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Mandy。我是一名HR,平时喜欢书法和画画,我是一名拆书新手,正在苦练内功,想成为高手。
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本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的书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FAB】
F:本书的作者是史蒂芬.柯维博士,他通过系统的思维,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将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七个习惯融为一体。对生活和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A:本书被誉为美国企业界和政府管理部门的“圣经”,曾长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之首,在全球以32中语言翻译,发行量过亿。作者本人光环无数,被评为“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人生潜能导师”等等,是一本活生生的高效能人士教材。
B:如果你还在为生命感到迷茫。为自己乱糟糟的工作或生活状态感到不满意。这本书绝对是一剂良药,可以成为你行动的行为准则和基石。
(学习目标)今天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学习如何理解他人来进行有效情感投资。理解他人,简单讲就是,
第一,重视对方所重视的事情,通过观察对方重视的事情,你可以了解他的喜好,甚至他的价值观。
第二,了解对方的实际需要后,给予帮助和支持。这时我们就需要按需供给。
(不这么做的坏处)中国有句古话,“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如果我们不理解他人,就盲目付出,会怎么样呢?结局往往是好心被当做驴肝肺。我先生喜欢研究易经,就是那些八卦方阵之类。我是打心底里烦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国庆节我和先生孩子去新加坡旅游,我想万圣节快到了,要给家里搞点气氛,于是买了条万圣节的桌布。结果被先生唠叨了半天,非要我去退。理由是这些幽灵啊鬼怪啊,放在家里不好,影响风水。我当时真是气到不行。明明我是想为家里好,却还被他说一通。
学习了这个片段后,我突然意识到易经就是他重视的东西,或者说他喜欢的东西,即便我排斥,也改变不了这样一个事实,我应该暂时放下自己。于是我马上按需供给,趁他生日,向他推荐了一门线下易经课程。他欢天喜地地报了名,还表示这是他收到的最合意的礼物。
这个方法听起来简单,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做呢?
首先,这个方法的的难点在于,如果对方重视的事情正好与我们的认知相反,我们是否可以放下自己的喜好来尊重对方。拆页里的父亲开始明显看不上儿子善于动手而不善于动脑。但当他真正尝试尊重儿子的选择,与儿子做了他喜欢做的事情后,这位父亲的感情投资得到了很大的回报。
其次,要看你情感投入时追求的是什么?有些人追求的其实是自己付出时的感觉。不管对方是否真正能够感受到爱,感受被关怀。反正我付出了,我尽力了。这类人往往固执地认为,就我这份心意,对方也应该理解啊。这就好像看书学习,有些人追求的其实是努力时的感觉,而不是真正学到多少可以实际运用的知识。反正我努力过了就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了。
(适用边界)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关系,我们都需要做到以上两点,我们也只会花这份额外的精力在我们愿意投入的人际关系上。
A1(显像提问法)
请回忆下 最近你为朋友、家人或者同事做了件事儿,可事情的结果却让你感到心塞、懊恼、委屈或者生气,因为对方并不领情。请大家写出这是件怎样的事情。
(案例分享一)我男朋友是素食主义者,特别容易饿。他总喊饿,我会给他准备些不是肉类,素的东西给他吃。可他就是不要吃,这让我很不爽。我觉得你饿了就吃呀,给你么又不吃。
A1+
现在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再给你机会去做之前的事儿,请结合拆页的内容说说你会怎么做?同时写出,这满足了对方怎样的需求?
(案例分享二)之前我朋友问我要一个自我照顾类的课程,我推荐给了她。可过段时间问她有没有上,她说没有,因为进度落下太多。那我就告诉她,其实没关系的,这课程网上可以下载,和现场感觉一样的。但她后来还是没有去上。我当时有点不开心。但我现在想起来,觉得她当时的需求不仅是要上一门课程,而是还要那种被关注,和在课堂上的参与感。下次我再推荐的话,我会注意她这方面的需求。
结语
好,最后我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想要情感投资事半功倍,我们必须要理解对方,具体是要重视对方所重视的事情,了解对方的实际需要后,据此给予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