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卡耐基魅力口才与演讲的艺术》 所属活动: 带你继续拆书精进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你的名字价值百万 学习目标: 让学习者意识到记住他人名字的重要性,并为之改变

开场: 大家好,我是六子,既然这期的主题是关于记住名字的,那就报出我的本名吧!我本名叫李佳,怎么写的呢?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有个很有名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说的他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但是,他并非独宠杨贵妃哦。他还有后宫佳丽三千。那么,我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后宫佳丽三千里面的李佳。再介绍下拆书帮:
“拆书”并不是把书给拆了,而是一种学习方法,把书中的内容拆为己用。什么是拆为己用?看完书记了笔记,做了思维导图?这都是以知识为中心的,这不是拆为己用。拆为己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举个例子,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换做以前,我只觉得好有道理,然后就没然后了。现在呢,我要把它拆为己用,把这句话与自身经历联系起来,不想当三级拆书家的会员不是好会员,开始为这个目标做出行动,这也是我今天我来到这里的动力。这是一个可以改变行为的学习方法。特别适合成人学习,用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还能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拆书帮”就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在全国各地都有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都是公益性青年自组织,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卡耐基演讲的艺术与魅力口才》

 

重视对方,牢记对方姓名并喊出来

 

要想记住别人的名字,有时候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尤其是当这个人的名字不太好记的时候。一般人都不愿去记这种难记的名字,都会想:“算了,干脆叫他的昵称得了,而且很容易记住。”可是,你是否想过,一旦你牢记别人的名字时,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

希德·李维是我的一位学员,他曾经拜访过一位顾客,这位顾客的名字特别难记,叫尼古德玛斯·帕帕都拉斯。由于这个名字太难记,别人都管他叫“尼克”。

李维告诉我说:“在我去拜访他之前,我特别用心地记住了他的名字。当我见到他时,用他的全名来称呼他。我对他说:‘早上好,尼古德玛斯·帕帕都拉斯先生’,只见他一言不发地站在那里,;愣了好几分钟都没有缓过神来。最后,他的泪水流了下来,声音颤抖地对我说:‘李维先生,我在这个国家已经待了15年,可从来没有一个人愿意用我真正的名字,向您这样称呼我!’”

有的人常常出钱资助那些穷困的作家。艺术家和音乐家。他们希望这些文艺家能够把作品献给他们,使他们的名字随着这些作品得以流传。在我们的图书馆和博物馆里,最有价值的艺术品往往由那些希望人们记住他们名字的有钱人捐赠。比如,纽约图书馆里有埃斯德家族与里洛克家族的藏书,大都会博物馆则保存着本杰明·埃特曼与J.P.摩根德的签名书信,而几乎每一个教堂里都镶嵌上了彩色玻璃,用来纪念那些捐赠者。

这说明人们总是非常重视自己的名字,并希望别人能够记住。如果想要给人好感,最简单、最明显而又最重要的方式,莫过于能够随口喊出对方的名字。因为这样,你就给了别人受重视的感觉——而据我所知,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这种感觉,这种方法可以说是屡试不爽。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记住别人的名字,可以收获别人的好感,还能用名字激励别人去努力承担名字赋予的责任。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前几天去宁波大学的听演讲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宁波大学的各个楼的名字,都是用人名命名的,刚开始不解,问了一下别人,听说是谁捐赠建楼就用谁的名字命名,我想除了纪念这些人的慷慨无私,应该还有另一种原因吧,用名字激励人们的荣誉感,能拉来投资建新楼啊!原来记住名字是这么重要。在公司,我们公司是工厂,我的工作内容就是,在流水线上发现问题,有问题了就叫他们各个车间的返修人员解决一下。我从来都没叫过别人名字,需要他们干活的时候就说,油漆兄弟或者车身兄弟,索性直接就说,哎,这里有个问题,过来看一下。怪不得他们也爱搭不理的。这主要也是我以前总是记不住别人的名字导致现在这种无知吧。

A2:

以后在工作中,我分一下几步去执行这个事情:

1、  下周上班的时候,把固定岗位的那几个返修工的名字问到手。

2、  有问题找人解决的时候,先叫名字,比如,张三,麻烦帮忙把这个问题返修一下吧。

3、  或者给他干活的姿势命个名,就说,张三,这里有个小问题,拿出你拿手的张三返工法来搞定它,让他对自己干活的态度热情点……

在生活中也应该如此,要尝试着去刻意记新认识的人的名字。

今天拆书现场,争取记住三个从没见过且参加活动的小伙伴的名字,并加微信以便后期保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