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如何向他人请求反馈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如何向他人请求反馈 学习目标: 与他人沟通时,及时向对方询问并让他表达,以确保对方理解意思.

开场: 大家好,我是拆书家平欣,我今天给大家拆解的书籍是《非暴力沟通》。我们在拆书过程中有一个小组互动。拆书前,大家先来分小组。我左边的伙伴分成一组,右边的伙伴分成一组.(手势指示分组)
【F:特征】这本《非暴力沟通》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卢森堡博士是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创始人。这本书主要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
【A:优势】 《非暴力沟通》和其它沟通类书比起来,它侧重挖掘语言背后双方所蕴含的情感与期望,它的优势在于注重实践!通过练习提醒我们要注意培养一些理性和脱离负面情绪。此书被联合国誉为全球非暴力解决冲突的最佳实践手册。
【B1:利益】非暴力沟通通过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让你学会怎么去表达愤怒,表达感激,请求帮助,倾听他人等等。
【B2:利益】今天的片段选自该书第六章的---请求反馈。这一章节能教你向他人请求反馈时,如何促进彼此对事情达成共识,使事情到达自己想要的效果. 【学习目标】希望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本次拆书学习后,大家在和他人沟通时,能够及时向对方询问,请对方充分表达他的理解,以确保对方准确理解、明白我们的意思。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请求反馈

我们的意思和别人的理解有时可能是两回事。如果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已经明白,我们可能就需要得到反馈。请求反馈能确保对方准确把握我们的意思。有时,问一句“我的意思清楚吗”,然后,对方表个态就足够了。在另一些时候,听到“是的,我明白你的意思”这样的回答,我们并不放心。为了确保对方确实明白我们的意思,我们希望他充分表达他的理解。这样,一旦他的理解与我们的意思有所不同,我们就有会作适当的补充。

例如,一位老师和她的学生说:“托尼,今天批改作业时没有看到你的作业本。我想知道,你是否清楚我上次布置的作业。放学时,来办公室一下好吗?”托尼咕噜了一句:“好,知道了。”然后,他就转身去,准备离开了。老师站在那里,不清楚学生是否已经明白她意思。于是,她叫住他:“麻烦你说一遍我刚才请你做的事情好吗?”托尼回答说:“放学后,我没法看足球赛了,因为你要把我留下来做作业。”老师发现托尼并没有听明白她的意思,她准备作出解释。这时,她很注意她的方式。

像“你没有听明白”“这不是我的意思”“你听错了”这样的表达,很可能会让托尼觉得老师在批评他。因为托尼很坦率地作出反馈,这位老师先向托尼表达了她的谢意。她说:“谢谢你给我反馈。我想我说得不够清楚。我的意思是,放学后,我给你讲讲我上次布置的作业。”

第一次请求他人给我们这样的反馈时,我们也许会有点不自然。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很少提出这种请求。在强调这样做的重要性时,我常听到人们表达保留意见。他们担心,有的人也许会说“难道我是聋子?”或者“不要在我这里卖弄你的沟通技巧”。为了避免这种反应,我们可以先解释我们的目的我们是为了了解我们是否已经把意思说清楚了。然而,如果对方说“我已经明白了,我没有那么蠢!”那么,我们可以体会他的感受和需要,并表达对他的尊重及我们的需要。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每个人的理解力不同.在面对同一问题或同一句话时,因为对方的理解和我们所表达的意思不同,对方做出来的结果往往和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要让双方对事情达成共识,就要向对方及时询问并请对方充分表达他的理解,以确定对方是否准确理解、明白我们的意思.

如果对方愿意反馈且他的理解与我们的意思有所不同,我们可以及时进行适当的补充,澄清异议使事情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如果对方有异议,不愿意反馈,我们要1、体会对方的感受、需要,2、向对方表示尊重和聆听,3、表达我们的需要。如果对方能及时反馈,我们要向他表达感激,感激他让我们有机会作适当的及时的补充和修正。

【举个例子:】

事件场景:小源和小雪在筹备婚礼中。

小雪说:老公,我妈妈说根据我家乡的习俗,结婚当天还要“打竖铺”哦,其中要准备的东西有XXX呢。

小源看着手机说:好,好,好,我知道了。

小雪看着小源盯着手机,不确定小源是否明白自己的说话。走过去抱着他有点不高兴的说:老公你老在盯着手机,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吗?

小源很生气的说:我知道,我怎么不知道呢。你说你们家乡的习俗和我家乡的不一样,要我准备很多东西。为此,我已向公司请了很多假。真的好烦。

小雪看小源的反应不对,亲他一下说:不好意思咯,我没有考虑你的感受和需要。我只是想再确认一下我是否说得够清楚,我希望我们当天结婚办得体面一些。(注视着他接着说)如果不清楚的话我再重新说一次哦。

小源看到小雪的态度很真诚,也不好意思生气了。很耐心的和小雪商量起结婚的细节。

预防异议:

听我讲这个例子,大家可能会觉得小雪这么做显得两个亲密的人太见外了?可能会觉得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要自己这么做会很不自然?其实,刚开始尝试这些做法时,我也觉得不自然和很矫情的。事实上,不这么做会很麻烦。在沟通过程中,如果没有得到对方及时的反馈,对方做出来的结果往往和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分步催化1】好的,例如向下属下达工作任务,和同事进行工作的交流,和家里人进行一些家务分工,晚上辅导儿女的功课,周末和朋友计划一起出去玩等等生活或工作的情境,你会涉及哪个情境呢?2分钟的时间,请大家思考一下,然后按照刚才的分组,跟小组的小伙伴互相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怡案例记录):

我有一个下属,每次我指派工作后,我都想去确认他听懂了没有,就问:你听懂我的意思没有。他通常会回答:这么简单都不会吗?肯定懂啦!但是之后他做的工作还是经常没有按我要求的来。

【分步催化2】那么接下来,还是刚才的场景,再设想一下:你正要开口请求对方反馈.突然,你想起了今天的拆书内容:如果对方愿意反馈且他的理解与我们的意思有所不同,我们可以及时进行适当的补充,澄清异议使事情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如果对方有异议,不愿意反馈,我们要1、体会对方的感受、需要,2、向对方表示尊重和聆听,3、表达我们的需要。如果对方能及时反馈,我们要向他表达感激,让我们有机会作适当的及时的补充和修正。

那么按照今天学习的拆书片段,你接下来是如何请求对方反馈的。下面,5分钟的时间,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请每个小伙伴都尽量都表达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怡案例记录):

以后我再布置工作给下属,要求他反馈的时候。我会先体会他的感受和需要(员工需要被我尊重),然后再对他表达我的尊重,最后我会我的需要:希望他把我所说的工作再重复一遍,以便看沟通是否有误会。

结束语非常感谢大家今天来参加我的拆书,希望大家在和他人沟通时,能够及时向对方询问,请对方充分表达他的理解,以确保对方准确理解、明白我们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