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叫洪欢,若用三个标签来介绍自己,证券公司HR,演讲爱好者,一级拆书家,为成为二级拆书家而努力。今天根据现场人数,会建议分成前后两组,方便后续讨论分享。
一、图书介绍
在FAB介绍法中,能够清晰辨别出聚焦于图书和学习主题的F、A、B
开场提问:你有没有经常很忙经历?经常被突然事情打扰工作计划?有很多想法却不知道如何实施?如果你有以上情况,强烈推荐你读《小强升职记》这本书。
F:《小强升职记》作者是邹小强,时间管理领域标杆人物,这本书分享了主人公小强如何从职场菜鸟一步步打怪升级成为管理时间的高手。(F 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A:这本书是时间管理入门经典,豆瓣评分高于99%同类书,热卖12年,影响数百万读者。通过轻松有趣的故事,丰富的案例,深入浅出地给予解决方法,便于读者学习运用。(A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B1:这本书可以帮助你合理利用时间、高效管理任务、养成良好习惯,真正享受高效率、慢生活的状态。
B2:我们习惯养成过程中容易懈怠放弃,今天的拆页将指导我们如何有效抵挡固有惰性,坚持下去。(B利益,强调的是“你学习者”,用于引发兴趣)
二、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学习后,希望大家可以学会利用“内外驱动”三要素,加强习惯养成中驱动力。
学习目标包含学习者可被观察到/被测量到的行为或动作,现场学习者设计清晰体现了该学习目标。
一、培养习惯首先找到驱动力
“我的第一个朋友叫战隼,他和我一样是在IT公司做项目管理,用业余时间写一个探索如何提升个人学习能力的博客,他养成的习惯是‘每天阅读一本书’,进行了378天,看完429本书,写了379本书的简评……”
“这人太牛了!”小强激动地打断老付。
“想知道他为什么能做到吗?”老付问。
“想知道,想知道!”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养成这个习惯?’并且写下来,而不是去打印什么表格。”
“原来这样啊,那他的答案是什么?”
“你还真是八卦……不过我也一样,呵呵,所以我发邮件问他同样的问题,给你看他的回复。
我为什么要每天阅读一本书。1.强烈的好奇:看看保持这个习惯一年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因为我看到李欣频、梁文道、本田直之都有这个习惯。2.消灭买了没看的书:电子书和纸质书加一块,按照现在的读书进度,估计一辈子都读不完,有很多精彩的书,放在那里,总是想有时间再看,几年过去,一直都没有时间。所以我决定坚持阅读,不留遗憾。3.实践读书方法:所有人都说书要精读、要慢一点,我只是部分同意这个观点。对于经典的好书是需要精读,要知道以前的“学富五车”,换到现代才是几本书的信息量。时代已经不一样了,书的含量和数量也不同了,没有必要每本书都精读,必须要学会在短时间内判断一本书的价值,然后快速阅读,吸收一本书的精华。这样你才会有吸纳知识的优势。”老付搜索到那封邮件给小强看。
“从他的故事里你体悟到什么?”老付突然问。
“让我想想……是表格没有用吗?”或许因为太激动了,小强脑袋里一片空白。
“我的感悟是驱动力>约束力,养成习惯就是打开一扇从里面锁住的门,用约束力在外面猛砸有时也管用,但不如用驱动力从里面打开那样优雅、有效,记住:力量来自于你的内心。所以培养习惯首先要找到驱动力!
二、再微不足道的成就都要大肆庆祝!
第二个朋友是来自台湾的美华,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她自从读了《晨间日记的奇迹》(佐藤传 著)之后,就决定每天早起,并且说出一句深深打动我的话:‘再微不足道的成就,都要大肆庆祝’。我给你看一段她坚持400天早起后制作的视频:21天,用一顿丰盛的早餐,为这小小的成就庆祝!66天,给自己鼓掌说赞。98天,用一顿牛排大餐提前庆祝历史性的100天!迟来的200天纪念和生日礼物是GRD Ⅲ相机,从此用影像来记录身边的美好事物!365天,一周年!为自己准备一块精致的水果蛋糕,再插上一根炫彩的蜡烛!400天,用亲手制作的影片来纪念和传播早起的力量。
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觉?”老付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小强。
“我觉得她很细腻,很沉静,相比之下,我有点粗糙和浮躁了。”小强很认真地说。
“你完成一个任务的时候有没有给自己奖励?有没有为一个项目的结束而庆祝?会不会因为度过一个高效的时段给自己鼓掌说赞?任何东西的价值,来自于你赋予它的意义,比如说每天吃掉一个苹果当作对自己辛苦一天的奖励,在你赋予苹果意义之前,它只是一个普通的苹果,吃得匆匆忙忙甚至不知道它的味道,赋予它奖励的意义之后,这个苹果会吃得更加有滋味。
这是我从美华身上学到的,培养习惯要给自己奖励!
三、培养习惯不是一个人的事!
第三个朋友叫马超,他创办了一个线下俱乐部,里面聚集了很多有正能量的伙伴,因为工作的关系,他需要阅读一些英文资料,但词汇量是个门槛,于是他尝试了若干方法,使用了若干软件,都没有养成背单词的习惯,后来他突然萌生一个想法:为什么不在俱乐部里看看有没有培养同样习惯的?
有了想法之后他就找到了一款特别有意思的背单词软件:不背单词。名字有点奇怪,但是它特别适合很多人一起玩背单词的游戏。规则很简单:大家每天用‘不背单词’背单词,然后在QQ群里每天打卡:今天背了40个单词,已经持续89天。没想到这一下子把大家引爆了,第一批就有15个人加入,如果有人没有打卡,大家就纷纷给他打气,甚至还专门打电话鼓励,如果有人达到了自己设置的里程碑,就一起出去庆祝,真的很High!在实体社群的氛围中,马超背单词已经235天了,你觉得怎么样?”
“我原以为培养习惯是一件不停抽打自己,用超人的意志力才能完成的事情,原来也可以这么有趣!”小强由衷感慨。
【I】的讲解,拆书家提到了不那么做的坏处,找出人们通常的做法,并举出具体的反面例子。而且使用了片段包含的技能把反面例子加工成正面例子。
“内外驱动三步法”通过内心驱动、自我奖励、群体赋能三方面帮助加强我们习惯养成中的驱动力。过去我们通常做法是心里想到哪做到哪,纸上列计划再行动,朋友圈喊口号行动。这么做的坏处是留于想法来得快去的快,纸上谈兵没人监督容易放弃,朋友圈口号往往石沉大海;最后行动跟不上变化,遇到困难就放弃了,产生挫败感,长期失败会出现自我否定。
比如我2021年心里计划每周读书拆书,前三周很认真阅读,后面工作忙耽搁下,偶尔刷剧耽搁下,慢慢的我就放弃养成读书拆书习惯。那“内外驱动”三步法具体如何运用呢?
1、找到内心驱动:行动前明确“我为什么要养成这个习惯?”
2、设置自我奖励:关键时刻或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自己奖励,比如美食、衣物、旅行、电影等等。
3、借助群体赋能:和一群人一起有共同目标人一起行动,彼此加油打气,彼此激励。
拿我读书拆书来说,学习动力源自于我想成为更专业HR,真正赋能员工干部,提升组织绩效;我给自己设置奖励是每次通过拆书就奖励自己周末吃饭和看电影;而我们分舵内卷学习的氛围也激励着我珍惜每次拆书机会,加快学习的步伐。
以上就是我运用“内外驱动三步法”促进好习惯养成的例子。此方法可运用于个人难坚持行动,或曾经失败过但依然想养成的好习惯培养中;比如每日阅读,早起,运动,等……。个人易改变的习惯,比如每日下楼倒垃圾,每周给父母打电话等就不需要完整的三步法驱动。
【A1】显项提问清晰,其中包含具体的情景。刚才有学习者分享了自己根据这个场景联系出的过往情景或具体经验。
拆书家提问设计:
生活工作中你尝试过建立哪些好习惯(其中有失败过的吗?),比如每天早睡早起,每天运动20分钟,每周坚持写作1000字等等……是什么时候开始建立此习惯的?坚持了多久?
请小伙伴们想想,在小组内分享,分享时间大概2分钟,待会儿我邀请小伙伴分享。
学习者案例:1、Lucie希望养成早起健身习惯,坚持了一周后来就放弃了
2、访客月希望养成每周锻炼习惯,办了健身卡,想以此督促自己健身但是钱花了没健身几次
3、海兰希望减肥瘦身,过去失败过,控制不了饮食
【A1+】反思加工指令清晰。刚才有学习者根据指令,联系出了假如再遇到同样情况时,自己的具体做法。
拆书家提问设计:
如果回到过去或现在重新培养刚刚大家讨论的习惯,运用刚学到的方法,思考下如何从“内心驱动、自我奖励、群体赋能”三方面加强习惯养成中驱动力,帮助我们养成好的习惯?大家可以分组讨论下2分钟,待会儿我邀请小伙伴分享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海兰瘦身减肥内心驱动:最近体检BMI有点高,很多衣服也穿不下了;
自我奖励:海兰决定若年底瘦身10斤奖励自己去洱海旅行;
群体赋能:找到想要减肥同事,剪了一个群,从饮食运动方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