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王梅,今天是我的首秀。
接下来我用三个标签来做个自我介绍,我的第一个标签:我是一名幼儿园生活老师,在一个政府机关幼儿园工作了10年。我的第二个标签:我是一名非功利性亲子阅读推广者,喜欢陪伴孩子共读绘本,在朋友圈更新亲子共读打卡记录近一年。第三个标签:做一名终生学习者,因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够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去年10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长沙麓山分舵拆书帮,在河东河西场参加过5次线下活动,今年1月份还参加了全国RIA标签训练营的培训。通过拆书帮的线上和线下活动中,看到拆书家们的精彩讲解,觉得他们就是我学习的榜样。我非常感兴趣“拆书家”是怎样练成的?带着这份好奇心我开始了我的拆书家过级之旅。
【拆书帮介绍】
什么是拆书?就是读一本书,找到其中最触动我们的知识点、技能或者方法,把它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就是一种最能够“学以致用”的读书方法。简单来说,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
首先,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比方说我们成人新晋宝妈,或新晋某个岗位,有解决问题为目标的学习。
然后,拆书方法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知识拆解,将知识拆为己用。所以这里的关键词是应用,以往学习阅读会偏限于知识的理解与认知。而拆书法强调把知识链接我们的过往经验、同时并规划未来具体的运用场景。因此拆书的方法能真正帮助我们帮知识转为己用,在生活中运用与练习起来。
最后, 拆书法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供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通过运用“便签学习法”让人读一本致用类图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组织学习依靠“RIA现场学习”由拆书家将一本书加工成一场现场培训,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
“拆书帮”就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拆书帮分舵是非盈利性“青年自发组织”,其使命是“释放学习促进者的能量,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非常开心我在今年2月份正式成为麓山分舵的一员。
非暴力沟通的要素
为了彼此能乐于互助,我们专注于四个方面——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
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一旦用非暴力沟通诚实地表达自己,前三个要素就会得到体现。
举例来说,一位母亲可能对她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费利克斯,看到咖带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
接着,她立即提出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具体的请求:“你是否愿意将抹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这一要素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这样,这位母亲就清楚地说出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借助这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是非暴力沟通的一个方面。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what:这个片段说了什么?
本拆页主要讲了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主要步骤:留意观察与分辨客观事实,适当表达内在感受,了解自我的需要,请求对方的帮助或告诉对方自己的需求。
why:你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如果不这么做有什么坏处?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在与人沟通时,有时会无意识说出一些伤害别人的话,这种语言暴力的根源是我们忽略了各自的感受和需要。
所以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倡通过观察、表达感受、需要、提出具体要求等方式进行沟通交流,使人们有意识地进行谈话和倾听。其目的是建立人与人之间心的联系,提升沟通能力和共情能力。如果没有掌握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则很容易勾起我们内心隐秘的伤痛,打破内心的宁静,释放出内心的怪兽,用尖刻的语言来攻击对方,最终的结果只会是互相伤害,引发更大的愤怒和敌意,让关系遭到破坏,让原本相爱的人,彼此疏远,心的距离越来越远。
how:怎么做
那么如何做呢?根据片段内容,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
第一步 描述事实
观察很容易, 但是要不带主观评价地去观察却很难。作为表达的那一方来说,不带感情色彩、客观细致地描述一件事很难;作为倾听的那一方来说,也早已根据对方表达的感情色彩和个人的价值判断,进行了主观加工和道德批判。但是,非暴力沟通,就要要我们把自己当做一个清醒、客观的个体。留意发生的事情,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对方所做的事情,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价。
第二步 表达感受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能够想象到描述我们自己感受的词汇?
我敢说你一定会这么说:他说的话深深地伤害了我,他的行为刺激了我,他这样做让我觉得恶心,他伤透了我的心.......
这都不是感受,这是判断和评价。
感受是诸如:痛苦、悲伤、恼火、生气、开心、兴奋.....这样的人类特有的情感。
另外,我们需要有一个认识,伤害我们的永远不是他人的行为,而是我们怎样对待这些事。重要的是,我们表达感受的时候,要清楚地陈述产生这些感受的原因来自于我们的需要没有被满足。
第三步 理清需求:
当我们开始了解他人的需要时,需要就已经满足了一半。
在跟对方沟通时,我们要理清是哪些需要导致我们那样的感受,也就是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受,比如说,因为我需要XX,因为我看重XX,因为我希望XX……
“麒麒,你书桌上的书籍、作业本、臭袜子放在一起很乱,妈妈不太高兴。因为妈妈喜欢干净整洁。”
第四步 说出请求
提出具体、明确的请求(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而且确实是请求而非要求(希望对方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关心,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惭愧、责任等)。
“麒麒,你书桌上的书籍、作业本、臭袜子放在一起很乱,妈妈不太高兴。因为妈妈喜欢干净整洁,你是不是应该先收拾一下?”
where适用场景
适用于各个层面的交流和各种环境,尤其是职场家庭亲子,拉近彼此之间“心”的距离,减少矛盾冲突的发生,实现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上周五晚上从租房这边回家,发现老公又是再一次把他这一周的脏袜子丢在厕所地板上,天呐,那个味我真受不了,于是跑到客厅对着玩手机的老公说“你看你又把臭袜子丢厕所里。真让我生气,说你多少次了,总是这样,从来不听。”老公不以为然,觉得我没事找事,回复:我每天上班很累,明天周六休息我放在一起洗不好吗?我:反正周五我回家,不想看到一厕所的袜子。每回都这样,这日子没法过了!最后老公因不想跟我无谓争吵默默去洗了袜子。
现在想想,用非暴力沟通跟老公说说他这个陋习是否不至于吵闹呢?
首先观察,老公,经过我的观察,厕所里堆了你一个星期的臭袜子。
那么第二个,给我的感受。我的感受是你一个人在家可以过得随意点,你把一周换下来的袜子全部堆放在厕所里攒着,这个味道真心受不了,让我很不开心,这是我的真实感受。
第三个是需求,我需要你对我尊重一些,这是家里共用场地,我希望你的个人习惯问题不要妨碍到我,这是我的需求。
那么第四个是请求,你看看能不能尽量在我每周回家前抽时间把袜子洗了,这是请求。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背景:我家小朋友刷牙习惯培养不好,刷牙时不太认真,就是放在嘴里完成任务式的刷几下,再含下水吐出来。
目标:今晚利用“非暴力沟通4要素”劝说孩子认真仔细刷牙。
第一步 描述事实:
儿子,妈妈看到你今天晚上刷牙太快了,牙刷上还蘸有牙膏哦
第二步 表达感受:
妈妈很担心,怕你的牙齿因为没刷干净会被蛀虫吃掉
第三步 清理需求:
我很喜欢你有现在这么健康和漂亮的牙齿
第四步 说出请求:
你愿意现在和妈妈一起再好好刷一次牙吗?