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休息法》 所属活动: 你是否遇到过明明什么都没干,却感觉好累的情形? 你是否有明明多睡了好几个钟,但上班一样困得不行? 本次过级和大家分享我们为什么会疲劳,如何才能更高效地休息。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你是否遇到过明明什么都没干,却感觉好累的情形? 你是否有明明多睡了好几个钟,但上班一样困得不行? 本次过级和大家分享我们为什么会疲劳,如何才能更高效地休息。

开场:

开场

现在正式开始我的过级分享,用时大概在25-30分钟左右。

我今天的主题是“5日休息计划”,是一个关于如何高效休息的方法。

今天的内容分为5个部分,分别是:

1、图书介绍;

2、阅读原书拆页;

3、拆书家讲解引导;

4、学习者拆为己用(又叫激活经验)。在这个环节,我们会进行一个讨论的环节,请几位朋友每个人花1-2分钟谈谈你曾经的经历。

5、规划应用(又叫反思加工)。在这个环节,也需要几位朋友思考一下,如何应用今天所学到的内容。

好了,那我们正式开始过级环节,下面我们来对选择拆页的图书做一个介绍。

学习目标

通过今天分享学习,学习者能够在放假期间,根据“5日休息计划”的要点,来作一个假期休息安排。

图书介绍

今天分享的内容来自于《高效休息法》这本书,这本书副标题是《世界精英这样放松大脑》。

我用三个关键词对这本书作一个介绍:特征、优势、利益。

1、F特征(Feature)

本书作者久贺谷亮,毕业于耶鲁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系,在美国及日本一共有25年临床医生经验。

本书通过从大脑精神学科的角度分析,宣导以正念来释放压力,使我们的大脑获得更科学、高效的休息,从而提高我们的专注和效率。

特别是书尾部分收录了美国精神科医生推荐的“五日休息法”,就是本书理念一种具体的实践,也是我们今天选择拆解的片段。

2、A优势(Advantage)

本书一出版即蝉联数月亚马逊畅销榜榜单Top1。

Google、Facebook、思科等企业积极引进。

一向挑剔的日本读者甚至打出了4.1分(满分5分)。

3、B利益(Benefit)

本书很好的解释了明明什么都没干,却感觉好累的原因。用通俗易懂、生动地告诉我们人为什么会疲劳,如何才能更高效地休息。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我们接下先看一段原文片段,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看完的同学在屏幕上打个888,提示一下我。也可以提前截个图或拍个照,方便等会查看。

本片段摘自《高效休息法》(音频体验版)P127

主题: 5日休息计划

无论是独居,还是和家人、伴侣同住,都可以使用这份为期5天的休息计划。请作为过年期间或暑假等假期中的参考。以下指南仅供“参考”。不必画地为牢地制造“必须如此”的条条框框,不要被计划束缚。

是否有些意气用事地认为一定要沉浸于休憩之中呢?其实,反而是“不休息也可以”的意识,才能让人得到深层的休息。

[每天要做的事]

l 外出晒太阳

l 接触森林和大海等自然环境(当如初见一般持以好奇之心)

l 泡个热水澡

l 做伸展运动或是瑜伽这种较为温和的运动

l 不要接触数码设备,尤其是社交网络

[前一天的准备]

换开或关模式的仪式

以音乐或香薰为大脑建立条件反射机制(Conditioning)。另外,推荐进入休息模式之前去理发。给予一定的信号,大脑会意外地听话而单纯地开始进入“休息模式。

②整理日常生活

把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尽数落于纸面,而后同笔记本电脑或智能手机一起置于抽屉之中。这同样是给大脑传达的信号。

家改造成非日常生活的空间

较快的方法就是在室内或庭院中搭建露营用的简易帐篷。想象自己在森林或小河畔的意象导引疗法(Guided Imagery)也对大脑效果显著。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导语】我看有不少同学都打888,我想大家基本都看完了。我们来开始下一个环节:拆书家讲解引导。

下面我来给大家拆解一下这个原文片段。这个片段主要给我们介绍了如何通过5日休息计划,让我们得到深层次的休息。

why 为什么?

先问问题大家,大家在平时,有没有下面的各种情况。如果有以面的其中一个情形的,请在屏幕上打一个111,如果有两个,请在屏幕上打一个222,依次类推广,有6个,就打个666。

1. 在假期,处于休假状态的你,即使是在放空、发呆,却感觉越休息越累;

2. 周末打一天游戏,虽然玩得爽,过后却很累;

3. 去爬山、打球、健身,明明是健康的方式,却并没有感到身心舒畅......

4. 一天下来,我并没有做什么,还是觉得很累;

5. 好不容易熬到睡觉时间,躺在床上却东想想西想想,搞得常常失眠。好不容易睡着了,睡眠质量其实也不怎么好。整个人疲惫不堪,非常难受。

6. 无论怎么睡,第二天精神状态还是疲惫,感觉没有休息好。

我看了不少同学打了333、444,555,甚至也有人打了666。看来这种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这是为什么呢?

【一般人的做法】这是因为,我们常常觉得 休息=让身体休息”。因此当我们深感疲惫时,往往会选择睡个好觉、轻松度假来放松身体。因此,很多人天然觉得刷刷短视频、什么也不干就是一种休息。

当然,让身体获得休息确实很重要。但是,有些疲劳无法因此而减轻,这就是大脑疲劳。

【一般做法的坏处】这是在为,大脑疲劳和身体疲劳有着根本性的差异。我们的大脑只有1.3kg左右,占全身重量的2%,但是它消耗的能量却占到了全身能量消耗的20%。

而这些能量绝大部分(60-80%)又都消耗在了所谓的“DMN”结构上。DMN结构就像汽车“自动驾驶模式”,就算不操作,汽车依旧还在行驶,依旧在耗费大量能量。

所以,我们平时在即使看上去什么也没干,在放空、在发呆、在睡觉,低速运转的大脑仍然会消耗掉60%甚至80%的大脑能量,使得大脑疲劳在不知不觉中不断累积。这样一来,如果光是靠身体休息,是不能缓解大脑的疲劳的。

而没有一个高效的休息,会不断累积大脑的疲劳。长期以往,造成压力、焦虑,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抑郁等心理疾病,身体健康也会出现问题。

其实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很常见,以我为例子来说:下午接近下班时相对早上,会更容易情绪波动;晚上在辅导孩子的作业也更容易发怒,其实是因为我的大脑过度疲劳所导致的。

【反面例子】

注意力涣散、无精打采、焦躁不安等都是大脑疲劳的征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意识始终关注着过去和未来,就是不关注“现在”。当这种情况成为习惯时,便很容易造成大脑疲劳。

我记得我有好几个周末都是这样:因为平时上班比较累,周末就不想动。有时真的是一却也不动,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彻底的葛优躺,刷刷手机、看看电视。以为这样的日子会很轻松。

但是,两天的周末一晃就过去了,周一上班时却感觉好累,这两天甚至比平时上班时还累。

How :那么,应该怎么用“5日休息计划”呢?【反例变正例】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是否就没有办法了呢?当然不是,通过学习今天的“5日休息计划”,我们可以这样做的:

第一步:切换休息模式。比如提前准备一套休闲、轻松的服装,或者理个发、冲个澡,再或者用音乐或香薰给大脑传达一个开始休息的信号。作用在于明确区分工作模式和休息模式。

第二步:将工作放进抽屉。将笔记本电脑或智能手机等办公设备藏起来,这是一种心理剥离,给大脑再次传达一个开始休息的信号。

在非工作时间那些还携带智能手机或者其他设备的人,或者那些在度假的时候还要和办公室保持联络的人压力更大,工作和家庭的矛盾往往更严重。

第三步:换一个环境。制造出一种新鲜感,如果可以出去走走或者旅游那再好不过,如果不能出去走走、或没有旅游的计划,那么在家里搭建一个露营用的简易帐篷也是一种快捷的方法。

再实在没有条件做这一步,也可以发挥想象力,想象自己就在森林旁或小溪旁。

第四步:每天做一些让大脑放松的事。比如:

l 外出晒晒太阳

l 接触森林和大海等自然环境:多接触非人工的产物,有助促进从日常或工作模式中解放;

l 泡个热水澡

l 做伸展运动或是瑜伽这种较为温和的运动

l 特别提示:不要接触数码设备,尤其是社交网络

J以上步骤的原理在于,通过5日休息计划,尝试着把专注于过去及未来的意识放在“现在”。5日休息计划是一种正念的具体操作,是为大脑做一个伸展运动。

Where: 边界

那么,“5日休息计划”应该用在什么情况下,或者不适合用在什么情况下呢?

首先,原文片段也提示我们了:以上的步骤指南仅供“参考”。不必画地为牢地制造“必须如此”的条条框框,不要被计划束缚。上面步骤和细节是可以灵活调整,更多的是一种休息的理念。

然后,上面的步骤其实不仅仅适用假期,如果你在生活中有遇睡不好、易怒、压力过大等都可以试试这些方法来缓解。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学习,你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休息方法,让你的大脑获得休息!记得要坚持实践!

最后,“创造性的休息”,也能让我们得到深层的休息。

创造性的休息是指,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之外,我们花时间去做那些我们感兴趣的事情,比如看电影、听音乐、读书、绘画、写作等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让我们从繁忙的生活中解脱出来,同时也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灵感。在书中,作者提到,爱因斯坦在思考相对论的时候,常常会去弹钢琴和拉小提琴,这些创造性的休息帮助他放松身心,激发他的灵感和创造力,最终促成了他的相对论理论。所以,不用想当然地认为一定要沉浸于休息之中才能休息。

正面例子

我在学了《高效休息法》中的“5日休息计划”后,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特意把电脑放在办公室,有意识得把看手机放进抽屉里,利用假期忙完一件一直想干的事情,反而让我有一种彻底放松的感觉。

这样的休息效果明显大幅度提升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激活经验(显像提问)

拆书家提问设计:

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有了一个高效休息以及“5日休息计划”大概的印象。但就像拆书法说的,学习要拆为己用。一个知识不和自己发生关联,终究不是自己的。

所以,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一下环节:学习者拆为己用,又叫激活经验。

相信大家都会有假期和业余时间,即使工作狂也有休息时间的嘛。不知道大家最近一次假期或周末是如何休息的?

【指令】

现在邀请几位朋友请来分享一下,在假期或业余时间如何进行休息和放松的,到底是:

是在家吃吃喝喝、追追剧、打打牌、玩玩游戏、享受人生呢?

还是外出旅游欣赏大好河山、见识风土人情去了?

或者去爬山、徒步、骑行户外活动;

或者去打篮球、踢足球体育运动?

还是在闹市中取一方宁静,自己喝茶看书?

又或者是都把时间放在带娃、打扫房间、洗晒被褥此类家务上了?

假期后是满血复活了?还是根本没什么变化?或者说,假期反而更加让你疲惫了?

现在开始,接下来有请1-2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假期是怎么度过的,休息地效果怎么样。

哪一位小伙伴愿意先给大家分享一下?

分享讨论的时间总共在4-6分钟左右。

学习者案例记录:

『惠』:

我一般在休息的时候就会是第一个选项:在家吃吃喝喝剧。当然我不喜欢打牌,我也不喜欢打游戏,主要是看电视剧。这也是非常大的一个困扰。然后我可以讲一下我做这件事情感受,就是看剧的时候还是蛮爽的,但是去后面看完剧之后就会比较的疲惫,然后会觉得自己浪费时间,对会有一种负累感。

这是我的分享。

傅平:

我是喜欢在假期的时候就是依然保持自己的状态。我是分两步的,一个是身就身体上的话,那我平时有健身的运动,我想让身体的放松,我会通过早上晨跑运动,早上晨跑可能会看状态好的话会。跑五公里状态一般的话可能会在户外走个4000到5000步差不多40分钟左右的时间。然后同时在户外走的时候,我会三间里面会去分享一些视频。记录一些自己的心意的想法。然后会放慢脚步去感受一下山里的。没有汽车的声音,只有鸟叫跟风的声音。对这是我让身体跟心理放松的,然后等到下午的时候或者晚上可能会进行阅读,因为我觉得还是要让心理有深度的思考。我觉得从这两方面走,我觉得会让自己生从生理和心理上有所放松。

波尔:

我过节的时候还是很喜欢在家里面养养花听听音乐,收拾一下家务,我感觉这样子的话很舒服。没有那么疲惫。但是小朋友经常就要出去玩,那比如说上个五一假期的时候,他一定要去东钱湖去骑自行车去。那因为人太多了,去的时候回来的时候就,光在路上堵车的时间反而比在那玩的时间还要长,这个事情就让我很焦虑。

我还是比较喜欢在家里面过节的时候养养花,收拾下家务,听听音乐。我认为这就是对我来说是最大的一个放松。还是不是太喜欢出去玩,这让我感觉会很累,不光累,还感觉到很焦虑。

叶开封:其实焦虑就是很大一种产生疲劳的一种原因。

波尔:对,你看他特别去东钱湖,我看这路那么近,但是来回光堵车的话可能就需要两个小时。距离很近,离我们家挺近,但是堵车的路上的时间就太长长了,每一次过完节假日都是这样子。

叶开封:出去旅游看样子是很累的一个事情。

叶开封:在家休息,放假的感觉怎么效果怎么样?

波尔:我就是按照我自己的方法,养养花喷喷水,心里面特别的喜悦,那看到花开放五颜六色的就感觉非常的放松。

叶开封:就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可以放松心身心。

叶开封 :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能沉浸下去的效果会更好一点。

A1+反思加工

拆书家提问设计:

好了,我们刚才几位朋友也作了一些分享,非常清晰,非常感谢他们!

我能看出来,三位分享者包括大家对度假方式还是有些遗憾的。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最后一个环节:规划应用,又叫反思加工。

那么,假设现在时间回到上一次假期前,你可以重新规划这个假期如何度过的。那么,请运用今天学到的“5日休息计划”知识点,你会怎么做呢?

接下来有哪位小伙伴愿意来分享一下。

我们用时4-6钟时间左右,现在开始!

学习者案例记录:

『惠』:

谢谢你,因为我觉得休息学会如何休息,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为如果说能我能够学会如何休息的话。是可以给我去做,就是其他做其他事情给我提供一种动力的。那么因为今天学习了你的操作步骤,第一步是切换休息的模式,那我就觉得可能在平时的时候我会去穿一些。在休息期间我会穿一些休闲的、非常舒服的装束,让我自己有这样一个仪式感,这是我的第一步。我肯定是会去采用我今天学习到的这个技能去应用到我的生活,因为我真心觉得我以前的休息方式实在是太让我疲惫了。

第二步是把工作放进抽屉。这一步我尽量做到我不去碰我的电脑和手机吧。虽然有点艰难,但我尝试一下。

第三个是换一个环境,因为我平时宅在家里会比较多,所以,确实是可以出去走走。因为我这边生活的环境,自然环境也挺好的,就是有这样一个先天的优势的。

然后最后,是做一些让大脑放松的事情。晒晒太阳,我会我可以去尝试。然后接触自然也是可以去做,然后去做瑜伽这样一些比较温和的运动,我觉得这些都可以去做一个尝试。我非常期待能够去做样做这样一个尝试,然后也期待有一个不一样的反馈,对谢谢!

傅平:

我刚才听完小慧老师的分享,就马上让我打开了思路。通过首先信号传递,那我也有时候因为工作或者一些事情没处理好,导致还在回想原来没有处理完的事情,导致自己会有点焦虑的。焦虑一旦在心里就放松不下来。假如是切换到休息模式的话,我觉得除了日常的一些运动的习惯以外,我觉得唯一就是让心理放松下来,就是解除焦虑这种状态,你能休息的更好。那我会想着我会单独找一个房间,在家里的另外一个房间空出来,里面就是什么东西都不放,就可能就放几根毯子,我会冥想。我觉得冥想15分钟20分钟,假如坐着还冥想不了就躺着冥想,然后放这种听音乐。有条件的可以用钵或者是乐器之类的跟让自己来心理信号传递。然后是将工作放在抽屉,那我会心理剥离、会暗示,首先就是把注意力放在当下。在大自然的会感受一下风,在家里就会就非常安静,会把注意力放在当下。

傅平

换一个环境制造新鲜感。我觉得户外找一个很安静的地方,什么事情都不能打扰到,手机开启飞行模式或者远离手机。

每天让自己大脑放松的一件事:冥想,或者是运动可以让自己身体放松,我觉得身体放松,心里慢慢的也会放松下来。

【结束语】

谢谢上面的小伙伴的分享!

今天我们共同分享学习了“5日休息计划”,分享学习了如何让大脑和身体放松,如何高效休息。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在今后的工作、生活的日子里,在节奏如此紧张,每个人都被催着往前跑的时候,让我们停下来,提醒我们要懂得关注自己,留给自己喘息的空间和机会。

让我们学会高效地休息,可以更好地积蓄能量,重新获得动力和充满活力的状态,让我们走得更远、更好。

以上是我今日分享,感谢大家的参与!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