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 所属活动: 拆书帮兰州金城关分舵第78次活动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如何陈述观点,才不招对方反感 学习目标: 学完会运用“综合陈述法”在“关键对话”时顺传自己的观点

开场: 【学习目标】:学习者参加本次拆书之后,能运用“综合陈述法”,在“关键对话”时,顺利传达自己的观点。【图书介绍】:【事件】如果你负责的一个项目进展不是很顺利。好几个下属都反应,不愿意和小王合作,因为这个人做任何事都不积极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以至于在他这一环节,总是拖后腿。导致项目整体推进受限。所以想把他调离项目组。现在你代表项目组去和小王说:“很抱歉,小王,大家就是不喜欢跟你合作,我们已经把你调离项目组了。”
【提问】想一想,小王会不会愤怒的跳起来?会不会发生无谓的争执?你的目的能达到吗?【影响】当对话内容从针对事,变成针对人的时候,问题就会变得非常棘手,不挑明说吧,当时人装糊涂,自己受委屈;挑明了说吧,又得罪人,哪种选择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使我们陷入焦虑和痛苦中。【解决】怎么破解呢?《关键对话》这本书,教给我们一个谈话的技巧,运用“综合陈述法”,表达令人不快的内容,既向对方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又让对方自动反省,不失尊严。解决棘手的问题。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如果凯罗尔的目的是要通过健康对话的方式讨论棘手问题(如我觉得你在搞婚外恋),她成功的唯一希望是维持对话的进行,至少在她证实或打消自己的猜测之前是这样的。同样,和任何人讨论任何关键对话时我们都必须这样做(如你觉得上司在刁难你,或是觉得儿子在吸毒)。维持对话意味着,不管你多么怀疑对方,在对话中都不能破坏对他们的尊重。同样,你也不能用威胁和指责的方式破坏对方的安全感。

那么你该怎么做呢?答案是从审视自我开始,想想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以及如何通过对话实现这些目的。然后,你应当控制你的想法,意识到自己有可能做出仓促而错误的判断,产生受害者、大反派或是无助者想法。要想获得正确的想法,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将仓促做出判断并付诸行动,因为,这样做只会导致自我毁灭的沉默或于事无补的暴力。与此相反,你应当思考足够长的时间,分析各种可能的解释,以便抑制激动情绪,重新展开有效对话。退一步说,即使最后事实证明你一开始的看法是正确的,你也有的是时间慢慢解决问题。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先讲述一下对这段话的理解:当谈话内容从针对事,变成针对人的时候,表达的内容会令人不快;或者当我们坚信自己正确,以至于在观点上压制对方时,也会招对方反感。因为我们犯了这样的错误:仅仅是高度关注自己的情绪,急于将自己的想法一吐为快,但结果是无法顺利沟通。现在教给大家一个破解技巧“综合陈述法”:1、分享事实经过并做试探性的表述;2、说出你的想法并征询对方观点;3、鼓励对方做出尝试。

我们知道有些事实往往本身不值得提及,只有“事实”外加“个人观点”才是面对面沟通的基础。但是这个观点,往往是我们主管臆断的想法。容易将对方看成大反派;将自己看成受害者或者无助者。如果我们在对话一开始就抛出个人想法(比如原文中:认为上司在故意刁难你),容易使对方产生抵触情绪,导致沟通困难。

所以容易出错的是第一步,一定要做到暂停往坏的方面想,考虑问题出现的其他可能原因,谦虚的做出试探性的表述。目的是尊重对方,保证对话顺利展开。(比如对上司说出其他可能:你是不是认为我不能胜任这份工作?)

最难的是第二步,一定要征询对方怎么看这个观点。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此时表述的观点充其量是具有一定事实依据的猜测而已,有一定的缺陷是必然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软化自己的措辞,不要太强势,让对方有屈从感,这样容易导致对方陷入沉默。(如开场情景:他们认为你XXX工作拖后腿,没有合作意识,不知你是怎么想的?)

容易疏忽的是第三步,这一步是为了预防对方听到我们的观点后,不敢坦率表露自己的心声。导致我们就无法检验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所以,表述完自己的观点,一定要鼓励对方回应。

此方法可以反复使用,也可以就某一步重复应用,直到得出我们预期的目的。

【举例】:

小王是你单位的员工。纪律比较松散,总是迟到早退。大会小会不点名的的批评数次,并没有唤醒他自觉遵守纪律的意识。你感觉这个人“自律性差,不值得信任”。所以,你打算来一次约谈:

“小王,今天早上又是9:30才进办公室。我看了你的考勤记录,这周已经是第三次迟到了。”(说事实)

“是因为起床太晚,还是遇到什么困难?”(说出其他可能的想法)注意:这里没有直接说“你自律性差,不值得信任”

“今天是起的有点晚了。”(这时候不管对方给什么理由,我们都要冷静接收,不做无谓的争执。)

“以前在会上我曾多次强调过过纪律问题,但是我感觉你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是不是不愿意遵守我们的考勤制度?”(说出自己的想法)注意:这里用了是不是的疑问句式,而没有用肯定句式。

“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我想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征询对方的看法)

“我并不想违反考勤制度,只是往往因为晚上上网影响了休息,所以早上起床有些费劲。我以后尽量努力不再迟到了。”

“你已经找到问题的原因了,也承诺不再迟到。我相信你说到做到,做好自我管理。不会因为这些细节问题而影响自己的形象。”(鼓励对方尝试)

“我今后尽量缩短晚上上网时间。”

【适用边界】我们今天所学的沟通技巧,是为了证明我们因为对方所做的事实而产生的一些想法,只要通过面对面沟通,能证实或者推翻我们的想法就算成功。至于引出来的新的问题如何解决,不在今天的知识点所在范围之内。

通过这个案例,大家领会如何巧妙的用“综合陈述法”了吧?现在就让大家现场体会一下吧: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催化应用】现在请大家构思一个情景,并编写一小段对话,要求:1、有人物角色(观点陈述者和接收者);2、有情节变化(起因:因为接受者所做的事实,引起你产生XXX的想法;经过:面对面沟通;结果:推翻或证实你的想法。);3、人物对话时,陈述者要用综合陈述法。请大家在组内思考讨论,3分钟后请1组做分享。

学习者案例:(追风扮演妻子,心语扮演丈夫)

情景:丈夫总是用怀疑的眼光否定孩子,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妻子运用“综合陈述法”,就丈夫教育孩子的方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妻子:昨天,孩子兴奋的给我们推荐电影《变异人》,你直接来了句“只想着看电影,不想想怎样将学习搞上去。”中断了谈话。(说事实)在你心目中孩子是不是还是小时候的样子,说什么就是为了得到什么?(做出试探性的表述)

丈夫:“我的做法有问题吗?”

妻子:“其实孩子已经长大了,我认为应当把他当成一个个体来看。不要太注重结果,耐心观察一下,孩子的需求是什么?目标是什么?(说出自己的想法)请问你能不能接受我这个想法?(征询对方的意见)”

丈夫:“我是做的有些过了,那你说说看如何做更好?”

妻子:“我认为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他在学习上是有想法的,可能偏离了大众主流想法。但他态度是积极的,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但是他也有自己感兴趣的事,在他感兴趣的事情上,我们应该给予积极的引导,想想怎样帮助孩子促成这件事,而不是一味的否定孩子,打击他的积极性。”(说出自己的想法)你怎么看?(鼓励对方尝试)

丈夫:“看来是我忽略了引导他积极向上的情节。以后交流中努力用正面引导的思路。”

妻子:“男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亲的肯定和鼓励。”

【反馈】感谢追风和心语的精彩表演。“综合陈述”的三步技巧领会很到位。

结语:传达令人不快的观点时,综合陈述法是很实用的技巧。请大家刻意练习运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