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今天教主带来的是玛丽莲博士《被赋能的高效对话》一书。沟通的成果大部分是在对话中产生的。我们会发现如果对方是在意并理解我们的时候更容易敞开心扉,反之如果没有这种安全的氛围,可能谈话会小心翼翼甚至“话不投机半句多”。
【事件场景】你是否碰到过在与人聊天时,为了让他们感觉到get到了他们点,会总结或者复述他们的话,但他们却说“其实不是这样的”“我想说的是….”, 慢慢的聊天变得只能给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甚至感觉有点进行不下去了,而自己可能也会觉得有些不舒服。
【提问】明明很认真的在听对方说了,但为什么对方还是觉得没理解?你是否注意过是不是没用对方的原话?或者忽略了某些的关键词?
【影响】这看似是个小问题,可能在不经意间就破坏对话融洽敞开的氛围,明明想通过回放去建立信任打开心扉,弄巧成拙的话对方甚至会说你不尊重理解她,阻碍进一步的沟通交流。
【解决】玛丽莲博士的这本书,虽然是一本对面教练的书,但是其中的内容从建立亲和安全的氛围开始,如何有效聆听、如何提问、打开话匣子等等,大量的阐述了对话中的技巧和工具,用于生活和工作场景也是大有帮助的。我们前面讲到的场景,在第一章“关系始于亲和的建立”中就有阐述。今天我们重点就来解读下谈话中如何巧用“回放”,什么是“回放”,应该回放些什么语言、信息会更加有助于安全氛围的建立。请大家看拆页:
《被赋能的高效对话》P12
工具二:回放的精致艺术
回放就是给对方反馈或者总结收到的信息,由此找出关键点。它是复述关键点的技巧,通常使用对方用过的一些词语,并配合声调的变化和身体语言。
回放能建立亲和感,因为对方会感受到你尊重他/她的时间,感觉到你很想听到他/她说的关键信息。一个人无意识的语言会准确无误地告诉我们他/她的感受。当我们回放给对方时,要用他们自己的词,再说一遍他们说过的话。匹配各种音调,总结对方的关键点,都会表明你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感受。
回放与演绎或概括类似,但又有不同。当你使用对方的价值观词汇,表明你理解他们的主要意思时,人们会特别高兴。人们会用一些特定的词汇,将他们内在的世界用语言表达出来。聆听对方的关键词,准确使用这些词。使用对方强调最多、感受最深的词。如果你还没清楚地了解这个人,他们会告诉你的。依据对方的回应,不断调整你自己的反应。
如果你对这个人的观点感到迷惑,或是不清楚对话的方向,那么,回放这些话来澄清,或者让对方来给你回放。在对话中,回放能给你几分钟来重新组织想法,回想说过的话,同时发现下一个重要的问题。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注意在对话中应用回放的技巧,即使比较敏感的对话环境下,营造一个安全的氛围让对方愿意分享更多信息。
I拆书家讲解:
回放,是指对话中用对方语言将对方表达的核心思想复述给对方。通过这种方式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关注和理解,帮助营造对话中安全敞开的氛围。比如:
朋友找你倾诉烦恼时,回放些她的诉求,让朋友感受到被关注和理解就是对朋友最大的支持;当跟别人意见有分歧时,先准确的的回放对方的观点,再阐述自己意见,会让对方觉得虽然是观点上有分歧,但是你是关注和尊重对方的;回放,也可以用来澄清某些模糊的信息,避免产生误会。
【强化概念】
可以看到“回放”这个小工具有大用途。也有伙伴会说“回放”不就是复述么。
(对比)有一种复述叫“一字不落”。这是回放么?(举例)就有伙伴曾经问过我,她的一个同事几乎会你每说一句话,她都重复一遍,但这样的感觉好像很不舒服。这样一字不落的把对方的话重复一遍是回放么?不是,回放强调扼要复述,只复述核心内容。
(对比)还有一种复述叫“用我的语言重述”,这是回放么?也不是,回放强调”用对方的词汇”。有时有些词对于他们是有特定含义的。对方用“开心”你就不要用“快乐”,对方用很“美”你就不要说“漂亮”;有可能“开心”“美”对他来说是有着特定的理解和认知。
【HOW】
通过上面概念的对比我们知道了:
首先,在回放中要用对方的词语;
其次,是扼要复述对方的语言。那到底应该复述哪些内容呢。有些小窍门:
1、 高频词。除了口头禅外,关注对方多次重复的词语。
2、 关键词。
ü 能够代表对方中心思想的词汇和语言。就像我们小学时,都要写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我们在别人的对话中,也要找到她对话的中心思想。比如她想要做什么,或者不想要做什么等。
ü 对方表达出来对于什么对于他是重要的。比如说,“****让我很有成就感”“做****事情很开心”
ü 对方语气中特地强调的一些词。
交流中回放对方某些话语时,不一定把这几类词都要一次性回放出来,但是要留意这一类的词语。
【案例】
上周和以前的一个同事聊天,她一直在吐槽所在国企工作。开始时给了她些工作中的建议或者如果想离职要考虑些什么,但是感觉没聊到一块儿去。后来又听她吐槽了一阵后,她说到“这样工作太没价值了,再过几年如果离开这个公司一点竞争力都没有”。这个时候,我简单的回放了两句 “我听到你前面有说,在这家公司很稳定,你们家小朋友现在还小,工作时间的稳定对你确实很重要;公司里各层级的领导对你的工作都很认可,其实你还是蛮珍惜的,你并不想辞职。可能现在让你担心的是,这个工作的价值感和未来的竞争力。你希望在工作中价值感是怎样的呢?”忽然间就看见她眼光亮了下,打开了这个主题。
刚才的一段话中,首先用的都是同事的原话,回放的内容包括了:
现有工作的“稳定”和“各层领导的认可”这个是在前面的对话中她多次提到的,即高频词;
“不想辞职”是她的关键词,所以前面给她关于离职方面建议的时候,明显并不是她想探讨的。
“有价值”和“有竞争力”对于她是重要的,也是她语气中很明显在强调的。
因此抓到这几点做了简单的回放,整个对话的氛围和成果就完全不同了。
【适用边界】
当然再好的方法都不是需要时时去用的。如果两人的对话氛围已经是安全敞开的时候,就像无所不谈的朋友,亲密的夫妻之间就不一定需要。在比较敏感的时候,沟通不是太顺畅的时候,注意下回放的需要关注的点,适当的做下回放,是个营造敞开氛围很好的柔顺剂。
A2催化应用(促动参与)
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已经了解如何在对话中通过“回放”建立安全敞开的对话氛围。我们现在就要拆为己用。所以请大家想象自己是个编剧,编一段小故事,帮助我们学会用“回放”的方法,如何使用对方的高频词、关键词来建立亲和安全的氛围。要求有人物,有对话,有起因经过结果,并且其中的人物。
剧本是大家未来可能在交流中会用到“回放”的场景,比如见到陌生人自我介绍,或者领导布置工作,或者跟人有些分歧的时候。。。。。。给到大家三分钟的时间。大家可以先想想,把核心环节写在便签上,3分钟时间。
Ok,想好了吗,请两两一组分享刚才的剧本,2分钟时间。
现在时间到了,有没有1个小伙伴愿意来分享一下自己作为编剧的小故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编剧的情节,是一个早上在上司的办公室中,自己和自己的上司关于自己工作调整的一段对话:
学习者:领导,我希望自己能有机会更快的成长,想换一个岗位;
领导:你的想法很好,希望成长、进步。换一个岗位不是那么简单的,而且你原来的岗位怎么办呢?这个岗位原来的事情谁做呢?你有时间把现在岗位的事情兼掉么?岗位目标,部门的目标都是一个整体,部门的绩效也很重要啊。
学习者:谢谢领导认可我想学习成长这个想法。我知道领导会担心现在岗位的事情会没有人做(高频词),会影响到部门的绩效目标完成(关键词)。其实这个问题我考虑过,一方面我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把两个岗位的事情都做好,另外,其实两个岗位的事情可以信息共享的话,有时效率还更高呢。
领导:好。那我考虑下
拆书家反馈:
这是设计了一个比较敏感的场合,学习者和领导在想法上可能会有些不同。学习者比较好的用了回放,抓住了高频词“原来岗位的工作”,以及关键词“部门绩效目标”。并且根据这两个信息,对应的说了些解决方案,领导因此觉得可以考虑学习者的请求。大家可以想想,如果在这样的对话中,如果没有抓住高频词和关键词,先做回访。很容易发生的一种情况是,因为领导担心原有岗位工作完不成影响到部门绩效目标,第一反应就是不同意,交流就会往不愉快的方向发展。
总结:现场学习的时间有限,可能大家只能粗粗的掌握这些工具。更希望的还是能带回去,真正应用在工作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