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拆书家张然,很高兴认识大家。我们进行报数分组,你们三位一组,你们三位一组,分为两组。
本此拆书的目标是:学完后,能够说出自己的情绪并能用主动倾听的三件事来达成互有好感的沟通氛围。
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本书名叫《拆出你的沟通力Ⅰ》
F(特征):你想提升自己的沟通力能力么?你想练习拆书技能么,成为学习促进者么?这本书可以带给大家答案,作者赵周,是我们拆书帮帮主,首席拆书家,成人学习专家。
A(优势):这本书是“拆出你的沟通力”系列的第一本。主要针对沟通能力中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本中截取四十多本书中关于沟通的片段,进行拆解,引导读者拆为已用。相当于在进行关于沟通力的主题阅读,在一本书中读到四十多本书的内容。
B(益处):大家可以从这本书学习到提升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的实操技能,也能借此练习拆书技能。我就从中收益匪浅,应用其中方法在部署培育和亲子教育中,效果非常好。
音频资料地址:http://note.youdao.com/noteshare?id=5d895c4a11c07304cef84c20f4a6cf85
我今天截取的片段是:“片段6.3 同理心修炼.《情商》片段RIA”,请大家先看一下片段,给大家2分钟时间,看完了可示意一下我。
书摘内容
同理心,即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在人生的很多竞技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销售和管理到谈情说爱养儿育女,再到同情关爱和政治行动。没有同理心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言语是理性脑的模式,而非言语是情绪脑的模式。如果一个人说的话与他表现出来的声调、姿势或其他非语言方式不一致,那么他真实的情绪在于他说话的方式而不在于他说话的内容。传播学研究的一个经验法则是90%或以上的情绪信息是非语言的。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特定情绪,比如欢乐泪水、拥抱的需要等,一直没有表现出同理心孩子就会开始回避表达,甚至可能不愿意再感受相同的情绪。
张扬时代摘自《拆出你的沟通力Ⅰ》P137~138
我现在开始进行I
同理心就是善于感知他人的情绪,我们知道只有能先感知情绪,才能管理情绪。所以同理心是提高情商的基础。
人们常常说决定你事业高度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培养情商的重要性不言而语,所以培养感知他人情绪能力至关重要。
本拆页第三段提到:缺乏同理心,往往是因为童年时生长在缺乏同理心的环境中;糟糕的倾听者,往往是因为自己从小没有被认真倾听过。那如何才能提高同理心,本拆页也隐含了两点做法,我这边归纳如下:
1.认识表示情绪的词汇,例如快乐、愤怒、悲哀、恐惧、无奈、失望、无助等
2.自己或别人表现出情绪时,能说出来。例如我感到自已很失望;我察觉到你感到很愤怒,是吗?
如果不这样做,我们往往对情绪的感知会不强,会造成在沟通时处理不好情绪,事情往往处理不好。例如你的下属过来对你说:我的工作做的比张无绩好,为什么升职加薪的缺是他? 你没有感知到他感到不公平的情绪,来解释张无绩为什么你他的绩效好。你觉的他会听进去么?
有人或许会问,自己或别人表现出情绪时,我一定要说出来,每次都说出来感觉好奇怪,我这边指说出来,并不是指说出声来,而是指你心理知道情绪是什么,说出声还是不说出声,根据你当时的情景而定。
我就常用于亲子教育中,我会不时教给宝宝情绪词汇,鼓励她在有情绪时能表达自己的情绪,有时我也用于确认宝宝的情绪,发现效果也非常好,也很容易平复宝宝的情绪。
女儿:我再也不要跟东东玩了,他把我的玩具抢跑了
爸爸:(把女儿抱在怀里,全神贯注地看这她)是这样啊……,听起来他没征得你的同意就把你的东西拿走,你感到很生气,是吗?
女儿:是的(这时女儿已不哭了)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我现在进行A1,
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在工作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些有情绪的情景?回想下当时情景,当时自己或他人的情绪是什么?请每组写在便签纸上,小组讨论后,每组派一个人进行分享,时间是2分钟,有完成的小组可示意我。
学习者案例记录:
拆书家:大家讨论的非常激烈,我来请各组分享下:近期遇到的有情绪的情景,先请第一组来分享。
第一组:我来分享一个喜悦的。之前我是非常喜欢跑步的,有些人不一定会喜欢这种锻炼方式,他会认为跑步是一个非常浪费时间、对减肥没有多少帮助的方式。我近期跟一个朋友分享我跑步的感受,说到虽对减肥帮助不大,自己却会感到身体变得更好了,我的朋友认同我的感受,对我说:“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他认为这种锻炼是一个爱好,也鼓励我参加例如10KM这种小型的马拉松,他说出这些的时候,跟我产生了共鸣。我说到在我多少岁之前能完成10KM全程,这是人生中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当时的心情非常喜悦。我觉的当大家对一件事或一个爱好产生共鸣时,那是人生中非常美好的一件事情,我当时开始仅想表达一下,后产生共鸣后,会有心花怒放的的感受,就象心中的一个快乐弦,被正正好的弹了一下子。
拆书家:我从你脸上已看到你这种喜悦的情绪了,溢于言表了,非诚棒,掌声鼓励一下,我看到第二组已跃跃欲试了,接下来有请第二组来分享。
第二组:我来分享一个最近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事情。过完年回来,我在火车站等车,离检票仅有15分钟了。这时一位农民打扮的人挑了很多东西的人拿票过来问我,他找不到检票的站点了。他的车次还有5分钟就要发车了,我感到他是非常焦虑的。我就告诉他普快的在什么站,并把他带过去。我当时想如何不帮助他的话,他肯定会晚点,而我即使错过了,车次很多,还是可以转签的。他上车前,对我非常感激,我也感到非常开心。一点举手之劳,带给我很多愉悦感。
拆书家:掌声鼓励下,非常温馨的一个故事,感受到对方焦虑,帮助对方后,自己也感到非常开心,非常棒。
当我们在跟别人交往时具有同理心时,别人会更愿意说,同时如何继续赢得对方好感呢?
我接下来我选取的片段就是用主动倾听的三件事来达成互有好感的沟通氛围
我今天截取的片段是:“片段7.3 和谐人际的三要素 《情商2:影响你一生的社交》”,请大家先看一下片段,给大家2分钟时间,看完了可示意一下我。
书摘内容
罗森塔尔教授发现,和谐的人际关系系必须具备三个因素:彼此的关注、共同的积极情绪和一致性或同步性。这三个因素共同催生了和谐关系。
彼此的关注是第一个基本要素。当两个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对方的语言和行为上时,他门就产生了共同的兴趣,从而达到知觉一致。这种双向的注意力是产生共同情感的前提。
直视同伴的眼睛为产生同理心创造了条件。仅有关注是不够的。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第二个要素是共同的积极情绪,它主要是由语调和面部表情引起的。对于营造积极情绪,交流中传达的非语言信息比语言本身更有效。在项实验中,管理人员直言不讳地批评了一些志愿者,但是声音和表情都非常热情。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些人虽然受到了批评,但他们仍然觉得整个交流非常愉快。
一致性或者同步性是罗森塔尔教授和和谐际关系理论的第三个要素。―致性大多是通微妙的非语言途径,比如交流的节奏和身体运动来体现的。处于和谐关系中的人们心情人过的愉们快,畅所谷欲言。他们的反应自然而迅速,他的对话就像是事先编排好的一样。他们会四目相视,拉近椅子,甚至鼻子间的距离都会比通常交往时要近。即使中间出现一两秒的沉默他们也不会感觉尴尬。
张扬时代摘自《拆出你的沟通力Ⅰ》P154~155
我现在开始进行I
片段中说明了心理学家研究了大量美好而和谐的沟通,总结出了共同特点。换句话说,能在主动倾听中注意这三件事,就容易较快达成互有好感的沟通氛围:
1.保持彼此关注 例如直视对方眼睛,开放的、集中的姿势、适时地点头等
2.营造积极情绪
3关注微妙的一致性
这跟我之前学习的深度倾听的3R技巧:
1.Receive(接受) 放下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
2.Response(反应) 使用语言性的和非语言性的要素,让对方感觉你在听
3.Rephrase(确定) 向对方表示你已经或正在理解对方所说的意思,与对方产生共鸣
其中反应中要求的非语言要素的动作正好和1,3两点不谋而合,为这两点的具体动作:
>开放的、集中的姿势、适时地点头、接触目光
>肢体同步
对与第2点(营造积极情绪),我的理解是除非对方陷在消极情绪当中需要共情,不然人们总体对积极情绪的沟通评价更高。所以你可以注意语调(热情、积极)和表情(微笑、专注),用你的情绪感染他人。
如果不这样做,在沟通中往往会让对方感受不到你在听,对方就不太愿意在往下说,这一点我想各位都有这种经历。
此方式运用的前提是你有意愿和对方保持关系时使用,如何没有意愿,就不需这样了。
我经常将其运用在绩效面谈中,用此方法保持美好而和谐的沟通,打开对方的心扉,接下来在进行面谈就十分顺畅了。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我现在进行A3,我们来一起做一个演练。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要演练的场景:你有一个非常信任的心理咨询师,每次遇到一些事情例如最近的烦劳、最近一次愉快的经历或最近影响深刻的事,都会找他倾述一番,他每次都会认认真真的听完,让你感到他非常懂你。今天正好跟他约了这个时间进行咨询,这时你已在他的咨询室,这个咨询室里只有你们两人,没有其他人。
现在每组中两组结对,一人扮演咨询者,一个人扮心理咨询师,咨询者将任何事情都可,最近的烦劳、最近一次愉快的经历或最近影响深刻的事都可,讲两分钟,心理咨询师负责听听,过程中运用三点。两分种后互换后。
小组讨论一下,与你之前的表达方式相比,用这方法有什么不同?你觉的好处在哪里呢?
每人2分钟下。共6分钟后请每组一人来说明你们小组使用后的感受和收获,有完成的小组可示意我。
学习者案例记录:
拆书家:两组都已讨论完成了,我们现在来听两组的讨论结果,先请第二组来分享下:你之前的表达方式相比,用这方法有什么不同?你觉的好处在哪里呢?
第二组:好处是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一个人在聆听,不时的还有肢体的反馈,可以感到对方的尊重和重视,会让我们打开心扉愿意说,愿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之前别人找我说话,会有你说你的,我常有不耐烦不想理对方的情况发生。现在觉的这样会不尊重对方,对方因信任你才会找你倾述,我如此做,会辜负对方信任。
拆书家:很棒!掌声鼓励下。听到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对方感觉被尊重,也能很快拉近和对方的距离。再请第一组来分享下。
第一组:刚刚我体会了两种角色:倾听者和倾述者。作为倾听者,用刚学到的三点对对方进行反馈,确实觉的运用这三点我和他之间的距离是拉近的。作为倾述者,我会感到他是很认真的在听我讲,感觉到他能理解我表达的意思,会感到很想跟他继续聊下去,不会感到无聊,一直想跟他倾述。综合下来,这三点给我了很大启发,之后可运用它来拉近和别人的距离。
拆书家:作为倾听者,你会感到和对方很接近。作为倾述者,你会感到对方理解你,说着说着,就停不下来了,很棒的体会,掌声鼓励下。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我现在进行A2,亲子教育、员工辅导、面试….等场景,你接下来会运用在那个场景中,如何运用呢?请每组写在便签纸上,小组讨论后,每组派一个人进行分享,时间是4分钟,有完成的小组可示意我。
学习者案例记录:
拆书家:我看大家已经讨论完了,我们先请第一组来分享下:你接下来会运用在那个场景中,怎么来运用呢?
第一组:我是一个做编写程序工作的,工作中,经常遇到要满足用户一个新的需求的情况,作业流程是,用户先提供给我们一个需求文档,我们会根据需求文档并结合系统流程,来判断此需求能否做到。目前告诉用户的只有两个答案:可以做或不可以做,经常会引发争端和争吵。今天学到的三个方法,以后可以用在跟用户谈需求的时候,面对面跟他讨论,理解用户为何要做此需求,会跟用户沟通更加的和谐。
拆书家:很赞。可运用此方法,让用户谈的更多,能在谈需求时相互理解为什么能做,为什么不能做。我们来请第二组做下分享。
第二组:我跟刚才哪位是同行,我也是做软件开发的。之前跟用户谈需求,常用的是邮寄和电话。用户在提出需求时,一般是写个邮件给我,好一点的打个电话给我。依赖这两种方式,很难去理解用户切实的需求,他们用它做什么?用户的想法是什么?听过今天的拆书,我觉的以后跟用户谈需求的时候,要面对面的,开个会,让用户多带相关人员过来。在谈的过程中,运用这三个手法,更多了解用户需求。
拆书家:很棒。掌声鼓励下。
我们来回顾下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第一个拆页,我们学会感知情绪两步法,第一步,认识表示情绪的词汇;第二步自己或别人表现出情绪时,能说出来。第二个拆页,我们知道了进行主动倾听赢好感的三件事。第一,保持彼此关注;第二,营造积极情绪;第三,关注微妙的一致性。相信各位再经过练习,定能打开对方心扉,成位主动倾听的高手。这就是我今天整个拆书内容,各位还有什么问题要问么?如果没有,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