, 第二个改变主观臆断帮助我们构建正确的想法。这两个拆页有助于我们在关键对话中掌握主动权,控制自己的情绪,关注自己的目的.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三、【R1】阅读原书拆页(1分钟)

好了,让我们看看第一个拆页吧,请大家花1分钟阅读一下拆页,读完举手或眼神示意我一下。

【片段来源】:《关键对话》 P.98

【主题】:行为方式回顾

image.png

图表 1行为方式模型

 

要想放缓转瞬即逝的主观臆断过程,避免随之出现的激动行为,你应当沿着行为方式模型一级一级地向前反推。这个过程需要费点儿脑力,首先你应当停止当前的做法,然后分析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整个反推过程如下所示。

 

[行为]关注你的行为表现,询问:

我是否表现出沉默或暴力应对的方式?

[感受]确定行为背后的感受,询问:

是什么情绪导致我做出这种行为?

[想法]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询问:

产生这种情绪的想法是什么?。

[见闻]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询问:

这种想法的形成有何依据?

通过这个反推过程,你会让自己置身于思考和质疑活动中,进而改变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

 

好,大部分同学都读完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四、【I】拆书家讲解引导-(说意义: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

【易混淆概念讲解】在我们讲解之前先来看看“事实”和“想法”的区别,请大家听好喽

1.1“你总是迟到”这句话是想法还是事实呢?

有小伙伴说是“想法”,有小伙伴说是“事实”,那我们再听第二句

1.2 “这周你有三天是在830(上班时间)以后到公司的”这句话是想法还是事实呢?

小伙伴统一回答“事实”!

第一句有个“总是”这个词比较模糊,是我们的感觉。 而第二句是描述事实

 

那我们再来听一组

2.1 “我觉得你不喜欢吃虾” 这句话是想法还是事实呢?

小伙伴异口同声说:“想法”!

2.2 “上次去饭店吃饭,点了很多虾,我看你一只能没吃” 这句话是想法还是事实呢?

小伙伴异口同声说:“事实”!

看来大家理解的很清楚了,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而想法是我们对事实的加工,加上了我们的评价和期待。


好,那我们来看看这个拆页讲的是什么?

What:上面的这个图可以看出行为是怎么形成的,你所看见的和所听见的,产生想法,想法创造了感受,进而带来了行为,当产生过激的行为时,我们通过行为方式回顾,去确认最初的依据是想法还是事实。

 

Why: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但我们有情绪的时候是没办法做出客观的决策的,可能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做事之前要先处理好情绪。

 

不这么做的坏处:

一般做法:当我们有负面情绪时,很多人把自己当成受害者,被自己内心导演的戏气死,从而导致产生错误的感受,带来错误的行为。 那这种错误的行为可能会破坏对话的安全感,让对方感到不适,可能导致对话无法继续,工作或项目不能按进度完成,让人也有挫败感.

反例:

我上周末两天都要去上课,就没办法做每周一次的家庭卫生了,如果晚上回来看到家里地没拖,我又不能接受,于是和老公沟通,请他在家只要把地拖了就行,我就出门了。 晚上回到家一看,家里啥都没弄,他就躺在那里看手机,就很生气。说话就不好听了:“你看你,一天到晚看手机, 又没啥事,就不能打扫一下卫生嘛?我去上课没空,你就不能做一些吗,我都累死了”做事情的时候故意弄的很响,要让他知道我的怒火。这样根本也没解决问题,我也很挫败,为啥老是为同一件事起争执?

 

How:我们需要及时调整情绪,与对方展开一个良好的对话,如何调整呢?

1.       暂停--停下来,深呼吸三次,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上面的事情如果再来一次,我会深呼吸三次,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身上。

2.  关注行为停下来之后,把自己抽离出来看自己的行为,问一下自己:“我是否表现出沉默或暴力应对的方式? 回到案例中,我发现我已经有语言上有暴力了。

3.       定义情绪看看是什么情绪导致我做出这样的行为?体会并描述清自己的感受,情绪有很多种:有悲伤,恐惧,开心,喜悦,焦虑等等,我们要了解当自己有情绪时能知道是什么情绪。

案例中回到家看见家里乱糟糟的,我感到很累,很懊糟,有些生气。

4.       分析想法让我产生情绪的想法是什么呢,想法有没有加上我的评价和期待呢?

问一下自己:我的想法正确吗?我之所以认为老公偷懒是因为他没听我的话去拖地,没拖地就是偷懒吗,这是我的评价。而我的期待就是希望他能按照我的想法执行下去。

5.       寻找事实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找出是哪些事实或对方的行为让我有这样的想法的? 因为上一个周末我们也为打扫家务的事情起争执,他觉得扫干净就可以了,我认为一定要拖一下。后来我了解到其实他陪了一天孩子,也很辛苦,就只是把地扫了一下。

 从这个案例,大家可以知道怎么做了吗, 步骤就是:暂停-关注行为-定义情绪-分析想法-寻找事实。


Where那什么情况下使用呢? 当我们日常与他人相处,因对他人的行为自己主观臆断而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使用,如果真的是涉及人身安全的行为让我们愤怒或恐惧时,就需要使用其他的方法了。

 

大家对于上面的内容有没有什么疑问啊?   没有,我们就往下走。

 

【预防可能的异议】

可能有些小伙伴会说,如果我老是要回顾自己的行为,分析想法不断否定,岂不是什么也进行不下去了,不就变成纠结了吗?这并不纠结,是对事件的觉察和自省。我们通过刻意练习转瞬之间即可完成这个过程,如果你想要改善关键对话的结果,就要学会回顾行为模式。当对话陷入僵局的时候,我们马上审视自己的行为原因,有助于及时停止和寻找正确方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五、【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让学习者有视觉,听觉,触觉的提问

【显像提问的A1】在过去的一两周内,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可能是工作中为了赶某个方案和同事连续加了几个班做出,当你信心满满准备和同事在会议上汇报时,发现同事已经和老板讲过了,现场你很委屈和气恼,认为他抢功劳,于是故意不理同事;或者是其他的场景。请把简单它写下来,时间是1分钟。


然后,请大家在小组内分享这件事情,并讲述一下当时导致自己产生什么样的行为,你当时认为自己产生那样的情绪是什么呢?待会我会请一位小伙伴站起来分享一下。时间是3分钟,现在开始。

 

分享者:Daisy

前两天和男朋友回老家办事情,和男朋友约定在市区逛逛吃个饭,中午11点左右的时候,男朋友收到妈妈的短信问他们什么时间回家吃饭? 男朋友就电话回复妈妈马上回家吃饭,Daisy一下子就火了,明明你已经答应和我在外面吃饭了,问什么又说回家吃,她认为男朋友应该和自己的想法一样的,而不是立刻答应妈妈回家吃饭,虽然当时男朋友回复妈妈的时候征询了Daisy的意见,Daisy碍于当时男朋友和妈妈在电话中不便拒绝,但内心委屈,更加生气,于是大吵一顿。

拆书家回应:Daisy产生的行为是和男朋友大吵了一架,她的想法是认为男朋友应该和自己的想法一样的。
谢谢Daisy的分享。


【反思加工A1+】现在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时光倒流,回到刚才的场景,你会如何用刚才学的方法去进行想法的回顾,识别到你当时的行为、感受和想法等因素。

给到大家1-2分钟时间写在便签纸上,之后根据情况邀请1位小伙伴进行分享。

 分享者:Daisy

经过今天的学习,如果重新来一遍的话,回到刚才的场景中,会这样做:

1.暂停:把注意力放着自己身上,深呼吸

2.关注行为,看看自己是否产生了过激的行为,已经有了,说了一些伤人的话,和男朋友大吵一架。

3.定义情绪,她感到愤怒,因为男朋友毁约,特别愤怒和委屈

4.分析想法,愤怒情绪的来源是男朋友明明答应和自己逛街的,她认为男朋友应该和自己的想法一样的,而不是立刻答应妈妈回家吃饭。虽然如果换成她自己可能也会这么做,但心里就是不爽。

5.寻找事实,事实是男朋友也很难回家一趟,妈妈希望他们回家吃饭,男朋友在过程中征询了Daisy的意见。

拆书家回应:Daisy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5个步骤回顾了自己的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区分了事实和想法,她认为男朋友应该和自己的想法一样的,和事实存在一些差距,她的想法中包含了她希望男朋友陪自己的期待以及认为男朋友不守承诺的评价。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片段间逻辑关系】

我们今天所学习的两个拆页是一种递进关系,刚才我们通过行为方式回顾五步法区分出形成行为是主观臆断还是事实,如果是主管臆断,我们该怎么去改变这个主观臆断呢,从而去产生客观的行为呢?接下来的这个片段会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六、【R2】阅读原书拆页(3分钟)

好了,让我们看看第二个拆页吧,请大家花3分钟阅读一下拆页,读完举手或眼神示意我一下。

片段二

《关键对话》原书第2 P107-108

改变主观臆断

了解到在自己的脑子里形成的错误想法之后,我们要学习的是该怎样消除想法。意识到自已正在为错误行为寻找借口时,对话高手会暂停交流,努力改变错误想法,构思正确想法。所谓正确想法,指的是那些可以引导积极情绪的想法,因为只有积极的情绪才能导致对话等健康的应对方式。

那么怎样才能把错误想法变成正确想法呢?你应当改变主观臆断,因为错误想法有一个共同之处,即缺乏完整性。错误想法会忽略关于自我、他人以及我们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关键信息。只有把这些重要的信息综合起来,我们才能把错误想法变成正确想法。

要想弥补错误想法中遗漏的细节,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呢?很简单,把受害者变成参与者,把大反派変成正常人,把无助者变成行动者,具体方式如下所示

把受害者变成参与者

我是否故意忽略自己在这个问题中的责任?这个问题可以帮助你面对事实,让你意识到或许自己也是间题出现的一部分原因。换句话说,你并不是事件的受害者,而是问题的参与者。当然,这么说并不表示你一定怀有险恶的行为动机,或许你的错误只是一种无心之失。但不管怎样说,你多少还是有责任的。

    把大反派変成正常人

一个理智而正常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把对方视为充满人性的人。在寻找这个问题的各种答案时,我们的负面情绪会逐渐淡化,以同情感取代苛刻的负面评价。回想我们粗暴对待他人的方式,我们的个人责任感会逐渐升华,摒弃浅薄的自我辩白.

把无助者变成行动者

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在对话中抱怨无力改变的事实,你可以通过反思初始目的的方式去改变错误想法。你可以问自己:

我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我希望为自己、他人、我们的关系实现什么目的。

要想实现这些目的,现在我该怎么做?

 

文中案例

玛利亚是一位文案创意人员,她现在感到很烦恼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她和同事路易刚刚和老板开完创意审核会议,在会议上两人应当共同演示一起构思的创意,令人气愤的事,玛利亚会间出来休息了一下,路易趁这个机会自己完成了演示,把两人共同提出的策划说成是自己的功劳,老板询问玛利亚意见时,她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

玛利亚赶到既屈辱又愤怒,所以路易希望她打印文件时,玛利亚说:“你想要那份文件是吧?没问题,要不要给你来一杯咖啡或一块蛋糕啊?”然后翻着白眼扬长而去。面对玛利亚的风凉话和讥讽,路易感到莫名其妙,可想而知,两人再次合作时,谁都没有好脸色。

下面我们回到玛利亚的案例中,看看这些技巧是如何运用的。假设她对行为方式进行了回顾,发现了事实和想法之间的区别。这样能够帮助她意识到己以前形成的想法是不完整的、自我防御的和伤害他人的。同样也不能解决问题。现在,她准备改变主观臆断,建立全新的想法。为此,她询问自己以下问题:

我是否故意忽略自己在这个间责任? 发现路易独自向老板汇报工作时,我觉得应该问他为什么这做。如果我这么问了,就能和他展开对话,帮助我们更好地合作。但是我没有问,随着愤怒情绪的增长,对这个问题我越来越不关注了

一个理智而正常的人为什么会像路易这样做?

他的确很关心如何提出高质量的创意,或许他只是没有注意到,其实我和他一样希望这个项目取得成功。”

●我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我希望和路易形成彼此尊重的合作关系,希望我的工作表现能得到承认。

●要想实现这些目的,现在我该怎么做?

“我要和路易约个时间好好谈谈,探讨一下该怎样合作。”

当不再主观臆断时,我们便会从不健康的情绪困扰中得到解放。更重要的随着情绪得到控制,我们会返回到对话中来。此时,我们已经从情绪的俘虏变成了情绪的主人。

玛利亚后来是怎么做的呢?她和路易进行了一次交谈。在准备对话的时候,她不再接受那些丑恶和不完整的想法,大胆承认自己在问题中的责任,以开放的心态和对方交流。或许,路易的做法并不是想让她难堪或是显得她能力不足。

双方坐定之后,玛利亚开始试探性地描述自己观察到的事实(具体做法我们将在下一章讨论)。幸运的是,她不但控制住了自己的想法,而且很清楚该如何表达。在这次健康的对话中,路易为自己的做法向玛利亚道歉。他解释说是想就演示方案中一些有争议的地方和老板先行讨论一下,但后来才意识到在玛利亚不在的情况下这样做的确不合适。此外,他还为主导整个演示活动这件事道了歉。通过这次对话,玛利亚得知原来路易在紧张的情况下话比较多。路易建议以后出现这种情况,两人可以分别承担半场演示工作,这样他就不会抢占玛利亚的表现机会了。最后,两个人的对话顺利结束。双方都了解了彼此的观点,路易承诺以后会在工作中表现得更加敏感一些。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七、【I】拆书家讲解引导-(说意义: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

Why:当我们不愿消除错误的想法时,会固执的认为问题是由对方引起的,这样不能解决问题。对话过程中,那些可以引导积极情绪的正确想法可以让对话更为客观,氛围更加安全。

 

What:当我们意识到想法错误了如何变成正确的呢,错误的想法通常缺乏完整性,我们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把遗漏的细节弥补上,重新整合重要的信息,进而把想法纠正过来。

 

不这么做的坏处:

一般做法:当我们发现自己的想法错误,却因害怕承担责任逃避,把问题归咎到别人身上。这样导致自己被动,把主动权放到别人的身上,行动力会弱,缺少自己的判断。

 

How从原文上看,作者给出了三个方式1. 把受害者变成参与者;2. 把大反派変成正常人;3. 把无助者变成行动者有点书面,那我们结合原文案例看看该怎么做,更容易操作

 

1.       反求诸己 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问自己我是否故意忽略自己在这个问题中的责任?这个问题可以帮我们厘清事实,是否故意逃避自己的责任,而一味的把问题推在别人身上。

2.       摆正心态 把对方当做一个正常人而不是大反派。 问自己:一个理智而正常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这一步主要是为了消除我们的负面情绪,我们要学会不在关注对方的行为。

3.       关注目的 反问当时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希望达成什么样的结果。问自己:我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4.       开始行动 这一步很重要,要把我们的想法实施下去,化被动为主动。

问自己:要想实现这些目的,现在我该怎么做,我能做的第一小步是什么?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地方,我能采取什么行动?

Where 当我们陷入受害者心态时使用,让自己及时改变主观想法,回到初始目的。

意译案例:

正如文中玛利亚的情况类似,我也有一个类似案例:

工作上我每个月要提交报表给领导,报表中有组数据需要根据另外部门提交的数据计算出来,但前几次,这位同事总是到最后才提交,留给我的时间特别少,每次都要加班来弄。心理有怨言,但一直忍着。 后来工作上有一次这位同事需要我的数据,我就没好气的说:“你每次给我那么晚,怎么和我要就这么急啊”。说完,我也感觉不太好,很尴尬。

我该如何做能从主观臆断中走出来,回到健康的对话中呢?

1.       反求诸已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问自己:在这件事情上我是否故意忽略自己在这个问题中的责任?其实在前两次发生之后,可以找这个同事聊一聊,问问遇到什么问题了,同时告诉她,我拿到这个数据还是时间整合的。

2.       摆正心态,把对方当做一个正常人而不是大反派,心中不再有评判。也是为了消除负面情绪。问自己:一个理智而正常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这个同事也不是十恶不赦的,平常人还算好相处,挺热心的,可能月底她的工作也很忙。

3.       关注目的反问当时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希望在工作中大家互相帮助,也便于我的工作得到老板嘉许。

4.       开始行动,现在开始让自己主动起来,我能做的是什么呢?第一步感谢这个同事每个月提供数据,然后告诉她我当前的工作,表达希望下次能早点提交的请求。


【预防可能的异议】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问,如果确实是对方的错,这是不是在为他的错误行为找借口呢。即使是对方的错,我们也要控制好自己,目的是为了改变我们自己的错误想法和情绪,是一种有效的自我调节情绪方式。

如果我们固执的认为问题是对方引起的,自己无辜,那么事情根本无法得到解决,对话不能继续下去,与我们从初衷相悖,可能还会对人际关系产生不好的影响。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八、【A3- 促动参与

接下来我们进入现场演练环节,根据刚刚学到的:改变主观臆断,模拟下面的这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场景: 王伟和李华是同事,他俩在一个项目中表现优异,受到领导嘉奖。最终公司决定晋升一人,经过一番观察,王伟晋升为经理,而同样工作能力优秀的李华却没有得到晋升,为此李华闷闷不乐,认为王伟暗箱操作了,作为李华的好朋友杨东,你该如何开导李华呢。

请小组成员一位扮演杨东,一位扮演李华,完成以下要求:

1.确认李华目前的主观臆断是什么?

2.请杨东应用片段中的方法引导李华改变自己的主观臆断,构建全新的想法,引导李华思考出这件事情的解决方案。

请注意:重点在于应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应用

时间是10分钟,现在开始。

(演练结束)

 

演练记录

Frances---扮演杨东

Lisa---李华


杨东: 李华,看你闷闷不乐的,发生什么事了?

李华:别提了,上次和你说公司准备晋升一个经理吗,我准备了很久,结果王伟上去了。我说那段时间怎么王伟整天更在黄总面前晃来晃去呢,肯定是拍马屁。气死我了,论能力,王伟比的上我吗?我肯定被坑了。

杨东:你的专业能力没得说。其实我也遇到过这样的事,你知道我是怎么处理的吗?

李华:我一直觉得混的你顺风顺水,咋也会碰到,来和我讲讲。

杨东:你觉得自己没能得到升职,自己有什么责任吗?反求诸己 -我是否故意忽略自己在这个问题中的责任?)

李华:我能有什么责任,我努力工作,天天加班,任劳任怨。

杨东:那你这段时间有没有主动和领导沟通工作的进度,多汇报你的想法,和人事部门主动聊聊。

李华:那倒没有,领导应该看在眼里吧。我担心领导觉得我爱表现,不踏实,所以这段时间没有主动找领导汇报工作,照这么说,我确实也有责任。而且我想起在上一个项目中,王伟确实做到很漂亮,其实我当时也有一些好的idea, 想和老板沟通的,结果又没讲。

杨东:那王伟确实也是有能力的。那我们再看一下王伟,你觉得一个理智正常的人为什么要整天围着领导转,就是怕马屁吗?(摆正心态

李华:我碰到几次他好像是和领导谈什么,但不知道具体细节,平心而论,王伟比我开朗,主动,而且为人热心,所以和同事也都处的很好。上次项目中有些地方不熟悉还是王伟教我的。

杨东:那既然你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想法,你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下一步该怎么做?关注目的

李华:我当然还是想升职,但我这样抱怨无济于事,还不如和王伟好好学习一下人际关系的处理。(开始行动)

杨东:这就对了,那你现在打算怎么做呢?

李华:这不马上到王伟的升职party了吗,我打算趁这个机会和他请教一下,以后工作中也学习他的优点。

杨东:对嘛,这样才是我认识的李华呀,好好干,加油!


拆书家回应:好,谢谢两位小伙伴的演练,非常精彩。杨东在这个过程中帮助李华剖析了当前的状况,并引导李华自己给出了一个可执行的行动方案,非常好,


九、A2-催化应用(10分钟)

好,现在我们进入到最后一个环节,请大家设想一个在未来一两周内或者更长的时间里可能会发生的场景,工作和生活都可以,要求是在一个沟通的环节中,由于别人的行为让自己产生了主观臆断,比如:一个有好几位领导参加的新项目会议上,你很想好好表现一番,突然同事当众问了一个你不熟悉领域内的问题,你毫无准备,非常尴尬,认为同事故意害你出丑?或者你和家人相处的过程中,他们的某些行为让你不舒服等等。即将发生,又可以今天学习的改变主管臆断的四个提问的场景。

把关键词写在便签上,1分钟。


看来有的小伙伴已经写好了,那给我们分享一下吧

分享者: Daisy认为这片段对自己很有帮助,想继续分享。想把这个How应用在自己和男朋友的相处中,平常两人相处经常会吵架,周末的时候她想出去玩在外面吃饭,可男朋友喜欢在家,为这样的事情起争执,Daisy决定下次这样做

1.反求诸己,如果再争吵,先看看自己有什么问题

2.摆正心态,以前总是会把自己当成受害者,觉的男朋友太不迁就自己。以后要把自己从受害者心态走出来,发掘一下男朋友的优点。

3.关注目的,其实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外面,她希望男朋友陪着自己。

4.开始行动,下一次提前沟通好周末计划,如果有干扰怎么办,尽量尊重双方的需求。

拆书家回应:看到Daisy主动分享了这么多,并且考虑到尊重对方的需求,脸上的表情越来越明朗,看来这个片段能帮助到你和男朋友的沟通,希望你把这个便签带回家帖子冰箱上,当类似场景发生时,记得用上。 在这个步骤需要我们多多练习,


十、总结(1分钟)

不知不觉也到尾声,总结下今天所学的东西,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关于控制情绪的拆页:一是当我们意识到自己产生过激的行为是,通过行为方式回顾五个步骤,有小伙伴来说一下吗?好的,请Frances来说一下

暂停--关注行为--定义情绪--分析想法--寻找事实。好,谢谢,非常认真。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产生的主管臆断该如何消除呢,大家还记的吗?Lisa来告诉我们:  反求诸已-摆正心态-关注目的-开始行动,非常好,谢谢Lisa。 大家记住哦,最后一点一定要采取行动哦,非常重要。

 

分享是最好的学习,我希望每次进步一点点。 请大家对我的拆书给予评价和反馈,我们用苹果和洋葱来表示,苹果是值得肯定的地方,洋葱是需要提升的建议,请大家写在便签上,写完后请贴到【大声墙】上。


我是拆书家长亭短亭,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