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周四重点:我要去世博源拆书场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表达自己的需要 学习目标: 提出具体请求

开场:

       大家好,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叫陈玲玲,耳东陈,玲珑的玲,双玲。平时习惯大家都叫我Linda。一年零三个月之前,我离开职场,到现在为止我是一个全职的家庭主妇。作为一个70后,很多人都说40不惑,可我却在那个时候有很多疑惑。好在经过这一年的纠结、彷徨、反思、尝试中,我现在有了两个明确的努力方向。其中一个就是持续的练习和学习正念,另一个就是现在还在起步阶段的拆书家目标。今天非常开心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开启我的第一步。

       

       说到拆书家,我这里要特别介绍一下什么是拆书和拆书帮。拆书是一种学习的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它的特点是强调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非以知识为中心。是把书中的知识关联到学习者自身的经验上,并且做出规划的具体的运用。拆书分为个人学习拆书法和组织学习拆书法2种。个人学习应用的是便签法,简单来说就是让人读一本书就能够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而组织学习的应用是通过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成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那么拆书帮是什么呢?它其实就是一个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拆书帮分舵是公益性的青年自组织,其使命就是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为拆书家。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image.pn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在生活中,我们和家人之间对一些哪怕是再小的琐事,其实也是有要求的,但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养成提出一个具体请求的习惯,取而代之的常常是我们认为比较婉转的,比如:我不喜欢你的态度,你这样做我不开心等等…我们总自带一种期望,就是在我们和对方说出不喜欢他们的某种行为后,他们就能够明白我们的心思,把事情做好甚至给到我们惊喜。但通常我们收获的惊是有的,喜就呵呵了。而且搞得对方也很疑惑,甚至有时候很委屈。如果我们用提出具体请求的方式来代替告诉对方我们不喜欢什么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这个方法非常有效,即便无惊,喜就一定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读到这段文字,马上浮现在我脑海中的是:我无数次和我先生说过:我不喜欢他从外面回到家里后脱下的外套随处乱扔。结果我就发现,如果我是在沙发上拿起他的外套同时说这句话,那么他的外套第二天很有可能出现在餐厅的椅背上,如果我再重复这个话的时候,下次他的外套有可能就出现在飘窗上或其它地方了。我想从听话和配合的角度来讲,他表现的很完美。可为什么在我表达出了我的不喜欢,他也配合后依然没有达到彼此理想的效果,还在原地打转呢?看了这段“提出具体的请求”以及书中的案例后,我有了非常清晰的行动计划。

A2:

时间:2天以内 ;

计划:

1. 我要将我先生带到家里的一个衣柜前,明确的告诉他,这个衣柜不是放置干净衣服的,而是专门放置暂时不需要清洗,已穿过的衣裤的,特别是外出回来脱下的外套一定要挂在这个衣橱内,不要随手扔到其他地方。

2. 我在提出这个明确的请求时,也会询问,是否这个衣橱的位置让他觉得不方便?他有没有其他明确的请求?比如购买一个衣架放置在进门处的地方,方便他更好的做到定点归置外套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