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介绍图书,时间2分钟。
各位小伙伴,下午好!我叫果妈,是一名大学老师、读书会组织者、二胎宝妈。现在我们做一下分组,请从我右手边开始两人分为一组,等会会有小组讨论,谢谢。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和善而坚定地处理孩子的不当行为。
先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身的经历:我正在打电话说事,孩子却在一旁频频打岔,想要我看他刚砌好的积木城堡;弟弟正在玩哥哥的玩具手枪,哥哥看到后一把抢了过去,留下弟弟哇哇大哭;插话、抢夺等等,生活中不乏有不当行为的出现。
我想在场的小伙伴以前也面临过孩子这样或那样的不当行为,你是怎么做的呢?如果是没有孩子的小伙伴,我想你们也可能碰到过爱人意见不合摔门而去、不让父母买所谓直销的营养品,父母和你冷战,你怎么处理这些不当行为的?效果如何呢?你们有没有尝试过挖掘他们不当行为背后的需求呢?
当亲密家人出现不当行为的时候,如果你只是给他讲道理、给建议、批评或指责,可能他们暂停行为片刻又回到老样子,或者表面屈从内心不服,甚至变本加厉、行为升级。长此以往双方都会积累负面情绪,影响关系的良性发展。
《正面管教》提出要先看到孩子不当行为背后的需求,再和善而坚定地处理由需求带来的行为问题。通过拆页一,能够学会使用目的揭示法,引导孩子识别不当行为的目的,发掘其背后的需求。通过拆页二,能够运用和善与坚定并行的方法,共创方案,解决孩子的需求问题。两个拆页之间是递进关系。
目的揭示法
由于孩子不知道自己的错误目的,目的揭示法是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观念的一种方法。
目的揭示可以由老师、心理辅导员或受过训练的父母教育工作者来进行。在整个过程中,重要的是要客观而友善。要让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客观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目的揭示法可能对他们没有用处。
由于客观和友善很重要,因此,在发生冲突时不应使用目的揭示法。你在学习使用这一方法时,最好和孩子单独进行。训练有素的人通常在小组中或观众面前做目的揭示。阿德勒和德雷克斯就以在观众面前对一个孩子做目的揭示而闻名,这会使所有的人,包括那个孩子,都能从中获益。然而,我建议,当你对孩子们做目的揭示时,要在双方心情平静的时候私下里进行。
【I:拆书家讲解】:
【互动】1.片段中提到了“目的揭示法”,它是一种怎样的方法呢?
回应: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目的或者错误观念的一种方法。
2.使用目的揭示法的过程中,需要把握的重要原则是什么?
回应:客观、友善,是的,通过客观和友善的询问来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目的或观念。
3.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你会不会主动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探寻他行为背后的目的或需求?
回应:答会的小伙伴非常棒,你会有意识地关心孩子不当行为背后的内在根源。
答不会的小伙伴也不要自责,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如何透过表面现象(行为)去寻找根源(目的或需求)。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学习后,希望大家能够学会使用目的揭示法,围绕孩子的不当行为展开询问,引导孩子识别不当行为的目的,发掘其背后的需求。
【what】心理学上提到,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有目的或动机。这个目的或动机往往就隐藏着未被满足的需求。目的揭示法通过客观而友善地反复沟通,可以帮助我们和孩子一起挖掘他不当行为背后的需求。
【why】如果我们没有弄清孩子不当行为背后的需求,就无法真正地对症下药,只会让问题越发复杂,亲子关系越发紧张。
【强化讲解概念】
目的揭示法不是家长带有情绪的质疑与指责,也不是家长的臆断与猜测,从而揭示孩子不动行为背后的目的或观念。
目的揭示法有三个要素:
1.友善:与孩子沟通时要友善(如语气平缓、眼睛平视等)。
2.客观:对事件(不当行为及目的)的判断要客观(如层层提问、反复确认)。
3.引导:友善沟通和客观判断最终是要能够帮助孩子发掘其不当行为背后未满足的需求。
那么,究竟怎样才叫目的揭示呢?大家来感受一下:
给哥哥讲睡前故事,一岁半的妹妹大哭,先去安抚妹妹,回哥哥房间后发现哥哥把书扔到了床下,生气地说“我讨厌妹妹!”
“怎么回事啊?还跟小宝宝怄气呢?”这是目的揭示吗?不是,这是质问和指责,没有友善沟通。
那么,我们双方都冷静下来。我温柔地对哥哥说:“妹妹打扰了我们的亲子阅读,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但是妹妹还小不懂事,你是哥哥,生气扔书,就变成不懂事的哥哥了呀。”这是目的揭示吗?不是,“不懂事”是我对哥哥的主观评判,显然不是哥哥的意图。
接着,我对孩子说:“那下次遇到同样的状况,可不可以不扔书表达情绪呢?”这是目的揭示吗?不全是,摔书只是表达愤怒的一种方式,如果没有帮助孩子识别到愤怒背后的需求,那么下次他会用其他的方式表达愤怒。
那么,我深呼吸一下,温柔地对哥哥说:
“我的宝贝怎么啦?”
“为什么扔书呢?”
“是因为妹妹哭,打扰到你阅读了吗?”(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是因为妹妹打扰了我们的亲子阅读吗?”(需要陪读)
“是因为妈妈陪伴妹妹太久了吗?”(需要多关注)
哥哥表示是第二种,他想要我陪他一起阅读。
这是目的揭示吗?是的。友善、客观地引导孩子识别到行为背后的需求。
由此,我们也能够归纳出目的揭示法的核心步骤:
1.静下心来,友善询问。深呼吸或者暂时离场冷静一下,等双方都冷静后再处理,沟通时语气要温柔、平缓地询问孩子,可以这么问:
①我的宝贝怎么啦?
②崽崽我看到你…(不当行为),能告诉妈妈具体情况吗?
如果孩子不愿意说或说不到实质,那我们接着进行第二步。
2.反复沟通,确认原因。围绕孩子当下的行为、情绪,或者发生不当行为前后的相关事件反复沟通,可以以“是不是因为”这样的句式假设多个原因,让孩子进行确认:
崽崽你之所以…(行为)是不是因为…(原因)吗?
3.根据原因,发掘需求。根据产生不当行为的原因,引导孩子发掘未被满足的需求。句式如下:
①你想要…(需求)吗?
②你希望…(需求)吗?
【预防异议】
小伙伴可能会说,孩子行为不对,还要大人从心理学的角度找根源,感觉是在为他的不当行为找借口啊?养育孩子,咱们还真的需要学点心理学。如果我们批评、制止、甚至惩罚孩子,只会把他越推越远。
【适用边界】
如果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不当行为的目的和需求,那就不需要运用目的揭示法;在发生冲突的当下,双方不冷静、情绪不好的时候,也不应使用目的揭示法;在大众场合之下,也不大适用目的揭示法。因此目的揭示法应当在孩子不清晰自己的目的或需求时,双方情绪稳定的情况下单独进行,它不仅适用于亲子关系,也适用于其他亲密关系,如夫妻、家人和朋友。
【A2催化应用】
学习了目的揭示法三步骤(静下心来、友善询问;反复沟通,确认原因;根据原因,发掘需求)咱们就此开始一场演练。请大家编写一个剧本,设计出人物和情节变化(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双方的对话。比如,玩具店、广场上,不给孩子买他想要的玩具,他就地打滚;和爱人意见不合,对方摔门或冷战等等。给大家4分钟构思,并把对话摘要写到纸上,一会儿请小伙伴给我们分享。
【学习者的分享】:
背景:在家办公,孩子经常过来打扰
时间:沟通预计在明后天进行
人物:妈妈和孩子
对话:
妈妈:崽崽,妈妈在工作,我看你进进出出的,怎么啦宝贝?
孩子:我就是想进来看看。
妈妈: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要和妈妈说呢?
孩子:我想要你给我讲故事。
妈妈:是不是因为妈妈工作的时间太久了?
孩子:是的,妈妈你已经工作很久了,很久很久了。
妈妈:你是想要妈妈的陪伴,是吗?
孩子:是的。
【两个拆页的关系】谢谢分享。刚才我们学习了,如何用目的揭示法,和孩子一起找到不当行为背后的需求。那么,接下来我们需要运用“和善与坚定并行”的方法共创方案,解决孩子的需求问题。两个拆页之间是递进关系。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拆页。
【A1自测】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小测试,看看大家在面对亲密家人或朋友不当行为背后的需求时,你是如何处理的。以下5个题目请按照1-5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
请大家花1分钟的时间,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凭第一直觉为自己打分,并汇总分数,做好的小伙伴可以示意我一下:
【自测解释】
这个自测能帮我们了解自己在面对亲密家人或朋友的需求时的处理情况。总分25分。
请大家对照一下自己的得分:
【结果】
请总分20分以上的小伙伴请举手:
说明你能辨别需求的合理性并且能恰当地处理好需求问题。通过本次拆书学习,可以更进一步巩固这种能力哦。
请总分10-19分的小伙伴举手:
说明你能较好地辨别需求的合理性以及处理需求问题。通过这次学习,可以提升辨别能力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你的分数在10分以下,也不要自责,你们会是这次拆书学习进步最大的人哦,平常的你可能会拉不下情面拒绝对方提出的需求、建立新的规则,今天的学习会给你不同的视角和思路!
当然,并不是说这个自测表达标大家一定是某类人,而是希望通过这个测试让大家回顾下自己在面对类似场景时是如何做的,一般采取什么行为。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个拆页。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学习后,希望大家能够运用和善与坚定并行的方法,共创方案,解决孩子的需求问题。
【R】阅读原文片段二:
鲁道夫·德雷克斯把对待孩子时和善与坚定并行的重要性教给了我们。“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娇纵的方式则缺少坚定。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
我们假设孩子跟你顶嘴。“和善而坚定”的一种处理方式是你走开,到另一间屋里去。哈,我都能听见反驳我的声音:“那不就等于放过他啦?”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你虽然不能迫使别人以尊敬的态度对待你,但你可以自己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你自己。走开就是你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你自己;而且,这样做也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最好的榜样。你总可以在稍后再找孩子谈,这样每个人都有机会让情绪平静下来。心情好了,才能把事情做好。
你稍后可以跟孩子这么说:“宝贝儿,很抱歉你生这么大的气。我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今后,每当你不尊重我时,我都会暂时走开一下。我爱你,愿意和你在一起,因此,但你觉得你能够做到尊重我时,就来告诉我,我会很乐意和你一起找出处理你的怒气的其他方法。然后,我们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找出对你我都尊重的解决办法上。”当你和孩子都平静下来的时候,最好让孩子预先知道你接下来会做什么。
【I:拆书家讲解】:
【互动】1.这个片段给我们介绍了一种解决需求的方法,是什么呀?
回应:和善而坚定
2. 为什么这两者要并行才能达到正面管教的效果呢?
回应:只是和善可能会导致骄纵,只是坚定可能导致专断。
【why】直面孩子不当行为背后的需求时,我们习惯用简单的yes or no来解决,yes会过于和善而自责,觉得自己好说话、没原则,容易导致孩子的骄纵;no会太坚定,感觉专断不讲情面,事后又可能会产生愧疚,用过于和善的方式来弥补。
【what】无论孩子的需求怎样,和善和坚定并行,既能不伤害到孩子,又能很好地守住原则,在尊重和民主中妥善地解决需求问题。
和善与坚定并行,所谓和善就是表达时要尊重孩子。所谓坚定,则是在处理问题时,尊重我们自己和情形的需要,遵守已定的规则。
【how】那么,如何做到和善与坚定并行呢?
第一步:尊重孩子,表达感受。
和孩子沟通时,心平气和、不带指责地表达我对他此刻心情和需求的理解,以示尊重。这一步和片段一中的友善、客观有相似之处,可相互参照。
“崽崽,我知道你想要…(孩子的需求),我非常理解你此刻的心情和愿望。”
第二步:尊重自己,阐明原则。
把自己的需求或想法说出来,把所遵守的原则问题摆明。
“我希望…(我的想法或原则)”
“我们之前约定过…”
第三步:共创方案,共建新规。
就需求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重新设定新的规则。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你有什么建议呢?”
把所有的方案罗列出来,讨论确定一个大家都确认的最终方案。
失败的案例:
我正在书房查资料,小七频频开门进来,想要我看他砌好的积木城堡。每次来邀请,我都很配合地放下手头的东西,去观看并给予赞赏,导致事情没做完。第二天下午,小七又频频进来问各种奇思妙想的问题。我直接拒绝回答,并把书房门给锁上。
第一天我的处理方式太过和善,是自己默认了他可以不分情况、不分时段地来打扰我的行为。第二天我的处理方式又太过坚定,不顾状况地予以拒绝、锁门,没有尊重孩子。
反例变正例:
运用“和善与坚定并行三步法”后,我会对小七说:“宝贝,我知道今天是周末,是难得的家庭时光,你想要妈妈多陪陪你。我能理解、也尊重你的需求。”(尊重孩子,表达感受)“但是妈妈有个资料临时需要查阅,要占用一些时间,妈妈最开始就和你说了,我在书房查阅资料时,要集中精力不被打扰,才能快速完成。”(尊重自己,阐明原则)“那么,现在我们该怎么办呢?”“我进来的时候,敲门可不可以?”“那也会打扰到妈妈哦。”“那我可以在书房砌积木城堡吗?我保证安安静静地进行,不打扰你查阅资料。你眼睛累的时候,就可以看一眼我的城堡,怎么样?”“嗯,我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共创方案,共建新规)
【预防异议】
也许会有小伙伴说,万一我理解、尊重了他的需求,但他还是不依不饶不愿意做一点退步怎么办?那么,这个时候就是真正考验你是否能够和善而坚定的时候了,事事满足和直接拒绝都不行,相互尊重,摆明边界,谈判决议,对双方来说是共赢。
【使用边界】
和善与坚定并行三步法适合育儿,同时也适合解决亲密关系如家人和朋友之间的需求问题。
【A3微行动学习】
1.明确问题
拆书家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目的揭示法和和善与坚定并行三步法,目的揭示法可以很好地发掘孩子不当行为背后的需求,以及如何应用和善与坚定并行的三步法去解决需求问题,那么请大家回想一下在自己实际的生活当中,当孩子/爱人/父母出现不当行为的时候,你曾经有哪些没有处理得很好的经历吗?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分享。
第1小组海玉分享:前几天开学的时候,就和孩子约定好周一到周五晚上去托管,但周二和周五晚早点回来上其他辅导班,结果周二晚孩子未去上课,辅导班老师打电话给我,我才知道他和外公说上课去了,但真实情况却是没去,我问他情况他就说要看《开学第一课》。我觉得孩子说谎、自作主张不上课让我很生气,我虽然很恼火,但是也强忍住没去说他,但也没主动去解决好这个问题。
第2小组陈欢分享:我妈妈特别喜欢给我打电话,她讲完她的要求就可以了,不需要我回应就挂电话。然后我没有按她的做,她就非常生气,指责我。
拆书家提问:刚刚我们听了两组的分享,今天咱们就选取一个生活中更典型更值得讨论的案例,帮助TA一起分析并解决问题吧。
大家回复:陈欢的案例
拆书家提问:那么我们就邀请陈欢做案主,好吗?
大家回复:好
2.引导组内讨论问题本质
拆书家提问:针对陈欢刚才分享的事件,大家有什么想要案主补充说明的吗?有什么要向她提的问题吗?
大家的提问:你妈妈希望你按她说的做,你没有做的话,妈妈会生气,那她下次还会这样下指令吗?
案主回复:会
大家的提问:你希望即使你不按照妈妈说的去做,也希望妈妈好受一点是吗?
案主回复:是的
大家的提问:那你希望妈妈怎么做,才能不被你的“无视”伤害到呢?
案主回复:我希望她提出的是合理的要求
大家的提问:有没有可能她认为她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而你认为不合理呢?
案主回复:她认为她提出的要求都很合理,完全不顾及我。
大家的提问:那妈妈之前提过什么要求,你是同意去做的呢?
案主回复:我也不是什么都拒绝,还是做了一些的。比如,和妈妈关系很好的长辈的人情往来的时候,我还是会随份子的。不过,如果不是常走动或者很亲近的人的时候,我就不喜欢去来往。
大家的提问:你有没有去了解过妈妈想要你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案主回复:妈妈想要这些人情关系得到延续,特别是对舅舅、还有妈妈她自己的亲密朋友,她都喜欢我多去走动。
大家的提问:那就是大家的观念不一样、界限感不一样吧。妈妈觉得与她亲密的人很重要,要求你加强联系,而这些人在你看来,不一定重要。
拆书家提问:好的,刚刚我们通过提问,已经了解了案主案例的前因后果。我想问一下案主,刚刚也有小伙伴提到了,有没有妈妈提出要求她觉得是合理的,而你觉得不合理,对于这个事,你有没有直接和妈妈表达过你的想法呢?
案主回复:没有明确表达过,我有时候也还是会不情愿地按照她的要求去做一些事。
拆书家追问:如果你没有直接表达你的不情愿的话,会不会给她造成她的要求都是合理的这种假象?
案主回复:可能会有。
拆书家提问:也就是说,当你无法满足妈妈的要求时,你也没有直说,然后妈妈还是会一如既往地给你提要求,没做到又会生气指责。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好,又会进入一个不良循环。那么,你觉得这个事情最主要的问题或卡点在哪里呢?
案主:我觉得可能是没有直接把拒绝说出来。
拆书家提问:为什么没有直接拒绝呢?
案主:可能是情面吧,直接拒绝说不出口。
拆书家提问:你有没有去了解过你直接拒绝的话,妈妈会有什么反应?
案主:我也有过拒绝,不过反应很强烈。
拆书家提问:那么案主,你现在对你的卡点有清晰的认识了吗?
案主:嗯,我觉得我没有就这个事情,很清晰地提出我的需求。
3.明确问题本质
拆书家提问:大家同意案主的反思吗?
大家回复:觉得案主没有尊重自己,没有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勇敢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处事没有界限感。
拆书家提问:案主你觉得呢?
案主:嗯,和大家说的差不多,没有尊重自己,所以才会不好意思表达需求、坚定地做自己。
拆书家:好的,那么我们都认为问题的本质在于:没有尊重自己,是吗?
大家回复:是的。
4.引导组内讨论解决方案
拆书家提问:那么,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问一下案主,解决的标准是什么?解决到怎样的程度才算得上是解决了?
案主:希望通过沟通,能让妈妈提对我来说合理的要求。
拆书家提问:好,接下来,大家针对案主的案例,结合今天的学习进行思考,一起来讨论,该如何解决或改善这个问题?请大家一起集思广益,给出具体的行动方案和步骤,并把解决方案写在便利纸上。过会,我将请小组派代表来讲解你们的方案。
5.请代表讲解自己组的成果
方案一:
1.每周去一次妈妈家,了解她的近况。
2.重点说一下自己的处事底线。
方案二:
1.找时机、亮底线。
2.求助第三方。
3.拉战友,组成统一战线。
4.对于妈妈的各种出人情份子要求,哭穷。
拆书家总结:谢谢大家的分享与展示,我们现在把大家写在便利纸上的方案集中,一起来进行总结归纳。
1.多沟通,了解妈妈的需求。
2.找时机、亮底线,表达自己的想法。
3.求助外援。
拆书家追问:案主,对于大家今天讨论出来的解决方案,你认可吗?
案主:非常好的建议。
拆书家总结:非常好!今天我们通过微行动学习,进行深度讨论,从过往经验中不断挖掘,讨论并明确问题本质,最后找出解决方案。
【A2催化应用】
面对孩子不当行为背后的需求时,运用和善与坚定并行三步法来解决需求问题。接下来布置一个课后作业来帮忙大家更好地学以致用。在未来的2周内,大家刻意去留意当亲密他人(孩子,家里其他人,同事朋友)出现不当行为时,在面对TA的需求中,运用和善与坚定并行三步法来解决需求。到时记得把作业发送到我们的会员群哦。
学习者分享:
在未来的一周内,我要应用和善与坚定并行的三步法和孩子沟通我开网络会议时,请她不要老是打扰我(全程70分钟,会被她打扰10多次)。
妈妈:拉着宝宝的手说,妈妈开会时你跑来找我,是想要妈妈陪着你玩数独游戏吗?我理解你,可是这样妈妈会很烦躁哟(尊重孩子,表达感受)。
孩子:恩,9宫格好难,我想和妈妈一块玩。
妈妈:妈妈在开会哟,如果陪你玩了,那我就没办法工作了呀!我希望在开会的70分钟内,你不要打扰我。如果你老是打扰我,开会时间会更长的(尊重自己,阐明原则)。
孩子:妈妈你开会,我好无聊的。我自己下去玩可以吗(共创方案,共建新规)?
妈妈:晚上9点以后,下面小朋友都回家了,不太好吧。
孩子:我在你旁边玩,不说话。
妈妈:宝,你确认可以管住嘴巴不说话吗?
孩子:我也跟着你一块开会好不?上次学了找问题的本质,我可以帮妈妈找的。
妈妈:天哪太好了,谢谢你肯帮我。
【结束语】谢谢大家的参与,希望今天的学习可以帮助大家。当亲密他人出现不当行为时,能够学会使用目的揭示法,帮TA识别不当行为背后的需求,同时运用和善与坚定三步法解决需求问题。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