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自控力》 所属活动: 拆书帮兰州金城关分舵第70次活动(西宁)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今日事今日毕,不向明天赊账。 学习目标: “未来再好好表现”的承诺会努力在今天就实施改变。

开场: 大家好,我是以及拆书家春莺。学习目标 今天的分享,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那些我们脑袋里一闪而过的“未来再好好表现”的承诺会努力在今天就实施改变。如何做,才能克服这种“假想”,改变自己的行为,提升自控力,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不向明天赊账。
(F)这本书是源于凯利教授开设的一门叫“意志力科学”的课程,这门课程很快成为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被誉为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甚至有参加过课程的人说这门课程“改变了他的一生”。(A)本书就是基于这门课程写出来,结合了最优秀的科学理论和课上的实践案例。(B)凯利教授说每次他提起自己在讲授一门关于意志力的课程,大家几乎都会说:“这正是我需要的啊。”相信你大概也会这么想,因为我们都希望能够掌握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让自己成功、健康和快乐。阅读完这本书,我们能够从中找到那些让我们为什么向明天赊账的行为,克服大脑中的假想,去真正从今天开始改变。如果你想了解为什么我们经常在自控上失败,比如办了健身卡却没能坚持锻炼,或者老是拖延,承诺了又做不到等等,这本书可以给你很多的启示,还能告诉你一些解决的办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个片段。现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今天犯错,明天补救

无论取得进步时我们是轻轻拍拍背鼓励自己,还是记起了自己过去是如何抵抗诱惑的,我们很快就会认为,过去的善行应该得到称赞。但“道德许可”并不只计算过去的善行,我们同样可能看到未来,认为我们计划要做的善行也值得称赞。比如,只是“想”去锻炼的人很可能晚餐吃得更多。这种习惯允许我们今天犯错,明天补救——我们就是这么告诉自己的。

向明天赊账

想象下面这个场景:现在是午餐时间,你正在赶时间,最方便的事莫过于在快餐店买点吃的。但你正在控制体重,准备改善健康状况,所以,你计划避开菜单上脂肪含量最高的食物。你排队的时候,发现餐厅除了普通的特价菜,还提供一些新的沙拉。这家餐厅离你的办公室很近,所以你经常来这边吃东西——虽然这对你的腰围没什么好处。你很高兴,因为你可以选一些让自己减少负罪感的食物。你排着队,考虑要选哪个,是田园沙拉还是烤鸡肉沙拉。然后,当你真的要点餐的时候,你脱口而出的却是“双层吉士汉堡和薯条”。

刚刚发生了什么事?

你会想,一定是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或者,是炸薯条的美妙香味战胜了你最初的想法。但你相不相信,正是菜单上的健康菜品让你点了吉士汉堡和薯条?

纽约市立大学巴鲁克学院的市场研究员通过很多研究得出了上述结论。研究人员之所以对这个问题产生兴趣,是因为他们看到一些报告指出,麦当劳在菜单上增加健康食品时,反而引起了巨无霸销量暴涨。为了找出原因,这些研究人员自己设计了快餐菜单,模拟开设了一家餐厅。来这里吃饭的人需要从提供的菜单上选择一道菜。所有菜单都有标准的套餐,比如法式炸薯条、炸鸡块和加配菜的烤土豆。有一半的被试者拿到的是特殊的菜单,上面加了一份健康沙拉可供选择。当沙拉成为一个选项时,人们就更有可能选择最不健康、脂肪含量最高的食物。研究人员在自动贩卖机实验中发现了同样的情况。当垃圾食品选项中多了低卡路里饼干时,被试者更可能选择最不健康的零食(比如巧克力夹心饼干奥利奥)。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时候,大脑会对能完成目标的可能性感到兴奋,它错把可能性当成真正完成了目标。为了能作出健康的选择,那个没有被满足的目标(及时行乐)便成了首选。当你准备点健康食品的时候,你觉得压力小了很多,于是就对不健康的食品产生了强烈的渴望。总而言之,虽然一点都不理智,但你还是允许自己去点那些可能阻塞血管、增加腰围、缩短寿命的食物。这些研究对学校食堂、自动贩卖机和连锁餐厅的做法提出了质疑,因为这些地方为了公共健康至少会推出一种健康食品。除非作出彻底的改变,把所有的食品都变成健康食品,不然人们很可能会作出更糟糕的选择。

也许你觉得自己会是个例外。你当然觉得自己比实验里的失败者更有自控力!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真的有麻烦了。那些认为自己有很强自控力的被试者,最有可能选择不健康的食物。自认为自控力超群的人中,只有10%在菜单中没有沙拉时选择了最不健康的食物,50%在可以选沙拉时选择了最不健康的食物。或许,他们相信自己会在未来选择健康食品,所以今天点炸薯条的时候心情很舒畅。

这很好地解释了,我们想到未来的选择时,就会很容易犯下大错。我们不断期望明天能作出和今天不同的选择,但这种期望是错误的。比如,今天我先抽根烟,但从明天起戒烟;我今天先不去健身了,但我保证明天会去;我先买上一些节日礼物,但之后三个月绝不购物。

这种乐观精神让我们能在今天放纵自己——尤其是当你确信自己下次不会作出同样选择的时候。比如,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让学生们从脱脂酸奶和菲尔兹夫人曲奇饼中选一个。当学生们知道下周还会有同样的选择时,83.3%的学生选择了曲奇饼。而那些以为这是一次性选择的同学,只有57%选择了曲奇饼。当学生们要在浅薄的娱乐方式和更有知识性的娱乐方式(“我可以下周再去学知识”)中选一个的时候,情况也是如此。同样的情况适用于在短期的、较少的经济奖励和较多的、长期的经济奖励(“我现在就需要现金,但下周我会有更多的回报”)之间作选择的时候。

实际上,知道自己下周还有一次选择机会的学生中,67%的人心里想的是自己下次会作更好的选择。但当实验人员真的给了他们第二次机会的时候,只有36%的人作了和第一次不同的选择。不过,当他们想到之后能弥补过错时,他们第一次放纵自己时就不会有那么大的负罪感。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按照计划进行,将“可能性”变成具体行动,而不是假想化的完成。不向明天赊账。明天和今天是没有差别的。

what:那么这些“假想”的阻力和诱惑是什么?

比如:片段里描述的是:田园沙拉变成了炸薯条。

炸薯条的美妙香味战胜了你最初的想法。但你相不相信,正是菜单上的健康菜品让你点了吉士汉堡和薯条?

比如:麦当劳在菜单上增加健康食品时,反而引起了巨无霸销量暴涨。


why:我们为什么会不自控的有这些意识上的“假想”?

因为我们想到未来的选择时,就会很容易犯下大错。我们不断期望明天能作出和今天不同的选择,但这种期望是错误的。比如,今天我先抽根烟,但从明天起戒烟;我今天先不去健身了,但我保证明天会去;我先买上一些节日礼物,但之后三个月绝不购物。

其实是这种乐观精神让我们能在今天放纵自己。


how:怎么做,我们才能克服这种假想,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不向明天赊账。

第一步:假想“让乐观精神放纵自己”。

        明天戒烟,今天先抽一根;

        明天减肥,今天先吃一顿;

        明天健身,今天先休息休息······

第二步:自我内心暗示或寻求外界监督,

明天和今天没有差别,不要恶性循环。

第三步:每一个今天都一样,所以改变自己,今日事,今日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现在我举个例子: 

    小红脸上长痘痘了,最近要忌口,不能吃辣椒或刺激性食物。但闺蜜又邀请聚会聚餐,在点单时,看着色香味俱全的图片,很顺其自然的说吃火锅吧。。。

1.       明天再忌口吧,今天先吃火锅。

2.       但是明天开始忌口,万一又要吃麻辣烫了怎么办?还是没有忌口啊,痘痘会越来越多。

   3.  如果今天吃了火锅,就达不成忌口目标哦。还是点别的吃吧。

   

    这种自我暗示或寻求外界监督来提升自控的行为,最好是有一些本来就有既定目标的,而不适合所有的突发的、随机的事件。


    对于未来的乐观主义精神,不仅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决定,还会影响我们究竟会不会按自己所说的去做。

    现在,我们将小伙伴们分成两个组,给大家设定一个情景,来分开讨论。要求大家按照刚才的步骤把模拟的对话写在空白的纸上,一会请一个小组来演示一下。

情景:小芳和小莉是两个很要好的朋友兼同事。双十一购物节马上要来了。每次小芳都会经不起诱惑忍不住买很多实际是没有用处的东西,这次的双十一,小芳下定决定要剁手,不再多花钱了。小莉需要充当一个外部监督者的角色,请大家来演练一下。


学习一组记录:

小芳:太好了,双十一马上就要到了,最近很多页面都可以领到购物红包。

小莉,你领了吗?不过,每次都买很多没有用处的东西,怎么办?

好纠结啊。。

帮帮我。


小莉:你不是说了这次要剁手吗?怎么又管不住自己了啊。

离双十一还有好几天呢,红包只会越领越多,你的购物车里的东西会爆的,难道这个月工资都要购物了吗?

别又一脑热合并付款,买来又后悔。


小芳:哎呀,对啊,你提醒我了,我还要还信用卡呢,不能乱花钱了。

我赶紧去把购物车里没用的东西都清空吧。

呜呜呜···

小莉,你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