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完成本次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学会:当产生自责的负面情绪时,提醒自己从两个方面体察自我需求。
大家好,我是luna。
【F】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非暴力沟通》,作者马歇尔博士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做出了卓越贡献。本书阐述了如何用爱和理解去倾听和表达,既不用委曲求全,也不用强迫他人,从而实现沟通的目的。
【A】这本书可谓沟通类书籍中的经典书籍,与其他沟通类书籍相比,非暴力沟通强调的是不仅仅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是一种爱的语言、思维和生活方式。
这本书的厚薄刚刚好,读起来没有任何压力,没有晦涩的理论,也没有空洞的鸡汤,相反,本书言简意赅、案例丰富,从彩色封面到儿童插画,令人赏心悦目,整个阅读的过程也是疗愈自己、给心灵做SPA的过程。
【B】这本书不仅教会我们如何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去化解人际冲突,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一种关爱自己的思维方式。当我们产生负面情绪时,这种思维方式提醒我们不要指责自己或者他人,而是把注意力转移到体察自己尚未满足的需求上,从而促进自我理解和自我成长。今天的拆页选自第9章《爱自己》,就是引导大家如何体察“自责”背后的自我需求。现在给到大家1分钟的时间来看拆页。
非暴力沟通的忧伤
我们成长在学校教育和社会化的影响中,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培养自己在各种情境中都专注于生命的需要及价值观,也许已经太迟了。然而,既然我们可以用心体会他人的评论所反映的需要,我们一样可以了解自责所反映的需要。
例如,如果发现我们痛骂自己:“你看你,又把事情搞砸了!”我们马上就可以问:“我什么样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一旦意识到自己尚未满足的需要——很可能是多个层面的需要,我们的身心状态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我们不再感到羞愧、内疚和沮丧,而开始体会到别的情感。不论它们是忧愁、失望、恐惧、悲伤、挫折感或别的——其目的都是推动我们去满足需要和追逐梦想。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直面人生的苦难:在遇到挫折时,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是的,感到遗憾是难免的。但它能帮助我们从经历中学习,而无须责备自己。我们意识到过去的行为违背了自己的需要及价值观,并允许这种觉察引发的情感充分流淌。一旦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我们就会考虑如何满足它。反之,如果用苛刻的语言指责自己,我们不仅难以找到解决办法,而且容易陷于自我惩罚的痛苦中。
自我宽恕
接着,我们试图理解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我们问自己:“我做那件事情是为了满足什么需要?”我相信,人的行为总是服务于自身的需要及价值观——不论它是否能够实现目的,也不论我们事后是感到庆幸还是遗憾。
通过聆听自己的心声,我们就能发现心灵深处的需要。此时,我们就可以原谅自己。我们意识到,尽管过去的选择并不理想,但它也是为了实现内心的渴望。
爱惜自己的关键之一是同时包容那两个不同的“我”:一方面包容对过去的某种行为感到后悔的“我”,另一方面包容采取那种行为的“我”。非暴力沟通的忧伤及自我宽恕为个人的学习和成长创造了条件。只要对自己的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我们就能建设性地满足它们。
回想一下,从小到大,你有没有对自己说过类似于这样的句式,例如,我应该好好看书了,我必须管住嘴了,我应该晋升了,我不应该总盯着手机看等等。“应该”、“必须”这样的字样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别无选择。 【不这么做的坏处】 当他人的行为不符合自我需求时,我们常会责怪他人,同理,当我们认为自己应该做某事却没做到时,我们会认定自己的行为不符合自我需求,往往会产生自责。自责这种负面情绪本身并不能让我们从错误中吸取经验使能力提升,反而会让我们在不断质疑自己的过程中,把错误放大,给自己贴上各种不恰当的标签,引发其他消极情绪,最可怕的是,失去宝贵的自信和自尊。 【适用边界】所以,当你总会因为某类事情产生自责或内疚时,或者当你习惯性地又一次认为自己应该怎样怎样时,你不妨尝试用一下非暴力沟通所倡导的思维方式。 这里我澄清一下,这种思维方式并不是要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而是提醒我们,要体察“自责”背后所反映的自我需求。 首先、停止大脑里对自己的责骂,马上问自己,我责怪自己,是因为自己有什么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呢?请注意,不要归因他人,而是问问自己的需求。 其次,再问问自己,我当时之所以这样做,又是为了满足什么需要呢? 请注意:同样是问需求,是问两个不同情形下的需求。第一次问需求,是找出为什么会自责,第二次问需求,是试图理解自己当初那种行为背后的动机。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例如,按计划要减肥的我,在家里赶一个很重要的PPT,但是已经晚上10点了,还只做好一半,于是,吃了点巧克力缓解压力,当吃到第三块的时候,我开始自责,我内心的对白是:“你又管不住嘴了,说好的减肥计划呢?”于是,我带着内疚和不安进入梦乡,睡梦里,还在提醒自己快去减肥巴拉巴拉。第二天看到甜食不仅不敢吃,还心怀罪恶感。那么,换做非暴力沟通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呢? 我可以ABC句式问自己: 我因为A(多吃甜食)而自责(后悔),因为A多吃甜食不符合我的B(按计划减肥,身体健康)需求 我做A(多吃甜食)这件事,因为这符合我的C(想要舒缓压力)的需要。 |
两个问题一问,让我不再把注意力放在自责、内疚上,而是去体察自己有两个未满足的需求,分别是身体健康和舒缓压力,由于体察到了自己的需要,下一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形,例如我感到压力大了,我就可以以其他方式缓解压力,不一定要吃甜食了,例如可以看个笑话,听听音乐,既保持身体健康,又能缓解压力。
A1激活经验 显像提问
拆书家提问设计: 【显象提问】 |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最近2年内有没有让自己后悔或内疚的事情,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以,小到后悔没有早点把拆书准备表发给师父、自责自己没有多陪陪家人,大到内疚自己没有见到亲人的最后一面,等等,想一想这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发生后是怎么指责自己的? 请每位小伙伴先花1分钟在便签纸上写下关键词,然后花5分钟在小组内分享,争取每人都分享一下哦。 |
学习者案例记录: |
我是一个惧怕面对面沟通的人,尤其是面对意见分歧的时候。例如我和我的搭档在一个职位的用人上产生分歧,我想了很多方式试图和他面对面沟通,但最后还是在微信上和他沟通了,这件事情让我自责,我怪自己不够果断和果敢,内疚自己因为怕正面冲突而显得懦弱。
A1+反思加工
拆书家提问设计: 从刚才大家的分享可以看到,自责这种负面情绪不利于帮助我们解决实质问题。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体察自责情绪背后的自我需求上去,大家还记得应该如何从两个方面来探寻自己的需求吗?(同时出示题卡提醒大家)
现在,假设我们坐上了哆啦A梦的时光机器,回到刚才自己刚才在小组内分享的案例,请大家应用非暴力沟的方式,参考我给到ABC句式,提醒自己从两个方面来探寻自己的需求。 好,给大家4分钟时间,请在便签纸写出自己两方面的需求。 |
下面我们请1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我因为责备我女儿而自责,因为责备女儿不符合我爱她的需求,
我之所以责备了她,是因为这符合我要教导她的需要。
【拆书家总结】好的,希望今后大家出现自责或内疚的负面情绪时,可以提醒自己体察这自责背后的两方面需求,当我们体察到了需求,这些需求才有可能被自我或他人满足,我们的身心才会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