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原书第2版)》 所属活动: 三个“药方”,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好奇提问,积极应对 学习目标: 学习者能够在出现负面情绪时,识别出内心对自己的提问。

开场: 学习目标:
通过现场学习片段一,学习者能够在出现负面情绪时,识别出内心对自己的提问。
通过现场学习片段二,学习者能够通过改变内心对自己的提问,为烦心事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



大家好,我是琳琳种种。
我今天分享的书目是《改变提问,改变人生》。
F:这本书很薄,中心思想很明确,”提问式思维”是本书的核心理念。整本书的风格的思路与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很像。以主人公家庭和事业两条主线讲述什么是提问式思维以及它给人带来的积极改变。
A: 本书的作者Marilee Adams现任咨询学院院长兼首席提问官,她服务的客户包括西门子,DHL这样的世界知名公司。世界50大管理思想家之一马歇尔•戈德史密斯曾为此书作序推荐。
B: 仅仅花上一个下午的时间通读此书,便可以学会“提问式思维”的理念。书中还提供了10个小工具,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练习,让“提问式思维”内化成习惯,增强人际关系,提高办事效率。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很多时候,我们几乎意识不到自己在提问,尤其意识不到那些我们问自己的问题。然而,几乎在我们生命的每时每刻,提问都是思维过程的一部分。实际上,思维是以内心的问答形式发生的。不仅如此,我们通常是以付诸行动来回答自己内心的问题的。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提问引导思维,思维决定行动,行动又会诱发结果。不同的问题对应不同的结果。往往我们无意的很多事情的发生和决定,其实就是提问式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有实验表明,每个人平均每天要问自己几百个问题。

(举例)举个例子,现在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比较在意自己的身材,市场上的各种美食又在不断诱惑着我们。我们也难免在与家人或朋友聚餐时多吃了一些。有的时候吃完了我们能很开心,有的时候吃完了我们会觉得很自责。大家想想,自责的时候,是因为我们问了自己什么样的问题?我想问题大概是这样的“我为什么又吃多了?”“我为什么没忍住呢?”。我们开心时内心的问题时怎样的呢?“你吃的开心吗?”,“哪个最好吃?”,“哪些最值得推荐给朋友呢?”。由此可见,内心的问题不一样,我们的反映也会不一样。

(How&When)在生产负面情绪时,停下来退一步想一想,内心的问题是什么?

(Why)找到了内心的提问,我们就有可能通过改变这些提问,来改变我们的感受和行为。

(If not)否则我们就有可能处于一个消极的状态久久出不来。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显像提问】接下来请大家回忆一下,最近是否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它让你瞬间感觉很不爽,郁闷,焦虑,烦躁,伤心或者委屈,甚至是绝望,开始怀疑人生。(稍作停顿)在产生这些消极情绪的时候,你能否挖掘和思考一下,你当时在内心问了自己什么问题。(稍作停顿)紧接着你当时的行动或想法又是什么。

接下来请大家一边思考和挖掘,一边把它们按照【事件】,【隐含的问题】,【行动或做法】的格式写在纸上。


案例

【事件】周末我做好午饭,打电话给在外边打游戏的老公,他一直不接电话,错过午饭时间。

【隐含的问题】为什么一玩上游戏就如此入迷?电话都听不见。这人怎么这么不知进取?

【行动或做法】实施冷暴力,不说话,也不听解释,下午一个人找个咖啡厅看书。




学习者案例:

学习者一:

【事件】去看一个画展,因为通知上写得地址不够详细,组织者也说不清楚具体地点,导致花了1个多小时的时间,也没能找到画展的位置,只能放弃。

【隐含的问题】这个组织者为什么这么不负责任?

【行动或做法】很气愤的想组织者抱怨,最后放弃参加这个画展,以后这个组织者的活动不会再去。

 

学习者二:

【事件】前几天参加一个活动,我在和身边的小伙伴讨论问题。另一个同桌的小伙伴对我说,别人说话的时候,我们应该保持安静。我心里觉得很不舒服。

【隐含的问题】这个人为什么针对我?

【行动或做法】与这个人发生了语言冲突

 

学习者三:

【事件】妈妈抱怨我太邋遢,我感觉很不耐烦

【隐含的问题】我就是这个样子,她为什么一定要改变我

【行动或做法】不予理睬

 

学习者四:

【事件】上周末与一群人玩狼人杀,小A发言时间总是过长,我试图说服他缩短发言时间

【隐含提问】这个人怎么这么没有时间观念,而且一点不尊重他人

【行为做法】反复的当着大家的面提醒他发言时间,并且请他尽快结束发言,但对方都不予理会,我感觉很不爽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选择地图高清版.jp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正本书的精华基本都集中在了这张选择地图上。我们一起解读一下这幅地图。

(What)拿到这张地图,我们首先注意到起点,起点上站着一个人,他的头部附近有三个字:“思想”,:感受“,”情景“,表示某个时刻影响到我们的某件事。

这个人可以代表今天在场的每一为小伙伴,他前面有两条道路,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了,几乎在人生中的每一个时刻,都面临着在学习者道路和批判者道路之间做出选择。

其他的小人代表了我们在每条道路上所提的问题,以及会发生什么。所以选择什么样的问题决定了我们选择了哪条道路。沿着两条路线往下走,会发现他们会把我们带到完全不同的地方去。批判者的线路一路向下,直到落入泥潭不能自拔。学习者路线一路向上,让我们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学习者专注于现在和将来,着重了解现状和影响,分析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需求,积极的尝试,寻找对策。

(if not)我们每个人都兼具学习者和批判者两种心态的,区别只是在于有的人处于学习者的时候多一点,有的人出于评判者的时候多一点。一不小心进入了评判者的状态,不仅会破坏自己的心情,还会伤害身边的人,影响人际关系,搞得两败俱伤。

(Why)有了这张选择地图,我们可以时刻审视自己是处于评判者,还是学习者,自主的选择用学习者心态来面对眼前的每一件事。在地图的右侧中间部分,我们看到一条“转换通道”。即便我们已经进入了批判者的思维模式,我们也可以通过提出学习者的问题来转入学习者的思维模式,增加学习者的时间,尽可能多的为工作生活中的问题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

 

【预设异议】说到这里,我猜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疑问:有的时候我们批判可能确实是因为周围的人做得不尽人意。比如你的同事没能按照规定完成他的工作,导致你要加班做很多额外的工作。但我们想解决问题,我们想做一个高效并快乐的人,我们甚至想成为未来的企业高管,去解决各种棘手问题,所以我们先从身边一些小事情开始率先做出改变。

(where) 怎样开始做出改变呢?每当我们的心情和状态因为某事变得不好时,这张选择地图都可以帮到我们,因为我们可以问自己4个学习者的问题,做到周全思考,双赢的解决问题。

(How)简单来说,四个问题可以用4个词来概括:1. 事实 2. 自省 3. 换位 4. 共赢

  1. 事实,对应学习者第一个白框里的问题:发生了什么?

  2. 自省,对应学习者第二个白框里的问题:我做了哪些假设?

  3. 换位,对应学习者第三个白框里的问题:他们想要什么?

  4. 共赢:对应学习者第四个白框里的问题:现在最应该做什么?

     

    带着这个方法重新审视一下我在片段一分享给大家的案例。

1,事实:老公电话打不通,不能按时回来吃饭。我不是反对他玩游戏,只是希望他玩游戏时可以设定一个闹钟,不要耽误其他的事情。我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沟通方式让他赞同我的需求。

2,自省:我认为他玩游戏太入迷,导致他听不见手机,也忘记了时间 。但真相是,他手机不小心调成了静音

3,换位:他刚刚换到新岗位,工作压力比较大,需要通过玩游戏释放。另外又是五一假期,他喜欢随性一点。

4,共赢:饭做好了,我也饿了,那就先吃,吃完了睡午觉。他如何玩游戏我不干涉,事先约定好的下午的事情按原计划进行,他为了赶上进度,需要缩短自己的吃饭时间或午睡时间。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接下来让我们做一下现场演练来加深对选择地图的理解。

我给每个小组一个案例,请大家按照选择地图中的提示问自己四个问题,找到一个共赢的解决方案,并把每一步问题的具体回答写在纸上。

 

案例:你就职于互联网公司,担任APP的技术开发。一个工作日的上午,某同事突然打电话给你,抱怨你负责的一个APP总是出错。你解释这个APP是没问题的,出错是由她的不规范操作引起的。但她还是继续抱怨,这让你感觉很不高兴。

 

学习者一:

真相:他是销售人员,反应APP不好用。我作为研发人员,发现报错是由于不规范操作引起的,APP本身的功能是没有问题的。

自省:我假设了所有人都像我一样非常清楚该APP的功能。

换位:他想APP的顺畅运行,并不在乎造成不顺畅的真正原因。

共赢:理解他的处境,做好APP使用的培训,避免不当操作引起的错误。

 

学习者二:

真相:他是公司内部的APP的终端用户,我作为研发人员,发现报错是由于不规范操作引起的,APP本身的功能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我已经写好的文字版的操作指南。

自省:我假设了所有人都像我一样非常清楚该APP的功能,并且知道我只负责APP的开发测试工作,有困难大家都应该知道去找操作指南。

换位:他想APP的顺畅运行,发生问题时想最快的解决。

共赢:我先帮他找在指南中找到解决办法,然后说明我的责任,同时优化指南,提高可用性。

 


A2

案例练习做好了,我们回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A2】大家最近生活或工作中有没有一件正在进行着的某件事?这件事对你来说很重要。这是一件什么事呢?假设今晚你刚回到家,或者明天一早刚来到公司办公室,便得知了关于这件事的不好的消息。让你瞬间感觉很不爽,郁闷,焦虑,烦躁,伤心或者委屈。请基于这件事,问自己4个学习者的问题,并找到一个双赢的对策。

 

学习者一:

真相:我是90后单身男,感情问题是我最在乎也是最重要的事情。有时候沟通不当就会被对方在微信上拉黑,我会觉得心里不舒服。

自省:我假设对方经常在微信上沟通的目的是一样的,就只是想保持联系而已。

换位:她想要找一个聊得来的人发展成情侣关系。

共赢:如果我没有想和对方发展成情侣关系,就不频繁的在微信上聊天,避免引起误会。

 

学习者二:

真相:在公司里干活的人都是一线员工,但汇报工作往往是部门经理。有时间经理在汇报工作时不会提及具体做事人的名字,作为一个一线员工,我会感觉被抢了功劳。

自省:在工作中我把自己想成了独立的个体,也把经理想成了独立的个体,大家各自为政,其实团队合作是很重要的

换位:再向领导汇报工作时,希望是以部门为单位,体现该部门的整体价值

共赢:经常向部门经理汇报自己的工作进程,让他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关联到原文知识点的回应或反馈】

现场学习者问题: 地图里的真相指什么,有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才是真相

我的回应:这里的真相是指基于自己的假设后,我们以为的事实。

 

【有力的结语】

我们今天共同的学习了“提问式思维”的选择性地图,从改变提问入手,改变行动,进而改变人生。好奇提问,积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