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F:这本书是由拆书帮创始人赵周编写的,在第一部中,他将沟通分解为表达能力和主动倾听能力,在第二部中又分别从两种能力中深入讲了说服能力和提问能力。
A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由拆书帮、拆书学习法创始人赵周用正宗的24K纯拆书法编写,把以学习者为中心、拆为己用的宗旨体现地淋漓尽致,而非市面上常见的许多打着拆书稿名号的分享感悟“看看有道理,完全不知道怎么用”。
B:这套书可以帮助读者建立起沟通领域的知识体系,引导读者把书本的理论知识结合自身的过往经验并且模拟到未来的场景中去应用,从而对沟通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初步达到实践应用的程度。
在沟通中当我们接收到他人的信息时,有两个重要的任务要完成。第一是要准确地理解对方话语表达的意思,第二是要向对方传达关注和理解,让他知道我们对他的话是在意的
通过复述,即用自己的话重复对方的意思,让信息的传递着有机会肯定那就是他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
人们在谈话中用到复述时,并不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理解了对方的话,并马上给予答复。相反,他们会复述对方的话并向对方重复地说出,从而花些时间来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这看起来会使沟通不太流畅,但它确实是个避免争吵和冲突的非常好的方法,不这样做就容易引起误解和错误。无论谈话在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过热,复述都可以使之免于失控。
——《亲密关系(第五版)》/《拆出你的沟通力》
WHAT:这个片段,讲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有时候可以通过复述,来确认下对方的表达和我们的理解是否一致。
WHY:我们不是对方肚子里的蛔虫,没办法完全猜到对方心里在想什么,如果不加以确认纠正,就会产生扭曲和误会。
HOW:那我们要怎么复述来避免误会的发生以及后续可能出现的麻烦呢?就是把对方所说的话按照自己的理解告诉对方,并确认一下他是不是这个意思。
【预防异议】当然你可能会觉得复述很麻烦,根本不像是正常的交流对话。但是在一些场合如果没有经过复述确认,我们把自己未必对的理解强行认为是对方表达的意思,就很可能产生误会。
误会这东西,往轻了说,会尴尬,比如路边一个美女笑着喊我一声帅哥,我就认为他被我的颜值吸引而对我一见钟情了,然后开始要电话约会了,人家其实只是想问问我东部新城均价一万二的精装修公寓有没有兴趣了解下,好尴尬呀!
往严重了说呢,误会甚至会产生仇恨
有一次我熬夜给公司写了一篇软文,从西藏吐蕃写到了云南大理,从鸠摩智写到了段誉,最后一转折,提到了我们公司的业务。
这篇文章花了我不少时间搜集资料搞创意,一直到凌晨四点才睡觉,然后躺了两个小时又爬起来一边打哈欠一边去上班。
到公司开会讨论的时候,一个同事却说,这篇我看着好眼熟啊
当时我有多生气,我辛辛苦苦写出来的,看着好眼熟不是明摆着说我是抄袭的吗?这对于一个傲娇的文字工作者来说简直是莫大的羞辱。
但是在职场没办法,我怂啊,不敢直接怼他,只好忍了,就说了句,你是在哪里看到过吗?这花了我一晚上写的,可不是抄的
那个同事说,不是不是,我是说你这风格很熟悉,像我很喜欢的一个公众大号,我是写不出来,你写的跟他水平差不多了已经。
瞬间我就不累了,哦,是吗,谬赞谬赞,不敢当不敢当。本来差不多对她恨之入骨,如果我不多那一句嘴选择沉默,他也刚好没解释,这仇可能就结下了。
分步催化1
我的故事讲完了,接下来的故事我们大家一起续写。
下周,可能是公司,可能是家庭,可能是朋友之间,也可能是社群组织当中,你花了很大的力气去策划或者筹备一件事情、一个作品,在最后需要表态决定的时候,你很期待地屏住呼吸等着其他人的回应
请大家花2分钟设想一个具体的情景,然后让自己入戏好不好
分步催化2
就在我们屏住呼吸等着其他人回应的时候,有人提出了反对的声音
你会觉得愤怒,生气,不甘心,郁闷,甚至想直接怼他。
但你忍住了,你会怎样复述,来确定他表达的意思是否就是你所理解的这样呢?
我们花5分钟时间思考并且跟小组的伙伴分享下
好的,接下来我们请小伙伴来说说你是在怎样的场景里,怎样复述的
【学习者案例1】
在一次分享当中,我精心准备了稿子分享了一个知识点,正等待着下面的小伙伴的反馈,他说“唉,你讲的东西我不懂唉”,然后我复述说,“你是对我讲的知识点不懂,还是例子不懂?”
修改后
下周一我在芝士公园会有一次读书分享,在我分享完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台下一位小伙伴反馈说“唉,你讲的东西我不懂唉”,然后我可以复述说,“你是对我讲的知识点不懂,还是例子不懂?”
【学习者案例2】
我晚上跟我老公说“我明天要去参加拆书帮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需要做一些事情,所以必须要去”,老公却说“你可不可以不要去”,我就想他怎么可以这样的态度,然后冷静了一下,复述问他“你是不希望我参加拆书帮的活动,还是不希望我出去?”他说“我不希望你出去,希望你在家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