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梁文
TF1-1
[开场]
自我介绍:各位小伙伴,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来过的级别是1-1。首先,让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叫梁文。梁是梁山伯的梁,文呢。。。?(环看四周,眼神活泼 )文盲的文(面带微笑),大家以后记得一句话“梁山伯是个文盲”就可以想起我的名字了。如果用三个标签来形容我的话,那就是“三爱”也就是三种热爱。第一个热爱是对书籍的热爱,我本身是在一家事业单位的图书馆工作,平时也很喜欢看书,所以就与书结缘。第二个热爱是文化之爱。我本身接受的正统教育就涉及了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所以我对各种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都比较感兴趣,在业余时间我会去各种不同的文化场所,体会不同的文化,比如听音乐会、看画展、看话剧、逛博物馆等等。这就是我的“文化之爱”。第三个爱好是“拆书之爱”。我自从在长沙图书馆接触到拆书法以及进入拆书帮以来,就一直对它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今天也来到了这里,正式开始我的拆书家升级打怪之旅。这就是我,请大家记住我——一个拥有三种热爱的女孩。
介绍拆书和拆书帮:
下面我要为大家介绍一下拆书帮,拆书帮的创始人是教育实践家、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专家赵周老师。在其所著的《这样读书就够了》(拿出这本书)这本书里详细地说明了拆书理论、模型、方法和工具。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拆书法有三大性能:
1.不必读完全书,这种读书法强调的是只要你读到了书中一段对你有用的话,你就可以了,我们不追求大而全而是小而精。
2.第二点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也就是以你自己为中心,这本书有没有用,都是以你自己现在的情况作为评价标准。
3.第三点就是这种读书法致力于能力提升和行为改变。
大家觉得这种方法棒不棒,大家想不想来学习一下?
不过补充一点,这种拆书法针对的不是所有的书籍,主要是针对致用型图书,也就是能学以致用的书籍,那些纯学术和研究型的书籍就不适合这种方法。
拆书法是通过学习工具RIA便签来实现它的性能的。R指reading,就是你需要选取出书中一段对你特别有用的文字来重点阅读,然后进入I,就是interpretation,这一步简单点讲就是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也就是上一步骤reading中的文字,通过重述加深对这段文字的理解。A就是appropriation应用,它分为A1和A2,A1是指写出这个知识有关自己的经验,通过反思自己的相关经验,让这个知识真的和自己相关。A2 是指写下针对这个知识自己可以如何进行的下一步行动,也就是说以后我怎么应用。
拆书帮有三大武器:在个人学习层面,就是上文我们提到的RIA便签读书法,而在组织学习层面,我们就是像现在一样,一个学习促进者(拆书家)带着一群人学习。然后在社群学习层面,就到了拆书帮分舵,在这个层面我们开始共创学习,源源不断的产生新的拆书家,一起锻炼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的学习力。
【RIA】
【R:阅读原文片段】
以下片段选自《非暴力沟通》P50,大家请看片段(发片段),请看完的小伙伴举手示意一下:
使用以下表达方式时,我们可能就已经忽视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1)只提及相关的事情。
“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使我很生气。”“这件事令我心神不宁。”
2)只提及他人的行为。
“我生日那天你没打电话,我很伤心。“你没有把饭吃完,妈妈很失望。”
3)指责他人。
“我很伤心,因为你说你不爱我。”“我很生气,因为老板说话不算数。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 ..因为..."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关系。
例如:
1)“看到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我很不高兴。因为我重视公司的形象。
2)"你没把饭吃完,妈妈感到失望。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康成长。”
3)"老板说话不算数,我很生气。因为我想有个长假去看弟弟。”
【I: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们在生活中是经常认为自己的负面情绪来自于外部的人和事。这种思维模式是一种误区,它只会让你陷入负面情绪中更痛苦。
要走出这一困境,我们首先我们要分清楚三个概念, 第一个是“事实”,是指你因为什么客观的事实产生了负面的情绪。 然后我们要区分“需要”和“感受”,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需要”是指生命为了维持自身存活所必须的资源。简单来说,就是当下对你而言,最看重或者需要什么。比如自由、尊重、信任、理解等。而“感受”是指与人的需要相联系的内在经历和情感,简单说就是我们的情绪状态。感受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比如兴奋、喜悦、自在、舒适等等;一类是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比如害怕、担心、焦虑、寂寞等等。这样当我们有负面情绪时,我们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反观自己,我们应该看看具体是哪些事情使自己哪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所以产生了负面情绪,这样就能够使我们很好的摆脱负面情绪。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这个目标:
1.让自己冷静下来,仔细分析是何事使自己产生负面情绪。
2.客观的体察自己产生这样的负面情绪是什么。
3.仔细分析是自己内心的何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才产生了负面的情绪。
4.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话术让我们习惯这一思维流程:先说事实,再说感受,最后说自己的需要。
同时,这个方法针对的是有自省心善于反思自己的人群,如果作为本身是非常武断并且是处于社会地位的高层,比如说领导之类的位置上的人群,可能就很难运用这一方法解决自身的负面情绪。
【A 联系实际】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在实际中应用以上这个知识点。我先说说我自己的例子。
A1:因为我硕士学的是新闻学,所以科里的一些宣传工作由我来具体承担。上个星期,有篇组织职工子弟暑期绘画的新闻稿,原来我拟的标题改了几次领导都不满意,所以我只好就助于一个我的男同事,他很快就想出一个新标题,并且通过了领导的认同。但是在我对他表示感谢时,他说了句“梁老师,你是专门学新闻的呢!”当时我听了这话,很生气,觉得他是在嘲讽我写作水平不行,不专业。我当时难受了一个下午。反思:现在想想,如果我当时不仅仅局限于这个事实,仔细分析自己的情绪,觉察自己的需求,可能我就不会在负面情绪里陷入那么久。
在学习了今天这个知识点后,当我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会如何改进和反思呢?请看我的A2.
A2:
【场景】时尚会所
【时间】下周六
【事由】在学习简单西式插花的沙龙里,老师在讲解如何插花,一个步骤接一个步骤,可能老师讲得不够细致,加上我本来手就笨,所有完全跟不上,当时我情绪就崩溃了,觉得自己真的是好笨。
【目标】我希望在我陷入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时能很好的解决自己的负面情绪。
【具体行动(how)】
1、我需要冷静下来,仔细分析是在插花课上哪个环节使我情绪崩溃的,具体是哪一个事实。
2、我深呼吸,转移了一下我的注意力,然后我仔细分析了我产生的负面情绪到底是什么?我觉得是一种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
3、我分析了是我的什么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才产生这个负面情绪,我分析后觉得是对我学习能力的肯定这一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4、因此,我对我自己说:“插花课跟不上进度,我感到很沮丧,因为我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肯定。”
【结果】通过这一分析,我的负面情绪得到很好的控制,并且告诉自己,我自己一定要努力,勤能补拙,我以后要多练习自己的动手能力,就一定会有提高的。
【可控】自己学习插花后,每成功完成一次插花作品,就拍照留存,并给自己买一个小礼品以此鼓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