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给孩子的五顶学习帽》 所属活动: 拆书帮长沙麓山分舵第541期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情绪暂停&找到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密码

开场:

亲爱的三位拆书帮观察家,各位爱学习的伙伴们,大家好!

我叫范月新。很荣幸有大家陪伴我冲刺3-3。我的三个标签分别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学习促进者,父母课讲师。(分组)

今天我拆解的主题是:积极情绪暂停、破解不良行为背后的密码。来自《给孩子的五顶学习帽》。

【事件场景】

超市里,孩子因为得不到想要的玩具,在地上打滚,旁边是大声训斥的家长。孩子可能还是没有得到玩具,家长也心烦意乱;

放假了,孩子拿着手机一玩就快一个小时,你火冒三丈,骂了他一顿,他还反驳,你们自己也一天到晚拿着手机,并摔门进了自己的房间;

晚上喊孩子写作业,孩子盯着作业本,拖拖拉拉,就是不动笔。家长催促,他就说“我不会,我真的想不出来。”家长血压蹭蹭往上升,孩子的成绩就是不见涨。

【提问】

你会不会也这样着急上火过?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无奈、不解,“我的孩子怎么就这样?”也总是免不了大吼大叫、威胁、批评孩子,可是脾气也发过了,孩子也哭过了,而行为习惯却并没有改善?

【影响】

于是我们常常调整,又常常爆发。情绪犹如坐上过山车。有一天发现不只是自己爱发脾气,孩子也如出一辙,急躁、愤怒、怀疑、攻击人。他们的学习成绩并没有上去,你发现自己越来越不懂孩子了,亲子关系越来越疏远。而且随着孩子年龄越大,你发现越来越管不了他们了。

【解决】

今天为大家拆解的图书叫《给孩子的五顶学习帽》,作者结合20多年家庭教育从业经验逐一分析自主学习的五大支撑力:学习内驱力、情绪自控力、习惯自控力、学习竞争力、学习抗逆力。同时提供了多个实用工具、互动练习,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让我们真正了解孩子,走上轻松愉快的育儿之路。

【逻辑关系】

今天选择的两个拆页,第一个是情绪暂停,第二个是破解不良行为背后的密码,遇到问题先冷静再处理,两个片段之间是承接关系。

【学习目标】

希望完成今天的现场学习后,在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而且双方出现对立冲突时,按下情绪暂停键,找到不良行为背后的目的,最终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假设你正因为孩子的不良行为而大发脾气,这时你的公司老板或者学校老师来电话沟通,你会怎么办?是不管不顾先发泄一通,还是调整语气礼貌对话?我想,后者应该是多数人的选择。所以,情绪表达其实是可收可放的。它既可以在接起电话的瞬间被巧妙隐藏,又可以在放下电话那刻重新得到释放。当家长因为孩子的一些表现产生不良情绪时,不妨先给自己一个积极的情绪暂停,选择其他渠道释放情绪,待自己感觉好起来之后,再来跟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1】

这个部分的学习目标是当家长因为孩子的一些表现产生不良情绪时,能按下情绪暂停键,冷静下来。

【WHY1】

当我们面对一个做出不良行为的孩子时,我们太容易陷入愤怒的圈套。可是吼叫、责罚的方式只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动不动就教训他的“敌人”,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亲子关系越走越远。

而当我们不带消极情绪与孩子沟通时,他的坏情绪会得到一定的缓解,也会不再故意与你对着干,而是更愿意说出内心的想法。

【互动】

阅读完了原文,我来问几个问题,看看大家对于原文的理解是怎么样的。

问题1:文中提到父母处理孩子问题之前,要做到什么?

回应:对,情绪暂停。

问题2:当我们生气愤怒时,暂停一下,让我们平复下情绪,这样是不是会更有利于后续解决问题呢?

回应:暂停一下,恢复了理智,才会好好沟通。

<概念与案例之间的折返>

那么究竟什么是“积极情绪暂停”呢?不以伤害对方为前提,从不良状态中停下,恢复平静和理智,让人感觉舒服和安全。这里有三个要点。第一个是不以伤害对方为前提;第二是从不良状态中停下,恢复平静和理智,第三是积极情绪暂停是让人感觉舒服和安全的。

<举例>:比如,晚上你在书房加班,孩子不听劝在一旁跑跳,你大吼“你再过来妈妈要生气了”并把他赶出了房间。这是积极暂停吗?

这不符合第一个要点,积极暂停是以不伤害他人感受为前提的。

<举例>:比如:开车回家的路上,兄妹俩吵了起来,你很生气。停下车,把两个人骂了一顿,发泄了情绪后,然后开始和他们讲道理。这是积极暂停吗?

这不是积极暂停,积极暂停不是发泄情绪。

<举例>:比如:面对提醒了几次,到了周日晚作业还是没完成的小朋友,你给了他一个狠狠的眼神,说了两句,提醒自己要冷静。回到房间,你自责、沮丧,感觉越来越糟糕。这是不是积极暂停?

这不是积极暂停,这是陷入了自责,而积极暂停是从不良状态中停下,恢复平静和理智。

<举例>:孩子出去参加考试,可是忘记带准考证了。你正要火冒三丈,指责一番。你觉察到了自己的怒火,于是深呼吸,你想到虽然ta忘记带准考证,但是生气是我自己的选择,你想办法冷静下来了,再和孩子商量解决办法。这是不是积极暂停?

是的,这是积极暂停。我们从不良状态中停下,保持冷静的头脑,不伤害对方,并且是让人感觉安全的。同时符合三个要点,这是一个积极情绪暂停。

<引出知识点的逻辑>

所以,父母在处理孩子的问题之前,要先学会情绪暂停。如果我们能先保持冷静的头脑,再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那么对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学习道路上的正向力量,他会在我们的帮助下走得更远。

How:情绪积极暂停具体怎么做呢?可参考以下步骤。

【举例1】

上个月的父母课上,一位家长和我分享了一次情绪爆发的经历。一天晚上,孩子本应该9点准时上床休息,可直到9点半,孩子仍然在房间里磨蹭,作业一项也没完成。这位妈妈既生气又担忧,生气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又担忧孩子休息不好,影响第二天上课。她几次三番地引导和催促孩子,可始终没有效果。终于,最后一丝耐心也被消磨殆尽,她冲到孩子面前,一把将桌子上的书本文具都推到地上,对孩子大吼:“既然不想写作业,那就别写了,都丢掉!”

很显然,这位妈妈是在用情绪爆发的方式来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停止拖拉行为。可结果往往是孩子感到委屈,问题也没有解决。所以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先开启情绪暂停模式。具体的做法是,你可以对孩子说:“妈妈现在很生气、很难过(察觉),但这是我自己的问题(归因)。我现在要去另一个房间冷静一下,我会在那里慢慢平静下来(处理)。等我心情好了再回来,我们再好好沟通,一起来讨论怎样才能更好地按时完成作业(安全感确认)。”

【预防异议】

有些小伙伴可能会说,很多时候根本冷静不下来。那么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什么地方能有助于我们冷静,做什么可以帮助你感受好起来。这是事先可以设定好的“情绪暂停角”,情绪暂停角不一定是某个地点,也可以是某个提示物,不过这需要我们不断去练习。

另外明明就是孩子的错,怎么能归因说是我自己的原因呢?我们要知道孩子行为和我们的行为和教养方式息息相关。产生负面情绪,不是孩子的问题,是我们做出的选择。

【明确适用边界】

这个片段中提到的积极暂停,是指有冲突时帮助父母恢复平静,其实这样的方法也可以用在孩子身上,帮助他们处理自己的消极情绪。此外亲密关系也是适用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应用1】

片段的分析就到这里,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下面我们来尝试运用,参考编写一个剧本,要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背景和经过、结果及双方的对话等。

请大家设想一下我们我们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需要使用到积极情绪暂停的方法呢?

比如给孩子约定好的时间,当你去执行时孩子耍赖、情绪激动,当你继续要求执行时,导致孩子情绪升级?

比如你在忙碌的时候,想让爱人搭把手,他却三心二意边打游戏边帮忙。你很生气的对他下要求,却不料越说越急,导致问题升级?

刚学了积极的情绪暂停的方法,你计划找个时间,比如今天下午回家就开始设计,先在内心思考如何刚才的四个步骤该怎么做:觉察、归因、处理、安全感确认。

然后在表格中写下你的剧本。

请大家自行思考1分钟,写剧本2-3分钟,写完后在小组内分享讨论2-3分钟。之后我将邀请1-2组小伙伴分享。

薛薛分享:

时间:本周末

地点:乡下家中

事件:发现妈妈在炎炎夏日又在屋外开垦了一片荒地

角色:我和妈妈

事件内容:我看到妈妈这么热的天开垦菜地,我火蹭蹭往上冒,生气她太不爱惜自己身体了,不会过日子。妈妈听到我的指责心里也一定不好受。我会用积极情绪暂停法,先让自己冷静下来。

薛薛:意识到自己生气了,这样的情绪也会让妈妈不舒服,还是先不要说话(觉察),并且这是我自己选择的情绪(归因)。我问

妈妈,“厨房有什么好吃的?”(处理)

妈妈:你去选,都归你。

薛薛:妈妈,我刚刚看你这么热的天又开垦菜地,差点又生气说你了。我吃了你做的好吃的,感觉好多了。我们一起聊聊这件事可以吗?(安全感确认)

妈妈:好,我听你说。

拆书家反馈:谢谢薛薛的分享,非常的学以致用,我们也被她的孝心感动。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学习目标2】

我们可以了解到孩子不良行为背后都有不同的目的,并且通过现场的练习,掌握破解行为密码的方法,解决亲子冲突间的冲突和挑战。

【A1】

接下来请伙伴们拿出刚发的自测题,激活过往经验并思考:当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你一般是怎么做的呢?自测量表一共5道题,每题1-6分,1分表示非常不符合,6分表示非常符合。测试的目的是帮助大家了解当自己在面对孩子不良行为时的应对情况,不是为了给大家贴标签,请放松心情,凭直觉答题。做完后计算总分,并举手示意,谢谢!

【解释量表题的意义】

分数20分以上的伙伴,恭喜你们,比较擅长破解孩子的行为密码。今天的学习也许能给你提供新视角,并帮助你迭代优化。

分数在10分-20分小伙伴,可能不太了解孩子不当行为背后的目的。今天的学习将能帮你提升。

10分以下的小伙伴,针对孩子的不当行为,会有比较大的困扰和挑战,今天的学习正好是你需要哦。

R原文片段:

孩子不会去做没有目的和回报的事情,他们的吵闹、对抗、叛逆好像是随机而起,但其实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很多家长不解,孩子写作业拖延,自己照着书本或者过来人的经验照搬方法时,却发现根本行不通,到底是方法不对,还是自己使用的方式不对呢?其实可能都不是。孩子写作业拖拉、磨蹭的表现看起来差不多,但是背后的原因和目的各不相同。孩子学习拖拉、磨蹭的行为,就像是冰山水面上的一角,而冰山水面下的主体部分,才是孩子真正的想法。家长们只有看懂了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才能找到破解孩子不当行为的密码。

阿德勒认为,孩子所有的不当行为,都是出于这4个目的:

• 寻求过度关注

• 寻求权利

• 报复

• 自暴自弃

当你找到一种方法,能够识别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的目的和想法时,你就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达到他们真正的目的,帮助孩子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然后,孩子的不当行为就会消失。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Y2】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我们只会看到面前这个孩子很强势,在试图挑衅,却忽略了他内心那些沮丧、脆弱的呼喊。孩子们有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他只能通过不断犯错来摸索怎样做才能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当我们能够透过孩子的不当行为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想法,并且能够满足孩子的需求时,我们会发现,孩子更容易拥有良好的情绪、稳定的性格状态,也就更能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他的自主学习中去。

而如果家长不能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孩子会没办法获得充分的价值感和归属感,长此以往也会缺乏信心和安全感。

【What2】

片段告诉我们孩子不良行为背后有他的真正需求,孩子的不当行为背后有4个目的。我们需要能够识别他们的错误行为背后的目的和想法。

【HOW2】

我们学了片段一,学会了积极情绪暂停,那么当我们冷静下来后,怎么破解他们的行为密码呢?

【WHERE2】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会发现不只是在家庭教育中,在学校里老师学会识别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的目的和想法也非常重要。不过3岁以下的小朋友还不适合。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微行动学习】


【1、明确问题】
1、组内分享场景刚才我们学习了如何识别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的目的和想法,大家对这些内容有没有想探讨的地方?比如过去有没有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你当时感觉到愤怒、着急、愧疚、无助···等情绪,你又用了什么样的方式,但是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场景催化)
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每个人都要分享哦,时间3分钟。然后每组选出1位代表给大家分享。

2.代表分享
好的,现在我们每组选一个代表来分享,每人用1分钟时间,简短介绍你想分享的场景。因为时间的关系,本场我们只能讨论一个问题,三组分享完毕后,我们再投票选出一个问题,好吧?


第一组史老师:我有个学生有次上课特别皮,我有点焦虑,甚至想发火。用了积极情绪暂停法处理了感受,并和孩子好好进行了沟通,了解到原来是因为家庭原因影响到了他。后来我就陪孩子玩了一节课。可是我最想要的是,通过沟通,还能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而不是陪他玩一节课。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第二组阳智老师:前几天和孩子发生了矛盾。他说暑假要进行体育锻炼,或者去健身房报私教课,二选一。因为健身房有活动,我就没问他,直接报了私教课。晚上我告诉了他这件事,他就炸了,不是要我选的吗?虽然后面也积极沟通了,可是他还是不怎么乐意。除了这件事,还有很多其他情况,有什么办法,让孩子更好达成合作吗?



3.投票确定案主


现在两位代表都已经分享了问题,第一组是老师如何让孩子更好进入学习状态,学生上课不认真怎么办?第二组分享的是怎样更好解决问题,和孩子达成合作,哪一个大家会更有共鸣呢?现在我们投票选择。投票规则是:除两位位候选案主以外的其他人投票,每人一票。

第一组:0票

第二组:全票

拆书家:第二组全票通过,大家都明白问题了吗?
大家:对
拆书家:那我们就邀请阳智老师来做我们的案主,就她的案例来展开讨论,帮她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首先请案主重新描述一下当时的场景(2分钟)。

阳智老师问题陈述:
我的问题是,孩子15岁了,读高一,他比较有自己的想法,我有时候做事可能也带有强迫性。暑假我想让他在学习方面多花时间,他就有自己的安排,锻炼、弹吉他等。我们目标不一致。我很想让他能接受我提出来的一些要求。


拆书家:你现在想讨论的问题是,希望能找到方法让你和孩子目标一致,并接受你提出来的合理要求,是吗?

【2、引导分组讨论问题的本质】
拆书家:大家可以用8-10分钟的时间,结合自己的经验,继续追问案主与场景相关的问题,把投票问题具象化,所有学习者都可以问,只问事实,不带评判,不提建议。我们按照顺时针顺序先一人问一个问题,一轮问完后,还有问题的小伙伴可以继续发问哦。

学习者提问:

薛薛:你的孩子其实目标性很强,但是你不是很赞同他的一些想法是吗?

阳智:当时的冲突是,我是做主办了卡,但你可以和我沟通,不用这么发火,把我一阵狂怼。

薛薛:你对孩子陈述你为他办了私教卡的时候对吗?

阳智:是的,他就觉得我剥夺了他的选择权。

史老师:其实他也是想去健身、打篮球的对吗?但是因为你没有和他商量的情况下,就做主办了健身卡,所以他不开心了,是吗?

阳智:是的。

双红老师:你内心的感觉是什么?受到了威胁、挑战?

阳智:当时感觉好心做了事没被理解,还这么怼我。

亚玲:类似这样的冲突是不是也经常上演?

阳智:有的。

亚玲:那等于很多冲突没有解决,就让问题继续延续下去了是吗?

小星星:你要和孩子协商什么事情的时候会和他提前沟通吗?

阳智:以前不会,现在也会和他商量。

拆书家:今天学了这些方法,如果你用这些方法去做的话会怎么样?

阳智: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总是会陷入到原有的模式。

薛薛:就是不能积极情绪暂停,孩子也会对你发脾气是吗?

阳智:是的。

拆书家:那你觉得孩子这些言语背后的目的是什么?

阳智:更多还是在寻求权利。

薛薛:那当孩子在寻求权利,出现这些沟通冲突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呢?

阳智:我觉得孩子不够理解我的用心。

拆书家:所以你觉得自己的卡点是什么呢?

阳智:还是我自己控制欲太强了。

拆书家:孩子处在青春期,时常追求权利与她发生冲突。阳智老师刚说可能是她的控制欲太强,其实最主要问题是家长们往往还是希望这个时期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能保持意见一致,家长不能接受孩子意见不一致才是这个问题的本质原因,你说是吗?

阳智:是的。

【3、明确问题的本质】

拆书家:咱们最后确认一下,刚开始阳智老师分享了假期给孩子办卡的冲突。青春期的孩子追求独立自主,常常寻求权利,通过大家的提问,找到的本质问题是,她希望能降低自己的控制欲,接受和孩子的意见不一致,达到和青春期孩子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对吗?

阳智:是的,就是这样。

学习者:认同。

【4、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拆书家:大家都认同了问题本质,接下来我们一起深入讨论具体解决方案。

第一步,明确具体化问题程度

拆书家:请问阳智老师,关于降低自己的控制欲,你觉得解决到什么样子算满意?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阳智:解决到70-80%左右吧。

拆书家:像刚才的情况下,你私下办卡了,孩子生气怼你了。你能做到不那么伤心、沮丧,情绪不那么强烈,而且能平静下来尝试解决问题,对吗?

阳智:是的。

第二步,讨论具体的解决方案是什么,要有行动步骤。

拆书家:案主再次明确了问题,如果要帮助案主达到目的,应该怎么办呢?接下来呢,请就这个问题本质,在小组内讨论,用什么方法解决刚才的本质原因呢?请至少提出三个解决方案哦。请大家在纸上记录一下。

稍后再请每组派代表现场交流探讨。

5分钟后

【5、分享、总结行动步骤】

拆书家:看到每个小组都已经讨论出了解决方案,现在请每组代表进行分享~

薛薛分享:

一、积极暂停情绪,在家中找到情绪暂停角,能够让自己冷静下来;

二、给孩子正向回应,妈妈理解你这么做的原因,认同他的感受;

三、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孩子能对妈妈产生理解;

四、商量解决问题,找到共同目的。

莲花姐:

一、道歉。妈妈办卡之前也没问过你的意见就直接办卡了,确实考虑不周到。15岁男孩子在这个阶段是特别寻求权利的。

二、解释原因。刚开始妈妈知道你想锻炼身体,刚刚有活动办卡也是为了省一些钱,才办了这个卡。很坦诚地和孩子沟通。不过最重要的是没有提前和你商量。

三、商量解决方法。卡已经办了,如果你实在不愿意,妈妈可以去问问看能不能退。

四、找到共同目的。暑假你还是想健身的对吗?那你看用什么样的形式更好,我们可以一起商量。

拆书家:

大家都非常用心帮忙解决问题哈,我来简单总结一下。

刚刚我们谈到了积极情绪暂停,也发现这部分需要我们不断练习,去做功课。所以阳智老师可以好好想想,真正用什么样的方式能让自己冷静下来,放下控制欲。

并且能够通过找到孩子的不良行为,找到背后的原因,我们理解了孩子的目的后,我们可以道歉,认同孩子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感受,构建安全谈话的氛围。并且给予孩子正向的回应。最后,和孩子一起找到共同目的后,商量解决方案,达成合作。

阳智老师,你觉得这样的方案能帮助你解决之前的问题吗?

阳智:本来说实现70-80%,我感觉可以实现100%了。

拆书家:你回去之后能做些什么呢?

阳智:回去后用到这些方法和他好好沟通。其实健身房去不去都没有关系了,尊重他的想法。再商量看是打篮球或是其他什么方式。

拆书家:能放下对这件事的控制欲了对吗?

阳智:是的。

【微行动结束语】

感谢大家的群体智慧,经过讨论,大家给出了非常棒的解决方案,找出了阳智的本质问题是,想要放下部分控制欲,并更好达成合作,大家针对这一问题给出了更细化的行动方案,阳智老师也认为,用这个方法后,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有回去后的行动计划。特别棒!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 !

【A2催化应用】

接下来给大家布置一个家庭作业:请想想接下来的一周或一个月内如果孩子出现不当行为,当你冷静下来后,用上我们今天片段拆解出来的方法,你将如何处理和应对呢?我会要收家庭作业的哦!

学习者亚玲反馈:

她的大女儿正处青春期,沟通冲突很多。她常常感到受到了威胁和挑战,心里第一反应是“我还管不了你了吗?”,想用更强硬的方式控制孩子,但是这样并没有帮助到她。通过学习,她发现了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实际上是在寻求权力。( 第一步:找到密码

她明白不能用原来的方式回应孩子了。于是她在微信上给了孩子正向的坚定又和善的回应。她就自己犯的错对孩子道歉,承认不能强迫孩子,请求孩子的帮助。孩子在心理安全的情况下,敞开心扉,说出了很多心里话。(第二步:正向回应)

最后她请孩子专注于问题的解决,关于回家的时间、升学的准备,孩子也说出了她的想法。(第三步:解决问题)

【结尾】

今天的分享内容包括情绪暂停和找到孩子不当行为背后的目的。希望大家能少一些育儿的困惑和焦虑,帮助孩子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再次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