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在如今遵纪守法的社会,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 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原先我们自己认为已经把要求陈述得非常清楚了,但对方在执行的时候却总是丢三落四。如何避免这种尴尬局面呢?《非暴力沟通》这本书都可以给你答案。周二快来喜乐静安寺分场,听果莉分享《非暴力沟通》,一起探讨非暴力沟通!
拆解书籍:《非暴力沟通》【美】马歇尔.卢森堡
时间计划:场景法【2分钟】+R【1分钟】+I【7分钟】+A2【9分钟】=【19分钟】
打招呼+分组+场景法·介绍书籍【2分钟】
□学习者场景介绍法中,能够清晰辨别出事件、提问、影响和解决4个步骤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果莉。今天拆的书目是《非暴力沟通》
【场景法介绍书籍】
场景:我想问一下现场的小伙伴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原以为自己已经把要求说得非常清楚了,但对方在执行的时候却总是大打折扣,或并不是你最终想要的。比如周日我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语文抄写古诗一遍,练习册1.6做A\B面,默写P3页词语。英语,数学。。。而在最后验收作业的时侯还是古诗漏写了,练习册1.6做了A面,B面没有做,并且修改要求时,还是能写错。
提问:遇到这类事情,你之前是怎么处理的?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是不是非常的无奈?我们还可以怎么做?
影响:这种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在人际关系中,会不会因为对方没有满足我们的要求,认为对方能力差、或者觉得对方不够尊重你?而对方被扣上这些大帽子时也会觉得非常冤枉?更有甚者让你让你的人际关系,越来越糟,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
解决:那么怎么才能避免出现这种被人误解和尴尬局面呢?答案就是,请对方重复一遍我们的要求,确认无误后再执行。这就是非暴力沟通四要素之“请求”的一种方式。《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提出了四大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如果沟通的双方都能充分表达这四要素,那么我们的这些苦恼自然就会消失。
R·阅读原书拆页【1分钟】
□原文拆页【R】为WHY或者WHAT的内容,或原书一个完整的案例
请求反馈
老师发现托尼并没有听明白她的意思,她准备做出解释。这时,她很注意她的方式像“你没有听明白”“这不是我的意思”“你听错了”这样的表达,很可能会让托尼觉得老师在批评他。因为托尼很坦率地作出反馈,这位老师先向托尼表达了她的谢意。她说:“谢谢你给我反馈。我想我说得不够清楚。我的意思是,放学后,我给你讲讲我上次布置的作业。”
第一次请求他人给我们这样的反馈时,我们也许会有点不自然。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很少提出这种请求。在强调这样做的重要性时,我常听到人们表达保留意见。他们担心,有的人也许会说“难道我是聋子?”或者“不要在我这里卖弄你的沟通技巧”。为了避免这种反应,我们可以先解释我们的目的—我们是为了了解我们是否已经把意思说清楚了。然而,如果对方说“我已经明白了,我没有那么蠢!”那么,我们可以体会他的感受和需要,并表达对他的尊重及我们的需要。
拆解书籍:《非暴力沟通》【美】马歇尔.卢森堡
时间计划:场景法【2分钟】+R【1分钟】+I【7分钟】+A2【9分钟】=【19分钟】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包含学习者完成行为的具体内容和完成程度,现场学习设计清晰,体现了该学习目标。
我们在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能够通过请求反馈,让别人听懂你说的话
I讲解【7分钟】
(□【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举出了案例,并通过概念与匹配例子之间的对比,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和明确边界等。)
(□【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给出了具体行动建议或具体步骤)
好的,大家阅读完了,下面我分享一下我对I部份的理解。
我们的意思和别人理解的意思有时可能是两回事。如果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听明白,那么我们就需要得到反馈。请求反馈能确保对方准确理解我们的意思。
[举例子澄清概念]是不是有小伙伴会说“反馈=应答”吗?不是的,其实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比如,我说“您好!”,对方回答“好啊”……之类简单的回应叫做应答;而“哎哟,你看起来脸色非常好,心情也很好嘛,有什么好事情呢?”则属于反馈。用心观察、倾听对方的需要和感受之后,给出的回应叫做“反馈”。
[预防异议]由于请求反馈带有比较强的指令意味,很容易引起对方的警惕和反感,所以我们在表达的时候就更需要注意尊重对方。比如,在请求反馈的一开始,就加上这样的语句:“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说清楚了”、“这件事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所以保险起见,我们还是对对台词避免遗漏”等等。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请看这张视觉卡:
HOW请求反馈,有两个情况:1,给予反馈:A,感谢,B,致歉C、补充
2,不给予反馈:A,表达尊重,B,倾听他的想法C、阐明我的需求
[举例子]给予反馈:上月末老板说果莉你帮我整理一份人力成本的报表给我。里面要注意工资,福利费,加班费,水电物业费,社保公积金。。。。这些都要有。我爽快的答应了。当天就出了报表,老板看了报表后,我上次跟你说的都有哪些项目?你能再说一下吗?我挖苦心思的想工资,福利费,加班费,水电物业费。。。。还有什么呢?怎么也想不起来了。非常感谢你还能记得那么多,谢谢你对我的反馈。(A,感谢)抱歉我可能没有说清楚(B,致歉),我再补充一下,还有社保和公积金的成本。我当时觉得挺不好意思的,也说明这个套路对我还真管用!
[举例子]不给予反馈:我在上个月的一次拆书课时做个演练时,有同学没有进行讨论,我就请其中一位学习者重复一下演练的要点,他反问我,有这个必要嘛?我回答说:“我非常期待你出色的即兴发挥(尊重)。不过我是否可以了解你不想重复的原因是什么呢?(倾听想法)”他说请他重复是不是怀疑他的能力。我回答说:“那绝对不是啦!”我只是看没有参与讨论的,是不是我没有说清楚?所以我想通过确认,才能帮助大家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我的需要)。”最后那位学习者说:“好的,我来再重复一下”
通过上面的讲解,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请求反馈的使用方法。
[适用边界]那么是不是何时何地都需要这样做呢?当然不是了,当你的事情比较重要时,通常简单地用“我说清楚了吗?”就可以了。但如果对方的意愿或能力不太确信的时候,就需要引导对方表达一下对请求的理解了。比如片段中的例子,那位学生托尼看上去既有点情绪、又可能理解存在偏差,所以老师敏锐地察觉出了这个情况,要和他再确认了一下。
A2分步催化【9分钟】
□【A2】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设计出一个包含人物角色、有起因进过结果、与对话的故事
接下来请大家自己编一段小故事,设计2个人物(请求方、被请求方),按照对方给予反馈或者不给予反馈的情况,二选一,交代一下起因,表演一下经过(双方的对话),最后再交代一下结果。故事的时间长度约为2分钟左右。请把关健字写在发给你的A4剧本纸上。2分钟
然后请2个人一组,相互交流;2分钟;
最后【学习者分享4分钟】
【记录学习者案例】
学习者1分享:
时间是在周一的工作时间,地点在办公室,人物是A和B,事件:需要完成一个项目的分析报告。
A:麻烦你要帮我把这个项目的情况分析一下,要包括1、2、3、4、5……,
能麻烦你把我刚才说的再重复一下吗?
B:B重复了前面4点,后面没有记住。
A:非常棒!不好意思,第5点我可能没有说清楚,第5点重点是这样的分析一下这个项目目前不同年龄段的需求,我这样表达,可以理解吗?
B:噢,原来是分析不同年龄段的需求,我知道了。
A:另外你还需要我这里什么样的支持吗?
【点评学习者案例1分钟】
哇,很棒的剧本和故事啊!成功的运用给予反馈:感谢,致歉,最后还加了补充,另外还需要我这里什么样的支持吗,很赞!还有哪位小伙伴分享的?
学习者2分享:
时间地点:在家里,晚上8点钟的时侯,人物是我和我儿子。事件:让儿子写一篇日记。
我:儿子吃完饭,去写一篇日记。
儿子:写什么日记?我能不能看一会儿电视。
我:不好意思儿子,我忘记跟你说今天下午滑雪要写篇日记了。(其实我下午是跟他说过的)
写完日记你还可以看电视的。另外你需要爸爸的支持,爸爸也会陪着来写的。
儿子:那好吧,我去写了。
学习者3分享:
我的职业是一名小学教师,时间:周一晚上的家长会,地点:学校,人物是我和学生家长。事件:家长在家里如何配合老师让孩子学习成绩提高。
我:你的这个孩子是非常聪明的,就是这个作业完成的太马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等。说了这么多,家长能告诉我你回家怎么配合我们吗?可以再重复一下我刚才说的吗?
家长:你以为我是小孩子啊,这点事情还不能做好。(倾听他的想法)
我:不好意思家长,我非常知道你的记忆力是很强的。我只是想确认我自己是不是说明白了。现在需要家校配合的是家长需要回家给孩子买个文件册,给他整理一些做过试卷。然后可以先不用要求他作业全部做对,能够字迹清楚就好……(阐明我的需求)
家长:好的,我再来重复一下,是不是这样……
不给予反馈:A,表达尊重,B,倾听他的想法C、阐明我的需求
【点评学习者案例】
好的,大家都分享了自己的小剧本,非常棒!用到了给予反馈:感谢,致歉,补充
不给予反馈:表达尊重,倾听他的想法,阐明我的需求。大家给自己一个响亮的掌声吧!
总结:好的,今天我们已经学习了通过请求反馈,来让对方听懂你说的话,避免我们表达的意思和对方理解的意思不一致,重要的事情到了执行时大打折扣。最后,希望大家都能用到工作和生活中,我今天的拆书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