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NO.238】北京城市之光分舵练级场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用选择代替不得不

开场:

亲爱的小伙伴们下午好。我是吕沛,根据拆书帮的传统,我用三个标签向大家介绍自己。

第一个标签是我的名字,精力充沛,我的家人希望我像我的名字一样,每天充满活力和热情。

第二个标签是我的职业,我是一名程序员,拥有15年的软件开发和架构技术经验。

第三个标签是自己的爱好,我喜欢阅读武侠小说,是一位金庸迷。如果大家有相同的爱好,那么我们可以一起探讨交流。

【过渡语】

接下来我将介绍拆书、拆书法、拆书帮。

【拆书帮介绍】

拆书是一种成人学习方法论,区别于学院式的知识性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提升个人能力和解决问题为目标。

拆书法分为个人学习拆书法和组织学习拆书法。个人学习拆书法就是RIA便签学习法,包括R的原文片段,I的重述原文,R1的关联自身经验和R2的应用,让人阅读一本书就如同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

组织学习拆书法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成一场现场拆书课,引导和帮助现场学习者将知识拆为己用。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学习爱好者的社群,体现在遍布全国各地的分舵,这些分舵也包括北京城市之光分舵。分舵的使命是培养更多拆书家,释放学习促进者的能量,引导和帮助更多学习者成为拆书家,使世界更好。

【过渡语】

我已经介绍完毕,今天由我引导大家拆解今天的片段。我们先用两分钟时间阅读片段内容。如果大家阅读完毕,请抬头示意我。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摘自《非暴力沟通》P126-128
如何使用负责任的语言来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呢?有个练习曾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快乐和欣喜,使我从此很少感到沮丧、内疚和愧疚,这个方法就叫做: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希望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自己的人生选择,并找到快乐的生活方式。
第一步:
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事情让你觉得无趣,却又不得不去做?你不想做它们,但还是去做了,因为你认为自己没有选择。请将这些事情列在一张纸上。
当我第一次审视我的清单时,发现上面的事情可真不少,我恍然大悟自己为何常常无法享受生活。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地去做,是因为我糊弄自己去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
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痛恨撰写这些报告,但却每天至少要花一个小时在上面,这让我苦不堪言。清单的第二项是:开车送孩子们上学。
第二步:
写完清单后,清楚地告诉自己:你之所以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它们,而非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出的每一件事情前加上“我选择做……”。
我记得当时我对这一步有些抗拒。我一直信誓旦旦地认为:“写临床报告不是我选择要做的事情,而是我不得不做的事。我是一名临床心理医生,当然必须要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
一旦你认同了之所以做某件事是出于自己的选择,请试着体会选择背后的意图是什么,然后以“我选择做……因为我想要……”来表述。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过渡语】
我注意到大家已经阅读完毕,请大家抬起头,没读完也没关系,我会讲解这次的拆页内容。

What:(开场抓注意力)
大家先回忆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当早上闹铃响起时,心里会想:天气这么冷,我必须起床吗?
到年底了,工作还没有做完,你会心想我是否不得不加班了。
有没有注意到,我们经常说一个词,这个词叫做“不得不”。
例如我的名字里有一个沛字,我的父母希望我精力充沛,但是一旦听到“不得不”这个词,我的能量瞬间就归零了。

Why:(问题的根源)
你可能会说,天气如此冷是事实,年底工作未完成也是事实,但因为这些事实,所以我们不得不这样做,这件事本身不是事实。
它是我们逃避责任的一种说辞。它的话外音就是我没有选择,责任在别人,责任在外界、在环境、在命运。
“不得不”代表我们逃避责任的心态

过渡提问:(引发思考)
那么我们真的没有选择,任由“不得不”所左右了吗?
大多数情况下,你是有选择的。
这本书的拆页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简单的改变,重新掌控人生。

How:(提供解决方案)
这个方法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它分为三个步骤,我把它简化成“一列二选三原因”。
一列,列出你认为不得不做的事情。例如我需要不得不加班、早起等,这些事项是你心里非常不耐烦或者不可避免的事情。
二选,是将这些“不得不”完成的事情变成“我选择”,例如我不得不加班,那么我选择加班,“不得不起床”改成 “我选择起床”。
三原因,在我们选择的事项之后,加上自身原因。例如我选择早起,是因为早上的时间和健康对我非常重要,而一个时间自由的早上对我非常重要。我选择加班,是因为我看重职业成长,项目和团队目标的达成对我非常重要。

Why:(方案总结)
我们发现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它既没有改变事实,也没有改变环境,而是通过改变我们的语言,改变了我们对待事情的态度。

Where:(适用场景)
当然,这种方法也并非万能,我们需要明确在哪些情况下自己内心真正选择的,而不是被对方的PUA所左右。
因此,在使用这个方法时,我们要灵活应变。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过渡语
接下来我将分享我的个人经历。

【A1】
去年,我在制定团队规划时,首先设定了一个稳妥的目标,即只要努力就能完成。
但后来为了追求完美,领导又增加了两个新目标,这两个目标相对较为困难。
起初,我充满信心,相信只要我努力,一定能完成这个目标。
随着项目的推进,我发现新设定的两个目标的困难程度远超原先的预期。
为此,我“不得不”收集所有的背景数据,“不得不”跨团队协作,“不得不”去制定更复杂、更详尽的方案。而且随着项目的推进,跨部门团队也出现拖沓的行为,执行起来越来越困难。
最后项目虽然完成,但效果远不及预期。


这个经历让我反思了很多。
我意识到项目的失败可能并非资源不足,而是面对困难时选择了妥协,没有及时主动调整。
有时候,我们会将“不得不”当作一种安慰,“不得不”接受严苛的目标、“不得不”忍受拖沓的执行,“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失败。

【A2】
接下来我将分享我根据这次“不得不”应用的生活实践。
与刚才我们提到的相同,一列二选三原因。
一列,就是在接下来一周,我会列出10个我认为“不得不做”的任务。
二选,把这些“不得不做”的任务转化为“我选择做”。
三原因,例如当我选择做家务时,我会在心里告诉自己,我选择做家务是因为我需要营造一个舒适的家庭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要减轻爱人的负担,促进家庭和谐。

【过渡】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片段。

结尾:(感染力强的收尾)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让我学会了如何主动掌控我们的行动,帮助我们摆脱“不得不”的束缚。
回想一下我们一开始提到的闹钟,当明天早上闹钟响起时,我们是否能够问自己:“是选择起床还是继续睡觉?”
答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已经有了选择。正如金庸武侠小说里侠客们所说,“我命由我不由天”,最后祝大家都能掌控自己的江湖,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