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我也是今年加入喜乐这个大团队,在年初的时候,也是刚刚进入拆书的阶段。那么其实和大家在一起活动我感到特别的开心,那么我们这些人有一些共同的爱好,然后能玩到一起,这个家庭就像是兄弟姐妹一样,我特别喜欢,所以我希望我今年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更加有深度、有意义,然后更加实用的书。
我本身刚刚我也说了,我是做广告行业的,平时身心都很疲惫,所以有什么空出来和大家聚在一起,我觉得特别的满足。
然后我再来介绍下拆书方法和拆书帮。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把书中知识,链接到我们的经验,并用到下次的实践中去。个人学习是用RIA便签法。R阅读原文拆页,I是用自己的话重述拆页内容,A1是链接以往自己的生活经验, A2是做下一步计划,把书中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
组织学习就是由一位拆书家引导大家把书中的知识做一个现场应用,把书拆为己用。
拆书帮呢自然就是由这样一群喜欢拆书的小伙伴组成的社群,那么它的使命就是把爱好成长的小伙伴培养成拆书家。我们是全国性的公益组织,目前上海有三个分舵,那么喜乐就是其中一个。
我们来看一个问题:今天是周一,假设你这周需要做如下事情,做一个高管汇报、写一份项目建议书、审阅项目成员的方案初稿,写一篇行业洞察,参加公司组织的一场培训,跟国外专家团队开一次电话会议,跟团队成员吃一次饭。请问,你会如何安排自己本周的工作计划?这个问题对大部分人来说不难,因为我们都知道,在排任务的时候可以用紧急性和重要性的二维矩阵,来决定自己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再看一个问题,倘若有人问你:如何看待洋酒行业当前所处的宏观大环境?能够思考出一个结构的人可能会比上个问题少,宏观环境分析比较常见的结构是PEST(Political政治层面,Economic经济层面,Social社会层面,Technological技术层面),你可以用这个结构把对你的观点都放进去。
而如果你不用结构,可能会发现,你的回答有可能变成这样“嗯,总体经济不太好,经济都下滑了。”这种缺乏结构化、凭第一感觉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够全面、非常主观,在主导商业决策、沟通的时候弱势就会非常明显。所以针对一些常见的问题,你可以很容易的找到一个结构,将思考结构化。
作者向我们介绍了紧急性和重要性矩阵,我想大家生活中应该用到过。可以帮助大家很合理安排一天要做的事情,如果你用的话都会觉得。其实生活中有不少的二维矩阵会用到,比如适不适合和喜不喜欢,这个工作是适合的但不一定是喜欢的,包括恋人也是
好多小伙伴都说我瘦,其实我有在用二维结构来稳固体重这件事情,怎么用的呢,走进便利店,我们都会下意识的去找口感好的那些食物,俗称垃圾食品。然后我接着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就是它是有营养的吗,它的二维是在有营养、好不好吃这两个维度,如果你用这两个维度去思考的话是不是就能控制一下你嘴馋的这个欲望。
刚刚说的二维矩阵,那书中还提到另外一个相对复杂的是PEST,,它是用来做宏观分析的,那作者他认为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是否可以先找一个框架,然后把我们能想到的观点放入这个框架,我们的这些思考这些结论就会更加的全面,更加少带有个人的主观性。为什么需要减少主观性呢,因为我们的知识和经验会限制住自己的思维,我们很容易会习惯性的用我们旧的知识去做一个判断。比如说我妈想在小区对面开个小餐馆,这个时候我一定会立马跳出来说,这肯定不靠谱,为什么呢,开餐厅那么累,你看旁边那家餐厅,开三个月就关门了,我觉得我们肯定成不了。我这个结论特别的想当然,我没有用任何的理性的想法去考虑开餐馆这件事情。作者她是希望我们在下结论的时候,更加合理,更加科学。
那么再来说个我最近遇到的事情,这几年不是微商很盛行嘛,所以我有一个朋友想做卖鞋的这么个微商,然后她过来问我意见,因为做咨询的嘛,你懂的,会有很多人会问你这个建议,那个建议。我当时是这么回她的,我说:“微商很啊,我觉得这几年一定是个趋势,而且看大家发家致富的样子,我觉得完全可以去做。”我现在想来,我当时应该脑袋不怎么清晰才会这样说的。
我至少是要用PEST来分析下大的宏观环境,然后再给她一个相关指导。那我应该做什么样的建议呢。如果用PEST的话,它不是分为四个方面嘛,我们先说社会层面,我觉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的消费习惯和以往不太一样了,为什么呢?因为以往电视中的一些广告啊,我们看了之后可能会吸引去买,但是现在越来越不是这样子了,大街上满街的广告,手机上视频里都是广告,我们基本都不乐于去看了,反而如果有一个朋友用一个产品觉得非常好,然后向你推荐,你反而会去试一试。所以我们这个消费正在趋于社群化,其实微商也是基于我们这样一个趋于养成的消费习惯而兴起来的,那能够看到他们在我们的朋友圈里非常活跃,而不是在大街上做一个广告,它就是活跃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那么我们从社会层面讲,微商是可行的。那么再来说下技术层面,做微商没有特别大的技术难度,所这OK。经济层面,这个就很大了,那我们简单来说,如果是做鞋子来说的话,鞋子它不是一个奢侈品,我们人人能买得起。如果是10年20年前可能还是耐用品,但至少在现在,一年买个三四双鞋都不是大的问题。所以我认为在经济萧条的时候,鞋子仍然是一个必需品,所以从这个角度讲,经济层面也不是一个大的问题,是可行的。最后一个政治层面,那我觉得这两年就是因为微商兴起,已经出现了相关的政策去规范它,去支持它,那我觉得从这个方面也没有问题。
所以我应该给我的朋友这样的建议,从大的宏观环境来说做微商是可行的,那么可以看到它符合了我们逐渐在养成的消费习惯,那它也得到了国家的支持,但我们到底是不是去做鞋子这个产品、我们用什么样的手段去做宣传,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我觉得给我的朋友这样的建议才是比较合理,比较客观,然后不带有很多主观的建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