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所属活动: 拆书帮广州小蛮腰分舵第278次线上练武场 【腾讯会议室】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如何应对职场负面情绪

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年要成为三级拆书家的小媚,今天我将给大家带来2-4拆书,一共拆解两个片段。

【学习目标】第一个片段是当我们在职场中做的不开心,我们可以使用 “想测评”三步法,给自己或他人做职场情绪诊断。

【F】我们今天学习的片段来自《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作者是古典,这本书是他继《拆掉思维里的墙》后,推出的第二本。这本书写给成长中的每一个人,以生涯之学和古典独特人生体验带领读者,即使在这个不那么公平的现实世界里,每个平凡人也都能活出各自生命可能。

【A】在同类的书籍里面,这本书把生涯概念性的理论讲述比较幽默,同时剖析又非常透彻,这个在国内的职业规划师里难能可贵。这本书被俞敏洪、张德芬、毕淑敏强力推荐,仅仅是试读本就在各大论坛疯传。

【B1】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们可以学会在这个竭尽全力才能生存的时代,通过发展兴趣、提升能力、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观,把自己修炼成生活的高手,活出最喜欢的人生。

【B2】第一个片段的学习,通过“想测评”三步快速甄别我们职场负面情绪问题,拨开情绪迷雾,识别职场发展困境。

现在我们花3分钟时间先阅读原文片段,阅读完的小伙伴弹幕打1示意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兴趣、能力、价值观,这三个要素放在一张图里,就形成了下面这个模型,这个模型称之为“三叶草模型”。兴趣、能力、价值观的交集处,就说一个完美的职业特质:好的职业应该是你喜欢的,能做好的,而且能回报给你想要的回馈的。

你的职业和生活中常常出现快乐、成就和满足感吗?如果不是,你的三叶草一定已经停止转动。当兴趣、能力和价值观任何一个部 分不足,你的三叶草就会卡在那个环节,不再转动,生涯的发展也就此停滞。很多人很多年都没有在职业和生活中获得过这些感受,他们的三叶草沤得都能当三叶榨菜了。

其实无须复杂的测评,每个人都很容易知道自己的三叶草卡在了哪里。就好像血液循环不好会手冷、受凉会发热一样,生涯三叶草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有外在的状态反映。我们可以通过外在状态,找到自己缺失的部分。

正如图片

当缺失“兴趣”的时候,我们表现出“厌倦”的情绪,再严重点会开始觉得“活得没意思”;

当缺失“能力”的时候,我们表现出“焦虑”的情绪,再恶化就顿生“无力感”;

当缺失“价值”的时候,我们表现出“失落”的情绪,持续很久以后内化成“自卑”。

请大家根据职业现状来进行打分,0-10分。

厌烦:____分;焦虑:____分;失落:____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阅读完原文的片段,我来分享我的理解。

文中的三叶草模型是古典在2011年创立的,这是一个情绪管理诊断工具。古典老师认为一份完美的工作或者说一份好的工作是你喜欢的,能做好的,有价值的。如果缺了其中一项,就会有有职业情绪。我们可以通过职业表现出的情绪状态,来识别自己的职业发展问题,借此我们可以调适自己工作状态,让自己发展更好的工具,同时也可以通过身边人表现出来的情绪,针对性的帮他们解决问题。

不这么做的坏处】

职场中大部分人往往容易忽略职场负面情绪,但如果长期被负面情绪干扰,必将导致我们的工作失调,最终影响我们的生活状态。

我从原文片段中提炼了“想测评”三步骤,我们来运用这个方法找到职场负面情绪的原因并简单了解如何打破困境。

【细化行动步骤】

第一步“想”,是回想我们回想自己近3-6个月内经常困扰你的职场负面情绪

第二步“测”,是测试。我们运用下面的《情绪自测表》做个测试。在这个情绪自测表,我们可以针对三种职场问题,找到对应三类职场负面情绪,同时看到负面情绪带来的表现和口头禅,最后根据情绪的影响情况进行0-10分进行打分。0分代表最不受这种情绪影响,10分代表影响非常厉害,我们自己给自己评判打分。给大家2分钟时间做一下下面的《情绪自测表》。

做完了《情绪自测表》,我们到了第三步“评”,是评估。根据打分结果评估我们的情绪状态情况。0-6分都属于正常值,7-8分稍微有点高,9-10分则需要关注一下。这个高分情绪状态可能是单个,也可能是多个。当然这个结果只是给做个参考依据,大家也不用太紧张给自己贴标签。

【适用边界】只有当你在工作时总有一种或多种负面情绪不断困扰你,而且短期内感觉无法走出这种负面情绪,那你可以用“想测评”的方法。如果你觉得你工作很开心,那就肯定没必要使用这个方法了。

【反例】

去年上班高峰期的时候,我就特别容易抱怨,脾气不好,也容易唉声叹气,每天忙前忙后的,觉得自己过的不开心。但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不开心,当这种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就产生了辞职的念头,认为下家单位也许就不会有这些问题了。

【正例】

那根据原文的理解和运用,我判断自己在职场中出现了厌倦和失落的情绪,这一刻我终于感觉自己跳出迷雾,突然有种眼前明亮起来的感觉。针对失落,我发现无论内部还是外部很多人对于我的工作成绩都是很认可的,我可以调低期望值,这有助于我慢慢找回价值感。针对厌倦,我发现本身的岗位确实无法找到兴趣点,所以我做了慎重的决定,选择了转岗,并发展自己的兴趣,让自己在职场中慢慢走出困境,觉得自己的工作还是有盼头的感觉,心情也满满轻盈起来。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那刚才你打分的过程中都想到了你会想到了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职场负面情绪呢? 我在帮别人做职业生涯咨询的时候会听到一些声音,比如

1)我已经30多岁了,工资也不高,感觉没什么意义,我又不敢离开。

2)我觉得每天上班都是行尸走肉,我厌倦了每天的工作内容,但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3)刚来一年多新人已经是老板面前的红人了,重要场合都带着他,感觉分分钟超越自己,心里好焦虑,生怕在这不稳定,经济不好的时候把我干掉了。
给大家2分钟时间思考,想到的伙伴,可以直接开麦说一下让你印象深刻的负面情绪事件,并且说明这件事情针对的是上面哪种负面职场情绪。提醒一下,可能是某个情绪,又可能多个情绪缠绕。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我想到的是在职场中被排挤,让我感觉对工作失去了兴趣。事情是这样的,我是在21年入职,同期入职共有4个伙伴。我的成长速度很快,从前台调到核心部门,跟领导完成项目。因为这个原因收到了同期入职伙伴的排挤。我就会比较没有兴趣,我就觉得没意思,我又不是偷不是抢,你也可以凭工作能力去获得。是你自己不去反思,但是却排挤别人。所以对应情绪,我觉得是厌倦了。

拆书家:刚才听分享的时候,我们回到《情绪自测表》,学习者有表达没意思,从这里看出是有失落的情绪,认为这个工作价值没以前高。同时感觉工作内容失去了兴趣。因为别人排挤,就会觉得算了,没意思了,别人爱怎么想怎么想的感觉。

学习者:感觉这些情绪都有一些涉及。

拆书家:这个案例非常棒,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涉及两种情绪,分别是厌倦和失落。在一个事情中,有单个或者多个情绪的产生,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状况。

刚才学习了如何使用“想测评”的方法,快速认识并辨别自己职场负面情绪。那针对刚才的没兴趣、能力不足,没价值三种情况,那时间原因,接下来我们将对“没兴趣”这部分深入的学习如何调试。

第二个片段,可以帮助我们在兴趣模糊,兴趣培养失败中,能运用兴趣培养三阶段模型学“输入刺激、转化能力、匹配价值”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兴趣。现在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阅读第二个原文片段,阅读完的小伙伴请弹幕call“1”示意。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第一步,让自己先沉浸在足够多的感官体验中,获得兴趣的第一步动力。

第二步,在感官兴趣还没有消退时,尽快掌握更多的知识,使自己的感官兴趣进化到自觉兴趣。

第三步,给自己找一个兑换价值的方式,把这个兴趣和你最感兴趣的价值绑定。别把自己的目标设定得太高,以免产生失落感。

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兴趣就会慢慢固化下来。

用同样的兴趣饲养攻略,我们审视一下为什么很多人“想学好英语”却永远没有真的成行。第一是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被刺激到,“学好英语“顶多只是一个“我应该学好”或者“我渴望好一点”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真实的、浸泡式的体验,一个清晰的、可见的愿景。所以一旦刺激消失,他们就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第二是因为他们没有及时地研究关于英语学习的各种观点和理论,找到自己想要付诸行动的。今天听听美剧,后天学学语法,不成系统,也无法进步。第三点最关键——他们有些学了也没用武之地,没有价值的兑换。有些目标订得太高,如。一年之内学好英语。但是什么叫学好?多好才叫好?这样的目标即使你背过整本新概念4也没法儿达到。所以,他们的兴趣无法持续长大。

反观很多不会英语却被丢到英语环境里的人,他们为什么都能迅速学会一口让自己生存下去的英语?因为第一他们有被刺激的环境,第二有足够多的学习资料和机会,第三是他们的英语能马上兑换出价值。而且作为初学者,国外其实有比国内更宽容的环境,他们也不害怕讲错。集齐感官、知识和价值兑换机制这三种维生素,每个人都能养好自己的一个兴趣!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意译原文】通过阅读原文的片段,我想请大家认识一位兴趣成就大师。他小时候就是痴迷电脑的天才,他13岁就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每天泡在计算机中心,小小年纪就可以通过设计简单的编程赚取一些费用。大学的时候他放弃哈佛,与别人一起创办计算机公司,开始在软件领域大展宏图。他在1975年正式创办微软,称为世界顶尖首富。他就是比尔盖茨,一个将自己兴趣养大的成功案例。正因为坚定自己的目标,不断培养自己的兴趣,最后他才能成功实现自己的价值。

【细化行动步骤】

兴趣培养分为三阶段:“输入刺激-转换能力-匹配价值”

第一阶段是“输入刺激”,将感官刺激中挑选出喜欢的部分进行发展探索。它是感官带来的直接刺激,包括看、摸、听、闻、尝所带来。比如摸了一下现在喝的水,有点烫;看到今天的夜色很美;品尝今晚的晚餐,挺好吃的;听到我正在拆书声音,很温柔。这种刺激很直接,直接点特性让他容易不稳定。现在的感受可能下一秒就被其他吸引了,或者很快这种刺激感就消退的无影无踪。比如大夏天的中午热的感觉自己就是个蒸汽机,浑身冒烟,这时候你吃一口冰激凌估计是最爽不过的事情,但如果10分钟之后你走进了空调房,你也许立刻就不再挂念吃冰激凌的凉爽了。直接的特性也可以让你可以快速辨别自己对于什么是偏爱的,哪些是讨厌的。偏爱的可以继续发展成为真正的兴趣。

第二阶段是“转换能力”,是在你的感官兴奋劲还没散去之前,主动通过学习知识,转化能力将感官刺激慢慢稳固下来,这里面会有自己主动认知的过程,所以相对来说在这个阶段的兴趣比较稳定。持续的学习,兴趣逐步从感官刺激学习知识,然后转化成了个人的能力。

第三阶段是“匹配价值”,价值兴趣包含了感官刺激+认知提升+个人价值或身份。当我们清楚了解自己想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认清自己的价值观,知道自己的目标,那我们的探索兴趣的过程就不再像之前一样不确定方向,而是更坚定,一直朝着我们的身份和价值培养自己的兴趣。在这个环节,培养兴趣的过程将非常的稳定。到最后一个感官刺激的兴趣就会慢慢养大,最后促成我们身份或成就我们的价值。

简单的说

1、输入刺激:凭借感官刺激,确认分别哪些你喜欢的,迷恋的,哪些你讨厌的排斥的。讨厌和排斥的可以排出,从你喜欢和迷恋的里面去探索哪些对你来可以发展养大的

2、转化能力:

1)学习知识:了解感官刺激的涉及哪些,做各渠道的信息收集、理解和消化。比如看书、网络、跟前辈学习、培训课程等等。

2)提升能力:将学习到知识,培养能为一个能力和技能。这是你学习知识之后能够真正运用起来的一项能力,能力不断巩固和提升,就会越来越强,甚至这个能力会成为你的标签。比如一谈到秋叶,大家都知道他ppt很厉害。

3、匹配价值:匹配价值是最高阶的一个阶段,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在当下已经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想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又或者自己的目标。

1)这是人内在的特质,可能目前自己暂时不知道,可以通过一些测试去寻找职业价值观,然后去通过日常工作验证。

2)如果你个人暂时无法匹配,我个人的建议是先以收获兴趣给你带来的价值为目标,把兴趣巩固培养起来,确保这个兴趣不会流失了。那这个价值可能是金钱、名望、赞美、认可、尊重、权利等你认为可以兑现的。当你发现所有的价值兑现都满足了某一条件要求,那他可能是你的价值观。

【不这么做的坏处】

如果不使用上面的方法,那么大家兴趣可能就停留在感官刺激层面,或者是在能力转化层失败了,结果就是不会带来能力上的收获。

【预防异议】即使我们按照上面的三步骤来培养兴趣,在过程中都不可能没有任何阻碍,同样可能会有一些困难或者挑战,我们需要继续坚持自己的价值和目标,让自己更坚定的培养兴趣,终会养大自己的兴趣。

【反例说明】

我对拆书很有兴趣,所以从我18年开始拆书过级,但至今为止5年过去了,我仍旧只是一级拆书家。那回到“培养兴趣三阶段”,从“输入-转化-匹配“,我们来看一下我的失败案例,在转化能力方面,我不断遇到困难,所以中途我选择了放弃,那“拆书”兴趣基本就宣告流产了。那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输入刺激”,我最近有好几个伙伴一直积极过级,比如吴忧、明充两位老师积极拆书过级,我多去参加他们过级,看到,听到他们拆书过级,可以很有效的刺激和维持我的过级动力。

其次“转化能力”, 1)从知识方面:我学习帮主的《这样读书就够了》;学习其他小伙伴的拆书预备表;和师父以及小伙伴沟通学习拆书技能;观察别人如何过级,2)从能力方面:自己主动过级;自我演练;充分准备预备表。

最后“匹配价值”层方面,因为我非常清楚自己想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所以我可以匹配个人价值去培养自己的兴趣。所以开场我的自我介绍都告诉大家我说今年要成为三级拆书家的小媚;第二我不断提醒自己要成为一名培训讲师,拆书过级是帮我匹配实现这个价值的其中一个路径。

就这样,我12月中旬至今过了2-1至2-3,离三级拆书家越来越近了,同时也感觉自己能量满满哒。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场景设计】根据刚才学到的兴趣培养的三阶段,输入刺激,转化能力,兑现价值。下面我们来学以致用。小米自小就喜欢画画,小时候还上过美术班,不过长大之后就没在继续画画了,但她还保持着热爱。最近,她想去学习“视觉引导师”,当她想到能成为“视觉引导师”就有一种兴奋感,另外觉得可以是自己职业发展的一种尝试。但是小米特别害怕跟小时候喜欢做手工一样,最后不了了之了,很纠结。

【问题设计】身为闺蜜的高高,如何运用“培养兴趣三阶段”帮助小米化解纠结呢?请大家花3分钟时间思考一下,稍后我邀请两位伙伴来角色扮演,进行演练。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米:高高,我最近有个烦恼,我以前挺喜欢画画的。最近我想去报名视觉引导师,但是我很纠结。我小时候上过美术班,有一点绘画基础,但不是很扎实,我想我到底报不报班。我就怕像小时候做手工一样不了了之。最后浪费钱,浪费精力,但是这件事又没做好。

高高:感觉你对视觉引导师真的特别特别感兴趣,就是有一种上头的感觉。你又担心坚持不下去对不对。我理解你,你喜欢又怕做不成,会有一种不爽的感觉。那既然你那么喜欢画画,你是否有刷小红书,快手,看看人家都做什么。

小米:对对,我会去刷他们的小红书,快手这些,然后就觉得他们都画得很好看,就更想行动。但想到自己就,害~~

高高:跟你相处那么久,其实你画画还是不错的。你是否有想过要画一下。你可以尝试画一幅给我。你可以明天画一张给我

小米:好呀,我明天画一张非暴力沟通的视觉有引导给你看看。

(第二天,小米画好给高高)

高高:我看你画的很清楚。我看书都没有特别理解,但看你的视觉引导我就特别理解书本内容了。视觉引导师是通过画画把文绉绉的内容呈现出来。你看你画得多好。明天再继续再画一幅给我嘛。我也去小红书看到那些视觉引导师画得真的很厉害,你平常画画都比别人好,你可以先模仿一下别人,然后你就会有自己的风格了。

小米:感谢你的鼓励,不断鼓励尝试,第一次的尝试,给我反馈,然后做第二次的尝试,让我感觉做视觉引导师还是比较有希望的。

高高:你一直都很棒,不要去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做了再说。小红书的博主,现在画得很好看,但是看她以前的作品画得跟狗一样。你也可以跟他们一样,注册一个小红书账号,自己做博主。人家也是从0开始,现在已经有一万名粉丝了。

小米:对呀,可以成为一名视觉引导师博主

高高:是的,你记录你的学习过程,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也会吸引更多人一起学习成长。

小米:在你的鼓励之下,我现在越来越有动力成为一名视觉引导师。

高高:你看,我以前不喜欢画画的,现在我都有点想尝试,可以一起学习。

小米:嗯呐,我们可以一起学习。我也很笃定要成为一名视觉引导师了。

拆书家反馈:在刚才的沟通中,高高从刷小红书这些方面入手,刺激小米的感官兴趣。然后在转换能力层面,鼓励小米先画第一幅,给正向反馈,然后鼓励画第二幅,继续鼓励反馈。最后匹配价值,不断肯定她可以成为一名视觉引导师,也鼓励她成为一名视觉引导师博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认可这个身份价值。

拆书家提问设计:

分步催化1

请设想一下,未来可能遇到以下的场景:

1)自己特别希望在半年内学习一个技能,可以提高自己职场的竞争力,可是一直不清楚自己该学点什么?

2)自己特别喜欢旅行,并希望自己能够拍下好看的照片给自己留念,可是自己都挑不出几张摆朋友圈。刚开始认为是没有专业相机,但是当自己买了相机了,可还是拍不好,很是烦恼。

请大家想想,在未来的一个月内,你可能会遇到的是怎么样兴趣培养失败的场景?请大家花1-2分钟的时间想想自己可能会遇到的拖延的场景是什么样的?只需要想到场景即可,比如成为自媒体人,烹饪美食,成为作家等等,大家可以随时开麦说。

学习者分享:自媒体失败的场景

分步催化2

请大家将“培养兴趣三阶段”(“输入-转化-匹配”)运用到刚才未来一个月内很可能遇到的兴趣培养失败场景案例中。给大家6分钟的时间,先按照“培养兴趣三阶段”的方法写下自己的具体行动步骤,然后再稍后我请小伙伴来进行分享。

学习者分享:我是从去年就进入了自媒体创作阶段,那是我处于抑郁状态,当时是想通过阅读和写作完成一个自我救赎的过程。所以我的写作内容在小红书发表,这样可以帮助自己,也可以帮助他人。当我完成自我救赎,我发现我对这个事情很有兴趣。那当时是处于输入刺激的阶段,我是有发表,但不会经常更新,现在已经断更一个半月了。我现在是卡在了转化能力层面,因为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特别多。但是平台的限制,发表的内容就没有引起很大的水花。所以去看人家去写了什么东西。我就发现在输入刺激层面,我需要去做细分。比如发表文章有些是求职,有些是婚姻,有些是亲子。我现在可以聚焦RIA方向,跟RIA便签结合。本身我就是要拆书过级,那我就把过级的内容修改发表的文章,我顺带过级,又把文章发表了。在匹配价值方面,我希望在小红书成为RIA标签博主争取有1万粉丝。第二个身份是成为一个三级拆书家。所以目标从成为一个自媒体博主,聚焦到成为一个RIA便签博主。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学习用“想测评”的方法,快速认识并辨别自己职场负面情绪,对“没兴趣”这部分进行了更深入的学习“兴趣培养三阶段”,让大家可以活学活用。希望职场的小伙伴能够熟练上面的两个方法,可以让我们的职场变得更自在更称心如意。上面就是我的2-4分享,非常感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