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语:
请问观察家老师拿到观察记录表,晋级准备表了吗?
在场的小伙伴们都准备好了吗?那我现在正式开始今天的分享。
自我介绍(1分钟)
优秀的拆书前辈和小伙伴们,大家好!谢谢大家来参加我的过级活动。
我是菜菜,很多人说是菜鸟,但其实不太菜的菜菜!用三个标签来介绍自己:我是一名学生、一位关怀课程讲师,以及未来的拆书家。
一个已过半百践行终身学习的JIAOMU硕士学生。为了帮助更多人因不正当的关怀而受到二次伤害,专注于关怀与圣经辅导十年+的一名关怀课程讲师,目前也在为圣经辅导员的认证努力准备中。
挤进了拆书帮的路,希望通过拆书赋能他人,让更多人能在知识上多而又多地认识和理解SHANGDI。我也期待用拆书帮的方法,让更多人发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知识转化为行动的力量,同时用拆书的方法帮助人们发现学习的乐趣,将智慧化为行动力。
未来的日子里,我愿意用我拥有的知识助人达己,用关怀辅导温暖邻舍,用拆书推动影响他人成长!
拆书帮介绍(2分钟)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拆书法和拆书帮。
乍闻拆书帮,你可能会想,读书谁不会,为什么还要“拆”?其实,“拆书”并不是物理上的拆开书页,而是有方法、有步骤地把书里的内容吸收并转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简单来说,拆书帮是一个帮助大家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学习社群。拆书帮是由《这样读书就够了》的作者赵周老师发起的学习社群。但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读书会,而是一个致力于实践和分享的非营利性青年自组织社群。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拆书家”,引导自己和他人更高效地学习和成长。拆书帮的宗旨也很明确:帮助更多人从书中获得力量,实现个人成长,同时影响他人。
拆书帮采用了一种叫拆书法的学习方式,这种方法特别适合那些想要提升个人能力或解决现实问题的人。它的核心是:从书中学会解决自己的问题。
具体拆书法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 R:阅读原文。找到书中与你的问题相关的内容。
2.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通过转述让知识更容易被自己理解。
3. A:拆为己用。这里包含两部分:一是反思自己的经历,看这个知识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二是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把知识转化为行动。
【R】阅读原书拆页(3分钟)
现在我用3分钟的时间来介绍一下今天要拆解的这本书:来自于《起床后的黄金一小时》,是日本坚持早起26年、风靡日本的“早起计划”发起人池田千惠写的。从书名可以看出这不是教你早起的书,而是有关有效利用早起后一小时时间提升工作效率,增加可支配时间的一本书。我所选的拆页在电子书的P109-110 页。 拆页主题为:将自己的经验加工成商品,我来为大家读一下今天的这个片段。
原文片段:
“想把自己的经验转化为书本来产生教育作用,这一期望也算是“播种”。如果自己在上班期间所学的技能可以做成书出版,当然是件高兴的事,而且如果是商业出版或做成影像,还能获得版税,就类似于我们前文说的“工作&投资志向”的生活方式。对此,我们不妨挑战用“早上1小时”将自己的知识推广给大家。
要想将自己的知识普及化、体系化,可以有以下3个步骤:
(1)把自己的所有经验一股脑都想出来(包括个人工作经验).
(2)思考自己的经验能否帮助遇到困惑的人。
(3)把自己的经验传输出去后,听一听周围的反应。
接下来我们按照顺序来说。
1.把自己的所有经验一股脑都想出来(包括个人工作经验)
成功经验自不必说,就是自己的失败经历或自我反思等,也都可以详细地写出来。
这里的关键,不单是工作经验,就连个人其他方面的经验也包含在内。这是因为,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果往往与个人特质密切相关,而工作与个人特质更是无论如何也剪不断的关系。如果将工作与个人特质分裂开来考虑,那么思想就会陷入歧途。因此,一定要将其联系起来自由发挥。
2.思考自己的经验能否帮助遇到困惑的人
某些人是否有这样那样的烦恼?对此,我的经验是否可以帮助他们?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先把自己的思考分条列出。
以我自己专用的《早起手账》为例:
想早起却起不来。
想拥有自己的自由时间却无法获得。
读了有关早起的书后也曾干劲十足,但坚持不了3天以上。
没办法早起,自己也讨厌自己。
对于这些烦恼,利用自己的经验、技术做成手账,或者让这些通过图解来整理,或者利用流程模板,或者化消极为积极来改变自己。
3.把自己的经验传输出去后,听一听周围人的反应
如果想早起而起不来的情况可以通过我自己曾经使用的专用手账来解决问题,那么就可以策划将这种专用手账做成《早起手账》,然后就可以沟通出版社出版。我的《早起手账》在2010年出售的时候,在网上获得了大量反响,最初的印刷本竟然在门店全部售罄,于是出版社于次年2月再次推出新版本,至今已畅销10年。”
这是原文片段部分。
过渡语:
接下来就由我来带领大家运用拆书法拆解一下今天的这个原文片段。
I便签(3分钟)
WHAT: 挑战利用早上一小时的时间,把个人经验或者技能通过整理形成体系化和普及化,从而实现教育意义和商业价值。例如:将在工作中学习到的技能整理出版成书或者影像类,以此创造收益,如版税。
WHY:这种将经验转化为商品的意义,就是可以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实现自我价值。无论是成功的经验,抑或是失败后的反思,都可以为也有类似困惑的人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这种方式还能拓宽收入来源,实现工作+投资志向的生活方式。
HOW: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体系化、普及化有三个步骤:
1,整理经验:全面梳理自己过往的经历,其中成功经验自不必多说,失败的教训也是如此,结合工作与个人特质进行总结。
2,评估价值:整理出来之后,应该认真的分析这些经验是否可以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同时列出可能的帮助点并具体化。
3,传播经验:将总结评估好的经验通过书籍、流程模板等形式传递出去,收集反馈并加以改进。
WHERE:完成了以上的三个步骤,如已整理为出版书籍、制作影像、开发模具或者图解工等等,就可以通过线上或者线下的各种渠道进行推广,例如本书作者通过手账帮助他人解决早起困难的问题,并且成功将其商品化,实现了广泛的传播与市场反馈。
A便签(3分钟)
A1
经验:
读到这个片段的时候,想起在5年前认识早起营的柯老师,他每天都会在微信社群里分享他的早起经验,也会邀请一些名校优秀的人在群里分享一些知识。柯老师当时让我将他这些音频都转为文字,并校对存稿,不仅柯老师自己这样作,他还鼓励早起营的每一个学员们,每天阅读之后可以写300字的心得,如此一年下来就将近十万字,稍加整理自然就可以出书了。我当时觉得读书心得是自己的事情,对人益处不大,考虑到近几年图书市场的混乱状况,很多书籍的质量不高,对人的帮助作用不大,甚至有时候不清楚买回来阅读实在是浪费人的时间,当时自己就没有连续记录自己的一些心得。
反思:对比今天的这个片段,
1,当时自己只认为整理成功的经验才能对人有帮助,对比今天这个拆书片段来看,其实失败的例子也可以带给人思考。
2,对自己有益的读书章节和心得,也可以同样滋养他人。
3,应该先记录下来分享给一部分人,收集反馈建议,再决定是否能够给人以帮助。
A2(2分钟)
过渡语:
这个片段让我很受益,对我也是一个激励。
目标:决定利用三个月的时间,整理自己过往的学习经验和工作经历。要达到这个目标,我需要:
行动计划:
1,每周工作日早起后一小时,回忆整理最初学习时遇到的问题,整理为笔记形式。(先进行SHENGJIGN辅导和希伯来语)
2,每天上课或阅读时,及时作笔记和写下心得。
3,整理校对完成之后,在微信群里和大家分享学习方法,帮助更多学习者,并收集反馈建议。
结束语(1分钟)
今天分享的片段来源于《早期后的黄金一小时》这本书,片段讲的是将自己的经验加工成商品,适用于想利用自己的经验和技能体系化后帮助他人,以及未来经过推广将其商品化,实现工作与投资心志的生活方式,对每一个想管理时间实现逆转人生的人都很有帮助。
各位伙伴们,以上就是我今天的拆书分享,希望能给各位带来启发和帮助。
我今天的拆书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