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201场】养习惯懂学习,会沟通解冲突-城市之光第201场线下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区分观察和评论,化解沟通矛盾

开场:

<*技能点:拆书活动前,已发送《拆书预备表》给观察家,且内容填写准确、完整。*>

一、自我介绍(1分钟)

大家好!我是嘟噜。我是一名一级拆书家,加入拆书帮刚满一年,我目前从事的这一份工作也恰好刚满一年,也算是刚刚成为一个“老员工”。

二、书籍介绍(2分钟)

<事件场景>在工作中我发现,即使我自认为已经很谨慎,但是很多时候我都没意识到自己在“超暴力沟通”。比如说前一阵子,我的同事紧急情况下快速做出了一个方案,希望我帮忙给些反馈,我心里已经有了修改的想法,嘴上却忍不住脱口而出:“我觉得这个文件看起来很粗糙很混乱,让人一点都读不懂。”估计我的同事在心里已经吐槽我一万遍了:“就你好,就你不粗糙!”

<提问>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经历?以为自己说出口的话是苦口的一味良药,在别人听来却是激发矛盾的一把尖刀。

<影响>在与人的相处中,如果沟通方式过于随心所欲,就很容易造成一些误会和隔阂,长此以往一定会影响人际关系。

<解决>那么如何避免因语言产生隔阂?《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一定能帮到大家,今天请大家跟随我重点学习非暴力沟通表达“观察”。

<*选择图书是实用类图书。*>

<*学习者场景介绍法中,能够清晰辨别出聚焦于图书和学习主题的事件、提问、影响和解决4个步骤*>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学习后,现场能够有至少1位学习者,分享沟通过程中回应对方的时候,运用非暴力沟通表达观察3步法中的至少1个步骤去罗列客观事实,如具体的行为动作。

<*学习目标中包含学习者要完成行为的具体内容和完成程度,现场学习设计清晰,体现了该学习目标。*>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三、拆页RIA

那接下来就由我来带领大家拆解一下今天的片段:非暴力沟通表达观察。请大家阅读拆页片段,读完后请抬头示意我。

【R】阅读原文拆页(1分钟)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它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

在为一个小学提供咨询服务时,我对此有了深刻的体会。这个学校的教师和校长经常反映彼此很难沟通。于是,学区负责人请我协调双方的矛盾。我先和全体教师交谈,然后请校长来参加讨论。

会谈一开始,我就问:“校长的哪些行为不符合你们的需要?”“他是个大嘴巴。”有人马上回答。我的问题是想了解他们的观察——校长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而“大嘴巴”只是这位教师对校长的评价。

在我指出这一点后,第二位教师补充说:“我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校长的话太多了!”这仍是一个评论——评论校长话多还是话少。随后,第三位教师说:“他认为只有他的话有价值。”我解释说,推测别人想什么与观察他的行为并不是一回事。最后,第四位教师也表明了看法:“他希望所有的人都一直听他讲话。”当我说这也是猜测时,有两位教师脱口而出:“你的问题真难回答啊!”

接着,我们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一起列出了校长的具体行为。例如,在全体教员会议中,校长会讲他的童年和战时经历,有时导致会议超时20分钟。我问他们是否已向校长反映问题,他们说,他们试过,但从没有提及具体行为——例如校长在会议中回忆往事。最后,他们同意,在校长参加讨论时,指出这些行为。

与校长的会谈开始后,我很快就发现教师们一直在说的事情。不论讨论的主题是什么,校长总是插话:“这让我想到……”然后,他就开始讲他的童年和战时经历。我等着教师们说出他们的不快。然而,他们运用的不是非暴力沟通,而是无声的抗议。一些人滴溜溜转着眼睛;另一些人故意打着哈欠;还有个人直盯着手表。

我忍耐着这痛苦的场面,过了一会儿,我问道:“没有人有话要说吗?”接着是有些别扭的沉默。后来,在之前会谈中率先发言的那位教师鼓起勇气,冲着校长说:“你是个大嘴巴!”

可见,不受旧习惯束缚,学会区分观察和评论,并不容易。最后,教师们终于告诉校长,他在做哪些事时,他们会感到不安。校长听后抱怨说:“为什么从没有人提醒我呢?”他承认他有讲故事的习惯。然而,他接着就开始说与这个习惯有关的故事!这时,我提醒了他。会谈结束时,我们总结了几个办法。一旦教师们不想听校长回忆往事,就温和地提醒他

<*拆页内容未超过2页图书内页。*>

<*原书拆页【R】为why或者what的内容,或原书一个完整的案例。*>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重述知识点(5分钟)

这个片段是作者马歇尔博士协调教师和校长的矛盾,引导教师表达对校长的观察的案例。我们能感受到,即使接受了训练,不带评论的观察也是一项需要反复练习的能力。

<概念辨析>我们回到拆页中的重要概念:观察,非暴力沟通表达的观察是列出自己看到、听到或用其他感官感受到的客观存在的具体事件或行为,用温和的语言表述出来。

这其中有3个要素,分别是:1.看到、听到或感受到 2.具体事件或行为 3.温和表述。

接下来我们来做几个练习,看一看以下语句是不是非暴力沟通表达的观察,大家只需要判断是或者不是即可。

练习1:我看你一直不说话,你是生气了吧?

大家觉得这是观察吗?

这不是观察,前半句话表述的是看到的,后半句话则是猜想。

练习2:他迟到是惯犯了。

大家觉得这是观察吗?

这不是观察,因为对事件或行为的描述不够具体,如果具体描述,可以是:他本周有3天打卡晚了5分钟。

练习3:你这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总是这么粗心,别再粗心了!

大家觉得这是观察吗?

这不是观察,观察的提醒需要温和表述,可以将负面的词汇去掉,这么说:上次你的作业有10处错误,这次可以试试看降低到5处。

练习4:收到货品第三天,我看到我买的13个芒果中有4个长了硬币大小的霉斑,我拍了4个芒果的照片发过去了,

大家觉得这是观察吗?

这就是观察了,做到了3个要素:1.看到、听到或感受到 2.具体事件或行为 3.温和表述。

<*【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主动给出貌似相近或相反的概念,并辨析了易混淆概念之间细微差异,从而让学习者更清晰知识点的适用边界。*>

<how>从刚才我们举的例子中,相信大家已经能感受到超暴力沟通的杀伤力了。如何做到非暴力沟通的观察呢?有以下3个步骤:

1.列出我的观察动作,比如,我看到、我听到……

2.客观描述对方的具体行为,比如,你使用30分钟梳洗,做出门的准备。

3.语言温和地提醒对方,此处注意使用没有指向性的中性词汇,避免使用否定批判的词汇。

<*【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给出了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具体行动建议或具体步骤。*>

我们在生活中很多场景都可以用到非暴力沟通表达观察,回到我开场时的例子,给同事反馈时我脱口而出:“我觉得这个文件看起来很粗糙很混乱,让人一点都读不懂。”在学习非暴力沟通表达观察后,如果能回到当时的场景,我会这样说:“我看到你刚才发给我的给客户的方案,有两处重要的地方有前后不一致的情况,需要咱们再讨论一下,可以吗?”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应用(7分钟)

接下来,我们现场来做一个小练习,通过写故事的方式,在大脑中把今天学习的方法用一遍。

请大家设想一个自己未来一周或一个月内很有可能遇到的场景,编写一段小故事,设计至少两个的人物,体现出时间、地点、用对话的形式表现情节变化,其中部分对话要使用非暴力沟通表达观察的方法

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来编写剧本,3分钟后我请1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A2】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设计出一个包含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故事。*>

学习者分享:

五、结束语(1分钟)

<强调核心要点>最后总结一下,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非暴力沟通表达观察三步法,包括1.列出我的观察动作,2.客观描述对方的具体行为,3.语言温和地提醒对方。希望通过今天我们一起的学习,大家可以在未来沟通的场合中,有意识地不带评论地观察。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

总时长:20分钟

<*技能点:总时长没有少于15分钟,没有超过20分钟。*>

<*每个环节的时长分配符合本级训练概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