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区分“批评”和“说出需要”这两种提出主张的不同方式的结果。
【图书介绍】今天我所带拆的片段来自于《非暴力沟通》这本书, 作者是美国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事件)大家在生活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一类人,他们动不动就发脾气,经常对你说三道四,你没错还好,如果一旦你犯错,他们就会毫不留情的批评你甚至挖苦嘲讽你,或许他们的出发点是想让你改正缺点,(提问)但是我想问一问大家,如果听到一些嘲讽挖苦的话,你心里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
(影响)我总结一下大家刚才的反应,我们会气愤、羞愧,心里产生对对方负面的评价,也影响自己的心情,而从对方的角度来说,他本来是想指正你的不足,但是他的充满“暴力”的说话方式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造成了你们关系的紧张。
(解决)那如果我们能尝试使用本书提倡的“非暴力沟通”的方法,也就是用讲述观察、说出感受、表达需要、提出请求,这样四个步骤,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沟通。不仅能帮助我们去应对那些充满语言暴力的人,也能改善我们自己的沟通能力。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反应。
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不顺心时,我们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例如,如果孩子把外套放在沙发上,而没有挂在衣柜里,我们可能就会说他们是懒虫。如果同事没有听从我们的建议,我们也许会指责他们不负责任。
有一次我应邀调解南加州的一些农场主与工人的冲突,这些工人是外国移民,他们与农场主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争吵不断升级。会谈一开始我就提出两个问题:“你们双方各有什么需要?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你们希望对方做什么?”一位农场工人喊道:“他们是种族主义者!”而一位农场主嚷道:“他们不尊重法律和秩序!”很明显,他们都在指责对方,而没有表达自己的需要。
下面一些例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两种方式的区别:
【工作】
通过批评:“你做的公司海报竟然出现了拼写错误,怎么会这么粗心。”
说出需要:“公司的海报出现拼写错误观察),我很生气(感受)。因为我重视公司的形象(需要)。”
【亲子】
通过批评:“你总是不把饭吃完,妈妈太失望了。”
说出需要:“你没把饭吃完(观察),妈妈感到失望(感受)。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康成长(需要)。”
【解释自测题】
这个量表中,1、2题是关于批评的,如果得分比较高那么我们心里对批评这种方式是不怎么认同的。3、4题是关于非暴力沟通中说出感受和需要的,得分比较高说明我们已经有意无意在使用非暴力沟通了。第5题是看我们是否会经常去反思自己,是否会以一种开放接纳的方式去学习提升自己。OK,那接下来我们看到手中的片段,来进一步了解两者的区别。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想问一问大家,你觉得这个片段的重点或者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有哪位小伙伴愿意分享一下。
(恩,对刚才两位小伙伴都抓到了重点 // 恩,刚才的小伙伴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非常好,那么我接下来的拆解可能会和他有一点点的不同。)在我看来,这个片段说的是,当我们想提出自己的主张时,说出需要比使用批评会更有可能得到对方积极的反应。
在讲解之前,我想先把“需要”这个词跟大家解释一下。在非暴力沟通中有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我们今天的练习会涉及到前三个要素,当然重点就是“需要”。那接下来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观察和感受,重点讲讲需要。
“观察”就是说出你所看到的事实,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避免使用一些形容词或者频率词,比如“丑”“差劲”或者“经常”、“每次”;
“感受”就是你内心的感觉,比如受伤、害怕、喜悦、放松等等。
那么重点来了,我们怎么理解“需要”呢?需要就是导致你产生那些感觉背后的原因,比如片段中第一个范例,公司海报出错,你很生气,这是你的感受,导致你有这样感受的原因,也就是你的需要是重视公司的形象。我们常有的一些需要有:工作中,我们会重视尊重、平等、诚信、个人成长、公司形象;家庭中,我们渴望爱、安全、归属感、和谐等等。当然,这个分类不是很科学,而且也无法穷尽,但我们今天的目标也不是知道需要的所有内涵,而是能通过对比来区分不同的方式带来的后果。
【步骤】具体在运用当中,我们可以使用以下这三步:
1.观察:我看到/注意到……;2.感受:我感到……;3.需要:因为我渴望/重视/希望得到……
【例子】我再举个栗子大家可能会对此更加理解,我和我室友有一个约定,就是他每周背一篇新概念英语文章,我每周看一本书。如果谁没完成就请对方喝奶茶。这个事情我们已经做了一个多月了,但是上周,他在开始几天都没有行动,我就想提醒他继续背,我是这么说的:“你怎么又偷懒躺床上玩手机,你看你都几天没背了,还快下来背。”他没好气地回了句:“我想背就会背。”我们对话也就不了了之。正好上周我看的书是《非暴力沟通》,第二天我就按照书上的要求,和他这么说:“我看到你有四天没有背英语了,我有点担心,因为我很重视信守承诺。”然后他那天晚上,就趁我不在偷偷地背掉了,等我回来还跟我炫耀说:“你看,我已经背完了。”
在这个例子中,一开始我就是采用了批评的话,但遭到了他的反驳。我体会了自己在批评他偷懒的背后的需要是希望我们能信守承诺,于是我就直接说出了我的需要,也得到了他积极的回应。所以两种不同的沟通方式,有时候就会带来这样两种不同的结果。
【请大家自测】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接下来请大家看到自己手中的量表,花1分钟的时间做一下这个量表。
【A3促动参与】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那么刚才我们学习了说出需要表达主张的三个步骤,也对比了两种不同的沟通方式,接下来就到了我们的A3演练环节。大家用两种方式分别来做角色扮演,首先用批评的方式,再用说出需要的三步骤,我们来亲身体会一下不同方式的感觉。
>>场景一:在一次期末考试的考场上,你发现你一个很要好的朋友考试的时候作弊,差点被老师发现,而且一旦发现后果就可能是处分甚至退学,你希望他能改正,作为他的朋友你会怎么和他说?
>>场景二:你的丈夫每天工作强度比较大,一回到家就鞋子袜子随地扔,你忍了很久,你希望他能把鞋放到鞋架上,把袜子扔到专用的收集袋里,你会怎么和他说?
>>场景三:你的公司中有一位实习大学生,他经常抱怨自己在公司就是打杂的,学不到东西,对同事也是一脸怨气,对他浪费时间在抱怨上你觉得很可惜,作为他的上级,你希望他能多花时间向同事请教,你会怎么和他说?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拉人陪练】相信我们通过刚才的演练,对于批评和说出需要导致的两种不同后果已经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那接下来要给大家布置任务啦。我想请大家在这周内邀请你近期曾经批评过的人,可以是孩子/伴侣/朋友,询问他上次你在批评时他的内心感受,在当时的情景下使用我们今天讲的说出需要三步法,再问问他的感受。同他探讨这两种方式的差异和优劣,这样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
【案例记录】
有一位母亲,她的儿子出去玩很爱花钱买零食吃,上周六晚上她知道后严厉批评了他。这次A2她邀请了自己的儿子,询问了他的感受,小孩说自己买吃的被妈妈骂感觉特别委屈,不知道为什么挨骂。这位母亲尝试适用说出需要的三步:小虎,看到你和朋友出去玩把身上的20元全部花了买零食吃,妈妈感到很担心,因为那些零食虽然好吃但是不健康,妈妈很重视你的身体健康,如果你一下子戒不了我们可以慢慢来,下次你就买一包零食吃可以吗?用了这样的方式,孩子虽然不情愿,但没像之前那样大哭,而是认真听完了妈妈的话并点头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