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 所属活动: 拆书帮广州小蛮腰分舵 第309次 练武场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如何提高你的说服力?

开场:

开场:

【自我介绍 】

各位优秀的学习者,大家下午好,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广州小蛮腰分舵的拆书家妙妙,我的三个标签是:培训人,户外旅游爱好者,文艺女青年。今天我过的级别是TF3-1.

【分组】为了让大家有更好的学习体验呢,我们按照刚刚的分组进行,两人一组。

【图书介绍】(学习者场景法)

【事件场景】

相信大家都有同感啊,广州地铁不知道怎么回事,最近人特别多,昨天也是,地铁中途停了很多次,导致我上班迟到了10分钟,刚好被领导看到,冷不丁他来了一句:你最近迟到很多啊!我心里一横,哪里有迟到很多次,这才是这个月的第3次而已,于是我很不服气……

我满怀着不满开启了一天的工作,跟我对接工作的同事发邮件时附件搞错了,我也毫不留情回复了一句:你怎么老是搞错……

回到家中在门口,伴侣回来太急没把鞋子摆好,我开口就说:你怎么每次都是这样乱丢鞋子,回到客厅看到孩子正把玩具散漫一地地玩耍,开口就是:你怎么老是把家里搞得一团糟……

【提问】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明明自己只是做错了一件小事,结果却被下了个标签:老是,总是,经常……实在让人很恼火;或者自己也经常脱口而出就是一顿:你怎么老是……,你有没有遇到过或者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呢?听到这类型的话,你是什么感觉呢?

【影响】这些场景,相信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因为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没留意到的,经常把“事实”和“感受”混淆,本来想好好地表达观点,结果开口就是一顿情绪的输出,让本该心平气和解决问题的局面变得烦躁而混乱,久而久之,非常不利于我们亲密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友好发展。

【解决】所以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一本书,这本书叫做《关键对话》,它由多位专家通过20多年的研究和对全球十万多人进行跟踪调查、层层剖析,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若是运用得当,无论是双方观点不一致、沟通不顺畅容易产生争执….等等,多么难以应对的局面,你都能够以事半功倍的效率轻松面对。整本书都是拿来即可用的干货,非常值得大家去阅读和思考。

【学习目标】(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可以在日常沟通中(做什么),运用事实陈述法(怎么做),清晰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提高个人说服力和影响力(做到什么程度)。

那接下来,请大家用1~2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原文,已经看完的小伙伴,举手示意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不要把想法和事实混为一谈。有时候,无法质疑自己的想法是因为,你把它们当做了不可改变的事实。在形成想法的转瞬之间,由于对这个过程太过关注,你会误以为自己的想法便是事实情况。虽然看起来和事实差不多,但想法毕竟不是事实,这样做等于混淆了主观结论和客观条件之间的区别。例如,为探索想法背后的事实,玛利亚可能会说:“路易就是个大男子主义白痴,这就是事实,不信你去问问大家他是怎么对待我的!”

大男子主义白痴”显然并非事实,它只是玛利亚根据自己的见闻主观臆断的想法,而这些所见所闻其实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读。如前所述,对于玛利亚和路易的互动事实,每个人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所以说,事实是一成不变的,而观察者的想法却是千变万化的。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那很多小伙伴都已经看完了,接下来我简单跟大家分享下原文这个片段的理解~

I拆书家讲解引导:

Why:在日常沟通和交流中,我们常常会陷入这样的怪圈,明明想表达自己的期待,开口却变成了对对方的职责,领导期待下属能准时上班,开口却变成了指责下属经常迟到;你期待伴侣回家能够放好鞋子,孩子能够收拾好玩具,开口却变成了一味的泄愤,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常常把感受和事实混为一谈。久而久之,职场上同事会觉得你很难相处,家庭中亲人会觉得你不可理喻,当你只是想表达观点的时候,大家却只感受到了你的情绪宣泄,这非常不利于我们提高说服力和影响力,也会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

What:举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例子,来解说下这个原文片段,从沙漠里出来的两人,同样是桌子上放着半杯水,乐观的人看到的反应是:太棒了,还有半杯水可以让我解渴;而悲观的人看到了,却感叹道:只有半杯水,怎么够喝!半杯水是个事实,而有人的想法是可以解渴,有人的想法是不够喝,所以每个事实是一成不变的,而观察者的想法确实千变万化的。但每个人的看法,都是他过去人生的总和,并没有对错之分。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要把重点放在“陈述事实”上,降低对方的心理防备和反抗,提高我们的说服力。

概念讲解

领导说下属总是迟到,这是属于主观看法和个人想法,并没有提供具体的时间或数据来支持这一观点。这是领导对下属迟到行为的主观评价,而非客观的事实。下属说今天已经是第三次迟到了。这是一个可以被观察和验证的事实,因为它提供了具体的时间和次数,没有夹杂个人主观判断。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我举几个类似的例子来帮助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请看下面的对话:请大家判断一下,以下句子是属于事实还是想法:

1.提问A:你总是忘记回复我的邮件,你真的很不负责任。

学习者回答:(想法)

提问B:我昨天确实忘记回复你的邮件。

学习者回答:(事实)

2.提问 A:你的演讲真的很无聊,听得我快要睡着了。

学习者回答:(想法)

提问 B:听众没有积极参与,没有提出问题或互动的。

学习者回答(事实)

3. 提问A:这个项目肯定会成功,我们有一个非常出色的团队。

学习者回答:(想法)

提问B:我们已经完成了项目的关键阶段,并按计划进行了所有工作。

学习者回答:(事实)

刚刚大家的回答非常棒,A的说法代表了个人的想法和观点,而B的说法则是基于实际观察和经验的客观事实。事实是基于可观察和可验证的情况,而想法是个人主观的看法和评价,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理解事实和想法之间的区别,以及如何通过提供具体的观察和数据来支持我们的陈述。

能够清楚的辨析事实和想法,对于我们表达观点,提升说服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为大部分人,在沟通的时候,常常是情绪先行,不顾对方的感受,刀枪直入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丢给对方,等到对方忤逆或者有相反意见的时候,再把事实丢出来,论证自己情绪的合理性。这样表达自我,很难让对方心悦诚服。那具体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提高我们表达的说服力呢,给大家总结了几个步骤:

How:

第一步:说事实,基于我们的所见所闻,说出双方都有目共睹的事实,基于事实说话,让对方降低心理防备

第二步:提想法,表达自己对这件事的想法和观点,并说明不一定是正确的,同时你也期待听到对方关于此事的想法和意见

第三步:表感受,表达这件事情,你的想法让你有了怎么样的感受

当我们按照这三个顺序去表达我们的观点时,就会发现,哪怕对方的观点和我们不一致,他们也会心悦诚服的去倾听并接纳我们的意见,但如果你还想要进一步,让本次的沟通有结果呢,在这里给大家安利了了第四步:

第四步:提要求(备选),如果你需要对方为此做出改变,可以适当提出需求,语句是:我需要你……而不是你应该……

举个例子:

假设我们正在讨论一个团队中的协作问题,以下是一个应用以上四个步骤的例子:

1. 说事实:我们注意到最近在团队中,任务的分配和沟通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我们在上周的项目中遇到了交叉任务和信息不畅的情况。

2. 提想法:我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我们在任务分配时没有明确的沟通和共享信息导致的。我觉得我们可以尝试改进这个问题,并寻找更好的协作方式。

3. 表感受:这让我感到有些困惑和不满,因为我们之前的合作一直很顺利,我希望我们能够恢复到更高效和协作的状态。

4. 提要求:我希望我们可以在团队会议上讨论这个问题,并尝试制定一些明确的沟通准则和任务分配方式,以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我希望大家能够主动分享信息、明确任务责任,并保持及时的沟通。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我们首先基于事实说明了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并最后提出了一个具体的要求。这样的沟通方式能够提高说服力,让对方更容易接受并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Where:也许有小伙伴会提出疑虑,这四部曲是否一定要按照顺序去做才有效果呢?我能不能说完事实后直接表感受?大家觉得可以省略吗?是的,有小伙伴说可以,有小伙伴说不可以,我的回答是:视情况而定,当然如果全部用上更好。并且,我们的这个四步法并不仅仅适用于工作交流,在日常的沟通交往中,同样也适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学习者应用】(教学习者编剧本)

提高说服力的表达四步法,你掌握了吗?这次我们来做个有趣的尝试,试想一下在未来的几周、甚至二个月内,你可能会和谁?遇到哪些事情,你会用上提高说服力的四步法来与他沟通?比如你在团队内和同事对某个项目进度开展的意见不一致,双方就此争执不休;比如说你和伴侣规划去爬山,本来是他规划好的行程和准备,临出发前发现还没买好登山包,双方就此产生了矛盾;比如说你希望孩子集中注意力写完作业再去玩,孩子却在慢悠悠的写作业,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

请每个人自己编一个小故事,几百字即可,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其中部分对话使用【提高说服力的表达四步法】。

【指令】

把你想到的内容按照下列模版的结构编排出来,写在纸上。

给大家5分钟时间,由于时间有限,大家可以把重点放在梳理框架上,不用字句斟酌,只要列出关键词就好。写完后小组内分享,稍后5分钟后我们请1小伙伴讲讲他的剧本。

学习者分享:明充

人物:我,小孙
时间:下周一开完例会后
地点: 公司,会议室
故事背景:小孙加班后经常忘记关空调,公司是中央空调,已经发现了3次了,小孙很勤奋,经常加班,
起因:周五小孙加班最后离开公司,周日我回公司的时候,发现他又没关空调
经过(对话):
我:小孙,你非常勤奋,经常加班,有自己的目标,这非常值得肯定,于此同时呢,我发现你有3次,咱们办公室的空调没关【说事实】。这个会让我觉得浪费公司的资源,也不利于低碳社会的建设【提想法】,所以我觉得这是不应该的,需要我们每个人去改进的地方【表感受】。我觉得我们下次下班前,要注意看下门背后的提示,这上面写着下班要注意关空调关水电【提要求】,我相信你工作都这么优秀,微小的习惯一定能做到。
小孙:好的,明总,我下次一定会注意的。
结果:小孙当时很乐意的接受了我的意见和建议,并在以后下班前会特地检查空调有没有关。


反馈:感谢明充老师的分享,他刚刚分享的故事,成功的运用上了我们提高说服力的四步法,首先说出事实就是小孙有三次没有关空调,其次提出自己的想法觉得这样子浪费公司资源,也不利于低碳社会的建设,然后表达感受,浪费是不应当的,你可以做的更好,最后提出要求,下班前要留意空调是否已关,让我们再次把热烈的掌声,送给明充老师~

结语: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学习的提高说服力的“事实陈述法”——说事实,提想法,表感受,提要求【展示板书】,也希望大家能够学以致用,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可以熟练运用上该方法,提高我们表达观点的说服力。今天我们的学习就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倾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