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一、开场:(1分钟,简要介绍自己和书籍)
大家好,我是橙子(微笑)。如果用三个标签形容自己:
首先是"校园调解员"——每天在师生家长之间做情绪信号的"翻译官";
其次是"二胎外交官"——家里两个男孩的日常就是“战争与和平”,让我从“河东狮吼”成长成“谈判专家”。
最后是"个人成长教练"——帮人破解沟通难题时发现:好好说话真的能让人生开挂!
2【图书介绍】:
今天带来的是《非暴力沟通》,这本沟通界的"和平手册"有个特别打动我的副标题——"一种生命的语言"。作者马歇尔博士告诉我们:真正的沟通不是技巧,而是与自我、与他人重建联结的能力。(目光交流)
相信在场的调解高手们,一定能从书中找到让日常难题迎刃而解的钥匙。
二、【分组】(2分钟)
今天的活动,后面会有互动环节,为了方便讨论,我给大家分个组,按照我们现在坐的位置,五人一组,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拆页(“不得不”转化为“我选择”),完成后抬头示意我。
R原文片段:
【R原文片段】《非暴力沟通》P145-146 “不得不”转化为“我选择”
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事情让你觉得无趣,却又不得不去做?你不想做它们,但还是去做了,因为你认为自己没有选择。请将这些事情列在一张纸上。
当我第一次审视我的清单时,发现上面的事情可真不少,我恍然大悟自己为何常常无法享受生活。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地去做,是因为我糊弄自己去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
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痛恨撰写这些报告,但却每天至少要花一个小时在上面,这让我苦不堪言。清单的第二项是 :开车送小孩上学。
第二步
写完清单后,清楚地告诉自己:你之所以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它们,而非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出的每一件事情前加上“我选择做……”。
我记得当时我对这一步有些抗拒。我一直信誓旦旦地认为:“写临床报告不是我选择要做的事情,而是我不得不做的事。我是一名临床心理医生,当然必须要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
一旦你认同了之所以做某件事是出于自己的选择,请试着体会选择背后的意图是什么,然后以“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来表述。
起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我到底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我已经认定这些报告对我的咨询病人来说用处不大,不值得花那么多时间。既然如此,为什么我还投入那么多精力在这上面呢?最终我发现,我选择写这些报告,仅仅是因为想要获得这份工作带来的收入。意识到这点,我再也没有写过任何临床报告了。想到这35年来,自己少写了无数的报告,我就开心得不得了!当我意识到金钱是我的首要驱动力时,我立刻就想到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事实上,我宁愿在垃圾桶里觅食,也不愿再多写一份临床报告!
我列出的第二项不情愿做的事:开车送孩子们上学。当我仔细思索为什么要这么做时,我发现,对于孩子们从学校收获的好处,我心怀感恩。虽然他们可以步行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但现在的这所学校更符合我的教育理念。于是,我还是继续开车送孩子们上学,不过心态已经不一样了。我不再对自己说:“讨厌,今天我又必须做车夫了。”因为我已经清楚地知道,这是为了让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因为我很重视教育的品质。当然,有时候我需要在开车时提醒自己好多次,重新关注这样做的目的。
好,两分钟时间到,我看到大部分人都已经阅读完了,没有读完也没关系,可以听我来讲。
三、拆书家讲解引导:R标签(5分钟)注意流畅性。
【Why】: 为什么要来拆这页书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不得不”的思维模式困住:比如不得不写报告、不得不送孩子、不得不加班等,觉得生活充满了被迫的义务,这会让我们感受到痛苦、抱怨和无力感。
【What:】 当我们遇到不得不做的事情很内耗时,可以选择换一种方式来表达,用我选择“做这件事,是因为……原因来表达,让你更加理解自己做这件事背后的真实需求,拿回属于自己的主动权和力量。
【How】:用“我选择”表达的方法是: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一共有三步。简单来说,
1、 第一步,列。列出不得不事项。找到工作、生活、学习中那些困扰你,让你觉得“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写下来。
2、 第二步,转。用我选择转换心态。要在内心明确,这些事情其实是自己选择去做的。同时,在刚写的每一项不得不做的事情前面加上一句:“我选择做某某事。”
3、 第三步,找。找出选择背后的需求。在每件事情后面写上“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举个例子:上周六老公打电话催我:“亲戚马上到了,你打算安排大家去哪儿吃?这几天去哪儿玩?”我当时感觉头都要炸了,好烦,内心满满的抗拒。通过阅读书中这个片段,我觉察到自己对安排去哪儿吃,去哪里玩这件事,就是处于“不得不”的状态。我要调整思维,将“不得不”转化为“我选择”。对此,我的行动如下:
第一步,列,我列出不得不做的事:为老公家亲戚安排去哪儿吃,去哪儿玩。
第二步,转,写完清单后,转换心态。我告诉自己,这些都是我自己主动选择的。
第三步,找。我认同了这事是我自己的选择后,进一步去体会自己做这件事背后的真实意图。
我发现,我选择做这件事(为老公亲戚张罗吃饭及去哪儿玩),是因为我想要和谐的家庭关系。于是,我写下,我选择张罗吃饭,去哪儿玩的事儿,是因为我想要和谐的家庭关系。理清这些,我瞬间就不抱怨了,开开心心地用大众点评去查找评分高的餐厅和适合玩的地方。
【Where】:
这个方法适合:你不能放弃、需要去做某件事,但情感上又不喜欢、有无可奈何“不得不去做”的想法。
这个方法不合适:你感觉“不得不去做”某件事,但是你已经决定放弃、不再去做的事情。
四、A学习者拆为己用: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接下来是大家应用的环节了,在过去的一周或一个月里,在工作、生活中一定也有很多你不想去做、却不得不去做的事情。邀请大家在小组里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
小组讨论结束以后,我会邀请1位小伙伴来进行分享。
好的,谢谢大家非常热情的参与和分享。现在我想邀请1位小伙伴来分享你过去一周或一个月里,感到心烦又不得不做的事。分享时间是1分钟。越参与、越收获。哪位小伙伴来分享?
艳超:我是做销售工作,会经常打电话。尤其是参加展会之后。七月份的时候参加了一个展会,展会之后会有打电话的工作。我不喜欢打电话的工作。因为第一,它很耗时,第二,它的成效很低。第三,打电话时,因为不是面对面的交流,对方不一定有时间去聊,常常会遇到说我在会议上,挂断电话了。或者是明天再联系,暂时不需要等等。对销售来说,是打电话是低成效的反馈。
五、【A2规划应用】
(一)拆书家提问设计+成员规划书写
感谢刚刚艳超的分享。
大家可以想一下,在未来的一周或一个月内,你有没有什么不得不做的事呢?比如不得不写的报告,不得不做的家务。那么,根据今天学到的“我选择”代替不得不的做法,你打算怎么运用到你的工作生活中呢?
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把你的行动方案写在便签上。大家要注意,写的时候不能是决心,是要有具体的做法。同时,要有目标,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和可衡量的结果。
格式如下:
目标: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通过反思和练习,掌握“选择做”代替“不得不”的具体步骤,养成主动思维习惯。
1、列:列出不得不做清单(只用列出一件事):下周我不得不做 ……..。
2、转:用我选择转换心态:我选择做……….. 。
3、找:找出选择背后的需求:我选择做…….,是因为…….(填写原因) 。
好的,今天因为时间有限,咱们就不做分享了,大家把便签交给我,在接下来的一周内,请大家持续使用这个方法。
【成员规划书写】
【结束语】:
各位伙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用“我选择”代替“不得不”的方法。这个方法的三个步骤是:一列,列出不得不做的事,二转,用我选择转换心态,三找,找出选择背后的需求。最后送大家一句话:选择你喜欢的,喜欢你选择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拿回属于你自己人生的主动权。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