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Dany,我的三个标签:眼睛小,笑容大,拆书专,恩就是说,我拆书死磕精力管理,想要在这个方面深入研究!我之所以一直拆这本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想在精力管理这个方面做得更好,另一方面,是因为这本书很棒!【F】我对这本书的评价就是:这是时间管理书籍中的一股泥石流。因为作者认为,时间管理只是通向高效精力管理的途径。我们真正要做的并非管理时间,而是管理精力。【A】这本书是世界500强必备培训之一,精力管理类的书籍本身不是很多,而这一本最是经典,不仅给出了相关的理论依据,也提供了具体的实际案例和方法。我最喜欢的地方在于它每章节的第一部分都会有一个清晰的思维导图,让我在看书的时候思路很清晰【B】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们可以满怀希望地起床上班,晚上哼着小曲回家,让自己的生活井井有条,活力无限
【学习目标】学习者可以通过该片段可以理解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我们情感精力的重要性
【R指令】首先,请大家花半分钟时间阅读下第一个片段,看好的伙伴请示意我一下
【讲解】
好的,大家看得差不多了,可以先回到我这里。其实片段很短也很简单,主要讲了一段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我们情感精力的重要性,并且向我们解释了什么叫做良好的人际关系。正如文中提到,表现优异的员工一般都在工作环境中拥有至少一位好朋友。这里的好朋友指的其实就是一段良好的人际关系。想必大家之前也有过类似的经验:当我们新加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时,第一件事情,不是立刻进入工作状态或正题,而是先看看这个环境中是否有自己相对熟悉的人。如果没有,我们就会觉得有些局促或不自在,想要在这个群体中尽快找到有共同话题的人建立联系;如果一直都没有一个熟悉的人,久而久之,我们可能就不愿意再在这个环境中待下去了,这个时候其实就是我们的情感精力出了问题,需要建立一段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进行恢复。
【举例】
我这么说可能有些抽象,那我来举个例子:比如像我们今天这样的一个拆书活动,大家今天基本都已经相互认识过了,在之前的活动过程中也彼此有过交流,所以觉得没那么难受了。但是大家回想一下之前自己第一次来参加活动时候的情景?
你来到这儿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大概是先看一下是否有自己熟悉的人,如果有,就可以很快地加入进来,和自己熟悉的人聊天;如果没有熟悉的人,就会觉得有些尴尬,只能听听看别人在聊什么,然后等待活动开始;活动开始之后,虽然有一些简单的介绍,但毕竟还是不太了解,所以会觉得有点儿懵逼,是不能很好地融入进来的。但是当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彼此之间进行沟通,甚至是活动过后大家继续对于一个内容的讨论或组织者对于活动形式的解释慢慢明晰,大家就会觉得慢慢可以融入进来了,下一次,再在另一个陌生的场合见面的时候,我们就成了相对比较熟悉的人,虽然那个时候不一定对那时的环境很熟悉,但是会觉得,我至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是有队友一起的,就不会觉得那么别扭局促了。这就是人际关系对于我们情感精力的重要性
【显像提问】接下来请大家回忆一下,在过去的工作和生活中,是否有过类似的情况?可能是去参加了一场新的活动,可能是换了一份新的工作,或者是进入一个新的陌生环境,如果没有自己熟悉的人在,就会觉得很不舒服,想要尽快找到一个可以建立联系的人,或者觉得实在无法融入,想要逃离这个环境?
(大家安静地写便签ing...时间过去一分钟...)
【分组讨论】OK,大家写得差不多了,因为今天人不多,我们就不进行分组了,我们3位伙伴一起来聊聊大家之前的经历吧
【学习者A分享】我之前有份工作,只做了一个半月就不做了,因为我始终觉得我无法融入那个环境,尤其是我和我上司之间的关系,所以,我在那家公司做了一个半月觉得越做越没劲,然后就辞职了
【学习者B分享】我已经5年没换工作了,但是当时刚入职的时候,也是,因为和大家都不熟,所以成长特别慢,(学习者C插话:不会有我慢)(大家都笑了。。。)这就是个失败的经验
【学习者C分享】我就说不会有人比我还慢,因为我们不是直接在那边上班的,我们属于外包公司,你们懂得,享受的福利待遇以及别人对我们的态度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很长时间我都不能很好的融入那个环境
【A1+】
好的,非常感谢大家的分享,那么假设上天在给你一次机会,让你回到过去,你想做出哪些改变么?或者你觉得如果过去发生了什么,可能你的状态会更好?给大家2分钟时间思考一下,写在便签上
【学习者B分享】如果当时我能早点儿接触到拆书帮,学到一些沟通或者人际方面的方法,可能就会更快地融入到当时那个集体中去,成长的速度也会更快
【学习者C分享】还是我当时那家公司嘛,其实后来时间久了,我和我们那个业务部门的领导有了一些交集和沟通,了解到他其实是个很有毅力很自律的人,他对佛学的信仰让我觉得很敬佩,包括我现在看的一些佛学的书也是之前他推荐给我的。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觉得要是早点儿能和他有进一步的沟通就更好了
OK,大家都讲到了自己过去的一些经历,小健和家槙还讲到了正反面经历的对比,非常感谢大家的分享。相信大家也都可以充分理解并认识到人际关系对于我们情感精力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如何去建立或者维护一段良好的人际关系呢?请大家花半分钟时间阅读第二个片段。
【讲解】好的,同样是一个很短很简单的片段,这个片段中讲到了一个方法,叫做共情,简单来讲就是真正体会别人的情感,和对方产生共鸣。那么具体如何来做呢?文中也有给到我们建议:要做到共情,我们至少要暂时放下自己的安排,专注地倾听他人。因为我们经常会忽略倾听而急于表达,比如朋友失恋来找我们抱怨的时候,我们会急于给出建议:这种渣男,你惦记他干嘛?或者当父母唠叨我们的时候,我们急于给出回复:诶呀,我知道了,我自己的事情不用你管,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或者是下属在向我们报告的时候,我们急于打断:你这样做根本行不通的,你应该…..或者下属报告详细了些,我们会直接打断:说重点!所以,要想真正做到共情,我们首先要学会放下我们既定的安排
那怎样才算是放下了我们自己的安排呢?我们看片段中的阿伦是怎么做的:(原文中的方法)
首先他改变了会议的方式,从积极倾听别人的意见开始
其次他会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别人别人的讲话内容,而不是加以评判
最后当需要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他会选择比较委婉的方式提出自己的建议,并试图降低音调
【细化原文步骤】
这里是原文中给出我们的一个方法,那我们工作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去应用呢?
第一步:以倾听开始。在这一步我们需要做的是:1)在别人向我们讲事情的时候,克制住自己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欲望,内心告诉自己:再多听一会儿;2)当对方的叙述告一段落或者中断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然后呢?”“具体发生了什么?”等连接问句,引导对方把话讲完
第二步:总结别人的内容,而非加以批评。在这一步,我们需要做的是:1)在倾听的过程中记录对方的关键信息;2)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对方的内容;3)在总结对方内容的同时揣摩对方的想法,试图理解对方:可以使用“我理解.....”“我明白你为什么这么想”之类的连接语让对方明白,你有接受到他的信息
第三步:降低语调,委婉建议。有时候对方是真的需要我们提出一些建议,有的时候,虽然对方只是倾诉,但是我们还是忍不住给出一些建议,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1)这是出于平级或是伙伴的角度给出的建议,不应该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态度;2)降低自己的语调,让别人听起来舒服一些;3)使用相对委婉地表达方式:例如“我在想是否有更好的方式”“你觉得.....如何?”
【预防异议】大家会觉得,既然最后还是要给建议的,那干嘛不一开始就直接给建议呢?这不是浪费时间么?那这里我要说明一下,就是我们这个方法呢,它有一个适用边界:他是用来解决情绪的,而非解决问题的。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沟通很困难,并不是因为我们的逻辑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情绪还没得到释放的时候,是没有心情去解决事情的。举个大家经常听到的例子:女生抱怨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男生的回答一般是什么?(众人抢答:多喝水,喝热水,喝点儿白开水)。没错,万年白开水,这个时候,女生会很郁闷,又是白开水,能不能有点儿新意?你是不是脑子进水了?男生也很郁闷,不然怎样?我又不是大夫。(做无奈状)那这个时候,其实不是你给的建议不对,而是没有做到共情,因为女生跟你讲这件事情,不是来问你建议,解决问题的,我们自己知道该怎么办,只是想跟你们抱怨,我们现在很难受,想让你们能明白我们现在很痛苦,所以需要你们做到情绪上的共鸣。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尝试使用共情的三个步骤:
【举例】女生说:亲爱的,我感冒了;男生可以问:哦?怎么好好的感冒了?让她说下去(指着图示第一步:以倾听开始)这就打开了女生的话匣子,她会跟你抱怨最近工作太累啦,抵抗力下降啦,或者最近的天气太变态之类的,那你可以安慰她,表示理解:(指着图示第二步:表示理解和尊重)哦,宝宝辛苦了,最近天气太变态了,以后早上我来提醒你天气情况吧,或者等你忙完这阵子,我们出去放松一下之类的,最后委婉提出建议(指着图示第三步:降低语调,委婉建议):生病了一定很难受吧,要不今天就早点儿休息吧,睡前喝点儿热水暖暖身子,出出汗可能会好一点。这个时候,虽然还是建议喝热水,但是女生的心情如何?
(一女生学习者抢答:感动死了,多少热水我都喝!)
(众人大笑....)
【强调不这么做的坏处】所以大家明白了,一次对话,有可能是为了解决问题,但是有的时候,我们更需要解决情绪。例如领导批评下属的时候,朋友向我们倾诉的时候,家人唠叨我们的时候,如果我们不能做到共情,朋友可能觉得我们并不能真正地理解他们,从而逐渐疏远;下属可能觉得我们太独断,对我们有所不满,但又不会表达出来,只是表面上的附和却听不到真实的声音;家人可能因为我们冷漠的态度感到受伤,所以在谈话的时候尽力做到共情,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维护人际关系
【A3情景演练】好的,明白了共情的三个步骤以及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接下来我们要尝试运用它了。接下来我会给到大家一个场景,大家2人一组来进行角色扮演,来尝试运用共情这个方法
【A3指令】这个情景呢,是这样的:一个人扮演家长,跟孩子抱怨说隔壁家孩子都结婚生娃了,都开始准备二胎了,说自己提孩子感到捉急,那另一个人扮演孩子,要求用“共情”三步法来进行倾听,给大家8分钟时间
【学习者案例】
母亲:隔壁都生二胎了,你怎么回事?一点儿动静都没有?打算什么时候结婚生娃啊?
儿子:(略显尴尬....)(看了看图示)恩,然后呢?
(众人偷笑...)
母亲:然后?你问我然后?我还没问你呢?然后你打算怎么办?什么时候结婚?!
儿子:哦,我理解你的心情,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想让我早点安定下来,你看我现在不是已经在努力了么?已经在谈女朋友了啊
母亲:哦,有女朋友了?什么时候带来见我啊?什么时候打算结婚啊?我要早点儿抱孙子!
(旁观者笑...)
儿子:(尴尬脸...o(╯□╰)o)你看,在上海这种城市生活压力会比较大,急急忙忙结婚也不见得过得好,我们现在相处地挺好的,等着再奋斗2年,经济基础好一点再结婚不是可能更好更稳定一些
母亲:恩...额...我不管,我要早点儿抱孙子,你要早点结婚,哼╭(╯^╰)╮
【反馈】好的,非常感谢2位的分享。基本上是按照这样的三个步骤来执行的,先听家长说,然后站在她的角度考虑问题,尝试理解她,最后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打算过2年再结婚。那中间可能不是很顺畅,有些尴尬,不太好进行下去,这主要还和我们的经历相关:在座的基本都是年轻人,都有被家长催过的经历,所以在扮演孩子方面,可能更有代入感,但是孟老师因为女儿还在上初中,所以还不会急着去催婚哈,所以在唠叨的时候不太好有代入感。一般家长开始抱怨或者唠叨的时候不会上来只有一句话:隔壁生二胎了,你什么时候?一般会东家长西家短,苦口婆心地说很久,所以这个时候,子女如何更好地利用共情来进行倾听就更为重要了
【A2分步催化】刚刚的这个催婚演练,可能有些伙伴不能很好地带入哈,没关系,接下来我们可以关联到我们自身,想象一下,接下来2个星期内,你可能会和谁,发生一次带有主观情绪的对话?是朋友最近有什么烦恼,会来找你倾诉?家人会有一些生活上的琐事来找你抱怨?同事或下属会和你倾诉一些工作上的不顺心?写下来你想到的那个对话的人是谁,大概会讨论什么样的事情?写下关键字即可。(大家写奋笔写便签ing....)写好之后,我们来想想看,当你刚刚写下的这个情景发生时,你打算如何应用今天学到的“共情法”来进行倾听呢?写下你的行动步骤(学习者或思考,或看看图示,然后开始在便签上做记录...)
好的,写好的伙伴,我们可以分享交流一下
【学习者案例】
我应该就是和我女朋友吧,你知道的,男人和女人的思维完全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她就是想找你抱怨一些东西,你帮她分析问题,给她讲道理,她不听的,她不理你,然后我也很郁闷,都好心帮你解决问题了,我是为你好,帮你拓宽思路啊,你还要我怎样?最后搞得两个人都很不愉快。所以下次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我就可以尝试用这种方法,她说她抱怨,就让她先说先抱怨,安慰安慰她,等她气消了,能心平气和地聊天了,我再和她讲讲我的看法
【反馈】OK,非常感谢你的分享,不仅讲了之后的做法,还讲了自己之前的一些失败案例,那么之后重点会放在第一步,克制住自己想要建议的欲望,以倾听开始,然后表示安慰和尊重,最后再给她提出一些建议,对吧?(学习者点头示意)好的,不过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我们建议的时候,一定要以一种委婉温和的方式,例如:“你觉得...做会不会更好?”“我觉得.....不错,你要不要试试?”这样委婉提问的方式,而不是“这种情况下你就应该....”这种命令式的口吻。因为我们的“共情”这种方法是用来解决情绪的,最后你提建议太过生硬的话,对方依旧会产生反感心理。
【总结】那么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内容:希望大家都已经意识到一段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我们情感精力的重要性,并能在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运用“共情”的三个步骤维护自己稳定的人际关系,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