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提问力》 所属活动: 广州小蛮腰分舵练武场114场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积极提问,改变思维模式 学习目标: 通过积极提问,获得更加积极的思维方式

开场: 各位伙伴们,大家好,我叫潇瑶,一名刚刚踏上拆书“不归路”的新手拆书家,按照帮规,用三个标签来介绍自己,一是高等教育从业者,我的人生经历与学校紧密不分,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而终身的事业也跟教育脱不了干系了。二是生涯规划师,三是国际热情测试执导师。这两个身份让我可以从心的角度找到热情,用理性的思维帮助分析生涯。总之,我的愿景是成为一名帮助年轻人获得幸福和自我价值的教育家。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 “为什么你不替我考虑一下?”“我工作都那么累了;哄孩子这事应该你干吧?”“等到孩子再大些再说吧。”“我当初娶的要是另一个就好了…”这些话,我们都耳熟能详。每天都会听到身边的人说,自己也会说。一方面,抱怨、推诿、拖延;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怀才不遇,遇人不淑。这样的表现,可以称之为 “受害者心态”。而类似心态导致的结果,包括成长很慢、情商较低、给人的感觉是不够正能量、做事不靠谱,职场路和人生路都越走越窄。每个人都知道这样并无益处也无意义。但怎样改变呢?仅仅跟人说“你不要抱怨,你不要想着别人的责任…”这样是没用的。其实, 提问本身就是一个很巧妙的切入点— 请关注自己提出的问题。你把一些一些常见的提问,改换为另外的提问方式,这样看似小小的语言的改变,却能带来巨大的思维方式的转换。

•答案就在问题之中,或者说,提问的方向决定了答案的质量。我们给出如下的 “积极提问三原则”。

• 第一,少问“为什么”,多问“如何”“怎样”。回顾一下安东记录下来的问题那些问题—“怎么计划总会变?”“为什么材料都不能按时交?”“为什么事先不通知?”…很多都是“为什么”开头的。提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规划行动,也不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只是抱怨、责怪别人而已。类似地,“什么时候管理层才能提供更多的资源啊?”也不是真的要了解进展和时机,而只是牢骚罢了。所以不是“为什么”这三个字不好,而是很多时候抱怨、推诿、拖延的心态会通过“为什么”这样的说法表达出来。但是,如果把提问换成“怎样”“该如何”,把关注点放到行动方案、解决问题上,比如“要实现这个计划现在需要做什么?”“怎样确保材料尽可能按时交?”“通知下来了,时间很紧张,咱们该如何做?”等等。

• 第二,提问中要包括“我”。原因是,提问中说到“他”“他们”“你们”“谁”……,这些人做什么、想什么,其实你都管不了。你总是把关注点放在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上,那八成会怨天尤人。你唯一能控制的人是谁?是自己。所以提问中最好把“我”放进去这样能保证行动性。“现在我能做些什么?”“我该找谁去请教,就不

至于束手无策了?”

• 第三,问题中一定要有动词。动词意味着行动,意味着你把关注点放到下一步要做什么,要达到什么结果。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本片段讲的是如何通过积极地“提问”改变思维模式,减少抱怨等负面情绪。“提问”反应的是“思维”,我们是如何进行思考的,如何看待问题的就会通过语言和表达体现出来,反言之,改变表达方式也会反作用于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提问”可以改进“思维模式”,而正向积极的提问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积极心态。拆页中的“三原则”就是适用于当我们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如何通过“自我提问”(面对自己进行的提问)的方式实现转念,从而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具体来说,一个符合积极提问法的问题呈现出来的是符合三大原则的: 

 原则一:问方法:不问“为什么”,问如何做。

 原则二:问自己:不问“别人”,问“自己”。

 原则三:问行动:使用“动词”提问,关注如何行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事件】最近真的是相当的繁忙和琐碎,比如上一周,每天除了特定的工作,都会有一些临时性的工作交给我,还跟我说非得让我接一个同事的产假时候的工作,而那些工作跟我的工作内容完全不相干,我也一点都不懂。然后上一周我就情绪很低落,每天都在跟亲近的人抱怨“为什么都安排给我啊?”“为什么每天的工作计划都在变啊?”

【反思】现在想来,这些抱怨除了一遍遍强化我的负面情绪,对于事情的转变于事无补。这造成客观上我被工作上的事情环绕,精神上还备受压力。事情是客观存在的,我应该学会调适自己的心态,以更有效的方式去解决,我可以锻炼自己学会使用“积极提问三原则”进行“自我提问”,转换思维的方式,至少让自己快乐一些。


A2:

【目标】我看我的工作日程,这周四应该是工作比较超负荷的一天,我需要参加一个会议,还需要在收到反馈后完成方案的再次修订,两者发生的时间相同,而且截至日期又比较紧急。如果我出现了焦虑的情绪,我会尝试用“积极提问三原则”的方法进行自我提问,借助提问缓解或者释放我的消极情绪,变为积极的心态。具体来说,我会这么进行提问的实践: 

【行动】我会把惯性思维中的“为什么总是找我做这些事情”的自我抱怨改为用“积极提问三原则”的方式进行自我提问。            如“我应该怎么高效安排时间和精力可以顺利的完成这两项任务呢?”(方法是:如何完成?加进去我自己的内容,以我为主语;行动是高效安排时间和精力去做) 或者“我如何跟领导反馈一下现状,以及沟通并且认可有些工作不该我负责,需要重新调整工作安排?”(方法是:商讨如何调整工作安排;我去争取:反馈与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