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掌控谈话》 所属活动: 长沙麓山分舵第396期线下活动(德思勤分场)总第427期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同情与同理

开场:

先分组,左边一组,右边一组,并调换座位后开始拆书之旅!

尊敬的观察家,各位爱学习的伙伴们,大家好!我叫胡双红,叫我双双就好。很荣幸有大家陪伴,开启我的3-1过级之旅。三个标签分别是:新晋二级拆书家、二宝妈妈和不想做同情心泛滥的老好人。

今天拆解的片段是:“同情和同理”。来自《掌控谈话》

【事件场景】

生活中处处有谈判,比如路边店买衣服讲价,“老板,这件衣服,200块成交好吧”和领导谈加薪“张总,我希望今年能涨薪10%”,要求儿子早睡“崽,九点了,该上床睡觉了”只要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求,就存在谈判。

【提问】

谈判双方总会有分歧和冲突。请问大家面对生活谈判时,会采取什么方法处理分歧和冲突呢?结果如何呢?

【影响】

是不是因为不懂谈判技巧而陷入无休无止的讨价还价,身心疲惫,要么屈服于对方,要么威逼利诱要求对方屈服,影响双方关系。因此懂得如何在分歧和冲突的情况下得到所求,同时还不损害关系,十分重要。

【解决】

国际危机谈判专家克里斯·沃斯,在《掌控谈话》这本书中将实战谈判中总结出的谈话技巧和策略,落实到真实的生活场景。学会这些策略和技巧,我们将获得更低的售价、更大的涨薪幅度、说服孩子更早睡觉等。

本书的第三章:如何利用策略性的同理心来建立信任,介绍如何使用同理,先站在对方的角度充分而深入地理解他人,再影响他人接受我们的原则。

【学习目标】

跟随我完成RIA现场学习后,希望学习者能够分辨(行为)同情和同理(界定),并能在生活谈判中(界定),运用(行为)“同理心”(澄清)表达理解(界定),影响对方的行动。

下面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阅读手里的拆页。看完以后,用举手或眼神的方式给我一个示意,谢谢。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掌控谈话》 第三章

--如何利用策略性的同理心来建立信任

在我的谈判课上,我会告诉学生同理心是一种洞察对方想法,并且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从学术的角度来阐述,同理心就是对另一个人类个体加以关注,询问对方的感受,并许诺理解对方的世界。

请注意,我并没有说任何同意对方价值观或信仰的话,也没有给他们拥抱,那样做只是同情。而我所说的是努力站在对方角度去理解形势。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所有小伙伴都示意看完了,谢谢大家的反馈!

【What】

本拆页介绍了同情和同理的概念。

【相近或相反的概念,并辨析了易混淆概念之间细微差异】

同情:重在认同情绪,我们天生就能感知和认同他人的情绪,因为在我们大脑中有一种镜像神经元,负责观察、脑内模仿和解读。比如在寒冷的冬天,看到衣衫褴褛的老人,坐在两面透风的地下通道乞讨,就会以自己为主人公在脑海上演相同的行为,像照镜子一样,镜子外是老人,镜子内是自己,如果感受到了老人的痛苦,随之会产生同情心,再刺激我们去帮助对方。

同理:重在理解对方。关注对方的处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和体验;然后询问对方的感受,并尝试理解对方。比如还是看到刚才那位老人,同理则会关注老人为何要在冬天的地下通道乞讨?他有什么困难?面对大家的施舍,他会有什么感受?

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首先同情是一种本能行为,而同理不是本能,需要综合运用理性和感性来感受对方世界;

其次同情会刺激我们帮助同情的对象,在谈判中表现为妥协让步。同理则只是去描述和体会对方的内心世界,可能不认同,但能理解。

来看一个亲子谈判场景,加深大家的理解:妈妈认为吃饭看手机影响消化,而且不卫生,要求孩子放下手机,吃饭!孩子撒娇道:“好妈妈,我想边看手机边吃饭。”这时候双方存在分歧。

下面列举妈妈的一些处理方式,请大家依次判断这是同情还是同理?

1、妈妈说:不能看手机的宝宝好可怜哦,来妈妈抱一个!请问小伙伴,这是同情还是同理?

学习者:同情

拆书家:对的,这是同情,好可怜是妈妈下意识代入自己得到的感受,拥抱也只是下意识的安慰。都没有关心孩子的感受。

2、妈妈说:那就边吃饭边看吧!请问:这个呢?

学习者:大部分说同情,少数说同理

拆书家:这时候大家有分歧了,大家想一下妈妈放弃了自己原则,认同了孩子的要求,这是一个(停顿)

学习者:同情

拆书家:对,是下意识的同情带来的妥协,没有关注孩子的感受,这是同情。

3、妈妈说:你要保证吃两碗饭才能看!这个呢?

学习者:两位说同情,其他思考沉默中

拆书家:这个比较难,只有两位小伙伴答对了,其他小伙伴还在思考,这时妈妈和孩子开启了讨价还价,大家就会想这到底是什么?注意重点,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妈妈从原来的不能看,到吃两碗饭才能看,说明。。。

学习者:同情

拆书家:妈妈在同情孩子的时候做了妥协让步,二是没有关注孩子的感受。对,还是同情。

4、妈妈观察了孩子一会儿,然后说:不让玩手机你很难过,对吧?这个呢?

学习者:同理

拆书家:对了,这是关注孩子的感受,是同理!

5、妈妈接着说:妈妈知道你不能玩手机会不开心,每个人都有坏情绪的时候,这是正常的!这个呢?

学习者:同理

拆书家:对了,尝试不带批判的理解孩子的感受,安抚孩子的情绪,这也是同理心!

【WHY】

大家有没有发现,家里最喜欢谈判的就是孩子,当他想要看手机、买玩具的时候,就会对我们提要求,如果被拒绝,就会用撒娇、哭闹、等价交换等方式讨价还价,大部分家长都缺乏谈判技巧,要么因同情而心软,妥协让步,降低原则;要么被闹得头疼了,只要你不闹,要什么都答应你吧!

孩子观察能力很强,这一次突破家长原则谈判成功,下一次就会故技重施,甚至变本加厉地迫使我们答应他更高的要求,助长不良习性,甚至不利于是非观的形成。

【反例】

比如我和儿子约好,晚上读一章故事后睡觉。往往读完一章以后,儿子还要求再念一章,大声喊:我要听,我就要听!这时我们就开启了一场谈判。平时如果时间还早,我会同情妥协再念一章,但念完还是会继续要求;我就只能威逼利诱:都已经11点,还不睡,打你屁股!或者:明天早点上床,妈妈念两章好吧!大家看,我放弃原则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带来得寸进尺。

【How明确步骤】:

看完这个片段以后,我就想试试用同理的方法和他谈判,具体怎么做呢?只需要四个步骤:

第一步:关注对方

仔细关注和倾听对方。不要左顾右盼,也不要看手机或者做其他事情,不打断对方的倾诉。

第二步:询问感受

用平静的声音询问,确认对方现在的感受,是不舍、难过、失望、还是委屈等等。比如“听起来,你似乎挺失望的…” , “你好像有些委屈,是吧?”,让对方觉得你有站在他的位置思考。

第三步:表达理解

复述对方的主要内容,适当给与回应,让对方觉得你一直很尊重,并认真在听,同时有理解到他。

第二步和第三步可以交换顺序,也可以反复多次的运用。

第四步:说明原因--当孩子冷静下来后,告知拒绝他的原因。

【反例变正例】

前天晚上,孩子听完一章又要求再听,我放下书本,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耐心的听他的哭闹和抱怨,感受到他对故事的留恋和不舍,我就这么平静的看着他,反而让他不习惯了,他停止哭闹,转头看着我。于是我用平静的语气询问儿子的感受:“崽,这个故事太好听了,如果不能继续听,你会很不舍,还有些失望,对吧?”儿子感受到被认可,马上说“是的,我就想知道洋葱头会不会得救啊!”,接着通过复述给出理解,“你很想知道洋葱头会不会得救是吧?”鑫杰连连点头说是。看他已经冷静下来了,我继续说明原因:“咱们约好了每天听一章,明天继续好吧,说不定待会儿在梦里还会梦到洋葱头了哦!”儿子接受了原因,盖上被子,闭上眼睛睡觉了。

在这个谈判中,通过使用同理,不但实现了我的要求:遵守读完一章就睡的约定,而且还促进了亲子关系,太让我开心了!

【预防可能的异议】

有小伙伴说:“如果孩子用哭闹来破坏规矩,我才不会同情呢?”因为同情心是一种下意识行为,很容易被利用,所以成年人的同情心中还包含着后天形成的价值观/道德水平/责任心等,同样一件事,对我来说同情不已,对你来说熟视无睹,这很正常。

还有小伙伴说:“听故事不睡觉,直接熄灯关门就好了,多简单省事,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呢!”

直接熄灯关门,操作时很容易显得简单粗暴,也会让孩子学会这样对待其他人。用同理先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再说明拒绝原因,让孩子感觉自己是平等与被爱的,也会用有爱的方式对待身边人,所以虽然麻烦,但是值得。

【辨析概念间适用边界的I】

在生活中,涉及原则性的谈判,建议使用同理,先理解对方,更容易让自己的原则被对方接受。

同理需要精力,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建议用在值得你关心的人身上。

非原则性问题,可以多用同情表达关心、鼓励和支持。很多时候我们的同情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但这种精神上的联结,会让对方更有勇气面对和解决问题。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学习者应用

教学习者编剧本(逐字稿):

理论分析就到这里,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下面我们来尝试规划运用,先翻到拆页的背面,参考拆页背面的格式编写一个剧本,要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背景和经过、结果及双方的对话等。

请大家设想一下, 未来一周或一个月内,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对我们提要求,但我们不能完全答应的场景。比如孩子说不吃冰激凌就不写作业!新同事不太自信,有一个不太难的工作却要请求你协助,你希望他能独立完成。如何运用今天学习的同理来开展生活谈判:关注对方、询问感受、表达理解、说明原因。请在拆页背面右侧空白处写下你的剧本。

请大家思考1分钟后,在小组内分享讨论2-3分钟,之后将邀请1-2位小伙伴分享。

学习者案例分享

来自李林的分享

【结束语】

从刚才的分享中,大家对四步法已经有一定的理解了,学习能力都相当强,非常棒!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能帮助大家理解什么是同理,什么是同情,在我们和关注的人之间存在分歧和冲突时,先别因为同情而放弃自己的原则,运用同理四步骤,关注对方、询问感受、表达理解、说明原因,先理解他人,再影响他人!

本次拆解结束,谢谢大家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