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 所属活动: NO.142 用书塑身受用一生,以书会友天长地久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应对误解,让谈话回到安全氛围中

开场:

一、开场:

1、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杨行,心理咨询师,武术爱好者,正在打怪升级的拆书家

2、图书介绍(1-2分钟)

好,我们来看下这次所选拆页的图书

F 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今天我带来的拆页来自于书籍《关键对话》。

这是一本关于关键性对话的书籍,

书里剖析了人们在沟通上常见的盲点,

并提供了许多谈话、倾听、行动的技巧供读者学习。

A 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这本书的作者有四位,他们分别在行为变化、企业咨询以及演讲培训领域有着非常资深的研究经验,

对比市面上很多的沟通类书籍,它即有非常详实的理论研究基础,又在技巧讲解的过程中辅以了许多的对话情境和小故事,

读起来更加简明易懂,也更便于应用。

B 利益(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利益,用于引发兴趣)

B1:那么学习了书中的技巧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掌握书中谈话的技巧,可以在表达的时候迅速切中要点。

掌握倾听的技巧可以了解对方的目标和观点。

掌握行动的技巧,可以把沟通目标转化成好的实践结果。

B2:而今天的拆页片段片,可以让大家在当别人因为对我们产生误解而引发矛盾的时候,消除误解,化解矛盾。

3学习目标: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大家能学会消除误解的方法,能复述出消除误解的方法的步骤,并可以在现场进行学以致用,根据我后面给出的场景,利用消除误解的方法步骤,进行现场演练来化解场景里的误解。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

那下面请大家看一下原文片段:

拆书题目:如何消除误解

所选书籍:《关键对话》

有时候,即使你没有做任何不尊重对方的举动,他们还是会在对话中感到不受尊重。诚然,尊重感出现危机,有时是因为你的做法明显伤害了对方,但还有些时候,令对方产生这种感受完全是无心之过。

对共同目的来说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虽然你的话绝无恶意,但对方仍会觉得你的目的是要伤害他们,或是强迫他们接受你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道歉显然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既然你本来就没有恶意,道歉岂不是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证明你自己虚伪吗?那么,你又该怎样重建共同目的和互相尊重感,以便把对方拉回到对话框架中呢?

当对方误解你的目的或意图时,你应当暂停争执,然后利用对比法重建安全感。

对比法是一种是非型陈述,其结构包括:

·打消对方认为你不尊重他们或抱有不轨企图的误解(否定部分)。

·确认你对他们的尊重明确你的真实目的(肯定部分)。

例如:

(否定部分)“我不希望你们认为我不重视你们的工作,认为我不想向公司副总汇报。”

(肯定部分)“正相反,我认为你们的工作表现非常突出。”

这样一来,你就能消除安全威胁,继续讨论视察问题,寻找补救措施了。

“很不幸,就在我准备安排视察工作时,公司副总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必须当场解决,否则会给公司业务带来巨大影响。这样吧,我看明天能否让她过来视察你们的工作,她要来这里参加剪彩仪式,我看看到时候能否向她展示你们的工作成绩。

在对比法的两段式陈述中,否定部分相对更为重要,因为它解决的是可危及安全感的误解问题。对辛苦工作的员工来说,他们误以为你根本不关心他们的付出,懒得向他们通报情况,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因此,你必须首先说明不希望出现的情形以便消除误解,让对话中的安全感恢复到正常水平,然后再说明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记住,营造安全氛围永远是第一位的。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已经有小伙伴阅读完啦,好,请把注意力回到我这里。
【What】
个片断主要讲述的是产生误解的时候,让对话重回安全氛围的方法。
【why】

在沟通中,经常会发生因为误解而产生的矛盾。因为表达的人和听的人的背景不同,对于同一中表述的理解,就可能千差万别。往往我们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让对方误解,甚至产生强烈情绪反应。如果不能化解误解,矛盾会愈演愈烈,没办法继续沟通,甚至让关系紧张。只有消除误解,沟通才能回到良好的氛围当中。

【how】细化行动步骤
如何通过对比法消除误会,我们来分5步进行:
1、暂停争执:首先让自己闭上嘴停下来,不要就对方此时的情绪或者言语做出回应
2、找出误解:找出对方认为你对他的不尊重或者抱有不轨企图的想法。
3、澄清误会: 否定对方认为你不尊重他们或抱有不好的企图的想法,运用我不希望你认为……的句式

4认可肯定 :肯定你对对方的尊重和理解,可以运用 正相反,我认为……的句式

5解释目的:说出自己真正的想法或目的是什么,来对对方的肯定加以佐证,不让对方产生额外的误会。可以运用 我希望你知道我真正的想法是……句式。

【举个例子】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我是做心理咨询师的,前几年有幸在民政局的离婚调解室做过两年调解工作。

我调解过这样一对小夫妻,他们刚结婚半年,就来办离婚。是媳妇提出来的,丈夫不太愿意离,然后两个人就做到我面前了。他俩离婚的原因是,丈母娘自从他们结婚之后的第三个月,就备了把钥匙,每天他们上班就来他们家,给他们打扫屋子。丈夫开始觉得还挺好,也觉得丈母娘挺辛苦。但后来觉得特别扭,因为丈母娘什么都给他们收拾,弄得他很尴尬。直到前一天晚上,他回来看见丈母娘把他穿过的内衣给洗了。

丈夫说:你能不能跟你妈说,以后别让她来咱们家了

妻子说:你什么意思呀,什么叫让我妈别来咱们家了?那是我妈,你说不让来就不来么?那是不是以后,你爸妈也别来了?

丈夫当时就上头了说:操,凭什么不让我爸妈来了?这房还是我爸妈出钱买的呢!

妻子听完更火了,说:你的意思是我爸妈没出钱买房,就没资格来呗?

然后一把抢过车钥匙说:那我们家陪嫁过来的车你丫也别开了。跟你丫结婚,我们家连财礼都没要,你丫还来劲了。早知道你丫这样,我当初就不该跟你结婚。

丈夫又上头的说:反正没孩子,现在后悔还来得及。

妻子一听更怒了,说:行,明天就去民政局离婚,谁不去谁孙子的!

后来我跟他们夫妻单独沟通,发现俩人其实都不想离婚,就是话赶话逼到那了。

然后我把这个方法交给了丈夫,让他们重新模拟了一下对话。

丈夫说:你能不能跟你妈说,以后别让她来咱们家了

妻子说:你什么意思呀,什么叫让我妈别来咱们家了?那是我妈,你说不让来就不来么?那是不是以后,你爸妈也别来了?

这个时候,丈夫做第一步,暂停争执,不对你爸妈也别来了做反应。

第二步找出误解,丈夫找到的误解是,妻子误以为丈夫不欢迎自己的母亲来。

所以丈夫的第三步是澄清误会,我不希望你认为我不欢迎你妈来咱们家。

然后第四步,认可肯定。正相反,我欢迎你妈来咱们家,他每次来还都能给咱们帮帮忙,我真的对她挺感激的。

第五步解释目的,我真正的想法是想说别让她每天都来给咱们打扫卫生了。一方面她年纪也不小了,我不希望让她太操劳。另一方面,现在咱们组成了自己的家庭,咱们得把自己的日子过起来,不能老像小孩一样还指望着父母不是,而且咱妈太勤快了,连我的内衣都给洗了,我觉得都没有咱俩的隐私了,有点尴尬。

妻子听完他的话之后,情绪消了大半。也跟丈夫道歉,表达了昨天说的都是气话,并不是真的想离婚。后来我又和他们一起讨论了更多新婚夫妻适应、处理新家庭和原生家庭关系的一些话题。然后他们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Where]这个方法主要用于消除在沟通过程中,因为对方误解了你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想法,所造成的争执。如果是其他原因产生的争执,那这个方法就不太适用了。

【常见意义】

可能有人会有异议说,因为他们是在你的引导下完成的,所以误解会很快消除,妻子的情绪也很快的平复,那如果现实生活里,我们用法了这个方法,误解的确消除了,但对方还有情绪怎么办?

【预防性讲解】

原文片段后面有一段说的是寻找补救措施,其实就是很好的补充。其实对方的误解里包含着他的需要,比如刚才的例子里,妻子误解丈夫不欢迎自己的母亲。那丈夫在以后的相处中,有好事就多想着点丈母娘。比如家里买螃蟹,让妻子叫丈母娘一起来吃。要出去旅游,让妻子问岳父岳母要不要一起去。通过这些行为措施,打消妻子剩下的顾虑和情绪。

那讲解的部分就到这里,下面我给大家布置个场景,我们运用刚才学到的做个场景模拟的小练习。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

通过前面的拆解和举例,小伙伴们都学会了消除误解的5个步骤了吧,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场景来演练下,应用一下新学的方法吧。

场景一:

小光(男)和之之(女)是一对刚确定男女朋友关系的小情侣,这是他们第一个相识的纪念日,也是他们确定关系之后的第一次约会。他们前一天订好了今天一天的约会行程,并约定上午9点在城市公园门口碰面。小光很重视这次约会,精心的打扮自己,希望自己以最好的状态给女朋友留下深刻的纪念。但是,打扮自己花了太多的时间,出门晚了,到城市公园门口的时候,已经9点20分了。之之看到他气鼓鼓地说:我觉得你一点都不在乎我.。。。

下面我们邀请两为朋友,一个人来扮演小光,一个人来扮演之之。小光需要通过今天学到的方法:1暂停争执 2找出误解 3澄清误会 4认可肯定 5解释目的 来消除之之的误会,化解她的情绪,让约会回到舒服的氛围中。

A3:

扮演者:小光(trcay) 之之(欢欢)

之之:你怎么回事,让我等这么久,我觉得你一点都不在乎我,对这此约会一点也不重视(2找出误解)。(没有反击1暂停争执)

小光:我不希望你认为我不在乎你和这次约会,(3澄清误会)正相反,我认为我特别在乎这次约会(4认可肯定),你看我裤子也熨了,头发也打理了,做了特别多的准备,所以才来晚的(5解释目的。我还带了照相机,一会我们多拍几张照片,我就是希望能给我们留下更好的纪念(补救措施)。

之之:我还是不高兴,你让我等了这么久,就没有一点表示。

小光:一会儿我带你去买口红,一个色号一个,你看行么?(补救措施)

之之:这还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