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各位好,我是婉君,欢迎来到我的拆书家2-4练武场。我的三个标签是:从事养老行业的年轻人,目前负责居家养老、家庭照护板块的工作;同时我还是一名终身学习实践者以及未来的培训师。
【分组】
本次拆书总时长为50-60分钟,总共拆解2个片段。为了让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我们将分成2组进行~
【主题介绍】
那么今天拆解的主题是:让长者远离抑郁症的两大法宝。
【图书介绍】
技能点——F特征:
今天拆解的片段均选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其作者是两位国际著名的亲子沟通专家——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
技能点——A优势:
这本书自1980年出版后,陆陆续续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在全球传播。相较于同类书籍,这本书的案例贴切生活,并且采用卡通插画的形式体现,每个技巧都非常生动,每个人拿到这本书都能立马知道怎么应用。
技能点——B利益: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长者得抑郁症,甚至走上自杀的不归路呢?那是因为长者往往容易被冷落、被懈怠、不被需要,久而久之精神心灵得不到抚慰,就会抑郁。
(B1)这本书虽然是讲如何教育孩子的,但关于怎么引导长者合作、如何夸奖长者等,仍然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技巧,而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这些技巧的操作说明和实施案例。
(B2)在长者做得不够好、不配合时,通过与长者增强合作,唤起长者被需要、被看见的心理需求;
在长者做得好时,赞扬和鼓励长者,能够让长者有价值感和存在感。
【两个片段的联系】
这样双管齐下,才能让长者心态保持积极正向,从而让长者远离抑郁症。
【学习目标】
咱们今天的学习目标就是跟随我完成从增强与长者的合作和赞扬鼓励长者两大方面的RIA现场学习后,我们能够掌握“引导合作”和“描述性赞赏”两个沟通法宝。
【衔接】
好,那接下来呢,我们进入第一个片段的学习。
【第一个片段的学习目标】
通过这个拆页,在长者做得不够好时,我们能够单个或多个配合使用“引导合作”的5个小技巧,引导长者与我们合作。
请大家看完后举手示意一下哦。
片段来源:《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R】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五个技巧
1.描述: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
2.提示。
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4.说出你的感受。
5.写便条。
【衔接】好,看到大家基本上都看完了。
【WHAT】
这个片段很简单地告诉了我们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5个技巧。对于长者群体,这个方法同样适用。
【WHY】
(一般情况)
通常情况下,如果长者家出现一些不当的行为,我们很容易以不耐烦、谩骂、嫌弃等的负面态度对待他们,让他们改正。
比如长者家老是去听信保健品的讲解、总是躺在家里刷抖音饭也不吃等等情况。
(反面案例)
就比如我奶奶,她非常沉迷看《七十二家房客》,每天饭点必看的。很多时候午餐时间,她总是因为看电视忘记吃饭,然后看完发现已经到了下午就随便吃点饼干等我们晚上回去吃晚餐了。
我看到都会很生气,会跟她说:“奶奶,你怎么老看电视看到这么入迷,老不吃午饭,身体更加不好了,就不能吃了饭再看吗?”
每次说完奶奶就很生气郁闷,跟我们斗气,想看电视又担心被骂,老吵着要回老家自己住。
(不这么做的坏处)
像这样,如果长者长期被嫌弃、责骂、不理解,就很容易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没价值了,被大家嫌弃、不理解,从而越来越怀疑自己。
长此以往就会导致长者出现低自尊的状态,心情低落久了就很容易激发抑郁症。
【HOW】
那要怎么做,能够增强我们与长者之间的合作呢?片段为我们提供了5个技巧。注意是5个技巧,不是5个步骤哦。
技巧一:描述事实。和长者描述一下事件发生的事实。 这里要注意不要去评价。比如长者每天饭后都要吃降压药,突然有一天忘记了。描述事实就是告诉长者:“奶奶,午餐后忘记吃药了”。
技巧二:给点提示。当你希望长者更清楚你的意思,可以给长者一些提示。比如你可以和奶奶说;“奶奶,你可以挑一个闹钟,每次闹钟响就知道是时候该吃药了”。
技巧三:说一个词。比如:“奶奶,降压药”,简单说一个词就可以让长者知道你说的什么意思。
技巧四:表达感受。表达自己的感受,让长者更加明白自己的心情。比如可以和奶奶说:“奶奶,我很着急,因为你已经多次出现忘记吃药的情况了,我好担心呀。”
技巧五:写备忘录。如果无法及时地跟长者沟通,有条件的可以给长者写个备忘录贴在他们能够看到的地方。提醒他们要做的事情。
(反面案例变正面案例)
要是时光可以回到过去,我再一次遇到奶奶因为看电视忘记按时吃午餐的情况,我就可以尝试使用以上几种技巧引导奶奶与我配合。
比如:
1.(描述事实)奶奶,今天看电视太入迷忘记按时吃午饭了;
2.(给点提示)奶奶,经常不按时吃饭对胃不好哦,可以吃了饭再看;
3.(说一个词)奶奶,到点吃饭啦;
4.(表达感受)奶奶,昨天刚和你说咯你又没吃午餐,再这样我生气哦;
5.写备忘录贴在电视上:奶奶,记得吃午餐。
【可能的异议】
1. 每个技巧是否需要一次性全部使用?
答:有的长者可能眼睛不好或者不识字,写了备忘录也没用对吧。所以刚刚提到的5个技巧,每个技巧可以单独一个或多个配合来灵活使用。
2.你可能会疑惑,跟长者有必要这么交流吗?
答:长者慢慢步入老年生活后,各项机能减退,很容易因为年长而被区别对待深陷自卑和怀疑,和小孩子一样也是弱势群体,我们在沟通上也是非常需要技巧和耐心来引导的。
【WHERE】
(适用场景)
以上技巧更适用于与我们关系比较亲密的长者,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等等,当长者出现一些不当的行为,比如对他自身身心健康不利的,也可以是对其他人产生影响导致矛盾引发,进而让长者产生情绪低落、抑郁自闭等的行为。
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些技巧引导长者配合我们修正行为,既能够尊重长者,也能表达我们的想法。
(不适用场景)
而有些长者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比如晚上九点睡觉,第二天四五点起床看电视的,或者遇到我们并不太熟悉长者时,我不太提倡大家使用这些技巧,避免出现不理解对方而产生分歧的情况。
【A1显像提问】
好哒,那么接下来呢,请大家回顾一下,在过去三个月内,你发现长者出现不当的行为后,你用暴力的沟通方式沟通无效,致使长者出现情绪低落、小心翼翼的情况的经历。
(这种不当的行为可以是对他自身身心健康不利的,也可以是对其他人产生影响导致矛盾引发,进而让长者产生情绪低落、抑郁自闭等的行为。)
比方说长者大晚上不睡觉总是刷短视频的,你骂了他,他哼哼唧唧很不开心;
长者总是太担心一些事情,你说他想多了,他郁郁寡欢不肯出门的;
还有长者去听保健品讲座,你骂了他,让他感到不被理解等经历。
请大家花2分钟回顾一下相关经历,包括时间、地点,长者做了什么,你说了什么,最后长者感受如何。
待会儿请小伙伴分享一下。
来,看来大家都想到了相关的案例,每组请一位小伙伴分享。可以参照这个思路来分享:
时间:
地点:
长者做了什么事情:
他说了什么:
他的感受如何:
【记录学习者的案例】
学习者A:
时间:近半个月
地点:在家里
长者做了什么事情:我妈是广西人,在佛山水土不服容易上火,她自己又比较喜欢吃饼干、花生等这些比较香的东西,上班比较忙,她上火咳嗽就要带她去医院,要请假,小孩子也小,我就很生气,我就说:你吃那么多上火的东西,到时候我没空带你去看医生
他说了什么:啥都不能吃,那就啥乐趣
他的感受如何:不高兴
好的,非常感谢小伙伴们的分享。
【两个片段之间的联系】
在刚刚的拆页,我们学习了在长者做得不好时,我们如何以尊重、理解的心态引导长者配合我们。
同样的,当长者做得好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要毫不吝啬地赞扬他们,鼓励他们呢,让他们有存在感与价值观呢?
【第二个片段的学习目标】
接下来,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学习掌握“描述性赞赏”的沟通方式,在长者得好时,能够以此方式来赞扬和鼓励长者。
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阅读第二个拆页,读完后与我示意一下。
片段来源:《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R】有效赞赏孩子的方法
我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实践这个理论的经历。我四岁的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手里拿着一张纸,上面是些铅笔涂鸦,放在我眼前,问:“画得好吗?”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非常好!”但是又马上意识到:不行,我得描述。
我开始纳闷:怎么去描述一张孩子的涂鸦呢?
我说:“你画了一个圈,一个圈,又一个圈……一个拐弯,一个拐弯,又一个拐弯……点,点,点……线、线、线!”
“咿”他狂点头。
我说:“你怎么会想到要这么画?”
他想了一会儿,“因为我是个艺术家!”
我心想:“这真是个历史性进步。成人描述之后,孩子真的就会赞赏他们自己。”
【WHAT】
好滴,看到大家都读完了。“画了一个圈,一个圈,又一个圈”,这就是描述性赞赏——将赞赏的内容描述出来,并反问对方如何是做到。这样就能够让对方感到被认同,自信心爆棚、价值感满满,更愿意敞开心扉一起交流下去。
【意译案例】
拆页中是对于小孩子的案例,下面我分享一个我与长者的案例,让小伙伴更加理解针对老年群体我们如何应用这个技巧。
平常我们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非常多文艺活动,比如唱粤曲的、唱红歌、画国画、写书法等活动。有一个叔叔书法写得特别漂亮,他写好一首诗拿过来给我看,问我:“婉君,我这个字体写得好不好看呀?”
我第一反应就是:“特别好看!”叔叔满怀期待的神情一下子垮了。我见状赶忙想起我不能那么敷衍,得描述一下哪里好看呀。
我寻思书法这东西我也不太懂,怎么描述好呢?
于是我就说:“叔叔,我发现今天写的这个字体和昨天的好像不太一样耶,让我看看。这里的笔画小一点,这个一撇没有那个开,这边的一捺好悠长。”
叔叔一边听一边点点头。
我就说:“叔叔,你怎么可以写得这么好呀?”
这时叔叔可得劲儿了,拉着我去到他座位让我看其他作品,他说他是一个书法家,一边说一边还掏出他的名片告诉我,要是想看他的作品可以去名片上的地址找他。还跟我分享以前他学了什么字体,参加了什么活动等等……
那天我们估计聊了至少半小时。因为我有事处理才不得已结束了这场对话。我发现当我用描述性赞赏的技巧赞赏他,他就可以滔滔不绝地肯定他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HOW】
说了那么多,我们到底要怎样才能有效地赞赏长者呢?我把描述性赞赏这个技巧归纳为3个步骤:
第一步:察觉第一反应。通常我们第一反应就是就是顺着对方的话说一句“好棒”、“挺好的”、“好看”等等比较笼统的词。因此我们要察觉自己的第一反应,意识到这样赞赏还不够。
第二步:描述具体细节。根据当下的场景描述具体的细节去赞扬。比方说刚刚那个叔叔的例子是一手书法字体,案例中是一张涂鸦画。就可以针对书法字体和涂鸦画进一步描述你发现了什么。
第三步:提问如何做到。描述完细节后,需要引导对方告诉我们更多的信息,这时我们就可以问对方:你是如何做到这件事的。比如案例中的提问“你怎么会想到要这么画?”“你怎么可以写得这么好呀?”等等。这样就可以激发对方思考自身,从而更加肯定自己,让自己感到被看见,唤起内心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可能的异议】
1. 以上总共三个步骤,大家想一下,这三个步骤一定要过一遍吗?
答:第一步察觉第一反应,有些人很容易就能察觉到,有些人则需要花一点时间慢慢适应。等我们将三步法用熟练了,自然直接就进行第二步描述具体细节了。
2. 在第三步提问了如何做到之后,长者就说“就这样写就行了”等等回答得模棱两可甚至不回答了,怎么办呢?
答:其实如果长者有这样的反应,一般是没有怎么思考过这个问题,或者他当下想不出要怎么跟你讲比较好。这时我们不妨给他一些时间,让他思考一下。在此期间如果你不想冷场,你可以让他教一下你怎么做,教着教着就慢慢说出来他的思路了。
【WHERE】
这个方法其实应用非常广泛,不单单家里的长者可以运用,我们在外面遇到真诚主动跟你分享,希望得到你的赞扬和认可的长者时,都可以采用这个方法。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遇到让你感觉有恶意的长者跟你分享,你可以避而远之。
【A3场景设计】
好哒,刚刚我们学习了描述性赞赏的三个步骤,现在我们就要实操一下咯~下面请大家根据以下演练场景,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
演练场景:
时间:周六晚上九点
地点:家中
人物:李奶奶和他的孙子小王
背景介绍:周六晚上九点,李奶奶在广场跳完广场舞回到家,看到孙子小王在看电视。李奶奶掏出手机给小王看了刚舞友帮她拍的跳舞视频。
小王看到视频里李奶奶跟着节奏跳得有模有样,不仅能跟上音乐旋律,身体特别协调,而且看起来舞步非常轻盈。
起初李奶奶开始学舞蹈的时候,老师说她根本不是学习的料,动作僵硬无比,但好在李奶奶热爱跳舞,她没有特殊情况时每天都坚持去学习,基本功都学习一年的时间,因此她跳得非常漂亮。
因此小王对李奶奶刮目相看,他很想有效地表达对李奶奶的赞赏。
角色扮演的要求:
扮演人物:李奶奶、小王
要点:小王要用到刚所学的描述性赞赏的三个步骤来表扬李奶奶。首先李奶奶询问小王的看法,小王察觉到第一反应,于是进行具体描述,句式可以参考:我发现……
然后李奶奶表示认同并感到高兴,小王则追问其如何做到,句式可以参考:你怎么做到……
接下来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在组进行角色扮演,等下邀请一组伙伴分享。
【记录学习者的分享】
学习者A(李奶奶):小王,你看我今天晚上跳舞,跳得怎么样(拿着视频给小王看)?
学习者B(小王):哎呀奶奶,你这个视频跳的舞实在是太棒啦(察觉第一反应),我觉得你跳舞的节奏真的是有模有样,而且跟音乐的节拍配合得很好,整个身体也非常协调,看起来很轻盈很飘逸的感觉(描述具体细节)。
学习者A(李奶奶):小王, 我觉得你也很有跳舞的底子,这么会观察。
学习者B(小王):你这个是怎么做到的呀?(提问如何做到)
学习者A(李奶奶):哎呀,你真要问我咋那么做到,我就得说说我前面一年的努力了。我学基本功都学了一年,刚开始学基本功老师还不信任我呢,但是现在你看我跳得不错吧!
好的,非常感谢两位小伙伴的热情分享,小王具体详细地描述了对李奶奶刮目相看的原因,并且通过引导提问的方式让李奶奶肯定自己在舞蹈的付出和改变~非常感谢两位小伙伴~
【A2分步催化-场景】
好滴~那刚刚我们进行了角色扮演,现在,轮到大家发挥咯~接下来请大家想一下,在未来的一个月内,身边的长者有可能会因为什么,让我们想去好好地赞赏一番的呢?
请按照刚刚演练的场景,写出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发生了什么事情,对方到底做了什么让你想赞赏他呢?
比如爷爷做了一道特别美味的菜;比如奶奶学了一项新技能,又比如爸爸妈妈学会了一支华尔兹等等。
请大家花2分钟想一下,我们只需要描述可能出现的场景,暂时不需要如何赞赏的步骤。
好滴,时间到~我们有请小伙伴分享。
【记录学习者的便签】
学习者C:刚好昨天晚上跟我妈妈打了个电话,她也在老家,她在家里刚好收拾房子,在菜园种了一片菜地。我估计这个菜园在一个月内会有果实,她一定会因为果实得到的欣喜来跟我分享,她到那个时候一定会想我赞扬她。
学习者D:未来一个月如果回去老家的话,我在家里会想起我妈妈可能会做一些拿手菜,我可能会想着去赞扬她。
好滴,非常感谢小伙伴的分享+复述场景。
【A2分步催化-应用】
经过刚刚的环节,相信大家都想到了在未来一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场景。那么现在,这个场景立马就要发生了,你会如何通过描述性赞赏三个步骤来表扬他们呢?
接下来请大家花4分钟的时间,把整个表扬的场景和对话记下来,待会我请小伙伴分享。
我们可以代入一下,假设现在菜园的果子已经结果实了,你看到了很兴奋,想表扬一下他们,你会怎么做呢?或者想象一下,等下你立马就能吃到妈妈做的拿手菜了,你会怎么赞扬他们呢?
【记录学习者的分享】
老师:回家的时候,你就可以看到他妈妈做的菜很好吃很好吃,你没有学习这个技巧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学习者E:你这个菜做的很好吃啊(察觉第一反应)。
老师:那刚才我们学习描述性赞赏,第一反应“很好吃”“特别好看”等等其实不够的, 那我们要具体描述细节,怎么好吃法?我们可以告诉妈妈,怎么怎么好吃法,可以描述一下,想象一下她做了什么菜。一般来说你回家,她会做什么菜呢
学习者E:土豆烧肉吧。
老师:嗯嗯,土豆烧肉,那你可以具体描述一下,怎么好吃法呢?是不是盐放得很到位,油放得很到位呢?土豆炖的很烂等等都是很好的细节。
学习者E:土豆烧肉放的油很适量,土豆切得很大块,肉也切得大块,烧出来的味道就非常好吃很入味(描述具体细节)。
老师:有时候你是很想问她怎么做到的,很想赞扬她,认可她。认可她你就会去提问,妈妈你是怎么做到的呀。你想一下,如果换成是你,你会怎么问她,引导她说出来。
学习者E:她会说先放油,再烧肉,再放土豆,然后炖多少分钟。
老师:那一般想她回答,要怎么问她呢?可能就是很简单一句:妈妈,你是怎么做到的呀?
学习者E:嗯嗯。
好的,非常感谢小伙伴的分享,掌声送给小伙伴,第一次参加活动。
【记录学习者的分享】
如果说,下一个场景是菜园子结果实了,是你妈妈种的,你会怎么去利用描述性赞赏去表达她。
学习者F:她自己挖了一块地种菜,她觉得自己种的菜比外面买的要新鲜好吃一些。我每次都觉得我妈种得挺好的。
老师:那你第一反应是怎样的?
学习者F:我第一反应就是觉得我妈挺辛苦的,妈妈种的菜挺好的,但是怎么去描述,就是觉得觉得我妈种的菜比外面买的要新鲜一些,也没有打农药啊之类的,就是安全一些吧。
老师:那如果说妈妈就站在你的面前,你会如何描述这些细节呢?
学习者F:我觉得我妈种的菜的颜色挺好的,比外面买的菜要好看一些。
老师:挺好的,可以今天晚上回去跟妈妈描述妈妈种的菜叶色各方面比外面的都很好。
好的, 谢谢~看得出这位小伙伴已经将描述性赞赏三步法运用得得心应手了。
总结:
好滴,我们今天通过两个片段,具体地去学习了两个方法:一个是引导合作的五个技巧,一个是描述性赞赏三步走。那引导合作的五个技巧是技巧,不是步骤,所以我们可以单个或多个搭配灵活运用的。那描述性赞赏,我们在场的刚测试过,其实第一反应是那么几个字,很敷衍。很好看,很好吃,怎么样,其实这样子还不够,我们具体要描述细节,提问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那其实一整套从他们做得好的时候去赞扬他,从他们做得不好的时候去引导跟他合作,这样子双管齐下,才能让长者的心态更加向上,更加开放,那这样子的话就可以远离抑郁,安享晚年。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啦,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