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原书第2版)》 所属活动: 无社群,不拆书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好奇的提问,积极的行动 学习目标: 如何通过提问,积极的应对一件令人郁闷的事情

开场: 大家好,我是琳琳种种,大家可以叫我琳琳。我毕业后一直在外企工作,目前在一家丹麦的制造型企业做流程管理,业余时间我喜欢拆书,喜欢健身。希望一会活动结束后有时间增进和大家的了解。接下来想给大家分成几个小组,因为一会我们会有几轮小组讨论。
我今天分享的书目是《改变提问,改变人生》。
F:这本书很薄,中心思想很明确,”提问式思维”是本书的核心理念。
A: 世界50大管理思想家之一马歇尔•戈德史密斯曾为此书作序推荐。
B: 仅仅花上一个下午的时间通读此书,便可以学会“提问式思维”的理念。书中还提供了10个小工具,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练习,让“提问式思维”内化成习惯,增强人际关系,提高办事效率。
学习目标:我们今天会共同学习书中的两个片段。
片段一的学习目标是能够感知和认识自己心里的隐性提问。
片段二的学习目标是能够通过提问,为一件郁闷的事情找到积极的应对方案。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很多时候,我们几乎意识不到自己在提问,尤其意识不到那些我们问自己的问题。然而,几乎在我们生命的每时每刻,提问都是思维过程的一部分。实际上,思维是以内心的问答形式发生的。不仅如此,我们通常是以付诸行动来回答自己内心的问题的。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提问引导思维,思维决定行动,行动又会诱发结果。不同的问题对应不同的结果。往往我们无意的很多事情的发生和决定,其实就是提问式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举个例子,你今天早晨穿衣服时,我敢说,你肯定是走到衣柜前,或穿衣镜前问自己一些问题:我要去哪儿?天气怎么样?什么衣服穿着适合?哪双鞋子比较搭配?你通过行动来回答你的提问,你选好衣服和鞋子,穿在身上。总之,你现在穿的就是你的答案。

接下来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做小组讨论,每个人都分享一个最近让你感觉不爽,郁闷,焦虑,烦躁,伤心等感受或情绪的的一件事情,给大家大概三分钟时间吧。(A1)

请大家暂停一下讨论,我们加入一些新的要求,请按照纸条上写的要素就刚刚在组内分享的事件进行讨论,大家讨论好了之后,请每个小组选出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分享给今天在场所有的小伙伴。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学习者1:

【事件】上周末与一群人玩狼人杀,小A发言时间总是过长,我试图说服他缩短发言时间

【隐含提问】这个人怎么这么没有时间观念,而且一点不尊重他人

【行为做法】反复的当着大家的面提醒他发言时间,并且请他尽快结束发言,但对方都不予理会,我感觉很不爽


学习者2

【事件】我周一上午要给学员培训,并且也在两天前在工作计划中写明后交给了我的直属经理,但是在我正在培训的期间,他却交给我两个新任务,而这两个任务是之前商定好由其他人负责的。

【隐含提问】我的工作内容都是事前汇报过得,难道他不知道吗?他为什么办事这么没有计划?我为什么要对他的健忘负责人?

【行为做法】不予理会,继续我的培训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书中的选择地图,因为电脑受限,无法上传图片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正本书的精华基本都集中在了这张选择地图上。我们一起解读一下这幅地图。

(What)拿到这张地图,我们首先注意到起点,起点上站着一个人,他的头部附近有三个字:“思想”,:感受“,”情景“,表示某个时刻影响到我们的某件事。

这个人可以代表今天在场的每一为小伙伴,他前面有两条道路,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了,几乎在人生中的每一个时刻,都面临着在学习者道路和批判者道路之间做出选择。

其他的小人代表了我们在每条道路上所提的问题,以及会发生什么。所以选择什么样的问题决定了我们选择了哪条道路。沿着两条路线往下走,会发现他们会把我们带到完全不同的地方去。批判者的线路一路向下,直到落入泥潭不能自拔。学习者路线一路向上,让我们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分析地图上白框里面的问题我们会发现,批判者专注于过去的事情,批判,顽固,自我保护,纠结于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他们的问题更多的是一种消极情绪的宣泄。

而学习者专注于现在和将来,着重了解现状和影响,分析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需求,积极的尝试,寻找对策。

我们每个人都兼具学习者和批判者两种心态的,而且我们也有能力选择用哪种心态来面对眼前的每一件事。

在地图的右侧中间部门,我们看到一条“转换通道”。即便我们已经进入了批判者的思维模式,我们也可以通过提出学习者的问题来转入学习者的思维模式。

(Why)有了这张选择地图,我们可以时刻的审视自己是处于评判者,还是学习者,增加学习者的时间,尽可能多的为工作生活中的问题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

 

 

【预设异议】说到这里,我猜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疑问:有的时候我们批判可能确实是因为周围的人做得太糟糕了。但是我们想解决问题,我们不希望这个问题影响我们的心情和状态,我们想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一个好的体验,所以我先主动去做出改变。

(where)在了解“选择地图”的基础上,接下来我会介绍一个小方法,帮助我们从评判者思维模式转换到学习者的思维模式。无论我们在处在地图的选择起点,还是已经走在了评判者的道路上,我们都可以运用这个方法,让自己看到的可能性,更好的解决遇到的一个个小问题。

这个方法叫”ABCC”

(how)A: Aware 觉察

我现在出于评判者状态吗?

B:Breath 深呼吸

我是不是需要停下来,退后一步,更客观的来看这件事

C:Curiosity 好奇

我是否了解所有的真相?到底发生了什么?

C: Choose 选择

我选择如何应对?

 

带着这个方法重新审视一下我在片段一分享给大家的案例。

A: Aware 觉察

我现在出于评判者状态吗?是的,我在心里指责我的同事。

B:Breath 深呼吸

我是不是需要停下来,退后一步,更客观的来看这件事。 是的我需要停下来

C:Curiosity 好奇

我是否了解所有的真相?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不了解所有的真相,办理公积金的流程很复杂,他在纸上记下了很多问题,接打电话过程中也需要不停做记录,而且这些电话只能在工作时间打。

C: Choose 选择

我选择如何应对?理解他的难处,提供必要的帮助,获取宝贵经验,带上耳机办公,或是去其他会议室办公。

 

【A3】接下来让我们做一下现场演练来加深对选择地图和“ABCC”方法的理解。

我给每个小组一个案例,大家来练习运用一下ABCC法。每个小组的案例是相同的,我很期待看看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案例:你是某公司生产总监的助理,两周前参加了一个体系管理部门组织的一个小时的培训。你觉得专业型比较强,内容也比较多,所有有些内容还不是很清楚。所以你今天去咨询当天培训的讲师几个问题。这位讲师是一位年长你至少5岁的女性,她在体系部门已工作多年。她对于你的问题表示出强烈的不耐烦,并且说:“你参加了两周前的培训呀,这些内容你应该知道呀?” 此时你也觉得很不爽,你心理想“其实是你在培训上没有讲清楚“。

 

请运用ABCC方法思考一下这件事。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分享一下你你们针对ABCC每一个步骤的想法。

【A2】接下来又是组内讨论时间。请大家也同样利用ABCC的方法审视一下刚才各自在小组内分享的案例,然后选出一个思维转换最成功的案例分享给今天在场所有的小伙伴,可以和刚才的相同,也可以是不同的案例。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

学习者1:

【好奇的提问】她是不是今天心情不好或是当时太忙了?

【我的选择】先说一声抱歉,然后另行约一个时间请教

 

学习者2:

【好奇的提问】她是不是需要更明确的知道我哪里不清楚,才能有针对性的讲解?

【我的选择】拿出一个具体真实的案例,问具体的操作方法

 

学习者3:

【好奇的提问】相同的培训内容她已经讲了很多遍了,她是不是很自然的会觉得不耐烦?

【我的选择】解释我的确是第一次听这相关的内容,尽管自己很用心的听并且很用心的复习,但有些地方还是需要她的帮助

 

学习者4:

【好奇的提问】她是不是觉得我没有认真听讲并认真复习

【我的选择】解释自己已经很用心的听并且很用心的复习,但有些地方还是需要她的帮助

 

学习者5:

【好奇的提问】她是不是默认我应该了解这相关的知识

【我的选择】解释我的岗位职责的知识背景,并向她真诚的寻求帮助


A2:

学习者1:

【事件】上周末与一群人玩狼人杀,小A发言时间总是过长,我试图说服他缩短发言时间

【好奇的提问】他是不是不理解大多数人默认的时间规则

【行为做法】在下一局游戏开始前,给所有在场的小伙伴重新明确一下时间规则

 

 学习者2:

【事件】我周一上午要给学员培训,并且也在两天前在工作计划中写明后交给了我的直属经理,但是在我正在培训的期间,他却交给我两个新任务,而这两个任务是之前商定好由其他人负责的。

【隐含提问】他是不是工作太忙,确实需要我的帮助?

【行为做法】解释清楚自己的工作现状,明确新任务的时间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