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你充满电了吗?》 所属活动: 如何克服惰性拖延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寻找比金钱更高的使命 学习目标: 学习者能够理解工作除了金钱还有使命,在做工作/任务选择的时候

开场: 事件场景:
各位在有没有经历过或者看到过这样的情景,时间越来越不够用、学了N个时间管理工具,但是任务总是堆积如山;职位越来越高,经济收入也越来越好的人,却活得越来越没有激情,工作越来越疲惫;身体总是支持不了自己的目标,像被掏空了一样;工作效能和生活效能越来越低,人生的状态越来越差…
提问:
遇到这类事情你是怎么想得?还可以怎么想?
影响:
如果不能有效管理自己的精力,让自己能随时充满电,那么这样的状态不仅会影响你已有的工作表现,有一堆神采奕奕的年轻人等着取代你,而且会让你的生活幸福感急剧降低,你疲于应付已无力调用精力去过幸福生活了;
解决:
这本书从意义、互动、能量三个维度帮你解决自我充电的问题,让你从新的角度来为自己身体充满电。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寻找比金钱更高的使命

为了金钱而工作相当于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型贿赂方式。如果有人付钱给你,让你按他的要求去做某件事,而你真正想做的是另一件事,那么这就不是理想的情况。阻力最小的做法是将金钱报酬视作个人和组织关系的核心要素,但是这将导致双方最终都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

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了非金钱诱因(比如认同、关注、尊重和责任)比金钱诱因更有效。用年收入衡量自己身份的人很难在工作中找到满足感。总有人的房子比你大,车子比你好。这种比赛,你永远赢不了。金钱和权力能有更大的用处,也能将你困在其中。

对于我来说,正确地看待金钱诱因是我一直要面对的挑战。每个月,我都要在大量的机会中进行筛选,选择和不同的团队一起工作,或是加入某个具体的项目。如果仅仅出于经济考量、那么做选择就简单多了。然而,尽管金钱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重要,但它不应该是决定时间和精力分配的主要因素。现在,我首先问自己的是”你的时间可以为其他人带来什么”,而不是依据古典经济学优先分配我的时间。

我发现在这个问题的指导下,而不是苦苦思索金钱上的得失,我通常能够做出更好的选择。当我回想我的职业生涯中值得骄傲的事情时,首先出现在脑海中的是我在2001年参加的一个名为寻找优势(Strengths Quest)的项目。我的任务是和盖洛普公司的一个小团队合作,完成一本书和一个在线课程,用来帮助大一新生们根据他们的天赋规划大学生活。

10多年后,超过200万学生完成了这个课程,为更好地在工作中运用他们的才能做好了准备。在我个人的非正式的意义权衡中,我更看重这样的工作,因为它在学生们人生的关键时段,向他们伸出了援手。尽管作为项目经理,我在幕后工作,并且很难看到项目对学生们的直接影响,但是我从中得出的意义却一直影响着我如今的决定。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区分概念:非金钱诱因

非金钱诱因—认同、关注、尊重、责任等等;

(学员互动环节)大家觉得非金钱诱因有哪些?

{学员回答:成就感、尊重、归属、满足、自我实现、群体裹胁......}

大家觉得股票期权是不是非金钱诱因?主要看股票期权后面代表的东西,如果看重股票期权所代表的金钱、财富,那么他属于金钱诱因;如果看重股票期权所代表的对公司的归属感、责任等,那么他属于非金钱诱因。而且金钱诱因和非金钱诱因之间并不是对立,可以相互转化,下面两个案例也会呈现。

举例:

1、书中作者的案例;作者讲到他所做的优势识别器这个项目,让200万大学生为更好发挥他们的优势而努力准备,这个项目因为影响和帮助人们的关键时刻,而让作者觉得非常有意义。

说明:

在这一个案例中,作者不仅通过帮助大学生让自己工作更有动力,同时通过这个项目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记得当年我也购买了他的书,价格是普通书籍的3倍,每个书只有一个ID,他人要测试都需要自己买,这个项目获利颇丰。

2、坎托·菲茨杰拉德公司在9·11时千名员工三分之二遇难,计算机系统和大量数据损毁,公司生死未卜。灾难后总裁霍华德·鲁特尼克发表声明:公司未来5年所有盈利25%作为抚恤金发给遇难家属,结果员工每天自发工作12-16小时,已离职员工又重回公司......结果是这家公司不仅起死回上,而且在5年里为遇难家属累积了X亿美金的抚恤金(数据我还要确认下)

说明:

在第二个案例中,我们看到在公司危难的时候,我们员工出于“在遇难者家属非常悲伤的关键时期给予帮助”这一动机,拼命工作而不是仅考虑经济因素,最后不仅仅是帮助到了遇难者家属,而且自己也获得了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回馈。

具体方法(如何寻找自己的使命):

1、在做工作或任务选择的时候不仅仅考量经济因素;

2、还要思考一下,自己在做什么工作或任务的时候会非常开心、快乐、有成就感、有意义,不会仅仅考量经济因素;比如在他人人生的关键时期,你能用你的能量(知识、钱、权力等)帮助他们;

3、遵循内心选择,让自己的工作有意义。

逻辑边界:

所有的行为背后都有动机,动机分为金钱诱因和非金钱诱因。金钱的满足标准不同而且没有止境,同等单位激励效果是递减的;非金钱诱因激励更长久而且效果更好,从两个案例都看出,用非金钱诱因驱动,都获得了金钱回报。

适用边界:

关键是这个非金钱诱因一定要是自己发自内心想要的。

预防性疑义:

1、古典经济学分配:(这里我不做解释,会发到大家手机上,大家可以结束后看)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核心是经济增长产生于资本积累和劳动分工相互作用的思想,即资本积累进一步推动了生产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发展,而劳动分工反过来通过提高总产出使得社会可生产更多的资本积累,让资本流向最有效率的生产领域,就会形成这种发展的良性循环。”我找的一段文字发在群里,我们大家可以结束后自己研读。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请学习者编一小段故事,几百字即可,设计出任务、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使用在做工作\任务选择时用到哪些非经济因素。

{学员案例:}

我对工作考量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现在的工作给我带来的成长,这是我的非金钱诱因。我现在在外贸公司工作,如果我打算离职的话我要这么考虑:

1、从这份工作本身对自己带来的成长,我可以在公司内部有什么发展的可能给性?

2、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前景,我是否可以跟着公司一直往前而自然上升?

3、我如果决定离开我还能在剩下的时间在这里学到什么?

4、如果目前工作已经没有什么能够,让自己想要的方向上获得成长,那么久离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