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自我关怀》 所属活动: 遇见更好的自己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学会自我关怀,满足内在需求 学习目标: 不对抗痛苦,接纳负面情绪,实践自我关怀

开场: 大家好,我是罗罗,一名正在从事心理咨询师学习的耳鼻喉科医生。
心理学上说:人,是其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在社会网络中与他人紧密相连。工作生活中人际互动不良导致的困难,都可能给我们带来恐惧、痛苦与伤害。为了避免这些,我们用心理防御机制为自己打造一副盔甲,试图在它的保护下安全游走——以为这样就是在关怀自我。然而,自我关怀不是自我怜悯,亦不是自我放纵;而所谓“安全感”,从来都不是别人给予我们的。真正的坚强是接受自己的情感,打开心门,让它们进来——包括那些令人压抑、沮丧的负面情绪——尽管有人可能会因此泪流不止。
实践自我关怀的过程也就是卸掉盔甲的过程。我们学着不再对抗,勇敢地开始直面和处理伤口。来自体温的暖意、安抚人心的触碰、释放善意的表情以及温柔的声音,都可以将我们引领到对自身加以关怀的入口。正视自己的内心,用来自爱和关怀的温暖去填充它。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知道吗?照顾好自己,才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611511597178_.jpg

与负面情绪做朋友,它会给我们带来珍贵的礼物

这下,我们可以开始跟来访的客人对话了。我们友好地把它请进家门,让它落座,给它奉上咖啡喝蛋糕。现在,我们一点都不怕它了。面对它的时候,我们再也没有反抗与抵触的念头了,只剩下友好与善意在我们之间流动。


在谈话中我们慢慢地发现,这位客人拜访的目的并非是要搬来与我们同住,而是要向我们传达某些特别的信息。比如,它可能会告诉我们:我是愤怒,我想跟你说,我一直都在遭受轻视与侮辱。”“我是悲伤,我想让你知道,我觉得自己软弱而无望

 

一旦我们把客人捎来的信息真真切切地听进去了,就知道它需要什么,也懂得该如何提供给它所需的一切了。愤怒需要的是保护、尊重和安慰,而悲伤需要的是支持、平静、信任和喜悦。情绪需要什么,我们就献出什么。我们伸出双手温柔地抚摸他们的身体,用关怀与爱给它们罩上一层温暖的保护膜。

 

此时,和善的言语或和谐的画面都可以为正在经历负面情绪的我们带来抚慰与关怀的力量。随着内心渐渐归于平静,我们或许还会收获一些充满智慧的感悟。而客人发现自己的需求得到了认真对待,自己也感受到了相应的理解与关照,它就会自然而然满意地离开了。

 

就算下一次它又找上门来,我们也会马上认出这位老朋友,并且清楚地知道,它又给我们带来了珍贵的礼物。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F】今天带来的这本书《自我关怀》,副标题是“让生命强大的必经之路” 。作者结合心理学、哲学的双博士学位修养,以及自身的思考和体会,撰写的却是有关身心灵的内容。身心灵在冥想、NLP训练中会较常提起,没有学习和体验过的伙伴会觉得听上去特别玄?而人体本来就充满未解之谜,不是吗?

【A】跟市场上同类探讨自我关怀的书籍相比,阅读过程中,不但有三个主要人物过去的故事,还有他们实践书中建议后改变的成功体验,这些无疑给了读者很好的替代经验。让我们看到主人公改变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思维之强和固有行为模式,事实上也是可以通过自我关怀来改变的。每个章节的后面,都有大量的隐喻和冥想练习,可以进一步加深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B】阅读此书,能让我们联系如何和自己的内心友善相处和相互陪伴。尤其是在接纳负面情绪,转换积极思考,更好的明确和满足内在需求方面变得得心应手。照顾好自己,能让我们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去面对自己的工作生活,也能够更好的照顾家人和朋友。


【学习目标】 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以后遇到困难时,我们能及时处理负面情绪,满足内在需求,不把坏心情带到工作生活中,转移给亲人朋友或工作伙伴。


I便签举例】

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的故事吧。我之前的工作单位在浦东浦西各有一个分部。有一次我跟上司约在下午一点半在他浦西的办公室谈事情,因为预约的时间没有班车,我打车到浦西赴约。在原本预定要跟他见面的时间,却被告知:现在我不高兴谈这个事情,我还有一个推迟了的约会要现在处理,然后让我到隔壁办公室又等了两小时。等他回来,我们谈完事情,回浦东的班车也没了,我又在晚高峰打车会工作的地点。然后加班到晚上八点半才回家。

现在回想起来,在这个领导手下的时候,我其实很少体察到自己的情绪。就是因为畏惧权威的受害者模式而把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压抑了。而长期压抑的结果,让自己工作缺乏干劲,也经常把负面情绪转移到家人身上。

被压抑的负面情绪,不是消失了,而是藏在了更深的地方。当我们一忍再忍、不能再忍,最终会触底反弹,爆发更大的破坏力。可能大多数伙伴都会有类似的体验,那就是别人一个并不足以引爆我们的点,却引发了我们很大的反应。仔细回想一下,极有可能的情况就是之前被压抑的负面情绪,在不合时宜的地点、对不相干或者我们本不想伤害的人爆发了。

 

那如何通过拆页中的建议进行转换呢?我觉得可以按照以下三步进行反思和改进:

 

第一步,首先去察觉和接纳负面情绪。

负面情绪一开始,首先可能是以不舒服的形式作为表现的。尽管这些不舒服常常被扣上负面情绪的帽子,我们还是要尝试着不带评判、中立的去看待它们。就像拆页里所描述的,我们把负面情绪当作来访的客人,没有反抗与抵触,只是友善地对待它,给它奉上茶和点心。在前面我和我上司的互动的场景里,当时我似乎觉得有些不舒服,而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到底是什么呢?我打量着这位客人:它让我想到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哦,好像是愤怒和委屈。对,我甚至都有了躯体症状,那就是因为愤怒而脸上发热,因为委屈而觉得胸闷。

 

第二步,去体会情绪背后的正向意图,我有什么内在需求没被满足?

负面情绪这位客人,就坐在我的面前,它此次来摆放的目的是什么呢?事物都有两面性,而好坏都是相伴而来的。客人常常带着目的来造访,而负面情绪也可能带着正向意图,它应该是想向我们传达某些特别的信息:比如暗示这其中一定有我们没有被满足的内在需要。

愤怒和委屈的到来,是想告诉我什么呢?

1. 愤怒是想告诉我:上司把原本安排给我会面的时间给了别的约会,让我觉得没有受到平等的对待和应有的尊重。

2. 委屈是想告诉我:为了见他一面,我已经浪费了时间和金钱成本;并且因为加班,自己没有得到好好的休息。

这样一来,我发现自己存在着被尊重的渴望,还需要身体上的休息。

 

第三步,去行动,去满足自己的内在需求。

既然我们把客人捎来的信息真切地了解了,自然就知道怎么帮助它们。现在我们很明确自己怎样的内在需要没被满足,才产生了负面情绪。那还等什么?去满足它吧。

1. 因为我希望被尊重,所以下一次再遇到让我等待的情况,我会主动提出预约下一次的时间,然后赶回去忙完手头的工作,化被动为主动。

2. 下次预约时关注可以来回使用免费班车的时间,节约自己的银子。

3. 合理规划时间成本,在工作时间内完成本职任务,按时下班,享受休息时间。


【预防学习者可能产生的异议】

或许有伙伴会说:我这人性格大条,我根本没有过这样的时候,我也感受不到什么负面情绪。那么恭喜你,你的日子一定过的比我开心~又可能有小伙伴说我就是感觉自己心里不得劲,可到底为什么,现在我还琢磨不出来。没关系,心理学上有一个认知行为五因素模式,即什么事件,让我们产生了怎样的想法(认知),引发了怎样的感受(情绪),这种感受伴随了哪些躯体症状,从而导致了进一步的言行——这五因素是相互作用的。只要我们捕捉到其中一点,就能顺藤摸瓜找到其他的细节。当我们坚持练习对自己刨根问底,就会越来越有心得体会,能够迅速准确的get到自己的情绪和想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分布催化】

下面请各位伙伴设想一下:辅导孩子做作业、跟上司沟通项目进展、朋友或同事来找你诉苦、或者是在高峰期的地铁上。。。。。。在接下去一周内某一天的工作和生活中,你会遇到哪一个情景?这样的场景,可能让你感到疲惫、懊恼、愤怒、挫败、抑郁或焦虑。。。。。。而当在这样的负面情绪袭来的时候,你都没有探究过自己的想法,只是首先责备自己:我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呢,这是不允许的,然后强压负面情绪,继续做事情。

请大家花一分钟记录下这个场景,场景要包括在未来一周里的什么时间、哪个地方、和谁、发生了什么等,如果能够想象出事件让你产生了什么想法,带来哪些感受,你有什么躯体症状,也欢迎你记录下来。


【学习者分享】

Mandy分享:一周后,我的领导给我分配了一个评审表格填写的任务,内容是找到世界上相关领域最顶尖的专家。等做完之后,他跟我说:不是这样的,不是让你去做,而是分配有关领域人员去检索。我听到他这么说,很气愤。我甚至都能感受到胃都很难受。

 

A2分布催化】

谢谢Mandy的分享。大家刚刚都已经把这个场景记录下来了,对吗?那么请再设想一下,你将要面对这个情境的时候,如何按照I便签的三个步骤,来察觉和接纳负面情绪、询问它的正向意图,并且去满足自己的内在需要,从而实现对自己的自我关怀呢?


【学习者分享】

Mandy再分享:首先,我会先察觉和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我体会到的是愤怒和委屈,还伴有胃部的不适。其次,我会去思考为什么我会愤怒和委屈。因为这么大的工作量,肯定花费了我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这个领导却没有说清楚到底是我去做,还是分配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去做。那这个情绪背后的正向意图可能就是让我下一次进一步沟通,把这个事情实施的具体步骤再细化一些。最后去满足它的话,我想就是多问领导几个为什么:比如让谁做、怎么做,之类的,把我的需求讲清楚,同时把环节里的细节都沟通好,以节省我的精力。


再次感谢Mandy


会后感言 

各位,我们遭遇负面情绪的时候,身体某些部分会发出饥饿信号——即感受不到关爱,又反受排挤的时候,他们的挣扎会尤为剧烈。在不断发现新的弱点、面临新的挑战的情况下,我们依旧要保持对自己身体的绝对信任。对待负面的情绪,要像母亲拥抱她新生的婴儿一样,去无条件接纳,去倾听它的声音,满怀善意地给予它支持与关爱。如果我们能够用理解、接纳、安慰、宽恕去滋润它们,它们才会吸水膨胀,而和身体的其他部分接壤,重新成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