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转行》 所属活动: 第17期拆书帮麓山分舵入会仪式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如何更加了解自己

开场:

自我介绍1分钟:

拆书帮的小伙伴们,大家好,我叫王恋,今天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拆书晋级,既紧张又兴奋。下面用三个标签来介绍我自己,一是一名普通的码字匠。我的主要工作是对着电脑爬格子,当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写那种优美的散文、诗歌、随笔或生趣盎然的小说等,我写的都是各种总结、调研、领导讲话等机关八股文。二是一名阅读爱好者。生命不止,阅读不息。我认为读书的意义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三是一名终身学习实践者。因为爱好比较广泛,对未知的领域总是充满好奇,离开学校以后呢,我也一直在深耕学习,如正面管教、心理学、经济学等,近几年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经济师,目前还想考消防工程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三级拆书家、营养师等,奔四的年纪,我想每年考本证,这样的人生才不慌。

一次偶然的机会,随手翻阅起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觉得他所提出的“拆为己用”的拆书理念与我正想培养的底层能力不谋而合,于是,我来到了拆书帮。

拆书帮介绍2分钟:

在当下知识焦虑的时代,我们都知道学习很重要,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痛点,因为知识焦虑而病急乱投医;买了很多书,但又没时间,读不完,看不懂;追逐各类知识“干货”,崇拜各种“新知”,沉迷于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努力;甚至认为读书是无用的。但读书久了,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成人学习并不是晒干,而是转换。学习者可以清蒸全鱼,也可以只吃鱼头,尝过滋味后化为营养。而拆书法正是如此,它并不是把书中的所有重点都找出来,而是找到对自己有价值、能帮自己解决问题、能转化成自己能力的知识。

在拆书帮,实用类、理论类、叙事类、其他类的书籍都可以拿来拆,但不论是哪一类,目标都是致用。拆书法分为供个人学习的便签法和供组织学习的(由拆书家带领)的RIA现场学习法,便签学习法就是选择书中拆页内容,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也可以总结自己得到的启发,结合个人经历进行反思,再制定目标和行动计划,锻炼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能力;组织学习法就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

有这样一群人,因为认可拆书理念且热爱拆书,组成了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叫拆书帮,拆书帮是一个非盈利性组织,目前已拥有40多家正式分舵,覆盖全国各个城市,践行通过学习改变行为,释放学习促进者的能量,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阅读原书拆页1分钟
主题:如何更加了解自己

片段源自《转行:发现一个未知的自己》

【R:原文片段】

实验性的尝试

人们在职业转型时会犯的最大错误, 是在明确自己的最终目标之前, 迟迟不愿跨出第一步。

只有不断地尝试各种具体的可能性,不断地实践,才能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我们很少有人可以一天之内就成功转型,我们不能毫无准备地进入一个未知的领域。我们大多数人通过“副业”, 利用业余时间来尝试,从而不断地给转型目标添枝加叶,这样一来我们既可以尝试,也不会给当前的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一.比较和对比

在任何调查的探索阶段, 选择多种调查对象而非单一对象是非常必要的, 然后在多种对象中进行比较, 从而进行区分,比如说,“这个有感觉, 那个不行”“比起Y, 我更喜欢X”。用比较研究法,可以清晰地确定自己更喜欢做什么或者不喜欢什么。

二. 缩小搜索范围

与准备充分的成熟职业转型相比,早期的职业探索范围更小、 更快,并且成本更低,这些早期的探索方式包括做项目、 做兼职。这对于很多的职业转型者来说, 也是唯一一种使他们避免陷入“沉醉于白日梦中不愿行动”的僵局的方式。

三.副业

许多人都是在保留当前的工作的同时, 在新的专业知识领域兼职。 这样做能不经意地开启新的职业生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新领域的体验逐步加深,并且发现自己在这个领域投入的时间越来越多,直到后来我们不得不决定是否为了追寻新道路而放弃旧的职业轨迹。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分享I便签4分钟
介绍完拆书帮,我们进入正题,今天我拆解的书籍是《转行:发现一个未知的自己》,请大家花1分钟仔细阅读刚才发下来的原书拆页。下面进入今天分享的主体内容部分:

What:这个片段说了什么?

当你厌倦了一成不变的工作和生活,想要突破和挑战自我,你会放弃自己在多年的职业生涯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人脉资源,去一个全新的领域重新开始吗?而这样的“职场再出发”需要直面从零开始的勇气,需要排除万难的信心和韧劲,那有没有一种同样有效,但不用面临痛苦和困惑的慢转型呢?答案是“有”,这就是“实验性三步尝试法”,通过挖掘自身潜能,发现未知的自己,追寻新道路、新领域,逐步探索职业转型,实现华丽转身。Why:你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如果不这么做有什么坏处?

有小伙伴会问,这个方法真的有效吗?在探索职业转型的过程中,会不会要投入更大的经济和人力成本,面临烦扰的心理困惑呢?

Why:你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确实如此。但是任何时代的人都逃不过大时代变迁对个人发展和生活的影响。大环境的变化(如近几年的疫情),是个人难以驾驭和掌控的,唯一的办法是勇敢调整自身的步伐顺应发展,职业转型是焕发职业活力的必由之路。但是转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明晰自己的职业定位前,要能结合个人的志向、性格、爱好、兴趣、能力、观念找到职业取向,转型的途径也不是唯一的,它的多元化可以减轻我们对它的恐惧。采用实验性的三步尝试法,可以有助于我们发掘新的未知领域,逐步实现职业转型。

How:怎么做?

在拆段中我们大致能看出“实验性三步尝试法”的步骤。为了方便理解及应用,我把它重新整理细化一下:

第一步,比较研究,定位先行:转型中最可怕也最致命的问题是,没有明确的职业定位。是否有转型必要,要转向何方,转型的通道是什么,一系列的决策都是以职业定位为基准的。所以在转型前,必不可少的功课是搞清楚个人的职业定位。结合个人的核心职业能力、兴趣爱好,性格观念等,对适合的多种对象进行深入分析比较,权衡利弊,筛选出小范围的一部分对象。

第二步,缩小范围,探索尝试:确定好了转型目标,在基于对自己的清晰了解上,对小范围的目标职业进行透彻分析,正所谓“知己知彼”。在现有工作之余,选择时间精力金钱成本更低的成长型的早期职业类型,通过做兼职的方式进行探索尝试。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步,深耕体验,开启转型:随着自己对新领域的逐步加深,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开启自己的转型之路。做好了转型决策之后,要制定靠谱的转型行动方案,具体包括以下两点:①技能和知识的储备。在对目标职位有清晰的了解后,针对自己的情况比对寻找差距和不足,在技能和知识方面进行学习;②心态准备。进入一个新环境或新领域,遇到困难是在所难免的,一定要积极、乐观地去面对。

Where:适用边界

“实验性三步尝试法”适用于有职业转型欲念,且未找到明确的转型目标,想通过实验性尝试的方法先试行挖掘个人的发展潜能的朋友。不适用于有很强的职业发展潜能,且对自己的发展方向非常明晰的人或者很看重目前的职业发展,不愿意尝试转型的人。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分享A1便签2分钟

【故事】我大学毕业,在学校教了两年书,就考入机关单位,从事文字综合工作,一晃就是十四年,工作的状态就是朝九晚五、循规蹈矩、周而复始,一眼就能看到头的日子。前段时间,我也在想,工作稳定是稳定,但是在体制呆久了,很难实现个人的突破和成长,不能一直这样内耗自己。应该找寻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做一些自己爱好的事情。于是我选择了参加拆书帮的学习,也在小红书注册了自己的ID,想从读书博主开始做起,分享自己读过的书,谈谈自己的感想之类。目前,拆书帮的学习还是有所行动,可是小红书只是注册了个ID,还没有发表过一篇文章,就一直停滞了。

【反思】对照“实验性三步尝试法”,我做到了第一步和第二步,但是对于深耕体验环节,没有做到位,感觉自己是个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主要原因还是太懒惰,清闲日子过习惯了,不敢挑战自己,整天周游于工作和孩子,没有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我想如果自己有强烈的想要挑战自我的欲望,也是可以抽出时间来不断精进自己的,比如早上可以5点起床,学习,写小红书……在开启转型的前期,还是缺乏定力和持久力,希望自己能够更积极地投入自己想做和喜欢做的的事情。
分享A2便签2分钟
【背景】目前已有明确的目标,先通过投资自己,加强学习,提升个人核心能力。

【目标】用“实验性三步尝试法”对目前自己爱好的拆书帮和小红书进行比较,选择更适合目前个人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深耕,一年之后,能看到实质性成效,考取三级拆书家,提升个人的知识转化和口头表达能力,实现职业人生的复利增长。

【行动】具体行动如下:

第一,比较研究,定位先行:在拆书帮和小红书ID打造两件事情中,进行分析比较,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时间成本、精力投入,确定一个为主一个为辅。

第二,缩小范围,探索尝试:目前已完成了拆书帮的便签训练营学习,已正式进入考级阶段,我想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参加拆书会或精品拆书课等线下活动。因为我很喜欢这一群同频共振的朋友,大家一起学习探讨,各自打磨自己的知识晶体并交流观点与看法,收获知识和能力,实现共同成长。小红书的ID打造也要提上日程,我感觉拆书帮像是一个输入的过程,而小红书是输出的平台,两件事情并不冲突,可以双管齐下,但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兼备。

第三,深耕体验,开启转型。无论是职业转型还是职业发展,都要有价值创造的源动力。在这两个选项中,我想先选择拆书帮进行深耕,在提升个人能力的同时,感受成长的快乐,我相信,内心的激情所在就是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