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徐辉,我的三个标签是:
1.互联网行业从业者
2.一级拆书家
3.职业生涯规划师
【拆书技能】:学习目标中包含学习者要完成行为的具体内容和完成程度,现场学习设计清晰,体现了该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使用深度工作三步法(澄清),完成现场剧本练习,解决(行为)不能进入深度工作状态的问题(界定)。
【拆书技能】:学习者场景介绍法中,能够清晰辨别出聚焦于图书和学习主题的事件、提问、影响和解决4 个步骤。
【学习者场景法图书介绍】
【事件场景】
在开始前和大家分享一个我最近拍视频的事情,最近我参加了一个微信视频号训练营,学习怎么录制和制作视频,需要根据课程进度完成视频作业,但是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我经常因为接电话、回微信等等的干扰,不能集中精力写文案,每次作业都是最后着急忙慌拼凑着就交了。
【提问】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和工作中是不是也经常会遇到这种做事的时候被各种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是不是也有特别想集中精力,但是由于干扰往往不能达成专注的状况?
【影响】
这些随时都会分散我们专注力的干扰,让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应对,占用削减了对关键核心问题的处理,这让我们的工作学习变得效率低,质量差,更影响着我们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
【解决】
原来我会觉得是自己的时间管理出了问题,但是在看了《深度工作》这本书后,发现其实是由于我不会进行深度工作。
这本书从神经科学、心理学等多个视角告诉我们,面对干扰和多线程任务,我们可以采取深度工作的方法来进行解决,今天就给大家分享这本书其中的一个片段。
下面请大家先阅读一下拆页,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看完的伙伴可以抬头示意我。
【拆书技能】:原书拆页【R】为 why 或者 what 的内容,或原书一个完整的案例。
【R阅读原文拆页】
【选择书籍】 《深度工作》 P3-4
【主题】怎样进行深度工作
卡尔·荣格后来发展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当然,他最终的成功背后有很多原因,但是在本书中,我的兴趣点会落在下述这项技能上,而这项技能显然对他的成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深度工作(Deep Work):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深度工作是唤醒你当前智力水平下的每一点价值所必需的。经过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方面的数十年研究,我们认识到伴随深度工作而来的精神紧张状态对于提升我们的能力也是必需的。换言之,想要在诸如20世纪初期学院精神病学等需要认知能力极高的领域鹤立鸡群,深度工作恰恰是我们所需要的。
“深度工作”的概念是我创造出来的,而非卡尔·荣格的说法,但是他在这段时间里的做法却像是理解其中深意。荣格在树林中用石头建起一座塔楼,以此实现职业生活中的深度工作——这项任务要求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塔楼生活也使他抛开了短期利益。恰如曼森·卡里所写的,频繁移居伯林根的行为,减少了他的诊疗工作,但要注意:“尽管有很多病人依赖荣格诊疗,他还是不惜抽身离开。”尽管优先考虑深度工作是一种负担,但对于他改变世界的目标却是至关重要的。
其实,如果探究一番远近历史中其他重要人物的生活,你会发现深度工作在他们身上是非常普遍的。比如16世纪的散文家米歇尔·德·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早在荣格之前就在远离自己法国城堡石墙的南塔楼区建起了一座私人图书馆,而马克·吐温(Mark Twain)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大部分都在纽约库阿里农场的一间小屋里完成,当时他在那里消夏。吐温的书房离主要房屋区太远,以至于他的家人要吹号吸引他的注意力,召唤他去吃饭。
好,时间到,有没看完的伙伴也不要紧,我来带大家拆解一下。
【拆书技能】:【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举出了案例,并通过概念与匹配例子之间的对比,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等。或者【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主动给出貌似相近或相反的概念,并辨析了易混淆概念之间细微差异,从而让学习者更清晰知识点的适用边界。(达到其一即可)【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给出了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具体行动建议或具体步骤。
【I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这个片段给到了我们一个深度工作的概念。深度工作就是指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它的特质是三点:强专注、无干扰、创造性。
【WHY】
在当下专注力成了人人都有的痛点,不能进入深度工作模式,造成了我们无法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更无法形成良性的工作学习习惯,不能调动和激发自己的潜能提升生产力创造力,成为更优秀的人。
【概念讲解】
概念对比:
为了让大家能深入理解,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另一个书中作者给出的相对于深度工作的概念:浮浅工作。
浮潜工作指的是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这两个概念放到一起,我们能更能够更清晰地看出浮浅工作的特质是:在不专注、充满干扰的工作状态下,达成的结果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创造性,很容易复制或重复进行。
深度工作则恰恰相反,要在个人的强专注状态,处在无干扰的环境中,为达成创造性成果而创造条件。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深度工作的特质:强专注、无干扰、创造性。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几个案例。我们来一起看看深度工作和浮浅工作的不同:
案例折返:
案例1:前段时间,我先生突发奇想非要给猫洗澡,他把猫关进了厕所,一边给我女儿视频直播,一边对着猫叨唠,用了一个多小时左右洗了两只猫。这个是浮潜工作还是深度工作?
学习者:浮潜工作
概念折返1:
非常正确,很简单这是浮潜工作,这个事情不需要什么专注,可以一边洗猫一遍聊天,反正也洗不出花样,总归不会把猫洗成狗。
案例2:我下周要去沈阳出差,请办公室的助理帮我预订了往返的火车票、酒店、联系了当地的车辆、通知了对接的人员。大家觉得这个是深度工作还是浮潜工作?
学习者:浮潜工作
概念折返2:
是的,米兰说得非常对,这是一个程式型的工作,不会因为别人的干扰变成另一种工作,不会因为被干扰影响到事情的创造性,就算是被干扰了,回来继续处理就行了。
案例3:我要写一份时间非常紧迫就要交付的演讲稿,为了抓紧完成,我把孩子赶到姥姥家,手机放到另一个房间,一个人在家很快就写完了。这个是深度工作还是浮潜工作?
学习者:深度工作
概念折返3:
特别好,大家理解了精髓了,这个属于深度工作,这是我在没有干扰、集中精力专注的情况下,创造了我自己的演讲稿,而且这是我自己独创的,别人复制了那叫抄袭。
案例4:我女儿申请留学,我们咨询了多家机构,拿了很多资料回来,我一个人在家里,用了一下午时间,把所有的资料按国家、学校排名、专业排名、学费、学制、开设课程进行了整理,并制定出了初步申请方案。这个是深度工作还是浮潜工作?
学习者:深度工作
概念折返4:
对,这个必须是深度工作,我在无干扰、强专注的情况下,把若干的信息通过汇总,组合后形成了个性化方案,创造性地总结出了符合我们家诉求的申请方向,别人没法照搬使用,很难复制。
【HOW】
以上四个例子,大家清晰地分辨出了深度工作和浮浅工作,那了解了概念以后,怎样才能为我们所用,让我们能进入深度工作呢?下面给到大家三个步骤:
第一步:区分边界:明确我们的行动到底是属于深度工作还是属于浮潜工作。属于浮潜工作的按照流程进行,完全不用纠结,属于深度工作的则进入第二个步骤。
第二步:排除干扰:把所有对自己完成这个事情的干扰项都排除掉,给自己营造一个无干扰环境,就像片段中的荣格给自己造了个塔楼待着,马克吐温把自己扔到偏远的小房子一样。
第三步:结果导向:用工作或事情的结果来作为目标,以完成目标作为标准,在完成前不改变自己的专注行动。
【举例】
前面说到我写演讲稿的事情,当时眼看着离交付时间越来越近,我还一直没开始动笔,心里特别着急。给自己各种借口,其实这也是没有给自己营造出深度工作的环境,所以我上周日就采取了这个方法:
第一步:区分边界:这个活动对我很重要、演讲稿也很重要,所以这是我需要用深度工作来解决的事情。
第二步:排除干扰:老公出差了,还好;把孩子赶走,让她去姥姥家;把手机放到自己拿着费劲的地方,另一个房间;不订外买;快递不开门;准备好水;把午饭吃完开始写。
第三步:结果导向:不完成就不离开书房不吃饭。
最后用了3个小时左右完成了稿子,解决掉待完成事项的感觉真是太好了。
【WHERE】
这种深度工作的方式适用于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处理逻辑性、思维性较强工作,简单的体力劳动和程序性的工作不适用。
【拆书技能】:【A2】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设计出一个包含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故事。
【A2催化应用-编剧本】4-7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
接下来来到了我们练习的环节。
请大家使用今天学习的深度工作三个步骤,来设计一个小剧本,剧本的内容就是下面表格里的内容,以对话的方式来呈现。
剧本可以是你给朋友讲怎样用这个方法完成了一个任务,也可以是朋友遇到困扰,你把这个方法介绍给他使用。由此你们会产生怎样的对话?
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方法,大家不用追求剧情复杂,可以直奔主题,参考例子,变成对话就可以。
时间是5分钟,5分钟时间后,邀请伙伴给大家分享一下。
大家可以把内容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学习者案例记录】学习者丽洁
故事背景:我参加过级考试(起因),但是考试过程中因为准备不充分忘了词,很多内容都想不起来了(经过),需要重新考试(结果)。
时间:星期天下午
地点:我家
人物:我和朋友
对话:
朋友:你大周日的窝在家里干啥?
我:我得背稿子,上次太匆忙没好好准备,导致考试没通过,我得多花一些时间来准备,进入深度工作模式,把稿子背下来。(区分边界)
朋友:你跟我一起出去吃饭吧!
我:不,我要排除一切干扰,不出门、不参与任何活动,停止所有社交。让自己专心在家背稿子。(排除干扰)
朋友:你要今天就把稿子背完吗?
我:对,不背完我就不出门不吃饭。(结果导向)
【结束语】
谢谢小伙伴的分享。我们在对话中可以看到已经成功用到了深度工作的三个步骤:区分边界、排除干扰、结果导向。相信大家也都已经掌握了。希望大家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加以使用,摆脱困扰,提高效率和质量。
最后送个大家一句话:
只有靠高度专注,才能娴熟一种困难的技艺或解决一个艰深的问题。
以上就是我今天拆解的片段,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