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沟通的方法》 所属活动: 不好意思开口求助,或者不知道怎么求助才不容易被拒绝? 让我们能够使用求助三有法:有评估,有努力,有感谢。来解决自己如何开口求助的问题。 所在级别: TF3-2 学习主题: 不好意思开口求助,或者不知道怎么求助才不容易被拒绝? 让我们能够使用求助三有法:有评估,有努力,有感谢。来解决自己如何开口求助的问题。

开场:

亲爱的伙伴们,欢迎大家参加宁波幸福虚度分舵的线下拆书练级活动,我是今天的拆书家琴娜。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一个成长中的二级拆书家,一个高能的男娃妈妈。很高兴认识大家。

【分组】今天我们到场的伙伴挺多,活动中需要分组,我们三人一组,分成X组。

今天我带来的拆页来自《沟通的方法》这本书。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遇到困难时想到找人帮助(行为),并且能够使用“求助三有法”(澄清)来解决情境中如何开口求助的问题(界定)。

【图书介绍】

【事件场景】

一天,领导交给我一个任务,需要在市教研员面前汇报一次学校重大活动。在整理好发言稿后,我发现整个PPT的制作只是活动素材的堆砌,不仅逻辑上不太顺,而且美学如版面设计或配色也不太和谐。我想让PPT更加“高级”,但是对于PPT的设计制作我又没有相关技能,关键是还不好意思向更年轻的同事开口求助。所以,一直撑到汇报那天,以自己微弱的技能一改再改,汇报效果可想而知。

【提问】

不知道大家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困扰,明明自己没有最优,身边可能有资源可以帮助自己更好,但因为是不好意思开口求助,或者不知道如何开口求助,错过了最好的成事效果。

【影响】

这时候,你有可能就慢慢变成了一个“不擅长合作”的人,你的关系圈变小,而别人也不常把你纳入他的协作圈。尤其是在资源有限,条件不足的前提下,你不容易实现你的项目目标。

【解决】

那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沟通的方法》,这本书的作者脱不花是一名“职业沟通者”,她把沟通看作一个无限游戏,她拆解了生活中的18个沟通场景,并分析、配套对应的方法。其中有一个场景就是求助:怎样用示弱来增强你的关系网。里面提到了一个求助公式:求助=别人帮得了+自己值得帮。让我们面对需要帮助的场景时,敢于开口,知道如何开口以及在被帮助后可以采取的行动。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开始今天的拆页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自测题,并在最后计算出自己的分数。

这个评估帮助你了解自己在生活中求助他人的状态,请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句话,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打分,不用纠结分数,以自己的第一反应为准即可(1分是完全不符合,6分则是非常符合),打完分后请大家自行把每道题的分数相加计算总分,时间为2分钟。

我看小伙伴们都测试完了,这个自测题是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在“求助”这件事情上的现有状态。总分30分,分数越高,说明我们运用得越好。那现在我们对照自己的分数,来看看。

1.总分在24分以上,说明求助就是你生活与工作中的日常,你非常善于在工作中集结资源,解决问题。

2.18-24分,说明你知道求助的意义,并且在生活与学习中已经在使用了,偶尔也会碰到一些困扰,今天的学习后,你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

3.18分及以下,说明你在求助这件事情上还有不少的提升空间,今天来对了哦!相信今天的拆页学习会带给你比较大的帮助。

阅读原文拆页。

这个片段摘自《沟通的方法》的P255-256 ,请花3分钟左右的时间自行阅读,阅读完成后请举手示意我。

【以下为原文拆页】

有一位小学老师告诉我,他在管理班级时会“故意”求助,像这样说:“哎呀,老师忘带卷子了。某某同学,麻烦你去一趟办公室,帮老师把卷子拿过来好不好?”

他是真的忘了吗?当然不是。这位老师专门求助班上成绩不那么拔尖、没那么自信的学生,用这种方式让他们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而当学生取回试卷以后,老师会及时反馈说:“哎呀,多谢多谢,没有你可咋办?”学生也会很有成就感。

这个教育心理学技巧让我意识到了求助潜在的巨大能量。我在公司面试年轻候选人时,也会有意识地考察他们发起求助的能力,问他们:“过去一段工作经历中,你觉得遇到的最难的事是什么?你当时是怎么解决的?”

我通常愿意把工作机会优先提供给那些遇到难题广泛求助,而不是仅仅自己埋头钻研的候选人。一个愿意发起求助的人,目标感肯定要大过所谓的“自尊心”,而且他人际友好度会比较高,也会具有调动和整合资源的能力。

心理学中的富兰克林效应(Ben Franklin Effect)也说明了这一点:“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会更愿意再帮助你一次。”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每发起一次求助,就是把更多人拉进自己的协作网络,当然也有机会团结更多人。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y】

大家已经把拆页看完了,这个片断是两个小小的案例。

有哪位小伙伴告诉我第一个案例中,老师找的帮他忙的学生有一个什么特点?

【班上成绩不太拔尖或者没有什么自信】

对了,为什么要找这些同学呢?

【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感】

是啊,小伙伴们一下子就抓到了重点。

原来,被求助者会有满满的价值感,他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会有所收获。那么愿意去求助别人的人呢?

作者说,这样的人,目标感要大于所谓的“自尊心”,而且他的人际友好度也会比较高,也会有调动和整合资源的能力。你是不是也认同呢?

通过求助,借到对方的资源、影响力、财富等,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换句话说,就是更能成事。一个老板当然愿意聘用这样更能成事的人。而你也一定更愿意与这样的人成为朋友。

说到这儿,大家一定Get到了,求助对行为双方都有益处,它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What】

那到底什么是求助呢?求助其实是主动发出请求,寻求对方帮助自己的行为,这里要特别注意主体是被求助者主动,而作出的行为。

【How】

可是就有很多人没有求助意识,认为求助=我不行,或者只是停留在脑中想象。因为求助是咱们单方面发出的行动,对方就会作出如下选择,同意或者拒绝,甚至是无视。有些人害怕被拒绝,不敢发出求助;而有些人是因为胆小自卑,不敢去求助;当然也有人不知道别人帮了你后,你所要承担的责任,不想去求助。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三有求助法”。

1.有评估。对方帮得了,在他的时间和精力上可启动,在你们目前的关系上可启动,在他的职责边界上可启动。也就是说,我们明确自己的责任主体定位,尽可能减轻对方负担,对他来说,帮助你是一件轻轻推一把的事儿。

2.有努力。证明自己值得帮。说明自己的目标,展现自己已经做的努力,并且提出自己的真实诉求。当你为这一件事付出了99%的努力,只需要对方临门一脚,大概率他会被感染,愿意成人之美。

3.有感谢。这也是证明自己值得帮的方法,我们可以把它叫作“真诚领情”。趁着这件事还热乎,对对方表达感谢,这个感谢可以是名或者利,帮助对方扩大影响力。

【适用边界】

求助目的不同,应用场景也不同。我们这个“三有求助法”用在通过求助锻炼自己孩子能力或者增加与伴侣及亲密朋友的交往频次场景中,还是不太适合的。

【举例】

让我们回到一开始我介绍的这个场景。

当发现我的PPT不够高级的时候,如果用我们今天学到的这种方法,我会怎么做呢?

首先,我会评估,身会有哪些同事对PPT比较擅长,而且最近她手头也没有什么项目,为人较热情。

然后用请教的方式,把自己做的PPT给他看,“小王,我负责下周一咱们活动的汇报工作,可是这个PPT不够高级,想请你帮忙指导一下。”

紧接着说求助的具体事项,“领导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了,上次大会的时候,你做的PPT领导们就特别喜欢,外来老师也觉得我们的PPT做得非常精致,你看这事儿,我就腆着脸来请教你了。”

“你那几个PPT的效果是怎么完成的,你教教我,教会我以后,我也能够厉害一点。”

如果并不能学会,“唉,你看我这水平,学半天还只干了那么一点,下周一的汇报工作可能会耽误,你看,下午你的三节课,我去代课,你要不帮我稍微润色一下,这是我的汇报文稿,我已经打印出来了。”

根据和小王共事几年的关系,这时候,对方应该是可以启动帮助这个动作了。

对方帮助完毕,我在汇报活动后,用“真诚领情法”,顺带着就把小王帮助做PPT的事情,向大领导表达,并感谢小王的跨部门协作与合作精神。隔一天,点个下午茶再次当面表达感谢,并且表达“这个汇报活动,你的PPT让整个活动更加出彩,让老师和孩子们活动的价值最大化展现出来,以后有什么用得着的地方,你可千万别跟我客气。”未来他可能找我,也可能不找我,但有这句话,对方至少知道我领情了,而且我把掌控权给了他。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好了,接下来,我们来小组讨论做个练习吧。

请听清楚我们要练习的场景:

销售部的小杨有个客户做活动,要提前调拨一批宣传物料。如果按照原定计划走流程的话,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小杨就想找另一个部门的小王帮忙,请他先调一批物料出来。这批物料是其他客户预订的,并不着急用,可以用来应急。事实上,小王是没有调动这批物料的权限的。请问,小杨应该怎么沟通,才能让小王觉得能帮这个忙呢?

现在请组内进行讨论,给到小杨一个沟通方案,就这个场景,他可以如何运用今天所学。记住沟通方案需要围绕“三有求助法”。

1. 有评估。

2. 有努力。

3. 有感谢。

讨论时间为6分钟,请大家把方案的步骤和关键词写在便签纸上,结束后,请大家来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剑英和小魏

小杨:小王,最近公司需要一批物料,我知道你有一批物料,在三天内不需要用到,你能不能让我过度一下困难,三天 后我再归还。

小王:你怎么知道我没用呢?

小杨:我了解过了。

小王:我过不了主呢?

小杨:我知道你和领导的关系不错,能不能帮着说说好话。

小王:你周边都问过了吗?我试着帮你问问,手续是需要办好的,三天后你准时到位还掉就可以了。

我先去沟通一下,

【若干天 后,物料成功,归还时候。】

小杨:谢谢小王,这个部分给我们帮了不小的忙,我们一起吃个便饭吧!

反馈回应:大家刚才讨论很热烈,谢谢大家的分享,看到大家把“三有求助法”进行落地操作,让小杨在这个把目前看起来很有局限的事情上,有评估计,也有自己努力,结束还有感谢,把小王放入自己的协作网络中来。相信大家都学到了求助的关键步骤。

学完了这个拆页,即使你已经知道了“求助”的重要性,并且知道了“三有求助法”去落实自己的求助行动,但由于没有形成习惯,我们还没有办法做到“行云流水”。所以,事后复盘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把这个拆页学以致用。

接下来,给大家留一个课后作业:请大家在未来一周内,留心自己需要求助的场景,当时你有用到“三有求助法”去梳理并发出求助吗,把事情经过记录下来。如果没有,尝试用“三有求助法”改一改。

作业要求:

1. 按“三有求助法”来进行求助场景下,沟通预案的书写。

2. 下周日前通过微信把尝试的过程及结果发给我。【礼物?】

非常感谢大家。

周日前提交的学习案例如下:

【剑英的学习案例:

“三有”求助法(有评估、有努力、有感谢)

为了避暑,上学期放假时让学生们把五六十盆多肉搬进教学楼的走廊边上,但大部分死了,剩下的空盆需要开学前清理好,学生不在,靠自己一个人,那搬进搬出得多少趟?我想求助清洁工阿姨帮忙,平时遇见清洁工阿姨,我都会主动打招呼,我也知道陈师傅(学校专门修理的师傅)地方有一辆拉车。早上去上班,又遇见阿姨正在打扫,我就上去问:“阿姨,我想请你帮个忙。我今天要开会,没有时间清理这些花盆,陈师傅地方有一辆拉车,我去借来给你,你帮忙把这些花盆搬到顶楼的空地,可以吗?”阿姨很热情地答应了:“好的,袁老师,我这里干完,我会去搬。”我忙说谢谢,然后连忙递上包里带着的一包零食:“阿姨、这是我旅游带回的小特产,给你尝尝”。然后我把还没死的几盆花整理到一边,其余的花盆后来阿姨都帮我搬到指定地方了。

下午遇见阿姨,我又说了声“阿姨,今天太感谢你了!”

反馈:

1️⃣有评估。阿姨在精力和职责范围内都可以启动!

2️⃣有努力。借了推车,考虑到了对方的难处。

3️⃣有感谢。口头感谢,小礼物准备。

阿姨想必也是爱花之人!乐得成人之美!

剑英主动求助,把阿姨纳入自己的协助系统!】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儿了。

求助是一种重要的沟通能力,愿大家通过求助三有法(有评估、有努力、有感谢),提升自己调动和整合资源的能力。“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会更愿意再帮助你一次。”是的,每发起一次求助,就是把更多人拉进自己的协作网络,当然也有机会团结更多人。

让我们一起,通过沟通,鼓舞别人,扩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