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杨浦之话】2小时教你5大沟通演讲技巧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学习如何全身心倾听 学习目标: 了解全身心倾听的意义,掌握全身心倾听的两个要点

开场: 我的中文叫张祎,我现在是一名全职妈妈,也在通过读书、拆书,上课的方式提升自己做妈妈的能力。今天我要分享的书是《非暴力沟通》
F:这本书的作者是马歇尔 卢森堡博士,曾师从人本主义学大师卡尔 罗杰斯,非暴力沟通方法是他受人本主义“以个人为中心”咨询方法的启发,发现的一种沟通方式。书中的案例,有的案例来自上过他的非暴力培训研讨班上的学员分享的,有的是他解决各种冲突、心理咨询的案例,涉及学校、家庭、组织机构、外交和商业谈判、暴力冲突各个方面,影响力广泛。
A:豆瓣评分8.5分,4000多人评论。书评690条,短评1670条,是一本非常优质的沟通类书籍。这本书是最近拆书帮的各分场每场必拆书籍。2003年版被香港大学推荐为50本必读书籍。
B:在我反复读的过程中,我对非暴力沟通的运用也越加频繁,哪怕只是知道对方的感受,你会发现,你和他人关系都不一样了。
当我要对孩子发脾气时,当我跟爱人闹情绪时,当我跟闺蜜聊天意见不一致时,只要我能想起来非暴力沟通,并尝试倾听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倾听我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我的情绪就消失了,我们的关系也更密切了。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在前四章中,我们介绍了如何通过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来表达自己。本章我们将探讨如何倾听他人,了解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并给予反馈。

    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以色列哲学家马丁布伯(Matin  Buber)对此作出了描述:“尽管有种种相似之处,生活的每时每刻就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张新的面孔,我们从未见过,也不可能再次见到。我们无法停留在过去,也无法预见我们的反应。我们需要不带成见地感受变化。我们需要用全身心去倾听。”

       然而,用全身心倾听他人并不容易。法国作家西蒙娜 薇依(Simone Weil)写道:“倾听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不仅十分罕见,而且非常困。那简直是奇迹;那就是奇迹。有些人认为她们可以做到,实际上,绝大部分的人还不具备这种能力。”遭遇他人的痛苦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可是,倾听意味着全新全意体会他人的信息——这位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了条件。有一句佛教格言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这种能力:“不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

       如果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他的处境,听到的却是安慰和建议,那么,他就有可能觉得不太舒服。我和女儿的一次对话提醒我,在安慰他人或建议前,先看看那是否时它们想要的。有一天,我女儿在照镜子时说:“我丑的像一只猪。”

       “你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我大声宣布。女儿很不高兴地看了我一眼,喊了声“爸呀!”,然后摔上门出去了。我的安慰看来不和时宜。也许,她只是希望我留意她的感受。也许当时我最好问她:“你对你今天的形象感到失望吗?”

       我的朋友霍利 汉弗里(Holley Humphrey)举了一些例子,来说明哪些行为会妨碍我们体会他人的处境。

  • 建议:“我想你应该......”

  • 比较:“这算不了什么。你听听我的经历”

  • 说教:“如果你这样做…….你将会得到很大的好处。”

  • 安慰:“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最大努力了。”

  • 回忆:“这让我想起......”

  • 否定:“高兴一点。不要这么难过。”

  • 同情:“哦,你这可怜的人……”

  • 询问:“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 辩解:“我原想早点打电话给你,但昨晚......”

  • 纠正:“事情的经过不是那样的。”


      哈罗德  库希纳(Harold Kushner)拉比在《当好人遭到了厄运》一书中诉说了她的苦难。在他的儿子临死时,听到人们的安慰,他极为痛苦。然而,想到20多年来他在别人遭遇不幸时说了同样的话,他更是伤透了心!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这个拆页选自第七章  全身心倾听


拆页给到我们的核心信息是关于如何全身心倾听他人的痛苦拆页中给到的方法实际上有两点:

[how第一个是放下评判,第二个是倾听对方的感受。

首先,倾听的状态是指:我们需要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

请大家看一下这两瓶瓶矿泉水,我把 这两个瓶子当做倾听者和被倾听者,(我把一个瓶子里的水倒给第一个瓶子。)大家看,我这样想把这个瓶子里的水倒到这个瓶子里,我可以倒的进来吗?肯定是倒不进来的。(把瓶盖拧开)这样可以嘛?(瓶子里的水是满的)还是不行,是吧。(把水倒掉一些)这样可以了吧。 

这个过程就是我想表达当我们要倾听他人时,我们只有打开心,才能听到他人的痛苦,越能放下评判,对方的想法越能得以充分表达,也越能够听到对方的内心


然后,在倾听的过程中,倾听什么,是倾听对方的感受。

拆页中有两个案例:他的女儿说自己像头猪,这是一个想法,他的感受可能是对自己的形象很失望。如果他可以替女儿说出感受,也许女儿就不会夺门而出了。后面的一个案例是白发人送黑发人。[why]这个时候对方是很痛苦的,安慰的效果不大,只需要对方能够理解他的痛苦就好了。


[预防异议]

那么我们可能会碰到的问题是,对方通常不表达感受,而是表达她的看法。我们怎样去理解别人的感受呢?我们说很多想法背后都隐藏一些感受,感受通常是和你的情绪紧密相关,我是开心的吗?我是失望吗?我是感到沮丧吗?这样的一些词可以用来描述我们的感受。 感受的背后反映的是需要被满足的情况。但是感受和需要的关系,在书中的另一个章节有做详细的讨论,这里暂且不深入讨论 。

[what]拆页的右半部分,告诉我们什么样的行为会阻碍我们了解他人的处境。这些行为,是我们在右倾听的状态,也知道他人的处境时,在倾听具体的内容时需要时刻觉察的,是否在倾听过程中是否出现了这些不恰当的行为。大家可以仔细去看一下。


举个例子:上周四我和朋友约吃中饭。她问我最近的状况,我说了自己的近况,我有一些自己计划(在家带小孩,看书,学习一些课程,为后面做亲子培训讲师做准备。)

· 她:你不工作, 你老公不会压力太大吗?曾经有一段时间,哪怕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不工作,也觉得很心慌,所以不管挣的多少,哪怕一个月只有五千块也还是要工作,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我:我觉得现在对我最重要的是孩子的陪伴和教育。所以我愿意牺牲一段时

她接着说:我弟弟有一段时间也是为了考会计证辞掉工作,不过觉得根本静不下心学习,后来工作,然后发现占用太多时间,但是他在新疆的消费水平低,他有存款、还没孩子,所以还负担得起,你现在孩子马上要上学了,全家人都靠你老公,他的压力肯定很大。

我开始反驳她:我说你没有理解我,你不知道现在对我来讲最重要的是什么?

(这时我意识到我已经在开始抵触了,我觉得他没有理解我,我有一点点意识到,我一直不能听进她的劝解,就是她现在经历的痛苦(意识到他人的痛苦)于是我开始停下来,不再为我自己辩解(放下评判)转去关注她的感受。

我:你对于我做这样的选择是什么感觉?(感受)

她:没有什么感觉。大家都是成年人,有选择的权利。

我:(停顿,回忆她之前说的话中的信息)你是担心这样时间长了,我老公会有意见,会影响我们的夫妻关系吗?

她:也不是,如果非要说担心,我觉得作为朋友,我担心你这样的方式不一定能解决你面临的问题。当我说这句话时, 我觉得我们沟通的大门打开了。

(这句话之后,我可以倾听她的建议了,不再多做辩解,倾听她的建议,我觉得就是她的需要而不是感觉她老想着说服,或者证明她是正确的,因为我感受到了她最真实的感受,或者说关心,而是我开始思考,我目前的行为中,是否真的有助于解决我所声称的我面临的问题。)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


现在请两个人一组,我们来运用拆页中的倾听方法做个小练习。

有一个小组是三个人,那么请其中一个人作为观察家,观察另外两个人的对话吧。



沟通的内容由你们来决定,你们可以商量下,一个人做倾听者,一个人做被倾听者。被倾听者请讲一件或者一些你最近正在经历的痛苦的事情,包括你的情绪。

如果你作为倾听者时,请按照拆页中给到的方法,去认真倾听对方,体会对方的处境。

作为倾听者,当你感觉你们的对话受阻时,请尝试暂停,调整自己的状态,然后再去体会对方的感受。



学习者案例:

第一个小组分享:

D:我有两个困惑:我现在已经很努力了,手头有很多事情要做,另一方面我感觉自己也很拖延,好纠结,好烦。

虎哥:你现在纠结的原因是一方面有很多事情在做,另一方面有一个目标在这里,你现在饭的原因是现在所做的事情跟目标有什么链接吗?

D:两个方面的关联也不是很大,

虎哥:你这个小目标跟你现在的事情在打架,如果让你的目标和兴趣不打架,那你可以怎么做?

D:虎哥刚刚说的这些其实是我们后面的内容,其实开始时他一直在观察我的情绪了,他一直在观察我的行为,体察我的情绪,所以我会觉得很舒服。 


第二小组(有观察家组)的分享:

观察家:确实是倾听对方的感受,一直静静的倾听,对方就会敞开心扉,到最后两个人都变成笑脸。

小A:通过跟对方的倾诉,我会发现时间会我一些解决的方式,会更深思熟虑,在倾诉之前,有点顾虑,在讲完之后,感觉事情不是大的问题了,很轻松了。


第三小组的分享:

John:当我作为倾听者时,我憋着不说时,我会听到的更多,我以前在非暴力沟通的训练小组中,当我说很多时,我发现我会需要更多的时间了解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