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刻意练习》 所属活动: 【第160次】自我升级之路——学会刻意练习,掌握如何求助及创造有效对话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有目的的练习

开场:

【拆书技能】:学习目标中包含学习者要完成行为的具体内容和完成程度,现场学习设计清晰,体现了该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学习者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学习之后,能够使用(行为)有目的的练习四要素法(澄清),在现场设计对话,实践未来如何在学习中使用有目的的练习方式。(界定)

一、自我介绍(30秒)

“云歌不绝看落花,漫笔诗书照芳华”大家好,我是云小漫。用三个标签简单介绍自己:二级拆书家;高中语文老师;财商教练。

【拆书技能】:学习者场景介绍法中,能够清晰辨别出聚焦于图书和学习主题的事件、提问、影响和解决4 个步骤。

二、图书介绍(1分钟)

【事件】

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我学习写文章的故事。前几年自媒体写作流行的时候,我非常羡慕那些能写出10万+阅读量的达人,也想潜心写作。我开了个公众号,第一篇文章厚脸皮转发给朋友将阅读量拉升到200+,很开心;后面连续写了七八篇文章都维持在不到100的阅读量,写作遇到了瓶颈,坚持了一个月,实在没有啥太大的进展,就放弃了。

【提问】

相信很多伙伴也有过学习一项技能被卡住的经历吧?想学个吉他,会弹个《小星星》,要学复杂的曲子太难放弃了;想学游泳,刚学会了一种泳姿,可以游动了,但想提速特别难。不禁怀疑,难道自己不是干这个事情的料?为啥有的人学一项技能能获得很高的水准?有什么改进的方法吗?

【影响】

如果我们没能找到合适的方法,就会停滞不前,特别打击人,甚至自我否定,怀疑自己的能力。

【解决】

后来我在《刻意练习》这本书里看到了方法。这本书告诉我们你看到的天才,并不是他们有天赋,更多的是用了一种叫做“刻意练习”的方法。比如,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有目的的练习,教会大家甄别生活中你是不是在做低质量的勤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拆书技能】:原书拆页【R】为 why 或者 what 的内容,或原书一个完整的案例。

下面,请伙伴们阅读一下发给你的拆页,只阅读正面就可以。阅读完拆页的小伙伴请举手或抬头示意。

三、阅读拆页(2分钟)<所选拆页是包涵what的拆页>

有目的的练习VS天真的练习

如果对这种自动化的表现并不满意,你要做什么?如果你是一位工作了10年之久的老师,你想做一些事情,让学生对你上的课更感兴趣,并让你在课堂上更加高效,你该做什么?你基本上每个周末都打高尔夫球,想再提高一些,该怎么办?你在一家广告公司担任打字员,想让别人对你的打字速度感到惊叹,又该怎么办?

这便是史蒂夫•法隆在经过几次练习之后发现他自己所处的情形。在那一刻,他对自己能够听到一串数字、把它们记下来、再念给我听,感到很满意,而且,由于大家知道,短时记忆存在局限,所以,他的表现也和人们期望的差不多,中规中矩。他原本可以不停地这样记下去,在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之后,最多能记住8个或是9个数字。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他参加了我设计的这个实验,而我设计这个实验的初衷,就是使他持续不断地接受挑战,以便每次都能比上次多记住一位数字,同时,也因为他是那种天生就喜欢挑战的人,所以,他在逼自己变得更优秀。

他采用的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有目的的练习”,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对他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成功。正如我们接下来将看到的那样,这种方法并非总是如此成功,但它比通常的方法更有效一些,而且,这是通向刻意练习的第一步,而我们的最终目标便是刻意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有几个特征,使得它与我们所说的“天真的练习”区分开来。所谓“天真的练习”,基本上只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

——《刻意练习》P31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拆书技能】:【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举出了案例,并通过概念与匹配例子之间的对比,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等。或者【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主动给出貌似相近或相反的概念,并辨析了易混淆概念之间细微差异,从而让学习者更清晰知识点的适用边界。(达到其一即可)【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给出了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具体行动建议或具体步骤。

四、拆书家讲解引导(7分钟)

【what】

在这个拆页中,作者讲了两个概念一个是“天真的练习”和一个是“有目的的练习”。我们看到,当想要提高表现取得进步时,重复做一件事情并没有帮助,只有通过有目的的练习才可以实现。

【why】

重复的练习,就是把已掌握的技能反复练,我们的水平总是停留在某个阶段。若没有合适的方法,就无法突破到新的水平,因此练习的方法很重要。

【辨析概念】

我们来看,“天真的练习”就是反反复复的重复同一个动作,期待靠堆出来的练习量发生技能质的改变。

“有目的的练习”有几个特点。第一,有明确的目标;第二,要专注练习;第三,要获得反馈;第四,不断突破。

【案例与概念互相参照】

我们以练习游泳,比如自由泳为例,来更好的对两者进行区分。

【例1】

拆书家:我特别喜欢游泳,决定要在2个月内自由泳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大家觉得这是有目的的练习还是天真的练习?

学习者:天真的练习。

拆书家:对,这是天真的练习。为什么呢?

学习者:因为“水平明显提升”的目标并不清晰,无法衡量。

拆书家:大家说的很对,如果改成“2个月的时间,第一个月学会自由泳打腿,自由在水中游动200米;第2个月学会自由泳单侧换气,腿夹浮漂自由泳换气连续游200米;第3个月撤掉浮漂,以自由泳泳姿身体协调平衡的连续游动200米。”是不是就更能观察到自己自由泳的进步了?所以有目的的练习有着明确、具体可操作、有明确时间节点的目标。

【例2】

拆书家:好,我已经明确目标了,但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事就不去了,练的时候不专心,一会儿聊天一会儿看手机信息。大家觉得这是有目的的练习还是天真的练习?

学习者:天真的练习。

拆书家:对,这不是有目的练习,因为不够专注对吧?有目的的练习,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任务上,专注的练习。

【例3】

拆书家:去到游泳馆,自己边游边想,这个动作跟视频上讲的好像差不多,开始埋头苦练。一个月过去了,水池边的教练看不过去了,说“你这呼吸姿势也不对呀……”大家看这是有目的的练习还是天真练习?

学习者:还是天真的练习。

拆书家:是的,这种闭门造车式的天真练习,很难发现问题,因此难以进步。所以有目的的练习需要得到及时反馈,才能针对性的提升和改进。

【例4】

拆书家:如果我已经学会了自由泳打腿,每天练30分钟,然后教练说打腿已经没什么问题了,下个月还定的是练习打腿,请问大家这是有目的的练习还是天真练习?

学习者:天真的练习。

拆书家:对的,这样再怎么练,也只能在这个水平停滞不前,还要不断加训其他练习,比如:身体平衡练习、侧面呼吸等等。所以有目的的练习要不断突破自己原有的能力范围圈,也就是舒适区,让练习更具有挑战性。

通过以上四个例子,大家可以清晰的区别天真的练习和有目的练习。有目的的练习,要有明确的目标,专注练习,获得反馈以及不断破圈。而天真的练习只是不断重复练习现有的技能,没有专业方法。

【how】

我们来总结一下,有目的练习的核心四要素:

1、明确目标:有具体、可衡量,在明确时间内能达到的目标。

2、专注练习:练习中排除一切外界干扰,专心练习。

3、获得反馈:找领域内的专家或导师帮你指出不足和提升建议。

4、不断破圈:在原有能力基础上一步步加大练习难度。

【举例子】

刚才给大家分享了我写公号文的故事,我用了有目的的练习来提升我写作的能力,我是这样做的:

1、明确目标:3个月成为公号文熟手。第一个月报训练营学习并掌握公号文基本写作模式;第二个月在有1000-3000粉丝公号上发表3篇文章;第三个月在1万粉丝公号上发表文章3篇。

2、专注练习:第一个月,每周晚上8-10点听课并完成练习作业;后两个月,每周双数日进行写作练习,并在写作期间屏蔽手机网络等一切外部信息。

3、获得反馈:第一个月,训练营助教老师点评作业;后两个月,分阶段找3000粉和1万粉的号主审核我的文章,如果不通过提出修改建议。

4、不断破圈:除了能写出基本的公号文,再依次逐渐掌握故事文、历史文的写法。

【适用边界】

“有目的的练习”适用于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我们重复练习同样的内容却没有任何进步,想找到一种方法突破瓶颈的情况。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技能】:【A2】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设计出一个包含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故事。

五、催化应用(7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

伙伴们,大家是否也在练习提高某项技能呢?请大家设想,未来一个月内,咱们在生活或工作中要突破某项技能的瓶颈,你将怎样用“有目的练习”四要素法向别人描述你的解决方案呢?

现在请每个人独立编写一个对话小剧本,要求有故事背景、设计人物、情节变化(起因、经过、结果)和双方的对话。注意一定要用上刚刚讲到的提升技能的四要素法。

大家编出来的剧本可以是和朋友聊天,向朋友讲述自己想提升的技能原来存在卡点,自己是如何通过练习提升的经历的故事;也可以是事前找朋友,商量拟定提升技能的方案。

演练的目的是为了我们帮助掌握学到的知识,不要求剧情复杂,直奔主题即可,大家可以在下面的表格中写出关键词,用3分钟编写个小剧本,稍后邀请小伙伴为大家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A2】:

故事背景:最近在学习阿根廷探戈,到了瓶颈期。学习的动作足够了,但是不敢上舞会。

时间:这周五晚上

地点:舞蹈教室

人物:我和舞伴

对话:

我:我想快速掌握最近学习的初级探戈舞蹈动作。

舞伴:你近期的目标是什么?

我:我要消化、内化已经学过的初级动作,能在下次舞会上享受跳舞的过程,不需要想动作。(明确目标)

舞伴:怎么练呢?

我:在练习场课程中,我要明确掌握3-5个已知动作,并在当天能做到应用。如果遇到其他事情与此冲突,要协调好时间,保证探戈的练习时间和频次。专时专用。(专注练习)

舞伴:怎么证明做到呢?

我:需要得到你的反馈:我的引带好不好,以及你的感受如何。(获得反馈)

舞伴:设定的目标达成后,你的计划是什么?

我;在掌握探戈初级舞步之后,掌握米伦噶和华尔兹的初级动作。(不断破圈)

六、总结(1分钟)

通过今天对“有目的的练习”概念的详细拆解,以及大家编写出的小剧本,相信大家对有目的的练习四要素法已经很清晰,希望大家真正在生活中运用起来,祝大家不断精进突破,收获丰盈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