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刚刚大家学习了叶梅老师分享的《矫正错误的三个R》
接下来我带给大家的是《表达需求的“我-信息“》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拆书家万俊,心理学的积极爱好者,一直在学习成长的路上前行,想要的是做真实的自己。
今天我要挑战的是TF2-1的过级,感谢各位伙伴的参加,还有感谢佩萦老师帮忙观察。
分组
为了让我们有更好的学习体验,我们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这样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我们的人数不多,我们分为一个大组,接下来的讨论我们都会在这个大组里面进行。
学习目标
此次拆书的学习目标是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的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使用“我-信息”即行为+感受+影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图书介绍 FAB
所以咱们今天拆解的书籍是《P.E.T父母效能训练》
F特征(Feature)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这本书的作者是托马斯·戈登,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这本书讲述了一种能够改善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的方法“戈登法”,不仅如此,这种方法已经发展为能改善所有人际关系的沟通模式。
A优势(Advantage),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因为这本书的诞生,引发了许多其它育儿书籍的诞生,然而比较其它关于父母训练的书籍,这本书教导的技巧模型,非常简单又实用,基本读了就会想用,用了就能看到效果。
B利益(Benefit),强调的是”你(学习者)”,用于引发兴趣。可能是讲学习者能够解决哪些痛苦、突破哪些障碍、实现什么梦想、获得什么价值......
当你看到孩子遇到问题,满脸委屈,愤怒,或者沮丧时;当自己遇到问题,感觉底线被挑战,怒火中烧时;当你和孩子间发生冲突,想要争个输赢时;在这本书里你都可以找到有效的超出你预期的方法。
<P. E.T 高效能父母训练> P104~105
“我一信息”的构成要素
如果父母传递出包含以下三部分的“我一信息”,孩子就会更有可能改变他们的不被接纳的行为:(1 )对不可接纳行为的一个描述;2 )父母的感受;(3 )这个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即:
行为+感受+影响
What: ”我-信息“就是以我看到的行为,我的感受,和对我的影响进行表达需求,叫做“我-信息”
Why:当孩子出现不能被父母接纳的行为时,通常父母希望孩子立刻改正。然而这会导致孩子心里觉得你是在责备我,孩子的防御心立刻会升起来,长此以往,只要父母一开口,无论想要传达的信息如何,孩子都觉得父母在针对它,严重影响双方的亲子关系。
【反面例子】
比如:带着孩子参加家庭聚餐时,孩子到处乱串,生怕孩子撞到,或者烫伤,又害怕撞坏了别人的东西要陪,跑来跑去的孩子显得没有教养很拂自己的面子。通常受情绪的驱使会说:“宝贝,你不要到处乱串,撞到别人怎么办,做要有坐样,站要又站样,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下次我都不敢带你来了”然而还在听到这样的话时,收到的都是“你-信息”,你怎么怎么样,觉得就是被指责,被威胁,可能孩子会在权威和吼叫中安静两分钟,但是父母一不在身边,他又开始串了,因为他心理并没有产生认同。
How:遇到这样的情况,即孩子出现不可接纳的行为,你的需求收到影响时,建议使用“我-信息”的表达方式:行为+感受+影响。
1. 行为,描述的是我看到的,不可接纳的行为。因为里面没有指责或者评判,只是描述了不可接纳的行为。
2. 感受,我对这种行为的感受。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
3. 影响,我受到的确切而具体的影响,当表达了影响,这样孩子就有很好的理由,也会更容易改变他那不可接纳的行为。
【正面例子】
对于刚才的那个例子,如果换成“我-信息”的方法,就可以这样说:“看到到处都是人,服务员端着菜盘子走来走去,还有送酒水的,还有你也在那边跑来跑去(行为)我特别担心一不小心你被烫伤或者撞到(感受)如果你被烫伤或者撞伤,酒店的物品受到了损坏,不仅要花钱,还要花时间送你去医院,我精心准备的聚餐就这样结束了(影响)
这样孩子是不是更能改变他那不可接纳的行为呢?
Where:
”我-信息“是在对对方行为不接纳,我的需求没有满足时进行使用,不仅适用于父母和孩子,也适用于其它的人际关系,比如:爱人之间,同事之间。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次用“我-信息”立刻就能让对方发生行为的改变,需要确定的是对方的行为真的影响到了你吗?否则就不需要使用我信息。
A1 激活经验
显像提问:回忆下,过去的一个月里,是否有过类似的场景:
孩子要上兴趣课,你准备送他出门,可能他还在那里磨蹭,你已经催了半个小时了,眼看就要迟到,你忍不住吼他,结果双方都不愉快。
或者你爱人一回来就玩游戏,要睡觉了还在玩,你已经提醒很多次了,而且承包了所有的家务,终于你忍不住发火了,结果双方开战了。
或者你正在专心准备下班前要交的方案,同办公室的同事总是为了一点点小事,多次打断你的思路,在你看来那些小事她动手查查就能解决的,甚至你有点怀疑她是故意的了,于是你直接跟她讲:“这些事情你自己动手查一下就能做到,不要老师问我”。然而同事觉得她自己受伤了,你很冷漠。
请大家列举下过往发生过的,类似的沟通不成功的例子。
分享者给到的场景:
住在水边:女儿和其它小朋友将玩具玩的到处都是,然后就拍拍屁股走人,作为妈妈特别不能忍肉。
叶子:六一儿童,叶子老师和幼儿园的小朋友正在排练节目,叶子老师正在数节拍,旁边过来一位老师直接走过来打断叶子老师询问问题,这样叶子老师的节拍停了下来,孩子门的排练也停了下来,叶子老师又要重新从头开始排练,叶子老师觉得很恼火。
【A1+】
(反思加工)
如果时光倒流,回到刚才大家提出的沟通不成功的当下,我们试试看应用拆页中的“我-信息”行为+感受+影响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进行思考,然后我们在组内进行分享)
分享者的反思加工:
住在水边:行为:妈妈看到你看到跟其它小朋友一起玩,看起来挺乱的。
感受:我感觉不怎么好,家里更乱了。
影响:我很害怕踩坏你的玩具,我的心情也受到了影响。
叶子:行为:我正在跟小朋友排练节目,你直接走上来跟我搭话,我不得不停下我们排练的节奏,停下来
感受:让我感到很困扰,如果我不搭理你的话,又怕你觉得我对你有什么意见,
影响:这会让我的整个思路打断,小朋友的注意力也被吸引走,我整个排练曲目的节拍也会乱掉,又得重新来一次,让我很郁闷。
通过现场的实操,大家已经能够在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使用“我-信息”表达自己的需求,这样对方不被接纳的行为就更有可能被改变。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