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反惰性-如何成为具有超强行动力的人》 所属活动: 结构思考后,我选择提出具体要求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做出符合心意的选择

开场:

【学习目标】当学习者面临选择时,能够运用幻想,做出符合心意的选择。

大家好,我是路飞,下面的拆书由我带领大家完成

事件场景】我不知道大家中午是怎么解决自己的午餐的,反正我每次到中午的时候都会纠结自己吃什么。上周三中午饭点,我在美团外卖刷了一波又一波,搞了一个小时也没选好。最后实在饿的不行了就随便点一个黄焖鸡,又到了出餐高峰期。一点多才送到。结果吃的时候又发现不好吃,一下午心情就不好了。

【提问】这件事情引发了我的思考,大家想想看,你有没有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喜欢什么,在选择面前从众,拖延,纠结,浪费时间的?最后到了不得不做决定的时候,就在大脑里抓阄,随便选一个。结果发现还不是自己想要的?

【影响】搞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在选择上犹豫,拖延,迟迟无法做决定。那么不仅时间白白浪费掉了,在重要的事情上还有可能错过机会。靠抓阄做选择,多半是不靠谱的,要不然我英语也不会考不及格了。

【解决】那这本《反惰性》,不仅是一本教我们如何提高行动力的书,他还可以让我们跟随自己的本心,帮助我们做出符合心意的选择。可能你会觉得这又是一本成功学或者老夫子在行动上的言谈说教,其实他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加布里埃尔,20多年的科研成果。是经得起推敲的。我从去年一月读这本书,方法一直实践至今,我现在有很强的行动力,可以说是这本书的受益者。

今天透过这本书,就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如何避免拖延,做出符合心意的选择。

下面,请大家用2分钟阅读一下拆页。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幻想是一个很有用的“探索”方式,因为通过在幻想中模拟,你可以预先体验自己的愿望得以实现的情景。这些愿望可能涉及遥远的将来,也可以只与下一个小时或明天有关。比如说,珍妮是一家大型服装生产商的市场部经理,她有时候就喜欢坐在办公室里幻想明天将会达成什么愿望。这一天,她知道自己第二天晚上就要出差,于是她开始想象着自己明天上午的事情,“收拾行李,跟同事打电话,跟3位下属开会讨论即将到来的商品展示会”。她向办公室窗外看去,想象着“坐在飞机里,知道手边的工作都已经完成;她喝着冰镇饮料、悠闲地浏览着报纸并安然入睡”。

接着,现实中的珍妮慵懒地点开了一封电子邮件,却突然发现自己忘了一件事。她儿子到这个城市里来了,而他们最近一直没见过面,她真正盼望的是跟儿子好好聚聚。接着,她想象着“跟儿子 一起骑自行车到他们最喜欢的那家法国餐馆一起吃早餐。 他点了法式果酱长面包,或是他小时候特喜欢吃的巧克力杏仁羊角面包,而她点的是双份意式特浓咖啡。他们娘俩坐在餐桌前,都没说话,有好的侍者把他们的食物端上来,接着他们就谈起了过去几周时间里彼此的生活。”是的,这才是珍妮真心盼望的。于是他就把愿望改了,同样改了的还有她的日程安排。

——《反惰性》P43,44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部分:

这张拆页跟我们分享了一个安妮的案例,他在办公室通过幻想的探索功能,发现明天的出差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而他真正想要的是见到自己的儿子,陪他吃一顿法国大餐。于是重新做出选择,取消了明天的出差计划。

【强化讲解概念】我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幻想,所谓的幻想也是想象的一种,只不过它是对未来,当下还没有发生的事情的想象。那在生活中有一个类似的词设想,设想的对象也是还未发生的事情。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其实他们区别还是蛮大的。

首先我们说设想,是你在设定好某一个场景下想象的。也就是说在你想象之前就给了你一个框架,就像是给了你一本田子格,你只能在田字格里写字一样。

幻想,则是完全脱离现实的条条框框,是没有任何场景限制的想象。它更像一张可以随意的书写的白纸。爱怎么写就怎么写。

【异议处理】

说到这你可能会有种感觉,这种幻想是不是有点太天马行空了?

的确如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思考问题,太容易被自己的某些认知思维或者的外界闲言碎语干扰,被各种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条条框框限制我们探索可能的选项。甚至有些时候,别说想了,我们忙的连想都不愿意想。

比如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有点不开心,可你也不知道自己哪点不开心;总感觉自己在某些方面有缺失,但又不知道缺失的那块是什么;朋友聚会问你吃什么,你说什么都可以,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个啥。想一想就头疼,朋友也跟你说,想这些有的没的干啥,今朝有酒今朝醉!(外界干扰)你觉得对!于是就不想了。(认知思维)如果实在心里发慌,那干脆让自己忙到天亮!(逃避)

只要自己不去想,就没有问题。就这么一直拖着,也不主动解决。直到有一天,工作,生活,感情或者其他什么的出问题了,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你发现自己走进了死胡同,框死在墙里面出不来了,又找不到办法。(后果)

可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拆页里的珍妮忙的连想的时间都没有,那他会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陪自己的孩子吃法国大餐吗?估计第二天早上就去机场了。

所以每天别瞎忙,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时间,放空一下自己。那幻想就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脱离现实,从当下的生活解放出来,拆掉现实和思维里的墙,去探索思维以外的其他选项。当然幻想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在幻想的世界里天马行空时,身体处于一种松弛的状态,能够更容易追随自己的本心,找到我们想要的,让我们的选择真正和自己的喜好关联在一起。

【HOW】

那怎么使用幻想的探索功能,帮助自己做选择呢?

首先,明确你要幻想的对象

第二,对这件事情最好的场景进行幻想。这里最重要的是场景。完整的场景里面是由人物,情节,环境甚至情绪等组成的,它就像在大脑中播放的短片,具有连贯性。场景越具体越逼真越好。比如案例的安妮,幻想自己坐飞机上,完成了工作,喝着饮料浏览报纸。这是一连贯的场景。

第三:评估一下每一个选项幻想后的内在感受。

【正例】比如我,第二天刷外卖平台又不知道自己喜欢吃什么,难道又要吃黄焖鸡?我就幻想吃黄焖鸡是什么样的场景。一想到自己那个黄焖鸡滋滋冒油,然后吃到嘴里发柴的感觉,自己就有点不舒服。猛然发现自己更在乎的是健康饮食。于是果断点了一份日料便当,后面一周也一直遵循健康饮食点餐。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学习者应用。

那接下来大家可以想一下,在未来一周或者一个月内,你会遇到哪些需要用到幻想的探索功能的?比如:晚上吃什么?过年度假是去云南还是海南?临近考试,今晚是备考还是和好久不见的朋友约会....就这个场景编一段小故事,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看看能不能很好的使用这个方法。我给大家一个模板,大家也可以参考这个模板设计你的小剧本。

大家都已经拿到模板,给大家5分钟时间,之后我们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他的剧本。

学习者:Lin分享:

起因:疫情在家,思考移民还是在国外工作

对话:

lin:疫情在家,没想好是要移民加拿大还是在国内工作

楚楚:如果你现在移民加拿大了,你在加拿大生活的最好场景是什么?

lin:在加拿大温哥华,早上醒来在温哥华的华人餐厅先吃一个煎饼果子喝碗豆浆,就去学校上课。上完课我就去Tims买了一杯咖啡和贝果,晚上在东北人开的餐厅吃齐齐哈尔烤羊肉,东北人烤冷面,吃完饭就开始在家里突突写作业的生活,写到凌晨三点钟。第二天就开始重复的生活。

楚楚:如果现在在国内,工作,最好的场景是什么?

lin:我在广州找到了一份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早上醒来到刘福记吃一个早餐,里面有三个肉丸和粉,然后开始快乐一天快乐的工作,晚上下班走在广州的夜市上,左看看右看看都是好吃的。

楚楚:哈哈哈,所以,你的选择是什么?

lin:我选择广州

强有力的结尾:好了,那我的拆书就结束了。在结束之前还是想和大家说一句,虽然工作很忙,但也有适当放松。幻想是一个很好的探索自我的工具,我们之所以会幻想出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场景,一定是和自己某方面有所关联。它可能是一些需要,心愿或者被忽视的渴望。总之这些场景就值得我们分析和思考。尝试与自己对话,不要忽略内在的自己。你就能做出符合心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