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
Hello,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拆书帮宁波幸福虚度分舵的线上定级活动。
我先作下简单的自我介绍。
我是飛刀拿鐵,坐标浙江宁波,
我的三个标签是财务工作人员、读书会创立者、拆书家。
财务工作人员是我的专业和职业;读书会创立者是说我在浙江宁波创立了一家纯公益、无组织、无经费但运营快3年的读书会,叫静城不服书,成为我们当地董秘、财务总监圈内一个终身学习的平台;关于拆书家是说我希望成为一名拆书家,希望成为一名学习促进者,我现在正在走向拆书家升级的路上。
今天的两个片段都是来自《正面管教》,这两个片段是递进关系。
当与孩子发生冲突时,可以使用“积极暂停”,快速调整自己的情绪,再进行友好沟通;沟通时可运用“赢得合作”,引导孩子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分组 】
今天是周末,参加定级活动的人比较少,后面的讨论和演绎环节我们就按分成一组来讨论和演绎。
【图书介绍 】
今天分享的内容来自于《正面管教》这本书。
我用三个词对这本书作一个介绍:特征、优势、利益。
1、 F特征(Feature)
这本书的作者——简•尼尔森,是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
这本书主要讲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
2、A优势(Advantage)
本书是一本非常经典的家庭教育类实用的书籍,被誉为管教孩子的黄金法则。
豆瓣评分8.8分,本书被翻译成16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600万册,在畅销育儿图书排行榜中,《正面管教》的销量排位第1;
这本书与其它教育类书籍不同点在于它不仅有丰富的理论,还有实用的方法,而且还非常用心地提供了52个小工具可以用于日常实操。
3、B利益(Benefit)
你有没有遇到过亲子关系冲突的情况?这本书可以帮你化解与孩子的矛盾。
你有没有遇到过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这本书可以让你帮助孩子调整情绪。
你有没有遇到过孩子犯错,你担心对孩子管得太严怕破坏亲子关系,管得太松又怕孩子娇纵?这本书可以既不放纵也不严厉惩罚,帮助孩子认识并改正错误。
我们接下来看一段原文片段,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看完的同学在屏幕上打个111,提示一下我。也可以提前截个图或拍个照,方便等会查看。
【学习目标】
在完成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可以在发生亲子关系冲突时,使用“积极暂停”,自己先做出暂停的表率,然后引导对方做出暂停的行为。
片段来源——《正面管教》的P123页
【R 阅读原书拆页】“积极暂停”
教孩子使用“积极的暂停”或者“重新振作起来的时间”的一个好办法,就是你要把它用于你自己。父母们可以把一本自己最喜欢的幽默书放在卫生间的抽屉里,需要时就到卫生间里待几分钟,以便重新振作起来。
在一个教室里,“再振作”区是一个装饰成热带海岛的教室一角(被称为“夏威夷”)。孩子们可以先去“夏威夷”待几分钟重新振作起来。老师并不经常去那里,但她的抽屉里放了一棵充气棕榈树,当她需要去“夏威夷”时,她就会把棕榈树拿出来放在自己的桌子上。学生们就会知道,当老师在“夏威夷”时,他们应该给老师一会儿时间,以便让她平静下来并日再次振作起来。
【导语】我看有不少同学都打111,我想大家基本都看完了。没读完的也没有关系,下面请听我拆解。
why 为什么?
【一般人的做法】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有情绪和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时候。但很多父母认为,在有情绪时也要解决问题。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就是父母对孩子大吼大叫,训斥责备,甚至大打出手或者是冷处理。
也有父母和孩子之间,带着情绪谁也不理谁。情绪最激动的时候,父母也许会说许多讽刺,挖苦打击孩子的话的情形。
另外,很多父母天然地认为想让孩子做的更好首先得让他感觉很糟糕,认为孩子只有受到惩罚,感觉糟糕,才能长记性、做得更好。比如面壁思过或罚站等,我们可以称之为消极暂停。
【一般做法的坏处】
有一种理论,人的情绪处理系统到21岁左右才能够基本成熟。因此孩子们的情绪更容易波动,更容易走极端。一个人在情绪高涨的时候,不适合解决任何问题,所以从情绪高涨到能够舒缓下来,再到开始思考解决方案需要一个过程。
在亲子关系中,不良情绪下的处理方法往往会让父母无形之中伤害了孩子。出现的事情不但没有处理好,反而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对孩子而言,他们在感受到威胁时无法学习任何积极的事情,他们只能或战或逃,或者吓呆——表现为叛逆或情感退缩。所以,当孩子们处于消极暂停时,他们可能会想:“下次我不会让你抓住了。”又或者是“我迟早有一天会讨回公道的。”又或者更糟糕的是让孩子有了“我很差劲”的感觉。
对父母而言,事后想想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也是异常的懊恼和后悔,内心充满了自责。因此,有的家长会给孩子道歉,让步,甚至用一些物质上的满足来降低自己内心的愧疚感。这样的做法恰恰又让孩子抓到了软肋,因此下次出现类似的事情孩子还会如此,没有丝毫的改善。这时候之前的情境又会重新上演.....
【积极暂停的好处】
所以当有情绪和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时候,特别是孩子感觉失望、沮丧、难过时,父母千万不要急于处理问题,先用类似“积极暂停”这样的方法让双方的情绪冷静。然后站在孩子立场,认可孩子的感受、情绪,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关心,打开心门,对你敞开心扉,这才是走进孩子内心最好的办法。
一旦我们能理性运用大脑,很多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因为大部分时候,我们只是为了自己的情绪感受在争辩,而不是就事论事。给自己和孩子一个冷静期,过后再来处理问题,才是真正的解决问题。
【反面例子】
我们来看我自己身上的例子。
今年上半年,儿子高一班主任给我发短信,说因儿子违反规定带手机到学校,手机在上课期间发出铃声。因为带手机到学校事件已经是第二次发生了,学校决定给予通报批评,并暂时保管手机直到高三毕业。
我一看信息就炸了,在儿子放学回来后,直接上去质问。于是和儿子的战争就爆发了,我指责儿子辜负了我的信任,还批评儿子愚蠢。
最后的结果是儿子用力关上门,自己生闷气。我在客厅气得直发狂。
How :那么,应该怎么用呢?【细化原文行动步骤】
现在回到“积极的暂停”,今天为大家分享的““积极暂停”四步法,就可以很好的应对类似于亲子冲突方面的问题。那么,应该如何操作呢?
第一步:夏威夷共识
让孩子明白规则,才能做好心理准备。
在使用积极的暂停之前,要和孩子谈谈它的好处,要将冷静期的价值,以及要在大家都在冷静时解决冲突的重要性告诉孩子。目的是让孩子们拥认为夏威夷是一个有助于他们感觉好起来的地方,而不是他们被迫反思的地方。
比如可以这样说:“有时候我们会生气,这是很正常的。这时候我们需要一点儿时间来冷静下来。咱们来搞一个这样的地方吧。不是惩罚你的地方,而是一个你喜欢的地方,你在那儿能冷静下来,能感觉更好。通常人们感觉更好时,才能做得更好。”
第二步:布置夏威夷
家长自己先布置一个暂停角,比如原文中说的:把一本自己最喜欢的幽默书放在卫生间的抽屉里,需要时就到卫生间里待几分钟。在进行暂停时,可以在门口放一个明显的标志(如果挂一个玩具小熊),让孩子知道你需要时间冷静。这样,家长可以成为孩子的示范以及冲突时的表率。
然后和孩子一起布置孩子的暂停角。如果孩子年纪大一点,可以让他自己去布置这个暂停角,因为这是他的专属空间(我们以“夏威夷”代替称呼这个专属空间)。我们可以建议孩子放一些让他们感觉更好的东西,如枕头、玩偶、音乐、书本等等。如果孩子还小,我们就跟孩子一起动手制作属于他们自己的积极暂停角。
让孩子为自己的夏威夷起一个名字,比如冷静乐园、快乐角、亚马逊森林、海底城堡等等,名字可以尽情地畅想。给予积极休息区不同的名字可以帮助消除惩罚性叫停带来的消极情绪。
第三步:引导夏威夷
引导你的孩子“自己选择”去他的夏威夷,而不是被要求过去。孩子有权利选择去或者不去,什么时候去,父母不能“送”孩子去,但可以邀请孩子尝试。
这个引导,很大部分是从家长自己开始暂停开始。当家长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可以主动跟孩子说“妈妈现在很生气,需要去积极暂停角待一会儿,我会在那里慢慢冷静下来,然后再跟你好好说话,我一会儿就回来。”父母的行为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当孩子感觉到积极暂停角发生在父母身上的作用,以及带给自己的是更好的“待遇”,他也会去积极地使用。
事实上,父母的积极地暂停不光是对父母的,对孩子也有用。如果当孩子不愿意自己去夏威夷调整情绪的时候,父母去做了,对孩子来说也是积极地暂停。
第四步:夏威夷之后
当双方的情绪都稳定了,可以心平气和的沟通了,如果问题还在,就可以坐下来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了。但千万不要在孩子从夏威夷一出来就问诸如“你想清楚了吧”, “你可以冷静了吧”这样的问题,这无异于在快要煮熟的米饭上洒一瓢冷水。
【反例变正例】
那如果回到刚才我和儿子的手机事件,使用“积极暂停“的方法,我可以这么做:
提前和儿子谈谈如果大家都比较生气时,找个冷静暂停角,都冷静一下。(第一步)
让儿子自己去布置这个冷静暂停角,并命名。(第二步)
然后,在冲突当时,我可以这么说:
儿子,我们在现在都不理智,情绪很激动,不适合处理问题。你想去“夏威夷”呆一会吗?我想自己去阳台上呆一会,等我们心情好起来,我们再来讨论手机的问题好吗?(第三步)
然后我就会主动离开,自己会去阳台看会书或听听音乐,等到我情绪平复了再出来,与心情也已经好转的儿子一起坐下来关注于如何处理手机的问题。(第四步)
当然,我们是假设回到刚才我和儿子发生手机事件时,家里这时应该已经有了“夏威夷”,所以我就只需要用后面2步就可以了。我们也不建议在有亲子冲突时再去做第一步和第二步,这显然不现实。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无法在那样的环境下做到第一步和第二步。
【预防异议】
可能有些人会说,让孩子去他们的“夏威夷”是不是错过教育他们机会了?也许孩子在“夏威夷”里面乐不思蜀,高兴着呢。
在这,我们先要改变自已的一个观点:孩子只有感觉好了,才能做得更好。
我们让孩子去“夏威夷”不是为了让孩子享受,当然也不是去遭受痛苦,而是让孩子重新振作起来。这样孩子才能从情绪脑转向理性脑,恢复平静,然后反思自己的行为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也有人会认为这是在奖励不良行为,放过孩子。其实,这是向孩子示范一种尊重地处理自己情绪的方法。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大家好!
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有了一个“积极暂停”大概的印象。但就像拆书法说的,学习要拆为己用。一个知识不和自己发生关联,终究不是自己的。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
所以,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一下环节:学习者拆为己用,又叫激活经验。
【指令】
接下来我们想想最近一周或一个月,让你在亲子沟通时做不到情绪控制或者爆发冲突的场景。
比如:
孩子看电视看好几个小时;
孩子做作业做到三更半夜;
孩子死活要报某个培训班,但去了几次,上课并不积极;
……
给大家1分钟时间,先自己思考下,一会儿邀请小伙伴来作分享。
注意啊:大家只需要分享过往的经历,不用分享怎么去解决。1分钟后我们请小伙伴来分享! 咱们可以一边思考,一边写在纸上,方便于待会的分享……
好,时间到,我看娟子和潘琴在示意要分享。我们先有请娟子分享,然后再请潘琴分享,每人分享时间1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娟子:
大家好,我们家儿子现在是一年级。现在他做作业,据老师在学校里面反馈:他写字比较慢,有时候还会比较磨蹭。在写作业的时候,人家可能7:30都写好作业了,他可能有时候就会弄到8:30。然后可能还有老师会布置的其他作业,比如说还有跳绳、阅读等。每天要弄到9:30,然后洗好脸,刷好牙就会弄到十点,有时候十点半。
我有时候很崩溃。想他晚上那么晚睡,早上又要那么早起?那睡眠不足,对孩子不好,那我们心里都很着急,这个时候心里真的很崩溃。
潘琴 :
我来分享一下,我跟亲子之间的最近发生的事情。比如说今天就发生了。
今天 我在家里加班工作,他在我旁边帮他写作业。然后作业写完了之后给他玩会手机。当然给他规定了时间:30分钟,他也答应了。那往往他在玩手机的时候,对时间没有概念。到了设置的30分钟,跟他沟通,我说“孩子时间到了,你玩手机时间可以停了”。他说“我再玩一会”。结果是一个小时就过去了。那个时候我就情绪爆发了,我就对他大吼:“我的手机还给我”。然后我就跟他说:”你再这样下去,我们俩之间没法沟通了,因为我们之间承诺好的事情,你看看现在已经三倍四倍的时间了”。关于他玩手机超时就这件事情,我很恼火。
飞刀拿铁
Ok,这两个场景好像都很常见,做作业 和玩手机的事情都确实是最容易引起亲子冲突的事情了。
【A1+】(反思加工)
接下来我们进入【A1+】环节。,进入一个反思的环节。
刚才我们娟子和潘琴包括大家都想到了在亲子沟通时做不到情绪控制或者爆发冲突的场景。现在如果让你乘坐时光机再回到过去的那个场景,请你用刚才学习的内容,设想一下你会根据“积极暂停”如何去设计这次沟通的步骤呢?
大家可以花1-2分钟写在纸上,只写下关键字就好。接下来我想邀请一位伙伴给大家进行一个分享,时间为2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娟子 :
我先来我来先说一下。
我们其实要做一个积极暂停的话,我们先要达成一个共识:如果生气了,那我们说我们先要暂停一下,我会给他讲讲积极暂停的好处,这是第一步。
那我们先布置一个积极暂停区。他可以选择比如说他喜欢的窗帘旁边落里面,他可能得他在那边会比较好受。我可能会选择在我自己房间里面的那个靠窗的一个沙发上。那我觉得在这个位置,听听一点音乐、刷个手机可能让自己情绪先平复一下,这是第二步。
碰到刚才这种事情,我自己发火忍受不住的时候,那就跟他讲:“我好像感觉到有点情绪了,那要不这样子,妈妈先去我的夏威夷脚去思考一下,你也来思考一下。我们待会来解决我们作业问题,我们一起来想一起如何 早一点完成作业的计划,这是第三步。
最后到第四步了,那就是我们两个人情绪都比较平复的时候,我们坐在餐桌,我们两个人就可以商量一下:比如说我们几点钟到几点钟?几点钟到几点钟写那写作的作业,然后规定好时间规钉钉好时间,他可以坐一会休息一会,然后争取在写的作业,争取在饭后一个小时之内就把它完成。第二个,我们。那些阅读的我们可以比如说放在那个睡前。那先洗脸刷牙,然后先把跳绳这些先把它完成再。大概在9:30的时候,那我们就可以睡觉这样子,这是第四步。
飞刀拿铁 :
Ok,谢谢娟子。
因为我们的题目是假设回用时光机回到当时,但是从这个角度来说,你说第一步跟第二步是最好是在平时做,而不是在冲突做。重复做的,这是做不完的,
然后关于第一步夏威夷共识就是提了一句,没详细进行和孩子进行讨论。我们可以在我们跟小孩子在布置之前,先跟他讲我们这个冷静角是用来我们双方冷静的,不是用来惩罚你的。然后我们找一个我们喜欢待的地方,一起来布置和命名。用行动告诉孩子这个地方是用来冷静的,而不是罚站的。这样会让让孩子感到这是一个美好的地方,感觉会更好。
娟子 :
对。
【过渡词】
现在我们来看第二个拆页:“赢得合作”。
当冲突或问题出现时,先利用第一个拆页“积极暂停”平息彼此的情绪,然后再运用第二个拆页“赢得合作”,能够先试着理解他们的感受、同情他们的“遭遇”,再去表达你的感受想法,以及共同解决问题。
所以,“赢得合作”是“积极暂停”的递进,有机补充。
【学习目标】
完成第二个片段的学习后,学习者在与孩子/家长相处的过程中发生一些负面情绪冲突时,能够运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启发孩子/家长共同解决问题。
【阅读原书拆页】
我们接下来看一段原文片段,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看完的同学在屏幕上打个111,提示一下我。也可以提前截个图或拍个照,方便等会查看。
片段来源——《正面管教》的P27页
主题:赢得合作
马丁内斯太太与我们分享了她下面个经历。她的女儿琳达放学回到家,抱怨老师在全班面前朝她吼叫。马丁内斯太太双手权腰,以一种指责的口气问道:"哼,你做了些什么?"
琳达垂下眼帘,生气地回应道:"我什么也没做。"
马丁内斯太太说:"得了吧,老师才不会无缘无故地吼学生呢。你到底做了些什么?"
琳达阴着脸颓丧地坐在了沙发上,怒视着妈妈。马丁内斯太太继续以指责的口吻说道:"那么,你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琳达怒气冲冲地回答道:"没什么可做的。"
这时,马丁内斯太太想到了"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她深吸一口气,换了一种态度,以一种友善的语气说道:"我敢肯定老师当着其他人的面吼你,你觉得非常丢脸。"(第一步,表达理解。)
琳达抬起头来,有些狐疑地望着妈妈。马丁内斯太太接着说:"我记得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算术考试,我站起来削铅笔,老师就当着全班的面吼了我。我觉得又丢脸又生气。"(第二步,表达出同情,而不是宽恕——并且告诉孩子自己也有类似经历。)
琳达这时感兴趣了。"真的?"她说,"我不过是向别人借支铅笔。我当然认为老师为这么点小事吼我很不公平。"
马丁内斯太太说:"嗯,我很理解你肯定会那么想。你看能不能想一个什么办法,免得以后自己再这么难堪?"(第四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第三步在这个例子中没有必要。)
琳达回答道:"我想我可以多准备几只铅笔,这样就不用找别人借了。"
马丁内斯太太说:"这听上去像是个好主意。"
why 为什么?
这个片段讲的是,在亲子关系中,通过表达理解、共情、感受,最后达成共识的这四个步骤,来逐步营造相互尊重的氛围,使孩子愿意与父母共同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般做法的坏处】
当我们心烦意乱或变得不理智的时候,是不太能关注于如何解决问题的。这时唯一的选择是“接着对抗”或者“临阵脱逃”。对抗会让事态进一步恶化,孩子会很委屈,也可能会愤怒,造成情绪失控,跟你对着吵,从而破坏亲子关系;逃避则是不正视问题,忽视问题,无论选择上面哪种方法,都不有助于解决问题。
另外,如果家长无视孩子的问题,孩子会觉得没有安全感,思考解决问题的角度也不全面,也有可能会凭着当时的感觉去做,从而走弯路,受到伤害。
【为什么要“赢得合作”】
而学会了“赢得合作”这个方法,则可以让孩子与家长的沟通中回归理性,和家长一起关注如何去解决问题,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How :那么,“赢得合作”应该怎么用呢?
第一步: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要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并且跟孩子核实我们的理解是对的。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会变得有深度、有层次。这时候,跟孩子核实我们的理解是否正确就更加重要。
例如,我们可以这样说:“今天看到你有点不开心,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第二步:表达同情,而不是宽恕。
表达对孩子感受的同情和理解,但对孩子的行为不宽恕妥协,清楚、诚恳、坚定地表达界限。我们要知道,同情并不表示我们认同孩子的行为,或者允许孩子无限制突破我们的界限。
这一步中,我们如果能够坦诚地告诉孩子自己过去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比较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通过这个方法,可以让父母与孩子之间能够达到一种交流的状态。
例如,我们可以这样表达:“宝贝,妈妈对于你现在的遭遇,深深的有体会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啊,也经历过跟你现在一样的经历,所以我很能体会你现在的感受。”
第三步: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有了前面两个步骤,这时候孩子基本就愿意听下去。因此,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我们的感受。让他们了解你的想法。通过表达自己的感受,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原来你也有过这样的情况,双方就更好的进入“你理解我,我理解你”的一个状态。
例如,我们可以说:“我看到你很不开心,妈妈也很难过。”
注意,本着“求同存异”的态度,不要过于啰嗦,不要强迫孩子接受我们的想法。
第四步:引导思考。
最后,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帮孩子解决问题,可以引导孩子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我们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议与孩子达成共识。
如果直接告诉孩子方法,孩子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主动思考问题,就算是解决了当下的问题,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他可能还是茫然的。
【意译案例】
原文片段的案例是从外国人的视角来写的。现在我们一说起亲子教育,就说“不教母慈子孝,一教鸡飞狗跳”。那接下来给大家讲一个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关于孩子写作业的故事:
一天,我下班回家辅导一年级的娃写作业。娃写了10多分钟就开始各种小动作多多,一会戳橡皮擦,一会要吃东西,我生气地说:“你这作业写还是不写,不写爸爸就去休息了。”
娃瘪着个嘴不情不愿地说:“写。”
然后我以一种指责的口气问道:“那你应该怎么做?”
娃垂下眼帘,闷闷地回应道:“我不知道。”
我继续以大嗓门说道:“什么叫不知道?”
看上去,娃有些生气了,声音青脆地回答道:“不知道怎么做。”
这时,我想到了简•尼尔森《正面管教》中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我深吸一口气,换了一种态度,以一种温柔的语气说道:“我知道当你对不会做的题目,其实是非常难受的。”(第一步,表达理解。)
娃低头不说话。
我接着说:“我记得爸爸刚上三年级的时候,有一道数学题爸爸不会做,爷爷就当着全家人的面吼了爸爸。我觉得又丢脸又生气。”(第二步,表达出同情,而不是宽恕——并且告诉孩子自己也有类似经历。)
娃这时感兴趣了。“真的吗?”娃说,“我是有些题目的字不认识,所以我才做不下去。”
我说:“原来这样,这会爸爸能理解你为什么会拖延,为什么会在做作业时东看看西看看了。”(第三步,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你看能不能想一个什么办法,下次不这样了?”(第四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娃回答道:“爸爸,如果我再看不懂题目,我可以问你,这样就不会惹你生气了。”
我说:“ 这听起来真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哦。”
【A3】 促动参与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导语】下面,请大家看看下面的场景:
场景1:某天妈妈下班回家,儿子大宝(8岁)在哭。
经询问,妈妈看到儿子大宝(8岁)推了一把小女儿囡囡(2岁),导致囡囡摔到在地上,哇哇大哭。于是,爸爸骂了一痛大宝。
面对哭哭啼啼的儿子大宝,妈妈想到了《正面管教》中“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想尝试用“赢得合作”引导儿子大宝共同解决问题。
接下来,是妈妈和儿子大宝的对话……
两个人一组,一个人扮演妈妈一个人扮演儿子大宝。
现在给大家1-2分钟,思考一下如何运用“赢得合作”四步骤来设计一下沟通中的表达内容。
请注意:大家沟通中并不需要严格“赢得合作”四步骤来表达,可以自由、随意发挥。
但是在演练完后,请扮演双方对照“赢得合作”四步骤,来分享下沟通前的设计,以及沟通后的反思、总结。
好,时间到了,我们看看哪一组主动来演练一下。
演练时间3分钟,现在开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娟子(扮演妈妈):
宝贝。怎么。你一定很伤心吧!
波尔(扮儿子大宝):
我很伤心。
娟子(扮演妈妈):
我知道你肯定是不是故意推了妹妹的肯定是不小心的。那被人误解,被爸爸误解肯定是很伤心。
娟子(扮演妈妈):
以前。妈妈小的时候也被也有被外婆误解的时候,因为。家里的一个水杯不是我打碎的。外婆一定要说是我打碎的,那时候我也可伤心了。
波尔(扮儿子大宝):
是吗?
娟子(扮演妈妈):
是的啊。所以我现在看到你很不开心,妈妈其实也很难过。
波尔(扮儿子大宝):
娟子(扮演妈妈):
真的吗?
对。那我们现在那我们想想跟妹妹在玩的时候小心一点。让妹妹不受伤害,因为她毕竟这么小,需要我们的保护。您觉得有什么你觉得有什么办法吗?
波尔(扮儿子大宝):
那那以后我走路的时候要注意。注意看一下妹妹不要伤到她。
娟子(扮演妈妈):
我看我听着就是一个不错的主意,那我们下次就这样子做。
娟子(扮演妈妈):
可以吗。
波尔(扮儿子大宝):
可以的。
娟子(扮演妈妈):
谢谢宝宝,你真棒。
飞刀拿铁:
谢谢娟子跟波尔!
飞刀拿铁:
娟子跟波尔的演绎基本上把我们“赢得合作”四步骤都演绎出来了。
首先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并且跟孩子核实我们的理解是对的。
接下来也用了自己三岁自己的妈妈(外婆)误会的一个事情,通过告诉孩子自己过去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比较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让父母与孩子之间能够达到一种交流的状态。
然后妈妈告诉大宝妈妈自己的感受,让大宝了解妈妈的想法。通过表达妈妈的感受,引起大宝的好奇心,原来妈妈也有过这样的情况,妈妈和大宝双方就更好的进入“你理解我,我理解你”的一个状态。
最后妈妈也引导了孩子进行思考了一个解决方法的问题。
这上一个相当完整的演绎。
再次谢谢娟子跟波尔!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可以帮大家熟练的运用到生活中,请大家设想一下 ,未来的一周或一个月中,你可能会遇到的需要与你的孩子在哪些场景可能会用到“赢得合作”四步骤。
比如:
孩子看电视看好几个小时;
孩子做作业做到三更半夜;
孩子死活要报某个培训班,但去了几次,上课并不积极;
……
将场景记录在便签上,用 “赢得合作”四步骤设想来完成你沟通过程。
给大家1-2分钟时间准备,之后进行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波尔:
那现在放暑假了,小朋友们放暑假了,关于早餐的问题挺让我上头的。因为小朋友有可能不按时吃早饭,我可能会用到今天所学的这四个步骤来进行和他沟通。
飞刀拿铁:
OK,理解。如果突破一下之前 的要求,按我们的要求要用四个步骤去设想如何沟通,你能设想一下吗?
波尔:
那刚才这个问题我其实有思考过。那就按照刚才的方法,我会先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并且跟孩子核实我们的理解是对的。。
波尔:
然后会生孩子说,孩子我小时候和你一样放暑假的时候。也不会太想吃早饭。让他先产生共鸣。
然后他可能就会问是这样子的吗?
然后我说是。你觉得如果你是外婆,你会怎么样想一个办法让我吃早饭?
波尔:
让他自己想出一个办法来。
波尔:
他可能会说,比方说早饭会做的花样多一些,然后他爱吃什么那样子讲出来,那我就会。他同意办法来进行。早餐花样多一点,让他按时吃早饭。
飞刀拿铁:
或者,他跟你说头天晚上跟你做好约定:明天吃什么,比如吃包子吃粥。然后第二对,孩子会更积极主动一点。
波尔:
对,是的。
飞刀拿铁
Ok非常好。
波尔的分享包括了 “赢得合作”这四个步骤。
我们请傅平老师做一个分享。
傅平:
我有个场景是这样的,当我回到家的时候,推开门就发现老婆非常的生气,对着儿子在指责,而且儿子就的哭,是因为儿子又把牛奶倒翻在沙发上。已经倒翻了很多次。
像这种场景,那我可能是需要去跟孩子沟通,以后不要把牛奶再倒翻在沙发上。
飞刀拿铁:
那也如果突破一下之前的要求,按我们的要求要用“赢得合作”四个步骤去设想如何沟通,你能设想一下吗?
傅平:
那我一开始肯定先走到孩子身边。我肯定他肯定哭了,已经被妈妈都已经指责跟批评了。我跟你先跟他说是不是被妈妈骂了之后,你觉得是不是很委屈。我先问他:你是不是故意的。
然后第二步,我会我小时候也经常这样,也同样经常被 妈妈骂。说那我说同情,我说那不小心倒班,或者我会先询问他是不是有意还是无意的,然后接下来在。
傅平:
第三步,我可能会说“我看到你很不开心,爸爸也很难过。”
告诉孩子我的感受?表达我的感受。这一步该怎么回答?
飞刀拿铁:
前面是可以讲一下,比如说我也。小时候也有这样的事情,他可能会好奇,我知道你这个时候会很难受,你可能是什么样的情况。谁碰到这个情况都问他说我也觉得我也理解诸如此类的引起他对因为。首先你有同样的经历,他会好奇,你有感受,他会觉得。我的心里总算有人理解了。
傅平:
那我最后一步,我会帮他想是否是后面如何去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或者以后不要拿牛奶在沙发上玩,或者是我们喝的时候就在去坐到餐桌边上倒杯子去喝。比如这样的方法。
飞刀拿铁 :
确实是,孩子比较小的话,实在想不出解决办法来,我们可以自己做一个建议。然后看他能不能就让他来接受我们的方案?
好谢谢波尔老师和傅平老师!都很优秀,都不但想到以后可能用得到“赢得合作”四个步骤的场景,还突破了我们的之前的要求,然后用“赢得合作”四个步骤就讲出沟通设想了。
谢谢您们!
【结束语】
最后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学习的两个片段“积极暂停”和“赢得合作”是递进关系。“赢得合作”的前提条件是双方都需要处于一个冷静平和的情绪状态。
当冲突发生的时候,先处理情绪再来处理问题,人只有在感觉好起来的时候,才能够达成合作并解决问题。“积极暂停”是可以使双方情绪都稳定的方法,情绪稳定后,通过“赢得合作” ”帮助孩子看清楚问题,理清思路,从而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两种方法相辅相成,也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独立使用。
用好暂停和合作,让孩子与我们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亲子关系。我带你看世界的精彩,你负责活出美好,我是你世界的领路人,你是自己世界的主人。
同时,用好暂停和合作,这也是家长走向成熟,走向自由的关键一步。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带给大家有所启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