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正面管教》
表1.1大人与孩子之间三种主要互动方式
严厉
(过度控制)
·有规矩但没有自由
·没有选择
·“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
娇纵
(没有限制)
·有自由但没有规矩
·无限制的选择
·“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正面管教
(有权威的;和善与坚定并行)
·有规矩也有自由
·有限制的选择
·“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你可以选择。”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家长跟孩子的沟通大概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
无民主强制——有原则民主——无原则自由
一方面,如果给孩子无限制的自由,必将伴随着更多更大的危险,比如威胁到自己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比如会形成无视他人感受,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人格等。
另一方面,任何人的成长都需要有试错的机会,不做没体验,对错无法确定,后果及相关责任也没有机会体现,难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
所以对于孩子的自主行动,与其阻止禁锢,不如在确保(安全、健康、尊重等)原则基础上,予以一定限度的选择权,给他思考判断、体验观察并承担责任的学习机会。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过度的自由必将伴随着更大的风险,但没有任何选择的强制,也可能导致孩子习得性无能,因为只需要听话,只需要按老师家长的指示行动,那么自己的就没必要思考了。
我在学校里遇到过两类比较极端的孩子,一种是自由散漫毫无自我约束的孩子,抽烟、旷课、动不动就骂人打人,当接触这些孩子的父母时,我发现他们对孩子几乎没任何约束能力,甚至有些孩子当着我的面训斥辱骂自己的父母;另一种是父母对孩子很关注,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他们的孩子的确看来很乖、很听话,听话到我不告诉他们该干什么他们就不知道自己可以干什么,有一次我在一个班对全体同学提了一个问题:除了父母老师要求的上学读书做作业,还有什么是自己想做的或想学的?结果近三十个孩子只有三四个人说出要锻炼口才、学习乐器、想去健身的想法,而其他人要么低头不语,要么就说没想法。
A2:
在儿子抗拒我们的安排和要求时,我会理清并告诉他:1、哪一部分不是他可以选择的,这就是底线或原则;2、哪些是他可以选择的,他有权做出有利自己的选择。
上周六上午有儿子的乐高课,中午要去爷爷奶奶家吃饭,下午妈妈要去书店,于是儿子就不愿意了,因为他在爷爷奶奶家中饭后是要玩游戏的,跟妈妈去书店会导致他玩游戏时间减少,开始各种拧巴各种作,他妈妈劝慰讲道理都没用,接下去是我跟他的一段对话。
我:“妈妈下午还有别的事,所以去书店的时间是不能推迟的,而你想多玩一会儿游戏对嘛?”
珞:“对!”
我:“让我们看看怎么做能让你多玩一会儿,你想玩多少时间?30分钟还是1个小时?”
珞:“要1个小时或更多!”
我:“妈妈1点45分要去书店,而你要玩一个小时,那你得几点开始玩?”
珞:“嗯……12点45分。”
我:“玩游戏之前你需要做什么?”
珞:“吃中饭”
我:“吃中饭需要多久?”
珞:“嗯,半小时吧”
我:“好,那为了12:45能开始玩游戏,吃饭得什么时候开始?”
珞:“嗯…12:15”
我:“那中饭前我们在做什么?”
珞:“上乐高课”
我:“乐高课几点结束?”
珞:“12点半”
我:“不对吧,每次老师上完课是11点半,而12点半是你从那里出来的时间,从老师上完课到你走出乐高教室有整整一个小时,你在干什么?”
珞:“是我自己在玩。”
我:“OK,你12:15要开始吃中饭,从乐高教室开车到爷爷奶奶家需要15分钟,那么你几点得从乐高那儿出来?”
珞:“12点”
我:“好,现在很清楚了,少玩一会儿乐高,就可以多玩一会游戏,只要12点从乐高教室出发,就能确保你玩一个小时的游戏,你愿意吗?”
珞:“我要11点半就出发,还有我中饭只吃15分钟,这样我就可以玩1小时45分钟了!”
我:“好!那上完课几点出发你自己记住,自己的时间自己管理好哦!”
珞:“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