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琳琳种种。很高兴今天可以和各位小伙伴一起拆书。开始之前,分组。
我们今天要拆解的片段来自《精进》,稍后我会把拆页发给大家。
图书介绍+学习目标
F:《精进》结合了大量心理学知识,深度剖析人们容易陷入的思维禁锢。从七个侧面有理有据有方法的介绍了很厉害的人是怎样炼成的。
A:豆瓣和知乎上对这本书的追捧,足以说明它的厉害之处。豆瓣都近4000人的评价,评分7.8分。Warfalcon在他对《精进》的书评中这样评论到“书中启发性的观点随处可见,非常值得反复多次进行阅读”
B:这本书给读者带来的好处不仅是开脑洞,还会激发行动力。书中还会在每一章的小结时给出你应该怎样去行动的具体建议, 非常容易的让读者接受书中的观点并开始结合自己的当前情况去行动。
【学习目标】: 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利用片段中提到的沟通矩阵来打磨我们的讲话预备稿。使他更吸引人和更有说服力。这里的讲话预备稿,是指我们进行比较重要的谈话或会议之前,我们可能都会事先思考和筹划一下,说什么,如何说。
简单的矩阵,发现更多思考的盲区[LZ1] 。先来说矩阵。什么是矩阵呢?不论数学中的定义,广义地讲,矩阵是指不同维度组合的直观化显示。利用矩阵这个工具,我们可以对问题进行不同维度的分解和组合,进而提升问题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例如,“乔哈里窗格”(Johari Window)就是一个很简单但又很有启发性的矩阵。在日常的人际沟通中,我们往往会陷入这样或那样的误区,一种人习惯认为“我知道的”应该“你也知道”,所以在谈话中不会做太多的背景解释,结果给对方的理解造成障碍;另一种人可能习惯认为“我知道的”应该“你都不知道”,于是会把谈话变成单方面的灌输甚至炫耀,结果给对方造成不快。而乔哈里窗格则用一种简单的2×2矩阵提醒人们,在交流时“我”和“你”之间的信息关系是复合式的(如图1)
(图1)乔哈里窗格使用了两个维度:“我”的信息状况和其他人的信息状况。交叉后构成了四个区域:
公开区(open area):我知他也知。
盲区(blind area):他知我不知。
隐秘区(hidden area):我知他不知。
未知区(unknown area):我他都不知。
每一次的交流,都会使四个区域的面积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而理想的交流,如图2,应该是使公开区越来越大,盲区和隐秘区越来越小,甚至未知区也随之减小。对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来说,他尤其要在交流中关注盲区,也就是别人知道而自己不知道的,这样他就能在交流中收获新知识。
图2在未了解乔哈里窗格之前,我们对人际交流的观点未免流于表层和片面,而有了哪怕是最简单的矩阵的辅助之后,显然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更深入也更全面了,我们思考这类问题时便会更加周密。正如图2显示的,我们原先的思考空间可能只属于某个矩阵的一个象限,当我们把这个矩阵显性化表示出来以后,我们就发现了这个矩阵的其他象限从而拓展了我们原先思考空间的疆域,这就是矩阵的价值。"
I环节 ①有举例②强调不按照拆页中的行动建议去做的坏处 2分钟
What: 乔哈里矩阵根据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掌握状况,直观形象的把沟通的内容划分为四个区域。利用乔哈里窗格来检视我们的表达,可以提高沟通效率和提升沟通效果。
Why: 因为这个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精简和浓缩公开区域,重点讲解隐秘区。
If not:如果我们不在事前根据乔哈里窗格打磨自己的表达,就想文章里说的那样,我们很容易就对方已经知道或者比我们更熟悉的事情长篇大论。结果是使对方产生不快或是出洋相。对方不知道或不熟悉的区域没有做好充分的构思的和讲解,使谈话效果大打折扣。
举例:我最近就有一个这样的经历,妹妹处于待业找工作状态,最近很焦虑。我安慰她,我打电话给她时候经常出现这种局面,我长篇大论一番,然后她回答道:“这些我都知道。”我当时也是很郁闷,嘴里没说,但心里就嘀咕,你什么都知道,还来听我废话干什么呢?但冷静后,我想起了乔哈里窗格。大家可以看图1,就是如果去确认对方知道哪些,不知道哪些呢?这其实是我今天想和大家重点讨论的问题。
如何确认对方知道哪些,不知道哪些:
1,自己过往的交往经历,身边人对此人的评语
2,网上简历:朋友圈 linkedin 赤兔 知乎 微博
3,类似调查问卷的类推
行动计划:1,确定你的谈话对象和谈话目标,分析那个象限的内容是我的沟通重点
2,构思和创建谈话预备稿。
3,按照如下的矩阵,对已经准备好的内容进行打磨。
已知区:浓缩和删减
盲区:充分了解,删减读者已知部分
隐秘区:充分论证
未知区:更多探索
【显像提问】在运用或大家一起完善我们的行动方案之前,我想大家回忆一下,最近有没有接受到过这样的反馈,对方好像对你说的内容不感兴趣,或者说了句“这些他都知道。”或者表现的一头雾水,又或者书了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Step6 A1
学习者1:我是某公司的培训负责人,前几天在与部门主管沟通培训计划时,我花大量的时间做出了几套方案供大家选择,但反馈的效果并不好。
学习者2:我是一名销售,最近业绩不太好,就去咨询师傅提高业绩的方法。前辈回答说:“那你就去多发发推广嘛。” 我心想这个方法谁不知道啊,但效果并不好啊。他的回家其实算是公开区吧,但我想知道可能是盲区和未知区。
学习者3:我不是宁波人,目前一个人在宁波工作,妈妈希望我回老家。我一直想说服她同意我留在宁波,我每次都会说喜欢在宁波工作,叫她放心,但每次打电话还是会唠叨这件事。
【A1+环节】
接下来大家不妨来一起完善一下今天的行动计划,运用刚才的行动计划来重新组织一下之前不那么成功的讲话。
Step 7 A1+
学习者1:之前沟通培训需求时,我需要先确认我的沟通对象,之前定位全体员工,以后定位部门主管或核心员工比较好。然后沟通的目标是他们对培训有什么需求,以及他们的哪些需求公司的内部培训部可以满足。所以我会先告诉他们公司所能提供的所有资源,然后再询问他们的需求,然后再制定我备选培训计划,然后再制定最终的培训计划。
学习者2:回到刚才自己师傅提高业绩的方法。我的目标是获得有效提升业绩的方法,所以我沟通的重点是隐秘区和未知区。所以我会会在谈话刚开始的时候说出我已经知道了哪些方法,“师傅,我已经做了很多的推广,但业绩还是不太好,您有什么好方法分享吗。”这样我就可以和师傅直接就隐秘区和未知区展开讨论。
学习者3:之前和妈妈沟通的的确比较少。我的谈话目标主要是让她放心我目前在宁波的状态,所以我的重点沟通区域是我知道的,妈妈不知道的区域。我的工作内容,我每天的生活状态,我的朋友,我的兴趣爱好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