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11月22日小雪 沟通的智慧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如何应对自责 学习目标: 完成本次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学会:从两个方面体察“自责”情

开场: 学习目标:完成本次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学会:当产生自责的负面情绪时,提醒自己从两个方面体察自我需求。 大家好,我是luna。 【F】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非暴力沟通》,作者马歇尔博士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做出了卓越贡献。本书阐述了如何用爱和理解去倾听和表达,既不用委曲求全,也不用强迫他人,从而实现沟通的目的。 【A】这本书可谓沟通类书籍中的经典书籍,与其他沟通类书籍相比,非暴力沟通强调的是不仅仅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是一种爱的语言、思维和生活方式。 这本书的厚薄刚刚好,读起来没有任何压力,没有晦涩的理论,也没有空洞的鸡汤,相反,本书言简意赅、案例丰富,从彩色封面到儿童插画,令人赏心悦目,整个阅读的过程也是疗愈自己、给心灵做SPA的过程。 【B】这本书不仅教会我们如何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去化解人际冲突,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一种关爱自己的思维方式。当我们产生负面情绪时,这种思维方式提醒我们不要指责自己或者他人,而是把注意力转移到体察自己尚未满足的需求上,从而促进自我理解和自我成长。今天的拆页选自第9章《爱自己》,就是引导大家如何体察“自责”背后的自我需求。现在请大家花1分钟看一下拆页。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非暴力力沟通的忧伤

我们成长在学校教育和社会化的影响中,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培养自己在各种情境中都专注于生命的需要及价值观,也许已经太迟了。然而,既然我们可以用心体会他人的评论所反映的需要,我们一样可以了解自责所反映的需要。

例如,如果发现我们痛骂自己:“你看你,又把事情搞砸了!”我们马上就可以问:“我什么样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一旦意识到自己尚未满足的需要——很可能是多个层面的需要,我们的身心状态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我们不再感到羞愧、内疚和沮丧,而开始体会到别的情感。不论它们是忧愁、失望、恐惧、悲伤、挫折感或别的——其目的都是推动我们去满足需要和追逐梦想。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直面人生的苦难:在遇到挫折时,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是的,感到遗憾是难免的。但它能帮助我们从经历中学习,而无须责备自己。我们意识到过去的行为违背了自己的需要及价值观,并允许这种觉察引发的情感充分流淌。一旦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我们就会考虑如何满足它。反之,如果用苛刻的语言指责自己,我们不仅难以找到解决办法,而且容易陷于自我惩罚的痛苦中。

自我宽恕

接着,我们试图理解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我们问自己:“我做那件事情是为了满足什么需要?”我相信,人的行为总是服务于自身的需要及价值观——不论它是否能够实现目的,也不论我们事后是感到庆幸还是遗憾。

通过聆听自己的心声,我们就能发现心灵深处的需要。此时,我们就可以原谅自己。我们意识到,尽管过去的选择并不理想,但它也是为了实现内心的渴望。

爱惜自己的关键之一是同时包容那两个不同的“我”:一方面包容对过去的某种行为感到后悔的“我”,另一方面包容采取那种行为的“我”。非暴力沟通的忧伤及自我宽恕为个人的学习和成长创造了条件。只要对自己的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我们就能建设性地满足它们。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当他人的行为不符合自我需求时,我们常会责怪他人,同理,如果你对自己说,我应该好好看书了,我必须减肥了,我不应该总盯着手机看,而最后,你没有做到这些要求时,我们会认定自己的行为不符合自我需求,往往会产生自责

【不这么做的坏处】

自责这种负面情绪本身并不能让我们从经历中吸取经验使能力提升,反而会让我们在不断质疑自己的过程中,把错误放大,给自己贴上各种不恰当的标签,引发其他消极情绪,最可怕的是,失去宝贵的自信和自尊。  
【适用边界】所以,当你总会因为某类事情产生自责或内疚时,或者当你习惯性地又一次认为自己应该怎样怎样时,你不妨尝试用一下非暴力沟通所倡导的思维方式。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HOW】

首先、停止大脑里对自己的责骂,找出自责的原因,可以用这个句式:我做了什么(A)而自责或后悔,因为A这件事情不符合我的B需求。  

其次,尝试理解自己当初那种行为背后的动机,可以用这个句式:我做 A 这件事,因为这符合我的C需要。 

请注意,这里的B和C需求都是自己的内在需求,通过这两个句式,你的心态已经发生了良性变化,你已经把注意力从自责这种负面情绪中转移到了去体察尚未满足的B和C需求上去了。 

【异议预防】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小伙伴会有些疑惑,我体察出两个自责背后的需求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帮助呢?这是个好问题!体察出需求是开始成长的第一步,当自责背后的隐形需求被显性化以后,接下来,当再次出现类似情形时,你就会有意识地去寻找解决方案满足这些需求,它将引导你找到改进问题的方向和目标,避免让自己沉迷于负面情绪,并且和自己建立和谐的关系。     

【举例】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上个月,按计划要减肥的我,在家里赶一个很重要的PPT,但是已经晚上10点了,还只做好一半,于是,吃了点巧克力缓解压力,当吃到第三块的时候,我开始自责,我内心的对白是:“你又管不住嘴了,说好的减肥计划呢?”于是,我带着内疚和不安进入梦乡,睡梦里,还在提醒自己快去减肥巴拉巴拉。第二天看到甜食不仅不敢吃,还心怀罪恶感。那么,换做非暴力沟通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呢? 

我可以用ABC句式问自己:

我因为A(多吃甜食)而自责(后悔),因为A多吃甜食不符合我的B(按计划减肥,身体健康)需求

我做A(多吃甜食)这件事,因为这符合我的C(想要舒缓压力)的需要。

两个问题一问,让我不再把注意力放在自责、内疚上,而是去体察自己有两个未满足的需求,分别是身体健康和舒缓压力,由于体察到了自己的需要,下一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形,例如我感到压力大了,我就可以以其他方式缓解压力,不一定要吃甜食了,例如可以看个笑话,听听音乐,既保持身体健康,又能缓解压力。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催化运用-分步催化1

接下来请大家跟着我坐着时光机来到了未来一两周的某一天,你做了一件事情,按照你过往的经验,这件事情容易让你产生自责。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以,例如自责自己起床晚了差点迟到被扣钱,自责陪伴父母、爱人、孩子的时间太少了,内疚自己的拖延症又犯了,等等。

现在请大家独立思考,请设想一下这个未来的、让你自责的事情,大家可以花3分钟,在便签上写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稍后会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 

拆书家引导:好,现在请某某小伙伴来为我们分享他的案例,为了帮助大家抓到关键信息,请某某按照以下逻辑来分享,设想中的让自己后悔或内疚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些人,发生了什么?

学习者案例记录:

我一直坚持跑步,计划每个月要完成200公里,希望自己跑马拉松的用时为3小时30分,我坚持每周跑2-3次。但是天气越来越冷了,未来的两周,由于天气或自己的惰性,我可能无法坚持按既定计划去跑步了,这让我有些自责和担心。

刚才大家设想了一个未来发生的,容易让自己产生自责的情景,大家还记得如何用ABC句式从两个方面来探寻自己的需求吗?(同时出示题卡提醒大家)      

拆书家提问设计(催化运用-分步催化2)

现在,请大家看着刚才在便签上写的这个情景,参考我给到的ABC句式,想一想该怎样从两个方面来探寻自己的需求呢?

好,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在便签纸写出自己两方面的需求。
(等大家写完后,拆书家请大家再花2分钟时间在组内分享讨论。)

下面我们请1位小伙伴来分享下(1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我因为觉得儿子不如其他小孩去斥责他,甚至还打他而自责(后悔),因为
打他骂他不符合我想要多爱他、做个好妈妈的需求

之所以会训斥他,甚至打他,因为这符合我希望培养他成为优秀的小孩的需要。

 【总结】好的,通过练习,我们可以体会到,通过非暴力沟通,对当下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都大有帮助,在当下,可以让自己不再沉浸在负面情绪中而是去反思背后的需要,在未来,我们可以用实际行动去建设性地满足自我需求,这个过程中,我们建立了与自己的和谐关系,提升了心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